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恶性胶质细胞瘤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建彬 于金明 +6 位作者 马志芳 王仁本 郭守芳 尹勇 王亚彬 周涛 卢洁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2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 (BMG)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112例CT或MRI证实术后病灶残瘤的BMG随机分为单纯常规放射治疗组 (单放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组 )。单放组 5 8例 ,男 40例 ,女 18例 ,年龄 16~ 76岁 (中位 40 .5岁 ) ,KPS6 0~ 70者 12例 ,>70者 46例 ;放疗前增强CT或MRI显示 ,肿瘤体积 1.0 0cm3 ~ 2 14 .78cm3 ,中位体积 2 1.0 0cm3 ;常规剂量分割照射 ,5次 /周 ,1.8~ 2Gy/次 ,总剂量 46 .2 0~ 6 5 .95Gy ,中位剂量 5 7.81Gy。立体定向放疗组共 5 4例 ,男 39例 ,女 15例 ,年龄 16~ 78岁 (中位年龄 44.5岁 ) ;KPS6 0~ 70者 8例 ,>70者 76例 ;肿瘤体积 1.76cm3 ~ 132 .0 0cm3 ,中位体积 2 2 .32cm3 ;先行常规照射 ,其照射野设计及其剂量分割与单放组相同 ,总剂量 45 .80~ 6 2 .45Gy ,中位剂量 5 5 .2 6Gy ;于常规放疗结束后 1周行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 ,PTV边缘剂量 8Gy~ 5 0Gy( 6 0 %~ 90 %等剂量曲线 ) ,中位 2 7.75Gy ;单次治疗 2 2例 ,分两次治疗者 2 8例 ,三次分割治疗者 6例 ,分次治疗的时间间隔为 1周 ;单次剂量 8Gy~ 5 0Gy ,中位单次剂量 15Gy。结果 治疗结束后 3个月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恶性胶质细胞瘤 X线立体定向放疗 非共面弧形照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胶质细胞瘤的再手术治疗
2
作者 于新 刘宗惠 +8 位作者 孙春雷 康桂泉 李士月 田增民 黄红云 徐永革 刘建杰 杜吉祥 赵全军 《海军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本文报告44例恶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再手术效果,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3例(29.6%),星形细胞瘤Ⅲ—Ⅳ级31例(70.4%);第一、二次手术间隔平均为78.5周;再手术前KR为20~90(平均56);8例病人接受一次以上再手术。手术死亡率为每次手术1.9%... 本文报告44例恶性胶质细胞瘤病人的再手术效果,其中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3例(29.6%),星形细胞瘤Ⅲ—Ⅳ级31例(70.4%);第一、二次手术间隔平均为78.5周;再手术前KR为20~90(平均56);8例病人接受一次以上再手术。手术死亡率为每次手术1.9%;再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52.7周;35例(79.5%)术后1个月时KR较术前改善,术后KR≥60的时间平均为25.2周;术前KR≥60、手术间隔时间>6个月、术中全切肿瘤的病人术后生存期较相应组明显延长(P<0.001)。提出再手术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是可行的,但术前KR≥60,手术间隔>6个月及术中全切肿瘤者将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细胞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后程适形放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絮才 杨黎明 徐宁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1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后程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例后程适形放疗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适形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6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均完成治疗...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后程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6例后程适形放疗的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放疗加后程适形进行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6例脑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均完成治疗,随访3年,1年生存率为93.75%(15/16),2年生存率为43.75%(7/16),3年生存率为6.25%(1/16),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为14个月,死亡患者因肿瘤复发和/或转移13/15,死于其他原因2/15。11例患者经MRI检查证实发生放射性脑水肿,发生几率为68.75%。结论后程适形放疗是控制肿瘤生长和延迟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细胞瘤 适形放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对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治疗效果、心理弹性及生存时间的影响
4
作者 胡耀芬 张真 +4 位作者 郭停 张甜 杨毅 罗吉艳 罗静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弹性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46例,回顾其护理干预方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6例、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20例。化疗...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弹性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46例,回顾其护理干预方法,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6例、接受舒适护理的观察组20例。化疗结束后3月,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前后,采用Conne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化疗后随访2年并记录1、2年生存率。结果化疗后3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化疗前后舒适护理可优化恶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强化心理弹性,同时提升治疗后1年生存率,但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细胞瘤 舒适护理 化疗 心理弹性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高丰度miRNA在恶性胶质细胞瘤中表达减少引起对死亡基因的靶向调控
5
作者 逯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5-135,共1页
恶性胶质细胞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列全面分析表达于恶性胶质细胞瘤及非肿瘤大脑组织中的微小RNA(microRNAs,miRNAs)。他们鉴定了超过400种不同的细胞内miRNAs前体。所有被分析的样品... 恶性胶质细胞瘤是一种高侵袭性恶性肿瘤。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列全面分析表达于恶性胶质细胞瘤及非肿瘤大脑组织中的微小RNA(microRNAs,miRNAs)。他们鉴定了超过400种不同的细胞内miRNAs前体。所有被分析的样品中都未检测到已知的病毒miRNAs。聚类分析显示在恶性胶质细胞瘤中多种miRNAs包括miR-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MIRNA 恶性胶质细胞瘤 死亡基因 靶向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联合替尼泊苷治疗恶性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颜建辉 梁永 +3 位作者 王家祺 刘超 欧阳松 唐红宇 《肿瘤药学》 CAS 2014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替尼泊苷治疗恶性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脑恶性胶质瘤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替莫唑胺加替尼泊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替...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替尼泊苷治疗恶性胶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脑恶性胶质瘤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替莫唑胺加替尼泊苷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替莫唑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4%和42.2%,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4%和62.2%,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替莫唑胺治疗相比,替莫唑胺联合替尼泊苷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细胞瘤 替莫唑胺 替尼泊苷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化综合治疗在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7
