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宗白华论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时间化的空间意识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时宏宇
-
机构
济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宗白华各艺术门类的研究及当代意义"(2009076)
-
文摘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时间化的空间意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
-
关键词
文化的基本象征物
时间化的空间意识
生命化
中国艺术
-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课堂时间的三维样态
- 2
-
-
作者
石献记
-
机构
晓庄学院乡村教育研究中心
-
出处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实现路径研究”[22JZD046]。
-
文摘
作为教育的结构性范畴,课堂时间始终关涉学生个体生命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实现,是学生个体生命存在、发展、创造的支撑性条件。基于课堂属性和时间观念的双重规定性,课堂时间本体呈现出“空间化时间”“意识化时间”和“制度化时间”三种样态的有机统一。在一体三维的时间视域中,课堂时间的本真意义才能获得整全的理解。课堂时间在每一种样态下蕴含不同的教育价值,具体体现为“空间化课堂时间”蕴含教学活动的育人时序,“意识化课堂时间”蕴含本真教育的育人时机,“制度化课堂时间”蕴含学校教育的育人节奏。教育者应基于整全视域认识课堂时间,自觉地在“时序”“时机”“节奏”三重时间逻辑下实践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
关键词
课堂时间
时间观念
空间化时间
意识化时间
制度化时间
-
Keywords
classroom time
concept of time
spatialized time
conscious time
institutionalized time
-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孝道时间性与人类学
被引量:15
- 3
-
-
作者
张祥龙
-
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0,共10页
-
文摘
研究孝道与人性的关系,离不开当代人类学对于人类独特性的新发现。这些发现否定了一些以往的论断,又新发现了一些以前不知者,两者中都有与孝道相关者。在梳理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通过哲学人类学的视野来探讨男女为何会成为夫妇,孝道为何是一种人类特性,尤其是孝是如何在人类时间意识的变化中出现于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广义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导致了人类新生儿的极度不成熟。相比于工具的改进、打猎获得肉食等其他影响人类进化的因素,新生儿不成熟的特征更持久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基本育子方式和生存方式,导致了人的内时间意识的深长化,为孝道的出现准备下了长期记忆的意识前提。孝道意识的呈现不可归因于年长者的有用,而是深长时间意识被育子经验反转激活的结果。
-
关键词
人类特性
夫妇及家庭的形成
人类婴儿的极度不成熟
内时间意识的深长化
亲子互绕联体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