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忆鲁迅与葛琴的《总退却》
1
作者 赵家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2期90-97,共8页
鲁迅一生为青年作家的创作小说集亲自写序的为数不多。三十年代,他曾为叶永蓁、柔石、叶紫、田军和肖红等的创作小说集写过序或小引。用他伟大的名字,把无名的青年作者引领给广大读者,起了深切爱护、郑重推荐的作用。葛琴的《总退却》
关键词 总退却 柔石 青年作家 叶紫 青年作者 天马书店 张天翼 告诉我 《生死场》 早期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小说中“表现”与“再现”的消长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帆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6-307,共2页
文章说“解剖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思想状态以及他的早期创作,是打开中国现代小说在这一时期运行方式的最好钥匙”。大革命的失败致使小资产阶级作家们受到毁灭性思想重创,茅盾亦在其内,他们开始切实地面对人生的精神炼狱与肉体苦痛。... 文章说“解剖茅盾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思想状态以及他的早期创作,是打开中国现代小说在这一时期运行方式的最好钥匙”。大革命的失败致使小资产阶级作家们受到毁灭性思想重创,茅盾亦在其内,他们开始切实地面对人生的精神炼狱与肉体苦痛。照理说对双重苦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文体 中国现代小说 思想状态 早期作品 主题内涵 新感觉派 性描写 运行方式 总退却 扛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2
3
作者 聂祖海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9-33,共5页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国革命进入战略总退却的艰苦岁月里,党开辟和领导的江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莽莽武陵山区,是少数民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境...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中国革命进入战略总退却的艰苦岁月里,党开辟和领导的江南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地处湘、鄂、川、黔四省交界的莽莽武陵山区,是少数民族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境内除聚居有土家、苗、白、侗等几个主体少数民族外,还有回、瑶、布依等少数民族,是今湘西、鄂西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所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苏维埃政府 进入战略 武陵山区 湘鄂西 总退却 苗族自治州 工农兵苏维埃 反“围剿” 黔东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画灵魂”论及其实践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3-51,共9页
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是卓越的,多方面的。就小说领域而论,他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同样不可多得的小说创作理论家。他的小说创作论,完整系统而又独到新颖,“画灵魂”论,便是其中的一个... 伟大的鲁迅先生,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是卓越的,多方面的。就小说领域而论,他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同样不可多得的小说创作理论家。他的小说创作论,完整系统而又独到新颖,“画灵魂”论,便是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鲁迅主张,小说应当画出人物的灵魂。也就是说,小说要形象地、深刻地发掘和表现人物的精神、思想、意识等方面的特点和实质。“画灵魂”论,既作为鲁迅的创作经验,出现在总结和说明他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文字中,又作为鉴赏文艺作品的一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作品 中国文学艺术 圣人之徒 中国新文学大系 总退却 幸福的家庭 《狂人日记》 《祝福》 华老栓 吕纬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驰有度 疏密相间——浅谈《大决战·辽沈战役》的节奏韵律
5
作者 蔡秋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21-21,共1页
潮有涨落,月有圆缺,冬去春来,夏尽秋至,客观世界的万物,无一不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运动变化。节奏使得《大决战·辽沈战役》更加扣人心弦。首先,在于影片的鲜明的内在节奏。影片取材于辽沈战役,围绕着争夺锦州城而展开的黑山狙击战,塔... 潮有涨落,月有圆缺,冬去春来,夏尽秋至,客观世界的万物,无一不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运动变化。节奏使得《大决战·辽沈战役》更加扣人心弦。首先,在于影片的鲜明的内在节奏。影片取材于辽沈战役,围绕着争夺锦州城而展开的黑山狙击战,塔山狙击战、营口争夺战以及战辽西、克沈阳的诸多战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决战 节奏韵律 秋至 张驰 廖耀湘兵团 总退却 国民党军 有度 敌我态势 勇猛顽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睛之笔(续)——刘帅在淮海战役中
6
作者 李普 《瞭望》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0期32-34,共3页
4、总前委刘、陈、邓 小淮海战役变为大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11月9日确定的。那是刘伯承建议之后第六天,那天他还在豫西。那天毛泽东在给陈毅、邓小平和华野粟裕等人的电报中说: “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布置... 4、总前委刘、陈、邓 小淮海战役变为大淮海战役,是中央军委11月9日确定的。那是刘伯承建议之后第六天,那天他还在豫西。那天毛泽东在给陈毅、邓小平和华野粟裕等人的电报中说: “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布置截断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现在不是让敌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即现在举行之淮海战役)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即将来要举行的江淮战役)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 淮海战役从此发展成战略大决战。毛泽东在这个电报中称之为“江淮战役”,不过后来再没有这样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退却 前委 大决战 断敌退路 华野 黄维 黄伯韬 李延年 长江以南 李弥
原文传递
从离婚案引起的沉思
7
作者 迟之龙 《当代矿工》 1987年第2期42-43,共2页
如果说,凡有人群的地方即有爱情萌发的话,那末,凡有爱情的地方便有婚姻和家庭产生,这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一九八○年,新的婚烟法发布以后,我曾参加过一家杂志社就一起离婚案展开的讨论。
关键词 离婚案 离婚率 道姆 民政干部 法律不能 久悬不决 郑州市金水区 总退却 父系社会 依附关系
原文传递
毛泽东“笔墨文电”中的南京解放
8
作者 吴光祥 《铁军》 2022年第4期22-24,共3页
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今年是... 1949年4月20日晚至21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渡江战役,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解放军强渡长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22日,国民党军实施总退却。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今年是南京解放73周年,此期,本刊选登吴光祥先生的此文,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野战军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长江防线 总退却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
原文传递
“三险三奇”突破临津江
9
作者 欧阳青 《党史博览》 2021年第9期26-31,共6页
政治决定军事。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1950年12月上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接近尾声,"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后,被迫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志愿军则乘胜追击,以... 政治决定军事。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1950年12月上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接近尾声,"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后,被迫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志愿军则乘胜追击,以第39、第40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一道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此时,敌人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英、法等国和美国在战争看法上存在严重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人民军 第二次战役 志愿军 抗美援朝 乘胜追击 三八线 总退却 联合国
原文传递
扭转朝鲜战局之战--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述论
10
作者 李双岩 《党史纵横》 2022年第2期58-61,共4页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这场战役迫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了总退却。西方军史学术界将这次战役称之为“清长战役”,作为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范例,将...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这场战役迫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了总退却。西方军史学术界将这次战役称之为“清长战役”,作为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范例,将其列为20世纪经典战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第二次战役 现代化装备 总退却 联合国 战局 人民志愿军 2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