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的效果
1
作者 吴玲艳 杨雪琴 +1 位作者 巫亭亭 危丽华 《西藏医药》 2025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8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研究组给予叙事护理联合正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共情疲劳与工作投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82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对照组给予叙事护理,研究组给予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共情疲劳、工作投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水平。结果干预后,两组工作倦息、继发性创伤两个维度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专注、活力、奉献三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易怒情绪自我效能感、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可以降低共情疲劳,提高工作投入,改善患者自我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正念减压疗法 急诊科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应用SBME联合SBAR教学法的思考
2
作者 赵晶晶 陈晨 刘晓伟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117-118,共2页
目的:思考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应用SBME联合SBAR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实习护生48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实习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根据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学习带教,试验组根据SBME联合SBAR... 目的:思考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应用SBME联合SBAR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科实习护生48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实习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根据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学习带教,试验组根据SBME联合SBAR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学习带教。结果:试验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能力、基护操作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ini-CEX评估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ME联合SBAR教学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培训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帮助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缩短临床适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ME SBAR 急诊科护理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科护理应急处理的策略探讨
3
作者 余瀚 李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58-016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急处理及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50例. 乙组实施急诊科护理,甲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乙组显效病例20例,有效病例29...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急处理及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50例. 乙组实施急诊科护理,甲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乙组显效病例20例,有效病例29例,无效病例1例,总有效率为98.00%,显著高于甲组的64.00%;乙组病患的满意度评分为(92.61±2.10)分,显著高于甲组(81.98±3.7)分,且乙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95.95±3.48)分明显好于甲组的(79.89±3.65)分。结论 急诊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应急处理及护理策略具有明显优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急诊科护理 应急处理 护理策略 用药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GIL混合线上教学法在急诊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探究
4
作者 赵晶晶 陈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思考以过程为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混合线上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急诊科实习护生46人作为试验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3人应用传统... 目的:思考以过程为导向的引导探究式学习(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混合线上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急诊科实习护生46人作为试验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3人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23人应用POGIL混合线上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结果:试验组专科理论知识、专科实践操作、解决问题能力3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GIL混合线上教学有效提高护生理论实践成绩,增加教学满意度,并有效培养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GIL 线上教学 急诊科护理 临床护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绩效考核方案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5
作者 庹晟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0期83-85,93,共4页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方案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2021年1—12月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加用绩效考核方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方案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2021年1—12月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方案,作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加用绩效考核方案,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急救物品、分级护理、护理文书、病房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理论知识(96.19±2.13)分与操作技能评分(94.52±2.78)分,高于对照组的(91.83±3.44)分、(80.47±3.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4、14.546,P均<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加入绩效考核方案,可对护理质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考核 急诊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急诊科护理中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尚保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0-0124,共5页
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探讨急诊科护理中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肺复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急诊科心肺复苏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探讨急诊科护理中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肺复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肺部感染、记忆受损、压疮、胸闷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P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科护理中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预后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可以提高其生理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肺复苏 心脏骤停 预后效果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干预对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韩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81-185,共5页
为了深化了解,急诊科的专业护理方法在对待心肺脑复苏病人时,是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挑选80位经过心肺脑复苏的病人,随机区分为观察团队和对照团队,各有40人。对照团队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团队除了常规护理外,额外实施急诊科护理... 为了深化了解,急诊科的专业护理方法在对待心肺脑复苏病人时,是否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挑选80位经过心肺脑复苏的病人,随机区分为观察团队和对照团队,各有40人。对照团队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团队除了常规护理外,额外实施急诊科护理干预。对比两团队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血气指数以及康复预后的质量。结果 观察团队的SAS得分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团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团队的PaO2血气指标显着高于对照团队,PaCO2则显著低于对照团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团队的GOS评分(预后康复质量评分)显着高于对照团队,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团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肺脑复苏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血气指标,提高预后康复质量,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心肺脑复苏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策略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慧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31-0134,共4页
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由于不同疾病而进入急诊科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以2022年6月为初始阶段,以2023年12月为结束阶段,分成两组涵盖主体数量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5例,前者以常规护理为干... 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纳入90例由于不同疾病而进入急诊科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以2022年6月为初始阶段,以2023年12月为结束阶段,分成两组涵盖主体数量相同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5例,前者以常规护理为干预手段,后者以综合护理服务为干预手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实践程序有利于缓解急诊科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了不同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护理行为等更加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急诊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心脏骤停急救中急诊科护理团队的应用效果分析
9
作者 裴海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9-0102,共4页
探讨急诊科护理团队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在本研究中分别以同性别比例、相近的平均年龄和接受心肺复苏前等待时间共55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分别是27例和28例患者。在试验组中,引入了急诊科护理团队对患者进... 探讨急诊科护理团队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评价。方法 在本研究中分别以同性别比例、相近的平均年龄和接受心肺复苏前等待时间共55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分别是27例和28例患者。在试验组中,引入了急诊科护理团队对患者进行抢救护理。结果 在干预后,相比于参照组,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血氧分压显著增加,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减少,GSC指数评分及SAS评分下降的更多。在观察患者抢救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诊科护理团队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团队 心脏骤停 应急护理 效果评价 护理满意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护与陪伴——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护理的关怀照护实践
10
作者 陈羊毅 沙中堂 《叙事医学》 2024年第6期415-416,427,共3页
关怀是护理的本质与核心,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融合情感、认知与行为三方面的要素,展现对患者的深切理解与关怀[1-2]。关怀照护不仅是护士的基本素养,也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能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推动护理工作的卓越发展[3-4... 关怀是护理的本质与核心,要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融合情感、认知与行为三方面的要素,展现对患者的深切理解与关怀[1-2]。关怀照护不仅是护士的基本素养,也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能提升患者满意度,促进护患和谐,推动护理工作的卓越发展[3-4]。构建并维护融洽的护患关系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植根于护患间的积极互动[5]。为了与患者成功建立充满关怀的联系,护士需要能敏锐地感知患者的需求与情感,以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方式提供护理[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护患关系 关怀照护 综合性医院 患者满意度 急诊科护理 护患和谐 积极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进阶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人员中的应用分析
11
