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大学新生心理困扰的性别特点 |
刘东台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07 |
12
|
|
2
|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奥赛罗》的人物性别特点 |
张楠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3
|
论教育的性别特点以及妇女教育的系统性特征——兼谈建立妇女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丁娟
黄桂霞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
2008 |
1
|
|
4
|
由对幼儿同伴关系性别特点的调查引发的思考 |
颜希毅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5
|
肌肉力量的性别特点与年龄规律研究综述 |
王夏芃
|
《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
|
2012 |
5
|
|
6
|
中职学生交响乐欣赏情绪感知的性别特点研究 |
张梦莲
|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2
|
|
7
|
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类型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品种和性别特点 |
杨晓静
赵茹茜
陈杰
胥清富
韦习会
陈杰
|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
|
8
|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姚计海
屈智勇
井卫英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2
|
|
9
|
城市居民社区参与中的性别失衡——基于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的个案研究 |
陈文
|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9
|
|
10
|
幼儿关系欺负行为及其干预策略 |
吴海龙
|
《教育瞭望》
|
2025 |
0 |
|
11
|
柔韧素质在田径运动中的训练特点 |
李龙
徐树魁
靳湘如
|
《内蒙古体育科技》
|
2002 |
0 |
|
12
|
回归与超越:儿童性别阅读的智慧转身 |
张兴文
|
《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
|
2016 |
0 |
|
13
|
学生智能发展性别差异的初步分析 |
陈仙梅
|
《心理科学通讯》
|
1983 |
1
|
|
14
|
男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
А.Г赫里普科娃
Д.В科利索夫
苗慧兰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15
|
儿童性别自认理论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
一泓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1
|
|
16
|
性别标定和性别类型行为的选择 |
Beverly I. Fagot
Mary D. Leinbach
Richard Hagan
郑龙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1987 |
0 |
|
17
|
为农村留守儿童设计有性别的活动 |
何萍
张元蜜
|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8
|
从性别角度进行体育史教学 |
德博拉L.科雷亚.冈萨雷斯
君宁
|
《体育文化导刊》
|
1993 |
0 |
|
19
|
幼儿性别概念发展的常见问题与教育策略 |
刘丽英
王小林
|
《教师》
|
2013 |
0 |
|
20
|
耐力性运动项群青少年竞技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研究 |
娄德玉
周明华
荣敦国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