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危重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韩凤玉 闫凤华 +4 位作者 马亮亮 刘静 田芳 保金涛 杨立山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14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ESI)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月31日就诊的20842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SI评分进行分诊;将2017年2月1日~5月31日就诊的23786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ESI)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分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1日~2017年1月31日就诊的20842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SI评分进行分诊;将2017年2月1日~5月31日就诊的23786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ESI联合MEWS评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以及分诊耗时。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危重患者识别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24 h不良事件发生率、72 h非计划转入抢救室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Ⅱ、Ⅲ、Ⅳ级平均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OSC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诊耗时短于观察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I联合MEWS可提高分诊效能和分诊准确度,降低因分诊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指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分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度指数联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层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文申英 程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度指数(ESI)联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在急诊患者分层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诊科进行救治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92例)与死亡组(57例),在两组患者入院之初即对其进行ESI及EW... 目的:探究急诊危重度指数(ESI)联合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在急诊患者分层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诊科进行救治的14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92例)与死亡组(57例),在两组患者入院之初即对其进行ESI及EWS评分,对两组患者ESI及EW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就ESI及EWS评分与患者病情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将死亡设置为预测指标,就ESI、EWS与ESI联合EWS三种方式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①经对比分析,存活组患者EWS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ESI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相关性分析,ESI及EWS评分与患者病情存在相关性,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③经对比分析,单独ESI评分及单独MEWS评分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低于ESI联合EWS评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I及EWS评分与急诊患者病情存在相关性,通过评估能够有效对急诊患者进行分层,且能够评估患者预后,具有较为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指数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分层 预后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急诊危重度指数的改良预警评分急诊护理在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谢伟芬 吴小花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3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急诊危重度指数(ESI)联合改良预警评分(MEWS)的急诊护理在脑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创伤患者11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5,2018年6月—12月... 目的探讨基于急诊危重度指数(ESI)联合改良预警评分(MEWS)的急诊护理在脑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创伤患者11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5,2018年6月—12月)及观察组(n=55,2019年1月—6月),对照组入院后行常规分诊,观察组入院后应用ESI分级及MEWS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急诊分诊效果和急诊分诊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4h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不良事故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入院后分诊时间、等待救治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SI联合MEWS评分的急诊护理,能有效降低急诊脑创伤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救治效果及救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创伤 急诊护理 急诊危重指数 救治效果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古春花 王从华 +5 位作者 谢春芳 洪文彬 黎俞君 余小簪 黄淑娟 黄双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9期3391-3393,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8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早期预警评分(EWS)组79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101例和校正MEWS组102... 目的分析基于危重度分级的急诊胸痛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判定模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诊胸痛患者282例,根据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不同分为早期预警评分(EWS)组79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组101例和校正MEWS组102例。比较三组EWS系统分诊效果、基于危重度分级(ESI)的EWS系统分诊效果。结果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ESI分诊时,三组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组准确性、敏感性高于MEWS组、EW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SI的校正MEWS系统可以更准确地对急诊胸痛患者进行分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胸痛 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危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分诊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谢丹 余璐璐 +2 位作者 涂小朋 李欢 田钰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3239-3249,共11页
[目的]评价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急诊危重指数(ESI)和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系统(CTAS)的分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c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 [目的]评价曼彻斯特分诊量表(MTS)、急诊危重指数(ESI)和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系统(CTAS)的分诊效果。[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c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集关于急诊预检分诊标准MTS、ESI、CTAS的分诊效果研究,检索时限均为数据库建立至2019年8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采用双变量混合效应模型合并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分诊效果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比值比(DOR);敏感度和特异度用于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各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分诊效果;采用Deek漏斗图评价文献发表偏倚;采用范根图评价分诊系统的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35项研究,总体Meta分析结果显示:MTS合并的敏感度为0.57,95%CI(0.49,0.65),P=0.00;特异度为0.84,95%CI(0.80,0.87),P=0.00;DOR为6.94,95%CI(5.08,9.48),P=0.00;AUC为0.80,95%CI(0.76,0.83)。ESI合并的敏感度为0.50,95%CI(0.38,0.62),P=0.00;特异度为0.87,95%CI(0.82,0.91),P=0.00;DOR为6.84,95%CI(5.21,8.98),P=0.00;AUC为0.80,95%CI(0.77,0.84)。CTAS合并的敏感度为0.35,95%CI(0.29,0.43),P=0.00;特异度为0.92,95%CI(0.88,0.94),P=0.00;DOR为5.98,95%CI(4.31,8.29),P=0.00;AUC为0.72,95%CI(0.68,0.76)。敏感性分析证明研究结果较为稳定,各项研究无明显偏倚,3个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存在明显异质性。亚组分析显示:3个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的异质性主要来源于人群。范根图总体分析显示:3个分诊标准评估阳性时,受试者需要住院的概率上升。[结论]现有证据表明,运用MTS和ESI对急诊病人进行预检分诊的总体准确性较好,但诊断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预检分诊 曼彻斯特分诊量表 急诊危重指数 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系统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内科急诊中的应用观察
