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经感传现象产生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贾军 曲瑞瑶 +2 位作者 赵晏 王会生 郭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间是否存在跨节段的远距离信息传递以及此信息传递的特点。方法:分离神经细束,观察逆行电刺激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后,相距较远的神经细束上机械感受单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记录的单位主要是Aσ和C类单位,其感... 目的:探讨外周感觉神经末梢间是否存在跨节段的远距离信息传递以及此信息传递的特点。方法:分离神经细束,观察逆行电刺激大鼠脊神经背侧皮支后,相距较远的神经细束上机械感受单位的电活动变化。结果:记录的单位主要是Aσ和C类单位,其感受野多位于距背中线0.5~2.0cm的范围内。机械感受单位一般在跨节段电刺激后的91~120s传入放电增加;刺激T9在T12记录的单位和刺激T12在T9记录的单位,二者放电增加反应相似;另外,T10、T11脊神经与中枢断开和不断开两种情况下所记录的单位放电也未见明显不同。结论:外周末梢间的信息传递具有传导速度较慢,传递线路相对稳定,且具有不受中枢调控和双向性的特点,可能是形成循经感传的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产生机理 跨节段信息 分离神经细束 觉神经末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文献中循经感传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洪沛 吴节 王静华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本文收集和整理了古代文献中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的载述,着重从循经感传的性质、速度、激发及控制等方面加以整理和论述,以期为现代针灸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针灸 古代文献
原文传递
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2
3
作者 沈金焕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0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按照住院治疗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实验... 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6例,按照住院治疗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实验组患者通过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97%)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传感的出现率(90.91%)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使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作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循经感传现象 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分型与循经感传现象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朱崇斌 孟昭威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38-40,共3页
以往工作表明,循经感传现象与多种因素都有关,如时间、温度、刺激方法、刺激强度等等,但从中医角度来观察循经感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却一直未见报道。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进一步探讨感传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些新的... 以往工作表明,循经感传现象与多种因素都有关,如时间、温度、刺激方法、刺激强度等等,但从中医角度来观察循经感传与辨证分型的关系却一直未见报道。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以便为进一步探讨感传的形成机理提供一些新的线索。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1、一般材料 1.1 辨证标准及受试者来源,根据《中医诊断学》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分型 循经感传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兵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3期2163-2165,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灸治疗。对两组... 目的探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温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症状积分、NRS评分、JOA评分、治疗有效率和总传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NRS评分、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82,P=0.000;t=17.202,P=0.000;t=6.844,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0,P=0.019);观察组总传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0,P=0.009)。结论以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较好,明显提高传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 温针灸 感传现象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沦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6
作者 田庆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32-33,共2页
经络实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经络应该遵循方法论,正确解决科研思路和方法问题。我国专家终于走出了一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经络的途径,对经络现象之一的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结合辽宁中医学... 经络实质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经络应该遵循方法论,正确解决科研思路和方法问题。我国专家终于走出了一条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经络的途径,对经络现象之一的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结合辽宁中医学院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实践,浅论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声发射技术 经络实质 研究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瑞典科学家联手破解循经感传现象之谜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维波 荣培晶 +1 位作者 赵晏 韩立炜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0-282,285,共4页
循经感传现象是刺激穴位后沿经脉路线出现的感觉敏感现象,这个现象与早就为我们祖先所知而今天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经络有关,古代医学家称之为“得气”,《内经》明文记载:“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现在则称为循经感传现象。在最新一... 循经感传现象是刺激穴位后沿经脉路线出现的感觉敏感现象,这个现象与早就为我们祖先所知而今天却被大多数人忽略的经络有关,古代医学家称之为“得气”,《内经》明文记载:“中气穴,则针游于巷”,现在则称为循经感传现象。在最新一期的《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中,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共同署名发表了题为“用外周组织的容积传输理解循经感传现象”的长篇特约文章,介绍了他们运用国际上最新形成的容积传输理论,结合国内经络研究的多项成果,对循经感传现象进行科学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容积 组织液通道 经络 针刺
原文传递
经络传感现象与现代磁疗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戴林 《生物磁学》 2002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经络现象 腧穴 现代磁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静”对循经感传出现率、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性和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庄鼎 刘瑞庭 +6 位作者 杨秀珍 陈桂萍 吕梅 赵晓梅 赵连珠 钱云 赵淑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9-13,共5页
“入静”对循经感传出现率、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性和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影响庄鼎,刘瑞庭,杨秀珍,陈桂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吕梅,赵晓梅,赵连珠,钱云,赵淑英(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循... “入静”对循经感传出现率、植物性神经系统紧张性和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影响庄鼎,刘瑞庭,杨秀珍,陈桂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吕梅,赵晓梅,赵连珠,钱云,赵淑英(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北京100015)循经感传现象是较常见的一种经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电活动 植物性神经系统 出现率 受试者 皮肤电活动 紧张性 感传现象 循经 经络现象 血管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经络感传一例