作者 黄星星 黄平生 彭划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7期916-917,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放化综合治疗在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恶性胶质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个月开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放疗与化疗配合治疗的方... 目的:观察和评价放化综合治疗在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恶性胶质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1个月开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放疗与化疗配合治疗的方式,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及治疗后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综合治疗在恶性胶质细胞瘤术后治疗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化疗 恶性胶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定碱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深誉 韦开亮 +1 位作者 吴修富 申晓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203-0208,共6页
探讨槐定碱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及机制。方法 根据实验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槐定碱组、氯喹+槐定碱组。对槐定碱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活性氧蛋白水平激发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细胞增殖... 探讨槐定碱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及机制。方法 根据实验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槐定碱组、氯喹+槐定碱组。对槐定碱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侵袭能力、迁移能力及活性氧蛋白水平激发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MTT法检测、侵袭能力利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活性氧蛋白水平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中的超微结构结构相比,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在经过槐定碱处理后,其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自噬体,而这部分自噬体中含有溶酶体、胞质等未消化的细胞器。MTT法检测发现在使用槐定碱试剂进行干预后,槐定碱组中槐定碱对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45±2.41),高于氯喹+槐定碱组的(2.67±0.56)及对照组的(1.01±0.03);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率发现槐定碱组低于氯喹+槐定碱组及对照组(P<0.05);LC3Ⅱ/Ⅰ、活性氧水平分析中槐定碱组高于氯喹+槐定碱组及对照组(P<0.05);同时Pe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活性氧与细胞中呈正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通过分析发现,槐定碱能够通过调节、诱导自噬来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株增殖、侵袭、迁移,并涉及细胞中活性氧水平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定碱 神经胶质细胞 U251恶性胶质细胞 活性氧 自噬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571对恶性多发性神经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体外抑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任欢 李殿俊 Rainov NG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物学调节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探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在T98G,U87MG,LNZ308,RG四种胶质瘤细胞的表达;MTT法用于检查STI571/TMZ单独或联合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的肿瘤生物学调节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探查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在T98G,U87MG,LNZ308,RG四种胶质瘤细胞的表达;MTT法用于检查STI571/TMZ单独或联合应用对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STI571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由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印迹杂交法用来探查STI571抵抗细胞的蛋白激酶网络变化。结果:所用胶质瘤细胞均不同程度的表达PDGF及受体。STI571与TMZ相互协同作用于胶质瘤细胞株T98G;10滋mol/LSTI571可部分抑制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可完全抑制其形成集落;高于10滋mol/L浓度的STI571可快速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或坏死;胶质瘤细胞株T98G与STI571长期共培养后,瘤细胞蛋白激酶网络有较大改变。结论:研究表明,PD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有较强的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GBM)增殖的作用并可能与其他化疗药物协同抗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157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恶性胶质细胞(G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和间接共培养条件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阿铭 梁硕 +6 位作者 樊锐太 田毅 迟连凯 史辛艺 刘金瑜 关方霞 杨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5891-5896,5893+5892+5894-5896,共6页
