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年国产现实主义电影情感叙事策略研究
1
作者 潘晓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59,共4页
情感叙事理论为电影叙事研究拓展了维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时代精神、角色塑造、结构搭建以及观众体验等,从多个方面研究此类影片的情感叙事策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借助情感叙事,将移情、投射、共情等应用在叙事策略中... 情感叙事理论为电影叙事研究拓展了维度,通过分析近年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中的时代精神、角色塑造、结构搭建以及观众体验等,从多个方面研究此类影片的情感叙事策略。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借助情感叙事,将移情、投射、共情等应用在叙事策略中,剧情集中于如何在特定文本中实现让主人公摆脱道德困境、重建稳定的家庭结构,使电影建构起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出情感具象化,为同类电影提升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观影体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叙事 现实主义电影 移情 投射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域下纪实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情感叙事传播
2
作者 赵晨露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14-15,共2页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争相推出一系列综艺节目,在这些综艺节目的宣传推广及拍摄之中,巧妙地运用接受美学思想,将节目的中心放到了观众身上,而不单单是综艺演员以及节目之上,让观众处于中心地位,使得观众并不是...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争相推出一系列综艺节目,在这些综艺节目的宣传推广及拍摄之中,巧妙地运用接受美学思想,将节目的中心放到了观众身上,而不单单是综艺演员以及节目之上,让观众处于中心地位,使得观众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不是单纯地给予反映,而是参与到其中,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艺节目 情感叙事 宣传推广 视频平台 创造性 观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女游戏情感叙事中的虚拟亲密关系——基于《恋与深空》与青年女性玩家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晨 张扬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33,23,共11页
乙女游戏作为女性向恋爱养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青年女性玩家的喜爱。本研究以游戏情感叙事为框架,探索乙女游戏如何生成和维系与玩家的虚拟亲密关系。发现乙女游戏通过符合女性审美的叙事文本打造了亲密关系的生成空间,玩家通过... 乙女游戏作为女性向恋爱养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青年女性玩家的喜爱。本研究以游戏情感叙事为框架,探索乙女游戏如何生成和维系与玩家的虚拟亲密关系。发现乙女游戏通过符合女性审美的叙事文本打造了亲密关系的生成空间,玩家通过自我建构对男性角色进行情感投射,在互动中获取情感满足,由此建立的虚拟亲密关系既是玩家通过情感投资维系,又在游戏叙事的情感回应机制中稳固的。对玩家来说,它提供了自我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渠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游戏的性别秩序。然而其本质是一种人机关系,长期沉迷容易陷入情感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女游戏 虚拟亲密关系 情感叙事 女性玩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思政视域下手游的情感叙事与中华文化高校传播研究
4
作者 张亚玲 钟齐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1-113,共3页
技术革新和媒介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输出,手机游戏凭借携带方便、互动性很强和娱乐属性的优点成为了高校学生使用比较频繁的娱乐媒介,也成为了当前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将以《原神》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游在... 技术革新和媒介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输出,手机游戏凭借携带方便、互动性很强和娱乐属性的优点成为了高校学生使用比较频繁的娱乐媒介,也成为了当前时代下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将以《原神》为研究对象,探究手游在网络平台是如何通过呈现中华文化来构建情感叙事的,这些思路为中华文化在高校传播和网络思政提供了新的参考和启示,比如以现实为灵感设计思政教程和将文化元素有效融合网络媒介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游 情感叙事 中华文化 网络思政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客的情感叙事与记忆空间建构
5
作者 杨晓娟 张晋 李星儒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0,共5页
播客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数字出版形式,情感叙事是其实现人文关怀价值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其在短时频时代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的播客情感叙事方式不同,怀旧类播客以声音作为情感连接方式,通过回溯传受双方的共同社会记忆,使传受... 播客是以声音为载体的数字出版形式,情感叙事是其实现人文关怀价值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其在短时频时代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同类型的播客情感叙事方式不同,怀旧类播客以声音作为情感连接方式,通过回溯传受双方的共同社会记忆,使传受双方产生情感认同,使受述者获得情感宽慰。以喜马拉雅平台中的怀旧类播客为观察对象,探析播客叙事者建构记忆空间并使受述者获得情感宽慰的过程,发掘出情感叙事在人文关怀上的独到价值,对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出版创新性发展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客 情感叙事 记忆空间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情景论”视域下红色档案的情感叙事研究
