1
|
作为中国美学元范畴的“感物”——李健《中国古代感物美学》读后 |
张节末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5 |
0 |
|
2
|
“心物相与”视域下的感物诗书写及其诗学质性 |
熊江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从感物美学的角度重审“诗可以怨”观念 |
沈晓华
杜吉刚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六朝送别诗“感物取象”探论 |
叶当前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5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生态意蕴 |
李健
|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6
|
论朱熹的“感物道情”与“交感”说——朱熹诗经诠释学美学审美创作旨趣研究 |
邹其昌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7
|
中国的“感”、“感物”与日本的“哀”、“物哀”——审美感兴诸范畴的比较分析 |
王向远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4 |
25
|
|
8
|
诗歌翻译中的格物、感物和体物 |
刘华文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9
|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 |
李健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10
|
《文心雕龙》“物色”说之“感物”新论 |
张利群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11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体验性 |
李健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2
|
上古文论中“气”思想科学性的在场与缺失——兼析“物感说”与“感物说”之区别 |
初清华
陈园园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3
|
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感物兴情”论 |
李健
王德胜(主持人)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4
|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
李健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应会感神”:宗炳的感物美学 |
李健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6
|
明代文学感物论的历史变迁 |
张德建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感应论”与“感物说”的异同 |
陈莉
|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西方感知现象学与中国感物说 |
史忠义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9
|
“感物”说:一种关于诗歌发生的重要理论 |
刘桂华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0 |
1
|
|
20
|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的现代性拓展 |
李健
|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
2004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