背景:SHG44是一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其生物学性状稳定、易于培养,广泛应用于动物成瘤模型制作,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药物、基因转染及电离辐射等途径抑制其生长,未见间充质干细胞对其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通过直接和间接共培养... 背景:SHG44是一种恶性胶质瘤细胞系,其生物学性状稳定、易于培养,广泛应用于动物成瘤模型制作,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药物、基因转染及电离辐射等途径抑制其生长,未见间充质干细胞对其作用的相关报道。目的:通过直接和间接共培养的方法,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的作用,观察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SHG44细胞,分别在24孔板进行直接共培养,在Transwell板进行间接共培养,分别设对照组。培养3d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收集Transwell板中的SHG44胶质瘤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HG44细胞周期。结果与结论: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Transwell间接接触共培养组SHG44胶质瘤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细胞周期位于G0/G1期的SHG44胶质瘤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体外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及间接接触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共培养 间接共培养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SHG44细胞 抑制作用 恶性胶质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放射源植入术治疗恶性脑胶质细胞瘤
11
作者 朱京丽 洛小林 乐志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71-272,共2页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 ,因此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虽然有手术、外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但疗效仍然很令人失望。近距离放射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和照射精度 ,对于经选择的原发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 ,可以...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局部控制率不高 ,因此很少有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 ,虽然有手术、外放射、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但疗效仍然很令人失望。近距离放射治疗提高了肿瘤的照射剂量和照射精度 ,对于经选择的原发和复发性脑胶质瘤患者 ,可以改善局部控制和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放射源植入术 治疗 恶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维萍 熊中奎 陈遐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7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在医院诊断治疗的恶性胶质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与入院时以及出院时采用BAI、BDI、CD-RISC以及SCSQ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弹性以及应对方式进行评价。结果(1)出院时两组BAI评分(35.6±6.6分,42.8±7.5分)、BDI评分(30.1±5.8分,36.8±5.5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B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出院时两组CD-RISC评分(69.2±6.6分,55.8±6.9分)、SCSQ评分(49.4±6.8分,40.8±6.2分)均较入院时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CD-RISC、SCS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缓解恶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心理弹性,改善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恶性胶质细胞 焦虑 抑郁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F-1/CXCR4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佳鑫 王崇谦 +4 位作者 王伟民 丁鹏 王波 牟临杰 王进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受体CXCR4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4在恶性胶质瘤C6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SDF-1促恶性胶质瘤C6细胞体外增殖,并应用CX...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SDF-1及受体CXCR4在恶性胶质瘤细胞中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4在恶性胶质瘤C6细胞中的表达;用MTT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的趋化因子SDF-1促恶性胶质瘤C6细胞体外增殖,并应用CXCR4受体抑制剂AMD3100与SDF-1共培养细胞观察增殖情况及抗CXCR4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胶质瘤中上述指标的变化.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评价不同处理组C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CXCR4在恶性胶质瘤C6细胞系表达呈阳性.SDF-1可以促进恶性胶质瘤C6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抗CXCR4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抑制其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呈浓度依赖性.AMD3100可以抑制SDF-1的诱导作用.结论 SDF-1/CXCR4轴在恶性胶质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可能与恶性胶质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为治疗恶性胶质瘤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C6细胞 趋化因子SDF-1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感染对恶性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14
作者 周睿 钱冬萌 +3 位作者 王斌 华晓敏 胡明 陈豪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恶性神经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HCMV(MOI=5)感染神经胶质瘤U87细胞,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CMV感染对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肿瘤迁移...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恶性神经胶质瘤U87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HCMV(MOI=5)感染神经胶质瘤U87细胞,Transwell体外迁移实验、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检测HCMV感染对U87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肿瘤迁移、侵袭的标志性蛋白局部粘着斑激酶(FAK)及pTyr397FAK的表达变化。Transwell结果显示,HCMV感染U87细胞后迁移侵袭到小室膜下的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HCMV感染组及对照组均出现FAK、pTyr397FAK蛋白的表达;HCMV感染组pTyr397FAK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HCMV感染U87细胞通过促进FAK,Tyr397的磷酸化而促进胶质瘤U8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因此,抑制HCMV感染细胞后的FAK蛋白的磷酸化可以成为恶性胶质瘤预防及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恶性神经胶质U87细胞 迁移 侵袭 局部粘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胶质母细胞瘤
15