6
作者 李雪婷 闫静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9,共6页
数字时代,新媒介的应用为红色档案的情感叙事提供了新路径。论文基于“媒介情景论”所阐述的“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理论核心开展研究,认为应按照“确立叙事主题、选择叙事策略和调整叙事结构”的叙事逻辑,以“对红色档案进行共同... 数字时代,新媒介的应用为红色档案的情感叙事提供了新路径。论文基于“媒介情景论”所阐述的“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理论核心开展研究,认为应按照“确立叙事主题、选择叙事策略和调整叙事结构”的叙事逻辑,以“对红色档案进行共同挖掘、创设多样化档案文本空间、构建开放式叙事平台”为叙事路径,开展红色档案的情感叙事,实现红色档案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情景论 红色档案 档案叙事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叙事的变奏与认同建构——论《好东西》的社会镜像叙事与女性叙事创新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莹 崔婧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40-45,共6页
本文借助叙事伦理批评的电影观,对电影《好东西》的情感认同建构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运用叙事分析、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电影《好东西》如何以女性视角作为叙事出发点,将故事延伸至“娜拉出走后”的新情境,从而深入挖掘女性觉醒后在现... 本文借助叙事伦理批评的电影观,对电影《好东西》的情感认同建构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运用叙事分析、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电影《好东西》如何以女性视角作为叙事出发点,将故事延伸至“娜拉出走后”的新情境,从而深入挖掘女性觉醒后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多重挑战与困境。其次,本文也关注到电影《好东西》在情感表达层面的创新之处。影片通过都市男女之间复杂多变多变的情感纠葛,揭示出现代都市社会中出现的新型情感形态,表现了这些新型情感形态下的个体情感认同与心理体验。再者,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影《好东西》在女性形象重塑方面的独特贡献,分析女性自立、互助与重构三个阶段的现代女性电影的创新表达。此外,电影充分利用了上海都市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特质作为叙事背景,为影片的尖锐话题提供了有效的“发声”空间。电影在整体的叙事策略上通过戏谑的方式将尖锐的话题融入日常生活对话,既削弱了话题的尖锐性,又深刻反思了传统社会结构在当代的变迁,由此提升了影片的观赏性与思想深度。总体而言,电影《好东西》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和文本分析,成功引发了观众的情感认同和深度认同,为中国女性电影的现代化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东西》 女性电影 情感叙事 认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角·意象·释放:电影《燃冬》的情感叙事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宇 《视听》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电影《燃冬》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导演陈哲艺突破自身舒适圈,放弃以往擅长的家庭题材剧情片,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困境与亲密关系话题,构建出一段迷茫、浓烈、交错、释怀的情感故事。在现实主义维度下,角色设置... 电影《燃冬》入围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导演陈哲艺突破自身舒适圈,放弃以往擅长的家庭题材剧情片,聚焦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困境与亲密关系话题,构建出一段迷茫、浓烈、交错、释怀的情感故事。在现实主义维度下,角色设置贴近年轻人的心灵写照,多维的角色塑造则让这部影片脱离传统青春片的外壳。电影中角色的真实审视、意象符号与角色流动的情感关系,反映出情感叙事表达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冬》 年轻人 角色塑造 意象符号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情绪·行为:新百伦广告系列微电影中的情感叙事趋势
9
作者 刘凯文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填鸭式”广告传播方式的审美疲劳,微电影广告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成为了广告市场的新宠。它不再简单直白地展示商品形象或承诺利益点,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考究的视听语言,将产品功能、... 随着消费者对传统“填鸭式”广告传播方式的审美疲劳,微电影广告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富有创意的表现形式,成为了广告市场的新宠。它不再简单直白地展示商品形象或承诺利益点,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考究的视听语言,将产品功能、品牌理念巧妙地融入其中,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美感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收到广告信息。新百伦系列微电影广告实现了广告成为存在的直接目的,影片中的情感叙事在视听和传播维度掌控了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百伦广告 情感叙事 传播策略 微电影广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微电影广告的情感叙事策略——以“踢不烂”为例
10
作者 杜云鹏 吕恩奇 +1 位作者 杨健 高红阳 《科技传播》 2024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添柏岚微电影广告《真是踢不烂的》《踢不烂的故事》《只有踢不烂的你》为典型案例,借助叙事学、传播学探讨商业微电影广告的情感叙事策略,主题层注重“踢不烂”的高级隐喻,“踢不烂”既是物质实体也是精神意识;语言层采取视听模态的... 以添柏岚微电影广告《真是踢不烂的》《踢不烂的故事》《只有踢不烂的你》为典型案例,借助叙事学、传播学探讨商业微电影广告的情感叙事策略,主题层注重“踢不烂”的高级隐喻,“踢不烂”既是物质实体也是精神意识;语言层采取视听模态的融合观照,借助影像视觉语言进行真实复现,励志广告文案实现共情呼唤;策略层既有宏大转向碎片个体化叙事,也有以鞋为媒背后的意义生成。本研究以期通过添柏岚微电影广告为品牌广告的系统化创作提供思路,同时为品牌实现与消费者深度沟通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品牌 叙事 情感叙事 踢不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密关系的公共性——论金庸武侠小说中情感叙事的主导性及其意义建构
