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1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林小栋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27-030,共4页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达格列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022年1-2023年12月)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达格列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76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2022年1-2023年12月)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手段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38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达格列净),全面分析治疗价值。结果 观察组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达格列净对心功能的修复有积极影响,且可减轻炎症,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达格列净 心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总缺血时间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2
作者 张涛 李爱敏 +3 位作者 张金霞 顾晓龙 龙锋 向定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2,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720 min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TIT)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胸痛中心1812例接受PPCI且TIT≤720 min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Cox回归模型分析TIT与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的关联,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分析TIT与MACE发生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812例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为3.26%;在存活出院的1651例患者中,1年内MACE发生率为6.84%。RCS分析结果显示,TIT与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均呈近似对数线性关系,MACE发生风险随着TIT延长而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480 min的患者相比,TIT>480 min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增加了77.7%(OR=1.777,95%CI:1.020~2.929,P=0.03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TIT≤280 min的患者相比,TIT>280 min的患者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增加106.7%(HR=2.067,95%CI:1.384~3.089,P<0.001)。结论:当TIT超过480 min时,PPCI术后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当TIT超过280 min时,其出院后1年内MACE发生风险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总缺血时间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李雪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探究为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患者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可纳入研究的本院患者共计68例作为回顾性分析范本,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选取时间较长:2023年4月-2024月4月。为剔除... 探究为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关键环节超前护理对患者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可纳入研究的本院患者共计68例作为回顾性分析范本,为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选取时间较长:2023年4月-2024月4月。为剔除人为主观原因的误差,本次分析分组采用了随机数字摇号抽取,均分为2组(常规组=对照组=34),对照组采用了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模式,纳入分析指标为心脏恢复、并发症、生活质量等。结果 干预后两组情况都在好转,但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更理想,在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更少,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同时患者对护理有更高的满意度(P<0.05)。结论 给予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关键环节超前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关键环节超前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郑恒 甘受益 +1 位作者 付婧 李宾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209-1218,共10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按照术中患者在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心内科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按照术中患者在支架植入前经指引导管靶向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替罗非班组(70例)与重组人尿激酶组(70例),比较2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梗死相关动脉ST段回落值(STR)、血浆D-二聚体、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记录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等。结果与替罗非班组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组患者TIMI血流水平、LVEF、血浆D-二聚体、STR≥70%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而慢血流/无复流与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组人尿激酶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的建立及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5
作者 王琦 李虎 +3 位作者 欧东波 谢中培 刘迎雪 刘玉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6期1144-114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探索并建立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收集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实施前后各40例行急诊PCI的病人,分为急救护理流程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接受常规治疗但护理方式不一样。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护理时间、门-导管室(D-to-C)时间、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的差异。结果实行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后,首份心电图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及静脉通路时间分别为(8.3±1.7)、(10.8±2.3)、(3.5±1.1)min,显著短于常规护理时间(P<0.05);同时,D-to-C时间、D-to-B时间分别为(11.9±3.5)、(40.4±19.7)min,均优于常规护理(P<0.05)。D-to-B时间<90 min例数为33例(82.5%),常规护理组为25例(6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以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急诊PCI救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门-导管室时间 门-球囊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陈晨阳 黄亿源 +1 位作者 周胜华 方臻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6-1192,共7页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 目的: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病例资料,旨在探讨影响急诊PCI治疗A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急诊PCI治疗AMI的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事件组及非事件组,比较两组间可能引起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2%(67/304);通过t检验或χ2检验发现:肌酐,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红细胞比容,白细胞、年龄>75岁,Killip分级≥2级,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 MI)血流≤2级,术前发生心律失常、多支病变,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红细胞比容(red blood cell specific volume,HCT)、N端脑钠肽激素原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Ki l lip分级≥2级、术后TI 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HCT,NT-pro BNP,Killip分级≥2级,术后TIMI血流≤2级,术后2 h ST段回落率<50%、长D2B时间是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的监测与处理,能够有效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预后,减少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不良事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梁欣 杨蓉 +2 位作者 何翠竹 苏斐 王艳微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858-6859,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活动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主观感受、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不会对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脏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NT-proBNP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锐 吴校林 +3 位作者 李彬 马可中 刘文卫 陶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9例,分为急诊PCI组34例和非急诊PCI组25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7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AMI患者59例,分为急诊PCI组34例和非急诊PCI组25例,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7d血浆NT-proBNP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NT-pro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7d急诊PCI组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非急诊PCI组(P<0.01)。结论急诊PCI能够减少AMI患者血浆NT-proBNP的释放,降低室壁张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会圃 刘长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力 朱超 +6 位作者 崔贺贺 刘青波 马国栋 李东宝 赵慧强 陈晖 李虹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 目的评估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VLST)患者,术中应用药物涂层球囊(DCB)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8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完成急诊PCI手术746例,其中VLST患者共38例,收集临床信息,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并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评估其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DCB处理罪犯病变,其中7例联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手术成功率为100%,住院期间无严重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30 d随访中,有2例(5.3%)因心力衰竭再入院。1年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7例(18.4%),其中非致死性脑卒中1例(2.6%),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3例(7.9%),包括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1例(2.6%)。