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修俊青 周雍明 +1 位作者 宋学敬 王佳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135例MB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不... 目的基于析因设计探讨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对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2024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收治的135例MB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最终纳入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4组,A组:甘油灌肠;B组:甘油灌肠+皮内针;C组:中药灌肠;D组:皮内针+中药灌肠,每组各30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析因方差设计分析比较各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患者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关联。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症状评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症状评分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症状评分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各评分最低;③4组患者症状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胃肠动力功能指标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最低,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最高;③4组患者胃肠动力功能指标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对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D-乳酸、内毒素(endotoxin,ET)、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均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D-乳酸、ET、DAO水平均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较其他三组水平低;③4组患者D-乳酸、ET、DAO水平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与皮内针的交互效应显著,D-乳酸:F=10.317,P<0.001,偏η^(2)=0.376;ET:F=18.025,P<0.001,偏η^(2)=0.599;DAO:F=20.114,P<0.001,偏η^(2)=0.623。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各症状评分、胃肠动力功能指标与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P<0.05)。对4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的KPS评分进行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时间点的KPS评分有差异(P<0.05);②4组患者KPS评分有差异(P<0.05),D组治疗后较其他三组评分高;③4组患者KP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A、B、C、D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3.33%、70.00%、80.00%和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三组比较,D组表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皮内针联合大承气汤加减灌肠方可以改善患者肠梗阻相关症状,提高MBO患者胃肠动力功能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大承气汤 皮内针 肠黏膜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温通三结法”探讨恶性肠梗阻中医病机及外治思路
2
作者 刘泽豪 谢虹亭 +3 位作者 安宸 乔塬淏 薛鹏 朱世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恶性肠梗阻作为晚期胃肠道及盆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以慢性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引发患者进食服药困难,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同时,针对恶性肠梗阻的相关内治方法有限,而以西医外治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欠佳。... 恶性肠梗阻作为晚期胃肠道及盆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以慢性疼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引发患者进食服药困难,严重威胁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同时,针对恶性肠梗阻的相关内治方法有限,而以西医外治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欠佳。中医外治法在恶性肠梗阻的治疗中独具优势,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笔者团队认为正气虚损、腑气不通为其主要病机,阳虚为发病之因,肠腑之寒结、气结、血结为主要病理环节,故提出“温通三结”的治法,该法融合“温法”“消法”与“下法”,以温阳散积、理气消癥为主要策略,运用穴位贴敷、中药热敷和中药灌肠等外治手段,颇具临床疗效。现本文将温通三结法外治恶性肠梗阻思路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温通三结法 中医外治 温阳散积 理气消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肠梗阻诊治及预后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冬梅 杨志国 +3 位作者 宋经瑜 王占山 李锁银 李海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胃肠道和盆腔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0%~28%,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1%。MBO的发生常提示肿瘤已发展到晚... 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是胃肠道和盆腔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0%~28%,晚期卵巢癌患者的发生率高达51%。MBO的发生常提示肿瘤已发展到晚期或肿瘤复发或出现腹膜广泛转移,预后往往较差,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MBO患者多为癌症晚期,通常经历过手术甚至多次手术、多周期化疗、放疗等,一般情况较差,其治疗主要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原则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经多学科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1]。本文对近年来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选穴规律
4
作者 黄佳莉 周梅 +1 位作者 田佳凤 李小荣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探究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三大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9月1日收录的有关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拟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深入探究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三大中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9月1日收录的有关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拟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运用Excel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再使用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56篇,涉及腧穴39个,应用总频次为296,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足三里穴、上巨虚穴、天枢穴、中脘穴、下巨虚穴;足阳明胃经、任脉及手阳明大肠经为主要选穴归经;下肢、胸腹部及上肢为腧穴主要分布部位;采用最多的特定穴类型为下合穴;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3条强关联规则,最高支持度组合为足三里穴–上巨虚穴;聚类分析得出4类有效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以补益脾胃以促进其功能恢复为主,治标兼固本,体现了“经脉所在,主治所在”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选穴思路。本研究总结分析了针灸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选穴应用规律,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恶性肠梗阻提供相应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针灸 恶性肠梗阻 选穴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引导下肠-肠吻合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李紫珊 杨华 +3 位作者 王雷 滕玉芳 赵芹 倪牧含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47-55,共9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肠-肠吻合术(EUS-EE)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例因MBO行EUS-E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改良式肠道准备方案行肠道准备,统计分析EUS-EE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情...