作者 周东 马大程 +1 位作者 郭京 黄辉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1998年第S1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胶质细胞 恶性胶质细胞瘤 二次手术 星形细胞 胶质 生存期 中枢神经系统 生物学特性 病理组织学 总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转录因子Runx3在神经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文栋 张瑞 +4 位作者 孟艳玲 曹云新 王涛 赵晶 杨安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6-869,共4页
目的:制备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Runx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Runx3基因,并将Flag标签蛋白的编码基因与RUNX3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 目的:制备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Runx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Runx3基因,并将Flag标签蛋白的编码基因与RUNX3基因进行融合,构建腺病毒穿梭载体pShuttle-CMV-Runx3,经KpnI/XhoI双酶切鉴定并测序。利用电转化方法将经PmeI线性化的pShuttle-CMV-Runx3穿梭载体导入BJ5183重组细菌,获取重组腺病毒质粒Ad-Runx3,再将经PacI线性化的Ad-Runx3重组病毒骨架质粒转染293A包装细胞,包装并扩增病毒。利用该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瘤U251,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外源Runx3在细胞中的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构建并包装表达Runx3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用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细胞后,经免疫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可见外源导入的Runx3蛋白在细胞核内的特异性定位。结论:成功制备了含有融合Flag标签的转录因子Runx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细胞,在细胞中观察到该分子表达后定位于细胞核中,为研究Runx3在神经胶质瘤发生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3 腺病毒 恶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抗恶性脑胶质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玉翠 杨阳 +3 位作者 金嵩 臧琳 朱天信 齐玲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恶性脑胶质瘤U87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培养人恶性脑胶质瘤U87细胞,MT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作用后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结果 0.5、5.0、50μmol/L双氢青蒿素均明显抑制U87...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对人恶性脑胶质瘤U87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培养人恶性脑胶质瘤U87细胞,MTT法检测双氢青蒿素作用后U8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生长的变化。结果 0.5、5.0、50μmol/L双氢青蒿素均明显抑制U87细胞的生长,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药物作用后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结论双氢青蒿素能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恶性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HL91乏氧显像在恶性脑胶质瘤放疗前后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方 薛金才 《甘肃医药》 2014年第10期737-739,共3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放疗前、后99mTc-HL91乏氧显像T/N比值的变化差异性。方法:对85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后进行99mTc-HL91 SPECT脑乏氧显像检测,测定早期相(注射造影剂后0.5小时)及延迟相(注射造影剂后5.... 目的:观察并分析恶性脑胶质瘤患者放疗前、后99mTc-HL91乏氧显像T/N比值的变化差异性。方法:对85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后进行99mTc-HL91 SPECT脑乏氧显像检测,测定早期相(注射造影剂后0.5小时)及延迟相(注射造影剂后5.0小时)的肿瘤区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放射性计数(ROI)比值T/N,将检测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放疗前、后99mTc-HL91SPECT脑乏氧显像延迟相T/N比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放疗后延迟相T/N均数值比放疗前延迟相T/N均数值小,提示均数值呈下降趋势。所有患者检测过程中均无任何主观不适和严重毒副作用。结论:放疗前后乏氧显像延迟相T/N数值变化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放疗杀死肿瘤细胞后,乏氧细胞再氧合,肿瘤氧合状态发生变化;从另一方面验证分次放疗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为证实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可提高肿瘤治疗疗效提供依据。放疗后比放疗前延迟相T/N均数值小,提示放疗后乏氧状态呈下降趋势,证明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显像 恶性胶质细胞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zastaurin与洛莫司汀治疗复发性恶性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19
作者 Wick W +4 位作者 Puduvalli VK Chamberlain MC 曹琦(编译) 《中国处方药》 2010年第3期51-51,共1页
本研究比较了enzastaurin与洛莫司汀(Iomustine)治疗复发性颅内恶性胶质细胞瘤(WHO 4级)的疗效及安全性。
关键词 洛莫司汀 安全性 复发性 恶性胶质 疗效 治疗 恶性胶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ATF5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巨细胞病毒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丹风 钱冬萌 王斌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51-55,共5页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中ATF5基因的表达,构建ATF5基因下调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用Real-time PCR检测ATF5基因的下调表达效率。CCK8实验检测下调ATF5基因表达后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Semi-quantitative... 采用慢病毒介导的小RNA干扰技术,靶向干扰神经胶质瘤U87细胞中ATF5基因的表达,构建ATF5基因下调稳定表达的细胞株,并用Real-time PCR检测ATF5基因的下调表达效率。CCK8实验检测下调ATF5基因表达后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Semi-quantitative 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检测下调ATF5的表达后对感染的HCMV复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且可以分别在mRNA、蛋白水平上抑制HCMV的复制。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可以减慢神经胶质瘤的增长速度,抑制HCMV的复制可以减慢或者阻止神经胶质瘤恶性转化过程。由此可以推断出,下调ATF5基因的表达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还可以间接的抑制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因此,下调ATF5的表达可能成为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恶性神经胶质U87细胞 新型细胞转录因子AT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