在中位时间为16个月的长期随访中,MACCE发生率为36.8%,其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为7例(18.4%),TLR为5例(13.2%),心力衰竭再入院3例(7.9%),非致死性脑卒中2例(5.3%)。Kaplan-Meier估测长期无MACCE生存率为(56.1±9.6)%。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DCB处理VLST手术成功率高,短期预后较好;长期随访发现可获得相对较低的TL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血栓形成 药物涂层球囊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朝霞 李杰 张玉莲 《中国医药》 2011年第11期1425-1426,共2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抢救中心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术,收录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相关信息。对术前准备、...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抢救中心收治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急诊PCI术,收录其临床资料及护理记录相关信息。对术前准备、术中检查、术后护理提出护理策略。结果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完成急诊PCI术,直接PCI成功率100%。术前病死率0%,术中死亡3例(1.9%),术后住院期间病死率3.9%(6/155),其中因心血管原因死亡2例(1.3%)。术前、术中、术后无护理并发症。结论PCI术的效果不仅与医生的技术经验有关,认真做好护理配合,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能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注射尼可地尔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预防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田彩霞 田云霞 +2 位作者 薛伟珍 冯惠芳 宁丽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6期2159-2162,共4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但血栓负荷较重,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仍有5%~15%的心肌组织不能获得有效灌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但血栓负荷较重,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仍有5%~15%的心肌组织不能获得有效灌注,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达5%~25%[3],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迅速处理急诊PCI术中高血栓负荷导致的无复流对患者预后非常重要,我院应用血栓抽吸及通过抽吸导管向冠状动脉病变注入替罗非班+尼可地尔预防STEMI急诊PCI术中无复流,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高血栓负荷 心肌梗死面积 替罗非班 尼可地尔 梗死相关动脉 血栓抽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瑜 卜军 +4 位作者 宋玮 杜勇平 金叔宣 沈节艳 何奔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18例行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h的血清肌酐,记录其治疗经过和住院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118例患者中发生CIN(CIN组)28例(23.7%)。CIN组基线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CIN组(均P<0.05),而肌酸激酶(CK)峰值高于非CIN组(P<0.05)。CIN组住院时间比非CIN组长(P<0.01),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LVEF<40%、CK峰值>3000U/L与CIN的发生有关。结论: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工作中要积极预防CI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肾病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邓焕堂 刘静 谢雄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短期恢复效果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心功能正常患者,常规组为心功能...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短期恢复效果影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两组,研究组为心功能正常患者,常规组为心功能异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因素。结果常规组年龄≥70岁、联合糖尿病、联合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越高、住院时血糖水平越高、心功能分级越低的患者,其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概率越高。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短期预后效果受到患者年龄、术前心功能水平以及住院前血糖指标的影响,三者指标越高,术后心功能不全率越高,不利于术后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期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支架植入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15
作者 陈志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4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 目的:探讨单支架和双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双号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支架植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研究组患者实施双支架行急诊PCI。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动脉造影、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PCI操作时间、术中X线透视长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多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分支动脉检查3级残余狭窄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单支架植入,双支架植入行急诊PCI的效果更好,可改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动脉造影结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植入 双支架植入 急诊经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动脉造影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再灌注心律失常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军 杨希立 +2 位作者 周昭仑 李健民 谭海斌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3期245-246,共2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镁剂(门冬酸钾镁)治疗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67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联合镁剂治疗组(即A组,86例)和常规治疗组(即B组,81例),观察两组患者成功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PCI后A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较B组低(12.9%vs24.7%,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镁剂预防性应用能有效减少AMI患者PCI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刚 龚亚驰 +2 位作者 陈松 丁建东 冯毅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76例,分为急诊PCI组42例,未再灌注治疗组34例。同时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1、7、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BN...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AMI患者76例,分为急诊PCI组42例,未再灌注治疗组34例。同时检测入院即刻、入院后1、7、28d血浆BNP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即刻两组患者BN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d、7d和28d急诊PCI组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PCI治疗能降低AMI患者血浆BN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脑钠肽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保护和血栓抽吸装置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红兵 赵汉军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最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因而是首选的治疗策略。然而,在当今强化抗栓治疗时代,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发生率可达7%~10%,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因而一直是制约急诊PCI效果的突出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辅助装置以减少急诊PCI中远端栓塞、无复流和慢血流的发生,可将其分类为血栓清除装置,包括单纯手工抽吸导管(抽吸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抽吸 远端保护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桥血管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转运患者与转运医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艳艳 刘恒亮 +2 位作者 姬劲锐 王康 马俊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比较基层医院转运患者与转运医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9例首诊在基层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转运患者组112例和转运医师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 目的比较基层医院转运患者与转运医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19例首诊在基层医院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转运患者组112例和转运医师组10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从进入初诊医院大门到再灌注的时间(D-B)、首次医疗接触到PCI球囊扩张的时间(FMC-B)、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预后.结果转诊医师组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积分低危、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为2级患者比例、D-B及FMC-B均低于转诊患者组,GRACE积分中危、术后TIMI血流分级为3级、术后TMPG为3级患者比例均高于转诊患者组(P<0.05).转运医师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以上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比例均低于转运患者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转运患者组(P<0.05).结论基层医院转运医师较转运患者行急诊PCI可缩短救治时间,减少STEMI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对比剂肾病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柳 陆士娟 +1 位作者 邢波 林德洪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 目的了解对比剂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141例,均采用碘海醇为造影剂。测定介入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并记录住院期间的主要不良事件。结果141例患者中,24例发生CIN,发病率为17.02%。CIN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0%患者比例和对比剂使用量显著高于非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主要不良事件[心肺复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快速心房颤动;高度传导阻滞需要临时起博;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心源性休克需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on pump,IABP);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非CI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后CIN发病率较高,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CIN会增加患者住期间的不良事件和病死率,应基于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CIN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对比剂肾病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