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肠-肠吻合术(EUS-EE)治疗恶性肠梗阻(MBO)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3年12月该院收治的14例因MBO行EUS-EE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改良式肠道准备方案行肠道准备,统计分析EUS-EE术后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营养状态改善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4例均成功实施EUS-EE,选用结直肠梗阻评分系统(CrOSS),评估术前和术后肠梗阻症状和缓解情况,术后1周,CrOSS评分由术前的1至2分上升至2~4分;术后1周,患者主观总体评估(PGSGA)量表评分为(9.64±3.13)分,明显低于术前的(12.36±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2);术后5例出现体温升高,3例出现气腹,2例出现短肠综合征,经过对症治疗,均得到缓解。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1 (41,500) d,1年生存率为64.29%。结论 EUS-EE具有症状缓解率高、创伤小和再干预率低等优点。对于基础状况不佳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的患者,EUS-EE有助于改善身体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引导 肠-肠吻合术 恶性肠梗阻(MBO) 肠道准备 胃肠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手术治疗恶性肠梗阻(附1例报告)
6
作者 金益峰 陈诗雨 +2 位作者 崔荣 夏玉峰 周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523-528,共6页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总体预后差,严重影响肿瘤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发展机制因素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大多数MBO病人不适合手术。化疗及全肠外营养的应用也仍存在争议。最佳治疗仍为支持治疗,包括药物...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腹盆腔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总体预后差,严重影响肿瘤晚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其发展机制因素多,无标准化治疗方案,大多数MBO病人不适合手术。化疗及全肠外营养的应用也仍存在争议。最佳治疗仍为支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胃肠减压等。本病例确诊MBO 5天入院,入院后即留置经鼻肠梗阻导管,经保守治疗症状部分缓解,复查腹部CT提示存在闭襻梗阻。遂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近端小肠内导管支撑良好且减压效果明显,但由于肿瘤原因末端回肠呈节段性闭襻梗阻,结肠闭襻梗阻,遂行结肠+小肠造口术。术后恢复顺利出院。本病例通过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手术治疗,提高病情判断的准确性,增加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达到预期治疗目的,提供MBO潜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手术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急性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张伟 唐文慧 +2 位作者 赵磊 高胜 赵金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3120-3123,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在急性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44例未使用改良肠梗阻导管行急性期结直肠癌开腹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在急性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44例未使用改良肠梗阻导管行急性期结直肠癌开腹切除术治疗的急性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另采集同期医院44例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同病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患者各资料保存完整,查阅并记录研究所需结果资料,包括: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3小时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Ⅰ期吻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Ⅰ期吻合率高,术后腹腔内感染以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低(P<0.05)。结论改良肠梗阻导管置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恶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较小,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腹腔内感染及吻合口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直肠癌 恶性肠梗阻 改良肠梗阻导管 腹腔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治疗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陈烁 梁小霞 +3 位作者 林镇森 叶映彤 陈明扬 苏树琼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对比接受化疗和保守治疗的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以分析化疗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筛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所有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例。根据诊断为恶性肠梗阻后... 目的对比接受化疗和保守治疗的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患者的预后,以分析化疗的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筛查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所有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病例。根据诊断为恶性肠梗阻后是否行化疗,将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治疗组和化疗组。利用倾向性匹配,按1:1进行配对后,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1个月内死亡率及总生存时间。结果共匹配71对患者,配对后化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为31.0%,1个月内死亡率为16.9%,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7个月。化疗组患者的梗阻缓解率为76.1%,1个月内死亡率为7.0%,中位总生存时间为6.73个月。与保守治疗组相比,化疗组的梗阻缓解率较高,1个月内死亡率较低,中位总生存时间较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腺癌腹膜转移合并恶性肠梗阻的患者,化疗有效,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恶性肠梗阻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朱姝妹 冯晴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110-112,共3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恶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肠外营养支持 恶性肠梗阻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周高晋 尚立清 闫军 《医师在线》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MB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MBO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常规组60例,两组均开展禁食水、补液、纠正酸碱平衡以及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 目的研究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在治疗恶性肠梗阻(MBO)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MBO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及常规组60例,两组均开展禁食水、补液、纠正酸碱平衡以及静脉肠外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常规组实施普通胃管减压处理,观察组开展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处理。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肠梗阻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第5天、第10天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引流量为(102.33±12.50)ml,多于常规组的(78.37±7.39)ml,而排气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分别为(2.59±0.31)d、(3.21±0.53)d,均短于常规组的(3.71±0.44)d、(4.51±0.62)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入院第5天、第10天观察组的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应用于MBO治疗中的效果较佳,可有效缓解肠梗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 应用效果 并发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郑晓龙 许愉 薛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17-0020,共4页
