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胡万年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69-74,共6页
王阳明良知学说是中国哲学上一个重要思想 ,一些学者对其予以多角度阐释 ,然而却忽略了良知的基本内核 ,即自律。王阳明良知自律包含自觉、自愿、自然和实践的品格 ,它与康德意志自律有相同之处 ,又存在诸多差异。正是王阳明良知自律思... 王阳明良知学说是中国哲学上一个重要思想 ,一些学者对其予以多角度阐释 ,然而却忽略了良知的基本内核 ,即自律。王阳明良知自律包含自觉、自愿、自然和实践的品格 ,它与康德意志自律有相同之处 ,又存在诸多差异。正是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 ,实现了对程朱理学的革命性变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康德 良知自律 意志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志自律”到“审美自律”——论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辩证色彩
2
作者 韩清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135-138,共4页
艺术自律观念滥觞于康德。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并非只是持艺术的形式存在而不及其他;相反,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彰显"意志自律"与"审美自律"的内在关联。本文考察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辩证色彩,并对艺... 艺术自律观念滥觞于康德。康德的审美自律思想并非只是持艺术的形式存在而不及其他;相反,康德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彰显"意志自律"与"审美自律"的内在关联。本文考察康德审美自律思想的辩证色彩,并对艺术自律观念的发展沿革作出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意志自律 审美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志自律与慎独——兼论中西文化的交融
3
作者 陈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72-76,共5页
本文深入考察了同为道德自律的康德的意志自律范畴与《中庸》的慎独概念的内涵和差异 ,由此指出了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各自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即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它们构成了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在本质或文化立场。同时 ... 本文深入考察了同为道德自律的康德的意志自律范畴与《中庸》的慎独概念的内涵和差异 ,由此指出了造成二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各自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本质即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它们构成了一种文化形态的内在本质或文化立场。同时 ,本文进一步指出 ,未来各文化之间的交融不仅如历史上已呈现的那样 ,表现为各文化形态都从自己本身所持的文化立场出发来对待异质文化的冲撞 ,而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自律 慎独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文化立场 文化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行为同一性”的康德的意志自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宫睿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9-66,共8页
意志自律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对此普遍持有一种"行为者的同一性"理解,即认为意志自律的充分条件就是道德法则的服从者与道德法则的创立者具有同一性。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它会在意志中引入他律的可能... 意志自律是康德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但学界对此普遍持有一种"行为者的同一性"理解,即认为意志自律的充分条件就是道德法则的服从者与道德法则的创立者具有同一性。本文作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它会在意志中引入他律的可能,从而无法表达出意志自律应有的道德性含义。相反,本文作者认为只能以"行为的同一性"作为康德意志自律概念的本质特征,它是指在意志自律中,服从法则的行为与给出法则的行为是同一的,这种行为的同一性只能就纯粹实践理性自身活动才可理解。只有通过"行为的同一性"解释,才能表明意志自律与道德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自律 行为者的同一性 行为的同一性 绝对命令
原文传递
从“意志他律”走向“意志自律”:康德论道德教育的目的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洁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5,共6页
"意志自律"是认识和理解康德道德教育目的思想的精髓。康德认为,"意志自律"是理性主体实践理性自立法与自守法的道德意向与实践能力,它与人的道德建构密切关联。因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所依循的唯一... "意志自律"是认识和理解康德道德教育目的思想的精髓。康德认为,"意志自律"是理性主体实践理性自立法与自守法的道德意向与实践能力,它与人的道德建构密切关联。因为"意志自律"是一切道德律所依循的唯一原则,也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本源泉。由此,康德认为,促使受教育者从"意志他律"走向"意志自律"是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判断受教育者德性提升的根本标准。道德教育走向"意志自律"也就意味着,道德教育必须要将普遍性、形式化的先验道德律令而非质料性的偏好原则作为受教育者意志的规定根据,由此唤醒受教育者内心之中基于纯粹实践理性的善良意志,继而在祛除经验性关切的基础上,彰显受教育者的本质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教育目的 意志自律 意志他律
原文传递
从传统西方哲学意志理论的演变看康德意志观的创新 被引量:4
6
作者 周凡 《兰州学刊》 2003年第3期14-17,20,共5页
意志理论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在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神学中 ,意志自由问题引起了广泛持久的争论 ,而西方近代哲学围绕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又对意志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康德的意志观承接近代的问题... 意志理论是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在教父哲学和中世纪神学中 ,意志自由问题引起了广泛持久的争论 ,而西方近代哲学围绕自由和必然的关系又对意志展开了新一轮的探讨。康德的意志观承接近代的问题并遥遥回应古代先哲的言说 ,在许多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的根本性的创新。本文展示了意志理论在传统西方哲学中的历史变迁和逻辑演进 ,论述了康德意志理论中的“四个区分” ,深入剖析了康德对意志的性质、范围、地位以及意志的结构、意志作用的内在机制等方面的独特处理 ,揭示了康德的意志观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西方哲学 意志理论 演变 康德意志 创新 意志自由 必然 意志主义 19世纪 意志自律 善良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关注意志概念的视角转换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卢春红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24-34,共11页