6
作者 潘艳 刘芳伟 +2 位作者 陈曼 沈上上 潘梦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00076-00076,78,共2页
探究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内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01/2018~12/2018收治的500例心内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01/2018~06/2018期间采用常规系统分诊且进行相应抢救治疗的患者,... 探究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心内科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01/2018~12/2018收治的500例心内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为01/2018~06/2018期间采用常规系统分诊且进行相应抢救治疗的患者,研究组为07/2018~12/2018期间采用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分诊且进行相应抢救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分诊准确率、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内科急诊采用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诊危重指数 心内科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度指数在儿科急诊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雷 周红 朱景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0,共3页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医生和护士的分诊结果.结果 ESI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 目的 例证急诊危重度指数(ESI)在儿科急诊室的应用.方法 通过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国际部急诊21 904人次患儿的ESI分级资料,应用x2检验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医生和护士的分诊结果.结果 ESI容易掌握,护士分诊结果与医生矫正分诊结果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ESI分诊系统适合儿科急诊分诊,能够迅速分检危重病例,有效利用临床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急诊 分诊 分级系统 危重 急诊危重指数(ESI) 访问量 临床资源
原文传递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危重度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天喜 沈红五 +3 位作者 崔秋霞 顾玉慧 姜丽娟 缪爱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急诊危重度指数(ES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上报到卫生部中国胸痛中心网站上的411例NSTE-ACS患者,... 目的分析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急诊危重度指数(ES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胸痛中心上报到卫生部中国胸痛中心网站上的411例NSTE-ACS患者,其中ESIⅠ级7例、Ⅱ级127例、Ⅲ级133例、Ⅳ89例、Ⅴ级55例。收集患者年龄、心率、收缩压、Killip分级、血肌酐及危险因素(包括ST段压低、肌钙蛋白及院前心搏骤停)以计算GRACE评分,GRACE评分及其条目与NSTE-ACS患者ESI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RACE评分(r_s=-0.600)及年龄(r_s=-0.321)、Killip分级(r_s=-0.243)、血肌酐(r_s=-0.151)、ST段压低(r_s=-0.459)、肌钙蛋白升高(r_s=-0.459)、院前心搏骤停(r_s=-0.124)与NSTE-ACS患者ESI呈负相关(P<0.05);心率(r_s=-0.064)、收缩压(r_s=-0.057)与NSTE-ACS患者ES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GRACE评分与NSTE-ACS患者ESI呈负相关,其可能成为NSTE-ACS患者急诊预检分诊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 急诊危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危重度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效率的影响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袁芳 陈玲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9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救效率的影响,以及3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600例ACS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指数与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救效率的影响,以及3种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AC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600例ACS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诊急救,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危重度指数(emergency severity index,ESI)分级就诊,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效率。之后以患者入院时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值为基础,对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标准早期预警评分(standard early warning score,SEWS)以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进行计算,采用Fisher判别原理对ESI与3种评分(经由ESI分级就诊的观察组患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采用交叉核实法和回代法进行误判率估算。并以患者28 d死亡为终点,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3种评分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3种评分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患者t1、t2、t3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经交叉验证法和回代法验证显示,NEWS系统的误判率最低,SEWS系统的误判率最高,进一步分析,NEWS系统判别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ESI分级的特异性为92.61%,灵敏度为93.84%,准确性为93.10%,可以较好地对I级和Ⅱ级患者进行判别。经过ROC曲线分析,NEWS、MEWS以及SEW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78、0.830、0.782,其中NEWS的AUC最大,预后评估价值更高。【结论】应用ESI分诊系统可以提高AMI患者的急诊效率,且NEWS评分系统可以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量化、分级以及前瞻性研究,对预后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指数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救效率 预后
原文传递
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为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40-43,共4页
胸痛为急诊科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抢救治疗,则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采取何种急诊护理模式可改善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受到临... 胸痛为急诊科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疾病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创伤性与非创伤性两种类型。对于急性胸痛患者而言,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抢救治疗,则存在较高的死亡风险。因此,采取何种急诊护理模式可改善胸痛患者的救治效果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预检分诊便是其中一种尤为关键的干预措施,主要通过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来确定其治疗的优先级,确保在合适时机予以各级别患者相应的治疗,有效避免因急诊停留时间过长而延误治疗。本文由此展开综述,概括总结胸痛患者急诊预检分诊的国内外工作现状,分析影响胸痛预检分诊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探究不同预检分诊模式在胸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急诊胸痛患者的预检分诊模式的选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予以其更多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急诊 预检分诊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美国急诊危重指数 标准化急诊预检分诊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