探讨在恶性肠梗阻患者中使用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筛选2023年1月~2024年5月这一时间段来我院接诊的68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以2023年1月~8月作为参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以2023年9月~2024年5月作为实验... 探讨在恶性肠梗阻患者中使用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筛选2023年1月~2024年5月这一时间段来我院接诊的68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以2023年1月~8月作为参照组(34例),行常规治疗,以2023年9月~2024年5月作为实验组(34例),予以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灶消失时间、病灶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以及恢复排气排便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较参照组有可观上升,有差异(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胃肠减压量较参照组可观下降,有差异(P<0.05)。结论 恶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可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持续皮下泵入 恶性肠梗阻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穴位敷贴在癌症晚期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洪芦鱼 江烽 陈丽萍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153-156,共4页
目的 分析加味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穴位敷贴在癌症晚期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穴... 目的 分析加味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穴位敷贴在癌症晚期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灌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肠功能康复相关指标、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P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有效提高癌症晚期恶性肠梗阻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 穴位敷贴 癌症晚期 恶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通为法运用承气汤类方经肛给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Meta分析
13
作者 沈曼娜 廖红珠 曹杰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136-141,共6页
目的使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以通为法运用承气汤类方经肛给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承气汤类方治疗恶性肠梗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七大... 目的使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以通为法运用承气汤类方经肛给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承气汤类方治疗恶性肠梗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七大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发表的关于承气汤类方经肛给药治疗恶性肠梗阻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报道,对照组干预措施为恶性肠梗阻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抗分泌、止痛、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包括或不包括一般灌肠;实验组干预措施为在恶性肠梗阻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承气汤类方(大承气汤加味、小承气汤加味、调胃承气汤加味)经肛给药(灌肠或肛滴)。检索方式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为“癌性肠梗阻”“恶性肠梗阻”“中医药”“中药”“中西医结合”等,英文检索词为“cancerous bowel obstruction”“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tegrative Chinese andWestern Medicine”等。2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提取文献,根据Cochrane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使用软件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共89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601,95%CI:2.564~5.057,Z=7.39,P<0.05),普通灌肠法及肛滴给药法均可提高治疗有效率(灌肠给药组:OR=3.850,95%CI:2.461~6.023,Z=5.90,P<0.05;肛滴给药组:OR=3.275,95%CI:1.942~5.522,Z=4.45,P<0.05);实验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改善率及KP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改善率:OR=2.911,95%CI:1.612~5.257,Z=3.54,P<0.05;改善情况:WMD=9.761,95%CI:1.498~18.024,Z=2.32,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可控;采用去除单项研究法对该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排除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不变,与固定效应模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结局指标合并结果稳健性良好;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漏斗图分布欠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其余研究指标由于样本量较小,结果欠稳定。总有效率指标纳入文献超过10篇,对总有效率通过Egger回归和Begg秩相关分析发现,总有效率存在发表偏倚(t=2.845、2.298,均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联合承气汤类方经肛给药治疗恶性肠梗阻在有效率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可增效低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气汤类方 经肛给药 恶性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4
作者 邢玉庆 殷东风 +4 位作者 高宏 潘玉真 朱颖 潘琳 邢向荣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奥曲肽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肠梗阻相关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 目的观察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为奥曲肽组11例和对照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肠梗阻相关症状变化、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胃肠减压引流液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拔管率和肠梗阻近期疗效。结果奥曲肽组肠梗阻相关症状改善率为81.8%(9/11),明显优于对照组46.7%(7/15)。奥曲肽组患者恢复排气排便所需平均时间为3.2天,明显优于对照组5.8天。奥曲肽组鼻胃管留置时间为(5±1.2)天,拔管率为54.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0±2.3)天和20.0%。奥曲肽组肠梗阻的近期疗效好转率为72.7%,优于对照组26.7%。结论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配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晚期恶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恶性肠梗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奥曲肽 持续皮下泵入 姑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10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姜敏 左明焕 +3 位作者 刘传波 乔占兵 李泉旺 胡凯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9-1730,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40例(37.7%)完全缓解,43例(40.6%)好转,...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2年10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6例恶性肠梗阻患者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者中40例(37.7%)完全缓解,43例(40.6%)好转,总有效率78.3%。无效23例(21.7%),均为高位完全梗阻。23例无效患者在观察期间病情未出现明显恶化。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恶性肠梗阻操作方便,疗效肯定,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中药灌肠 恶性肿瘤 大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敷贴结合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薇薇 姬卫国 +2 位作者 王祥麒 邵雷 梁鹤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2期283-286,共4页