通过将法则的根源归属于理性,康德在使自由意志概念拥有理性内涵时,也使得意志与法则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状况。纵观康德的道德哲学,意志与法则的关系在其分与合的双重变奏中,呈现的是康德关注意志概念的视角转换——由关注意志与法则的关... 通过将法则的根源归属于理性,康德在使自由意志概念拥有理性内涵时,也使得意志与法则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状况。纵观康德的道德哲学,意志与法则的关系在其分与合的双重变奏中,呈现的是康德关注意志概念的视角转换——由关注意志与法则的关系到关注意志与准则的关系,带来的是理性自身关注方向的变化——由对法则之必然性的探求转向对法则之现实性的追问,并对意志概念的内涵产生重要影响:正是因为伴随视角转换而来的理性关注方向的变化,法则得以与道德相关联,意志成为善的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意志 意志自律 善的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他律合理性的确证与道德建设路径的创新——指向康德道德自律论的辩难与修正的尝试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士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9,共7页
道德自律论对“人是目的”的坚执仅限于被救助对象 ,忽视了德行主体作为目的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使得基于“意志自律”理念的道德建设传统路径固有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难以有效消解。“意志他律”与“人是目的”统一性的一面 ,决定了... 道德自律论对“人是目的”的坚执仅限于被救助对象 ,忽视了德行主体作为目的的必要性和神圣性 ,使得基于“意志自律”理念的道德建设传统路径固有的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难以有效消解。“意志他律”与“人是目的”统一性的一面 ,决定了只有把其与“意志自律”统一起来 ,从而克服其各自对“人是目的”充分实现的片面意义 ,并以二者这种统一为根据 ,实现道德建设路径整合性和社会化创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道德自律 意志自律 意志他律 道德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的自由意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徐湘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8,共3页
自由意志是人类通过理性凝聚而形成的普遍道德形式在个体中自觉、自愿和自然的体现,教师的自由意志亦然。但教师的"意志自律"有高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要求,它表现在教师自由意志的主体状态标准上。如自觉指教师自己要认识到所从... 自由意志是人类通过理性凝聚而形成的普遍道德形式在个体中自觉、自愿和自然的体现,教师的自由意志亦然。但教师的"意志自律"有高于其他职业的特殊要求,它表现在教师自由意志的主体状态标准上。如自觉指教师自己要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意义与价值,要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无私地奉献给学生们,等等。教师自由意志是在教师总体和个体的教学实践中锻炼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绝对律令 意志自律 自由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康德的善良意志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春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3-15,共3页
康德的伦理学以形式主义而著称,善良意志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康德通过批判经验论幸福主义,深刻地论述了道德主体性思想,集中探讨了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意志自律以及自由、责任和义务等概念,在善良意志学说中确立了人... 康德的伦理学以形式主义而著称,善良意志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康德通过批判经验论幸福主义,深刻地论述了道德主体性思想,集中探讨了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意志自律以及自由、责任和义务等概念,在善良意志学说中确立了人在伦理领域中的主体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伦理思想史 康德伦理学 普遍法则 意志自律 善良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个体道德意识辩证发展中的自律
11
作者 任德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 ,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 ,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 ,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 ,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 ,...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 ,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 ,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 ,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 ,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 ,既是立法者 ,又是臣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道德意识 道德自律 道德他律 意志自律 理性 道德主体 心理机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律、他律与道德建设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月欣 《党政干部论坛》 2007年第S1期176-178,共3页
目前学界在研究自律与他律问题时有着不同的甚至彼此对立的观点,有的论者认为"自律是道德的本质",把自律作为道德与不道德的裁量标准,甚至主张彻底抛弃他律;另有论者强调道德他律对个人的外在强制性,认为伦理学在现代社会的... 目前学界在研究自律与他律问题时有着不同的甚至彼此对立的观点,有的论者认为"自律是道德的本质",把自律作为道德与不道德的裁量标准,甚至主张彻底抛弃他律;另有论者强调道德他律对个人的外在强制性,认为伦理学在现代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完善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 道德规范体系 他律性 意志自律 不道德 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 伦理学 道德他律 道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尼采·萨特:道德自律的进展
13
作者 彭继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3-19,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康德抽象的道德理性自律,尼采畸形的道德人格自律和萨待生存的道德选择自律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说明了道德自律在人类德育文明史上从德性论过渡到行为自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德行互动理论提供了一定... 本文通过对康德抽象的道德理性自律,尼采畸形的道德人格自律和萨待生存的道德选择自律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研究,说明了道德自律在人类德育文明史上从德性论过渡到行为自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为建立富有中国特色的德行互动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康德 尼采 道德选择 道德法则 “强力意志 意志自律 德性论 存在主义 资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自律