11
作者 余冰清 《华文文学》 2024年第2期69-78,共10页
“武”“侠”“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矛盾之张力。在金庸小说中,“情”不再是被武侠文类“挪用”的次要因素,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主导人物武功的创造与发挥,促成侠客身与心沟通,关于“比武”的叙... “武”“侠”“情”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三大要素,其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矛盾之张力。在金庸小说中,“情”不再是被武侠文类“挪用”的次要因素,而是占据了主导地位:情感主导人物武功的创造与发挥,促成侠客身与心沟通,关于“比武”的叙事中亦充溢着情感的流变,形成“情”与“武”互动的新模式;私密情感作为个人主体性的象征,使“侠义”对自我的抹杀及其作为虚构秩序的固有局限性得以暴露,侠客因此放弃对江湖空间的闯荡,转而隐匿于不可见的自我世界。亲密关系与情感叙事作为建构社会秩序和定义个人身份的基础,在金庸小说的文本内部遮蔽甚至消解了关于“侠义”的公共话语,构成其反武侠面相与现代性特质;同时折射出香港地区华语语系文学对“身份危机与认同”这一主题的反映与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武侠小说 情感研究 情感叙事 公共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数字哀悼的情感叙事——基于社交平台“思念星空”的持续性联结研究
12
作者 宋明蔚 雷闪闪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5期10-14,共5页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开始应用于“数字哀思”,逐渐成为寄托哀思与情感慰藉的新型方式,通过模拟逝者书写、言语风格及记忆片段,为失亲群体开辟倾诉、追忆与纪念的专属情感叙事空间。文章选择社交平台“思念星空”为研究对象,以持续性联...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开始应用于“数字哀思”,逐渐成为寄托哀思与情感慰藉的新型方式,通过模拟逝者书写、言语风格及记忆片段,为失亲群体开辟倾诉、追忆与纪念的专属情感叙事空间。文章选择社交平台“思念星空”为研究对象,以持续性联结为理论基础,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线上哀悼是否能建立生者与逝者间的情感互动和持续交流,进而满足生者在灵性想象、情感寄托以及固定仪式三方面的需求。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辅助下的数字哀悼作为一种云端树洞、情感纽带、哀思寄托平台向用户展现了一个具有强大安抚能力的情感空间;但也存在准确性不高、易加重用户心理负担、伦理风险不可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哀思 人工智能 持续性联结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片《瓜熟蒂落》的情感叙事研究
13
作者 候彤悦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8期157-160,共4页
21世纪以来,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影视作品的期待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克服了以往形式单一、内容说教的弊端,将历史置于现实语境中,将情怀置于叙事文本中,找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同性和审美共通点。美国叙事学者帕特里克... 21世纪以来,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对影视作品的期待不断提高,乡村振兴题材的纪录片克服了以往形式单一、内容说教的弊端,将历史置于现实语境中,将情怀置于叙事文本中,找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同性和审美共通点。美国叙事学者帕特里克·科姆·霍根创立了一种跨学科、涵盖跨文化元素的叙事理论,他通过将情感科学与叙事研究有机结合,提出“情感叙事学”。本文以此理论为指导,对纪录片《瓜熟蒂落》情感组织下的叙事结构、情感叙事原型以及对观众的情感触发策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题材 纪录片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正能量背景下探析公益节目的情感叙事——央视《等着我》叙事策略分析
14
作者 尚文静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6期45-47,共3页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依靠国家力量,运用全媒体技术,采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帮助更多人实现寻亲梦想,弘扬核心价值观。节目追求正能量,采取意象叙事、二元叙事等策略,在融媒体背景下彰显了传统电视节...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公益寻人节目《等着我》,依靠国家力量,运用全媒体技术,采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帮助更多人实现寻亲梦想,弘扬核心价值观。节目追求正能量,采取意象叙事、二元叙事等策略,在融媒体背景下彰显了传统电视节目对社会价值观引导、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着我》 情感叙事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的风格迁移技术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以角色发展和情感叙事为例
15
作者 李杜风 《炫动漫》 2024年第9期94-96,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AI的风格迁移技术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主要讨论角色发展和情感叙事方面。用AI算法和技术可以将不同艺术风格应用于动画中,增强动画的叙事性,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理解,感受角色的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AI风... 本文旨在探讨AI的风格迁移技术在动画叙事中的应用,主要讨论角色发展和情感叙事方面。用AI算法和技术可以将不同艺术风格应用于动画中,增强动画的叙事性,使观众能够更深入理解,感受角色的情感表达。本文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发现AI风格迁移对动画叙事性的影响,以及对角色发展和情感叙事的潜在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风格迁移 动画叙事 角色发展 情感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农直播的情感叙事与价值隐忧