10
作者 韩迎春 《河北中医》 1984年第2期57-57,共1页
笔者在用针灸治疗一名头晕、头胀、头痛30余年的患者时,发现有特殊显性感传现象,报导如下:
关键词 经络 针灸治疗 感传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络感视现象探讨经络循行的两个问题
11
作者 徐振华 林庆学 《中医药动态》 1995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经络循行 经络感传现象 督脉 任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臀肌注射时异常感觉扩散现象及预防
12
作者 韩翔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年第4期433-434,共2页
按正规方法进行臀肌注射时 ,部分患者 (1 .1 3 %)的疼痛范围经臀部、下肢背面向下扩散 ,最远者可达足跟。排除了直接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性。从周围神经分布角度难以解释此现象。它与循经感传现象相似 ,又不完全一致。更换注射部位、在... 按正规方法进行臀肌注射时 ,部分患者 (1 .1 3 %)的疼痛范围经臀部、下肢背面向下扩散 ,最远者可达足跟。排除了直接损伤坐骨神经的可能性。从周围神经分布角度难以解释此现象。它与循经感传现象相似 ,又不完全一致。更换注射部位、在扩散方向的前方按摩可以防止其出现或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注射 异常 循经感传现象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腧穴热敏现象的动态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万瑶 杞锦政 谢素君 《江西中医药》 2011年第2期37-39,共3页
腧穴热敏现象是热敏灸治疗的关键,而促进热敏现象发生,在灸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动态观念。热敏腧穴是动态的,穴位可从静息状态转变成敏状态;患者的感觉是动态的,有着多样性的;医师操作的手法也是动态的,需要相应的手法,在基础探查热敏... 腧穴热敏现象是热敏灸治疗的关键,而促进热敏现象发生,在灸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动态观念。热敏腧穴是动态的,穴位可从静息状态转变成敏状态;患者的感觉是动态的,有着多样性的;医师操作的手法也是动态的,需要相应的手法,在基础探查热敏穴位手法上,施以动态循经往返灸,可以促进热敏现象的串联、并联及提高疗效。思考在热敏灸治疗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动态现象,对于促进热敏现象产生及提高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感传现象 热敏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经络现象属性的讨论
14
作者 沈德凯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5-17,共3页
通过大量研究已经证明经络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经络现象是属于生理的,还是属于病理的,存在分歧。对于经络现象的属性必须澄清,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经络研究引向深入。
关键词 经络现象 属性 诱发性显性循经感传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手法对1114例病人激发经络感传的临床观察
15
《河北中医》 1979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 为了阐明经络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经络感传现象的研究,摸清它的基本规律,揭示经络感传和针灸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找出提高治疗效果的可靠途径。同时为了探索针治、针麻原理和经络的实质提供线索,我校师生在下乡医疗用针灸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1114例患者观察和研究了有关经络感传的以下几个问题:(1)针刺激发经络感传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感传现象 针刺手法 临床观察 激发 针灸治疗 治疗效果 医疗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感与疗效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吉玲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8期53-54,共2页
针感与疗效初探张吉玲甘肃省酒泉市中医医院(735000)“得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针感”。古代针灸学家就有“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的论述。笔者在针灸临床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针感与疗效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针... 针感与疗效初探张吉玲甘肃省酒泉市中医医院(735000)“得气”就是我们常说的“针感”。古代针灸学家就有“气至而有效”、“气速至而速效”的论述。笔者在针灸临床工作中也深深体会到针感与疗效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针感一般是指患者的自我感觉与医者的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量 针刺得气 感传现象 横突综合征 酒泉市 气至病所 临床观察 气至而有效 针刺深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针刺与针感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天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关键词 针刺 感传现象 施针 针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络现象的猜想
18
作者 刘惠生 梁粉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2期183-184,共2页
经络现象的猜想刘惠生,梁粉莲(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03001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的通路,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一。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现象的猜想刘惠生,梁粉莲(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03001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的通路,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之一。经络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现象 经络学说 三部六病 思维方式 中医脏象学说 中医学理论 解剖结构 有序协同 思维模式 感传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部探讨经络学说的录像片《经络现象》出版
19
作者 赵连荣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79-79,共1页
《经络现象》是我国第一部探讨经络学说的录像片,它记录了经络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本片分23集,主要内容为人体循经感传现象;感传线上的生理、病理学等检测;隐性感传;并对经络实质研究提出了展望和预测。《经络现象》为解放军总后勤部... 《经络现象》是我国第一部探讨经络学说的录像片,它记录了经络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本片分23集,主要内容为人体循经感传现象;感传线上的生理、病理学等检测;隐性感传;并对经络实质研究提出了展望和预测。《经络现象》为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监制,由新兴卫生科技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本片以季钟朴、孟昭威、胡翔尤等20多位著名专家为顾问,全国30多个单位参加.受试者达16万多人,并对非洲黑人及欧美白人做了调查。已通过全国有关著名专家鉴定,并在去年《世界针灸联合会成立大会》及《第一届世界针灸经验交流会》上首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现象 经络学说 经络实质 循经感传现象 总后勤部卫生部 出版发行 卫生科技 音像出版社 非洲黑人 经验交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士的宁诱发的大鼠脊髓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丽萍 马骋 +1 位作者 项晓人 徐恒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对大鼠脊髓背角c -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士的宁可在大鼠脊髓L5诱发中等量的c -fos表... 目的 探讨循经感传形成过程中脊髓兴奋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观察皮下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对大鼠脊髓背角c -fos表达的影响。结果 皮下注射士的宁可在大鼠脊髓L5诱发中等量的c -fos表达 ,而皮下注射士的宁后电针解溪或昆仑穴 ,不仅可使脊髓L5的c -fos表达增强 ,同时在T1 2 和C8节段也可诱发c -fos表达 ,其标记最密集的区域主要在背角的Ⅱ、Ⅲ层 ,Ⅳ层亦有少量分布。结论 在脊髓兴奋性提高的条件下 ,针感信息可能沿脊髓进行跨节段传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感传现象 C-FOS原癌基因 士的宁 电针 脊髓兴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