14
作者 宣云凤 《学习月刊》 1998年第10期32-33,共2页
道德的主体性本质表明,道德必须是自律的,一切他律性都与自律性密切相连,而且他律性必须转化为自律性,他律性如果不转化为道德本身的规律,那么道德的主体性就无以真正实现。自律在其最古老的意义上,就是"自己的规律",即古希... 道德的主体性本质表明,道德必须是自律的,一切他律性都与自律性密切相连,而且他律性必须转化为自律性,他律性如果不转化为道德本身的规律,那么道德的主体性就无以真正实现。自律在其最古老的意义上,就是"自己的规律",即古希腊语中自己和规律两词的结合,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体道德区别于外在规范要求的关键所在。正如马克思所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马克思在这里精辟地揭示了道德的基础以及道德的主体性原则。按照这种观点,一个懂得道德规范要求的人,不一定是具有道德的人,只有从内心产生了高度的道德需要的人,才称得上有道德的人,才产生主体道德的主动性、选择性、创造性,即主体性特征。而选择、创造道德的人首先必定是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即达到道德自律的高度。那么,道德自律怎样产生的?它究竟是怎样由他律转换成自律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律 道德意识 道德需要 自律 道德主体性 主体性本质 意志自律 他律性 主体性特征 道德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的本质与人的价值——基于西方两种道德传统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怀斌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分别代表了两种道德探究的传统,他们所提供的道德理论对当代伦理学及人类现实生活影响深远。从道德的本质角度思考人的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的最高命题,人的本性中的动物性本能和人的社会性及社会生活的... 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分别代表了两种道德探究的传统,他们所提供的道德理论对当代伦理学及人类现实生活影响深远。从道德的本质角度思考人的价值问题是伦理学的最高命题,人的本性中的动物性本能和人的社会性及社会生活的特点决定了道德何以必要;人具有向善的倾向和求善的能力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论证了道德何以可能;人的价值是在人性向善求善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而人的道德主体性及其道德实践即人的德性和意志自律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善与公共善统一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人性 人的价值 德性 意志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伦理学体系中的“尊严”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冉光芬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0期13-16,共4页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的存在以及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追究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所以,人的尊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遍立法,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 尊严 普遍立法 人是目的 意志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道德主体的有限性内涵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卫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51,共8页
本文遵循康德道德批判的思路,从道德法则形式性的根源,自律原则的自"律"与"自"律内涵,道德法则决定善恶对象的限度,敬重感对道德主体感性情感的贬损,德福双至的希望所需要的悬设,以及实现至善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等方... 本文遵循康德道德批判的思路,从道德法则形式性的根源,自律原则的自"律"与"自"律内涵,道德法则决定善恶对象的限度,敬重感对道德主体感性情感的贬损,德福双至的希望所需要的悬设,以及实现至善的时间性和历史性等方面,充分展示了掩藏在康德道德批判主旋律之下的对道德主体有限性的深刻揭示,这种揭示有助于我们丰富对康德哲学的理解,防范各种形式的道德狂热,反思当今主体的过渡建构所带来的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性 道德法则 意志自律 敬重 至善 悬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德的自由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承铭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5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道德主体 康德 自由理论 二律背反 道德律令 意志自律 自由问题 道德体验 道德法则 “应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合理性的重建:康德伦理思想的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立霞 《前沿》 2014年第9期46-49,共4页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 道德合理性是对道德何以可能的回答,是伦理学的基础问题。康德诉诸实践理性的先天分析,构建了以道德法则为原则,以主体人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道德理论体系,对道德合理性进行了卓越论证。康德理论的重要成果和遗留问题,对后来西方伦理学思想的发展有巨大影响,是现代性道德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一些现代理性主义者在道德合理性论证中,继承并深化了康德这一思想,如哈贝马斯。人类社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道德考验,道德合理性的构建,不仅是理论的期盼,更是现实的祈求。在此意义上,有必要对康德的道德合理性构建思想展开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合理性 实践理性 道德法则 先验性 意志自律
原文传递
试论康德伦理学中的道义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向青山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3期19-24,共6页
康德伦理学被称为道义论伦理学,而道义论伦理学又是以"动机"作为核心概念的。可见,"动机"在康德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康德正是在反对他所称的各种以他律为基础的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基于自律的道... 康德伦理学被称为道义论伦理学,而道义论伦理学又是以"动机"作为核心概念的。可见,"动机"在康德伦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康德正是在反对他所称的各种以他律为基础的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基于自律的道义论伦理学。理解康德道义论伦理学,就应该理解康德伦理学中的动机、意志自律、道德律、人格以及对道德律的尊崇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 意志自律 道德律 道德情感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