恶性肿瘤引发的肠梗阻称为恶性肠梗阻。文章从中医学、现代医学对恶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治疗方面着重阐述了中医穴位贴敷及西医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在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结合临床验案举隅及分析得出中医穴位贴敷法... 恶性肿瘤引发的肠梗阻称为恶性肠梗阻。文章从中医学、现代医学对恶性肠梗阻的认识及治疗两方面进行阐述,其中治疗方面着重阐述了中医穴位贴敷及西医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在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结合临床验案举隅及分析得出中医穴位贴敷法利用中药药性及腧穴功效双重作用,更入麝香走窜之力专而效果显著,西药奥曲肽持续静脉滴注有效避免了奥曲肽的半衰期短使药物浓度稳定,近期临床疗效肯定,共同作用下有效地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中药穴位敷贴 麝香 奥曲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的诊治及营养支持策略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岂凡 郑宏群 孙凌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49-752,共4页
我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新发病例占世界总数的42%,发病特点以进展期胃癌占大多数,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恶性肠梗阻是胃癌腹腔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由于对其认知度不高,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诊断... 我国是胃癌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年新发病例占世界总数的42%,发病特点以进展期胃癌占大多数,复发转移率高,预后差。恶性肠梗阻是胃癌腹腔转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由于对其认知度不高,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承受巨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近年来,随着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使得更多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部分患者获得了化疗等抗肿瘤治疗的机会,延长了生存时间。本文就胃癌腹腔转移所致恶性肠梗阻的诊治进展及营养支持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胃癌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方世明 刘玉金 高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86例,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或配合栓塞治疗。计算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率和显效时间。比较不同肿瘤肠梗阻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 目的评价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不能手术的恶性肠梗阻患者86例,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或配合栓塞治疗。计算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率和显效时间。比较不同肿瘤肠梗阻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期。结果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持续灌注化疗35例,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51例,并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16例。同时行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化疗7例。灌注化疗及栓塞1~8次,平均3.62次。初次治疗后肠梗阻开始缓解时间4—156h,平均22.5h。有效率为89.5%(77/86)。肠梗阻持续缓解时间2-16个月,平均(7.03±3.02)个月。从发生肠梗阻计算患者生存期为3~32个月,平均(11.57±5.47)个月。胃癌所致肠梗阻疗效及预后均较差。9例肠梗阻无明显缓解者给予对症治疗或手术治疗。结论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不能手术恶性肠梗阻具有较高的肠梗阻缓解率。选择性直肠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对缓解结直肠癌及盆腔转移瘤所致肠梗阻症状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肠梗阻 结直肠癌 胃癌 卵巢癌 区域性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李娜 潘欣欣 +2 位作者 蔡晓燕 朱莉娟 王艳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5期41-43,52,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l obstruction,MBO)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的80例老年MBO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肠梗阻(malignant bowl obstruction,MBO)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住院的的80例老年MB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快速康复护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体质量减少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流质饮食时间、体质量减少情况、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利于缩短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老年MBO患者的围术期康复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恶性肠梗阻 介入支架联合手术治疗 快速康复护理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等化疗药物低剂量动脉灌注治疗胃癌术后并发恶性肠梗阻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咏梅 王革芳 +4 位作者 吴成利 姜程远 陆海洲 徐蕾 周善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3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人性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42例胃癌术后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或加腹腔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插管,灌注低剂量化疗药物,药物用量为雷替曲塞2 mg,奥沙利...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等小剂量化疗药物介人性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恶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42例胃癌术后伴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肠系膜上动脉或加腹腔动脉、肠系膜下动脉等插管,灌注低剂量化疗药物,药物用量为雷替曲塞2 mg,奥沙利伯50~100 mg,多西他赛20~40 mg,化疗周期为每3~4周动脉灌注1次。本组病例至少灌注1次,最多7次。对照组42例给予内科姑息治疗,未给予化疗药物。结果介人化疗后肠梗阻缓解有效率为80.95%(34/42例);对照组肠梗阻缓解有效率为42.85%(18/42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介入化疗组排气、排便及腹痛腹胀的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肠道通畅总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相比统计学差异均显著。介人化疗组生存时间为2~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个月;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2.69±2.2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个月,两组生存时间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P〈0.01)。介入治疗组对腹水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19/25),也高于对照组(P〈0.01)。介入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提高,ECOG评分下降。结论小剂量化疗药物动脉灌注对胃癌术后腹腔转移致肠梗阻副作用小,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癌性肠梗阻症状,肠道通畅维持时间长,并能有效控制伴随的腹水症状,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老年及体质虚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恶性肠梗阻 动脉灌注化疗 雷替曲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