作者 张向红 王蕊蕊 吕迎春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巨野县人民医院的24名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2023年6月—2024年5月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 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人员应用层级进阶管理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巨野县人民医院的24名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5月—2023年5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2023年6月—2024年5月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模式。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心理素质以及工作沉浸程度。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预检分诊能力、急救意识、急救技能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护理人员心理能力评分为(95.87±3.36)分、心理品格评分为(92.69±3.97)分、自我适应评分为(93.95±3.56)分、环境适应评分为(92.06±3.49)分、心理动力评分为(90.80±3.71)分,均高于管理前的(81.19±4.11)分、(85.83±4.62)分、(80.27±4.43)分、(82.64±4.35)分、(80.45±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7、5.517、11.792、8.274、8.164,P均<0.05)。管理后,护理人员自身动力、专注当前任务、行动与意识融合、工作目标能随时间改变、控制工作进度、任务工作沉浸程度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实施层级进阶管理法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强化其心理素质,改善其工作沉浸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进阶管理 急诊科护理 护理综合能力 工作沉浸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 病例分析的FCM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12
作者 王福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24期0226-0228,共3页
探究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开展微课+病例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的价值,以期为该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急诊科入科轮转实习的50名护生,依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实... 探究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开展微课+病例分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CM)的价值,以期为该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筛选2021年07月~2022年07月本院急诊科入科轮转实习的50名护生,依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生实行常规护理教学模式,观察组护生实行微课+病例分析的FCM模式。观察两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评价以及教学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生整体教学成效。结果:入科时,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无明显差别(P>0.05)。出科时,两组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与该组入科时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相较对照组提升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思维启发、实践技能提升、教学组织形式、实际成效、自我发展方面评分相较对照组有更加明显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总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开展微课+病例分析的FCM模式,实现微课及病例分析相互补充,能够明显提升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教学满意度更高,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体现较高价值,未来值得深入研究及应用该教学模式,为急诊科护理教学质量提升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教学 微课 病例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用于急诊科护理中的成效浅析
13
作者 陆宽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9期0176-0178,共3页
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与护理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 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诊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与护理后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心理健康和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更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显缓解,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该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急诊科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MC联合PBL的双重教学模式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4
作者 张媛 吉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12期180-183,共4页
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使用PCMC联合PBL的双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对我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67名护理实习生分成2个教学小组(2022年10月-2024年1月),参照组、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带教、PCMC+PBL的教学,教学... 分析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使用PCMC联合PBL的双重教学手段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对我们医院急诊科实习的67名护理实习生分成2个教学小组(2022年10月-2024年1月),参照组、研究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带教、PCMC+PBL的教学,教学后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的实践护理技能考核评分、学生对带教模式满意度、护理带教质量评分、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教学趣味性评分、实习依从性的差异很大(P<0.05)。结论 PCMC教学+PBL教学双重教学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能最大程度上实现多元化的护理带教,让护理实习生从各方面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提高和改善急诊科护理带教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带教 PCMC教学模式 PBL教学 教学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张晓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70-0173,共4页
探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病人,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2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55例,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结果:护理纠纷发生率、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家属满... 探析急诊科护理管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110例病人,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成2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护理55例,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急救护理;结果:护理纠纷发生率、危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家属满意度。结果 护患纠纷及危险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和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在急诊病房实施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患纠纷及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急诊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人员对胸痛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研究
16
作者 马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99-0202,共4页
进行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对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的研究,分析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们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8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由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进行对急诊科护理人员对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的研究,分析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们医院急诊科就诊并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68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由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对象,对照组则由常规人员诊治。结果 分析表1,观察组的抢救时间(30.45±1.72min)、进出诊时间(40.41±2.75min)以及住院时间(10.36±1.1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显示在时间上有了大幅度的优化;而从表2来看,观察组抢救后的VAS评分随时间递减,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观察组患者疼痛感有所缓解;表3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达97.06%)在护理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24%)。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对胸痛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认知与实践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和诊疗时间,提高疗效,并能减轻患者的疼痛,从而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人员 胸痛患者 早期诊断和治疗 病程管理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楼晓红 张宏强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961-962,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度的急诊护理人员3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均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绩效考核...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度的急诊护理人员30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护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均应用风险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绩效考核措施,比较两组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患者对其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日常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4.17%,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4.77%,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2.34%,对照组护理差错率7.49%,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联合绩效考核用于急诊科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日常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绩效考核 急诊科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科护理中的推广与应用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英姿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23期80-82,共3页
目的:在急诊科护理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其应用中的价值,以提高急诊科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目的:在急诊科护理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其应用中的价值,以提高急诊科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急诊科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表现满意率达到98.0%,对照组满意率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优质护理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科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探讨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135-135,138,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对急诊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寻找对策。结果: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工作中以诚相待,建立、健全...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管理对策。方法:对急诊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寻找对策。结果:强化法律法规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视专业理论的学习,工作中以诚相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可减少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发生。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加强应强化五种意识,健全规章制度,做到理论和实践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 护理 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急诊科护理人员如何建立护患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莉 马丽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0期199-199,共1页
关键词 急诊科护理人员 护患关系 护理质量 对外开放 医疗纠纷 信任程度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