16
作者 蔡元培 董书华 《现代视听》 2024年第7期38-42,共5页
随着数字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关系变得“荒漠化”,从而致使情感经济日益盛行。助农直播虽属于直播带货,但相较于纯粹商业性质的电商直播,情感化传播成为其显著特点。本文考察了助农直播中的情感叙事与情感建构手段... 随着数字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情关系变得“荒漠化”,从而致使情感经济日益盛行。助农直播虽属于直播带货,但相较于纯粹商业性质的电商直播,情感化传播成为其显著特点。本文考察了助农直播中的情感叙事与情感建构手段,并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助农直播在直播预热中通过叙事角色的个体聚焦、叙事内容的共情表达、叙事目的的价值性升华等方式进行情感铺垫,在直播过程中通过各种独特的符号设置来强化助农属性,致力于营造公益情感氛围,促使消费者购买行为达成。但是,助农直播情感叙事也存在情感绑架、情感反噬、信任透支、资源浪费等价值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农直播 情感叙事 情感消费 价值隐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的情感叙事与认同建构研究
17
作者 李诗毓 《声屏世界》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在“中国动画新百年”开局之年,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率先引发关注,豆瓣评分达到9.5。该动画短片集的各集导演根据创作原则与表达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性呈现。动画故事的主角看似是远离人间的“妖怪”们,但凭借着现实... 在“中国动画新百年”开局之年,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率先引发关注,豆瓣评分达到9.5。该动画短片集的各集导演根据创作原则与表达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了选择性呈现。动画故事的主角看似是远离人间的“妖怪”们,但凭借着现实寓言般的情节塑造与代入感较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式情感的多元表达,获得了观众的情感认同。文章结合甘姆森的“诠释包裹”理论归纳总结《中国奇谭》的话语包,并对其话语包下的框架装置元素进行逐一分析,进而探索其情感叙事框架的搭建,挖掘观众对其情感叙事背后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奇谭》 话语包 框架装置 情感叙事 认同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我爱你!》的意象建构与情感叙事表达
18
作者 师春子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15期65-68,共4页
由韩延执导并于2023年上映的电影《我爱你!》讲述了三对老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电影聚焦老龄化社会现状,表现了老年群体关于身体病痛、情感需求和死亡议题的严肃议题。电影运用多重意象推进叙事,辅助人物形象塑造,丰富了角色对于爱情的... 由韩延执导并于2023年上映的电影《我爱你!》讲述了三对老年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电影聚焦老龄化社会现状,表现了老年群体关于身体病痛、情感需求和死亡议题的严肃议题。电影运用多重意象推进叙事,辅助人物形象塑造,丰富了角色对于爱情的表达,让影片在题材创新、人物塑造和情感共鸣之中,找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与商业 人物形象塑造 情感叙事 题材创新 情感共鸣 爱情故事 情感需求 我爱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情感叙事研究——以《父辈的荣耀》为例
19
作者 方洁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4期32-34,共3页
新时代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再拘泥于直接的价值观表达,而是将国家话语转化为接地气的社会话语进行传播,从而让观众对影像中所表达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达到意义传递和思想引导的目的。《父辈的荣耀》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代... 新时代以来,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再拘泥于直接的价值观表达,而是将国家话语转化为接地气的社会话语进行传播,从而让观众对影像中所表达的主流价值观产生情感认同,达到意义传递和思想引导的目的。《父辈的荣耀》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代表,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从叙事维度、叙事策略及意义传达三个方面对其情感叙事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开阔电视剧叙事的新视野,并为同类电视剧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电视剧 情感叙事 《父辈的荣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那抹看得见的深情——论《看不见的城市》的情感叙事
20
作者 杨陈媛 范生彪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1-5,共5页
《看不见的城市》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城市的虚构作品,更是一部通过城市探讨人性、情感与存在状态的哲学之作。从文学的三维度分析这部小说的情感叙事策略,既能感知其在叙事层面的魅力,又能感受作品如何巧妙地触及伦理问题;从认知层面来看... 《看不见的城市》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城市的虚构作品,更是一部通过城市探讨人性、情感与存在状态的哲学之作。从文学的三维度分析这部小说的情感叙事策略,既能感知其在叙事层面的魅力,又能感受作品如何巧妙地触及伦理问题;从认知层面来看,角色的塑造、视角的选择以及人物的对话传递着作者的认知情感;从审美层面看,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从伦理层面看,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的洞察意在引导大众反思。卡尔维诺对《看不见的城市》的情感书写使得他对城市的深情得以被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情感叙事 卡尔维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