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英日德国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综观 被引量:55
1
作者 桂莉 周彬 +1 位作者 霍正禄 杨瑞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美国 英国 日本 德国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新型急诊医疗服务流程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12
2
作者 许宝华 杨国斌 +4 位作者 孙海晨 吴学豪 毛琦敏 聂时南 唐文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10-1112,共3页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运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次排队、多次交费、多处检查和等待就诊,以及等待检查、检验时间过长等症结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该院急诊科。2005年1~3月和2006年同期就诊患者的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各收集100例次(共200例次)就诊患者诊疗过程的相关数据。2005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对照组,2006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重新整合方法,同时全面实施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关键环节进行改造。主要干预措施包括:采用急诊电子病历管理系统、计费自动化系统、影像及检验数据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医师资源和设备资源重新整合,依据峰谷患者流特点合理安排医护人员等措施。结果:经过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后,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交费的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比改造前均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造后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明显缩短患者在就诊、检查、检验和交费等方面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全程诊疗时间,并且为患者提供高效、快速、满意的急诊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作业重组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优势资源整合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小宇 梁潇 +5 位作者 马青峰 雷燕妮 杨莘 姚峥 吴英锋 赵国光 《中国医院》 2016年第8期64-66,共3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中,通过整合医院优势资源,加强与院前急救的衔接,加强部门间合作,精益化流程管理,共同参与质控管理,改善急诊患者就诊体验等创新举措,提高了急诊救治效率,为进一步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拓...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缺血性卒中绿色通道建设中,通过整合医院优势资源,加强与院前急救的衔接,加强部门间合作,精益化流程管理,共同参与质控管理,改善急诊患者就诊体验等创新举措,提高了急诊救治效率,为进一步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优质资源 资源整合 院前院内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 被引量:4
4
作者 许宝华 孙海晨 +4 位作者 杨国斌 吴学豪 毛琦敏 聂时南 唐文杰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常出现的多次重复排队、多次等候等运行不畅流程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05年1-3月份和2006年同期就诊病人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 目的:针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常出现的多次重复排队、多次等候等运行不畅流程进行改造,以期达到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快速、高效和畅通。方法:资料来源于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2005年1-3月份和2006年同期就诊病人数据,采用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相结合方法,各收集100例次(共计200例次)就诊病人诊疗过程相关数据。2005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对照组,2006年的数据(100例次)作为研究组。采用系统性重新整合方法,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原有急诊医疗服务流程中各个关键环节进行改造。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急诊电子病历、计费自动化系统和影像及检验数据网络传输共享系统;医疗资源和设备重新整合,并且根据峰谷病员流特点合理排班等措施。结果:急诊医疗服务流程改造后,病人在就诊等待时间、检查等待时间、检验等待时间、交费等待时间和全程诊疗时间均比改造前有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造后的急诊医疗服务流程可以明显缩短病人在就诊、检查检验和交费等方面的等待时间,明显缩短病人全程诊疗时间,并且为病人提供高效、快速、满意的急诊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作业重组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伟 倪铭孔 +1 位作者 林航 童莲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1-743,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价值。方法分析2006-01~2009-03由我院120接人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内完成超早期溶栓的资料。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及时,从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接...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诊溶栓的价值。方法分析2006-01~2009-03由我院120接人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内完成超早期溶栓的资料。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及时,从院前急救-院内抢救和接受溶栓-术后ICU治疗的过程实现无缝衔接。院前急救人员从接120通知出发到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时间平均(95±6)min,其中到抵达现场时间平均为8min;从现场急救到接受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平均(81±3)min。术后患者病情明显缓解,术后出血并发症3例,无术中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减少后遗症的有效方法。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内展开急性脑梗死超早期动脉介入溶栓治疗,能有效地缩短脑梗死治疗时间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脑梗死 动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预防护理纠纷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小华 苗文哲 +1 位作者 杨丽华 王慧 《现代护理》 2005年第20期1749-1750,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在预防急诊护理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18起护理纠纷与投诉发生的原因。结果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使急诊医疗服务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提高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病人满意... 目的探讨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在预防急诊护理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18起护理纠纷与投诉发生的原因。结果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使急诊医疗服务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提高了急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病人满意率达到98%,纠纷与投诉的发生率下降80%。结论赢得医疗市场,防范纠纷与投诉,建立和完善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是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控制程序 护理纠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调查 被引量:6
7
作者 肖江琴 李树林 +2 位作者 杨蔚 卜慧颖 李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9期3330-3332,共3页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疗网络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急救站院前急诊分诊方法:52.4%采用4级分类法,33.3%采用MEW...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体系院前院内衔接运行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访谈法对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急救医疗网络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急救站院前急诊分诊方法:52.4%采用4级分类法,33.3%采用MEWS评分法,14.3%采用5级分类法。[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并对急诊人员进行预检分诊标准化培训,以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及保证病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院前急救 院前院内衔接现状 急救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9001导入下的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平 陈雨晴 李素娟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4,共3页
针对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描述其程序的识别、确立、目的、内容及与程序相关的急诊各类服务过程流程图等,从而展示了建立急诊医疗服务控制程序的方法和内涵。实践证明该程序的确定和完善是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ISO9001 急诊医疗服务 控制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和探索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保池 康晓琴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急诊救治情况。结果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Km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 目的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功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急诊救治情况。结果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Km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创伤是急诊出车的第一位原因。25家急救站中自主型模式一个,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7个,通道型模式17个。严重多发伤可在自主型模式急救站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受伤到确定性手术的时间。结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布局合理的急救站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快捷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危重病人到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救 确定性手术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综合医院优化急诊医疗服务流程的研究和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13期1573-1574,共2页
关键词 基层医院 综合医院 急诊医疗服务 服务流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国应急医疗历史的演变谈对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3
11
作者 廖晓星 陈少华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78-180,共3页
关键词 应急医疗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院前急救网络 接诊医院 急救人员 基地医院 急救现场 应急医疗服务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健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1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医院内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花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11期1354-1354,共1页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服务 高危 抢救成功率 危重患者 伤病员 急诊病人 运作 管理细则 整体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与创伤急救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保池 刘海燕 康晓琴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5年第1期537-539,共3页
目的 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创伤急诊救治情况。结果 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公里以内,平均8min到达... 目的 研究郑州市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创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郑州市“120”指挥中心派急救车出诊情况和25家急救站的创伤急诊救治情况。结果 急诊出车逐渐增多,市内出车半径在5公里以内,平均8min到达现场。各种创伤是急诊出车原因的第一位。25家急救站中自主型模式一个,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7个,通道型模式17个。严重多发伤可在自主型模式急救站进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明显缩短了受伤到确定性手术的时间。结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治疗。布局合理的急救站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快捷的院前急救,迅速转运危重病人到自主型模式急救站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创伤急救 院前急救 治疗 抢救成功率 急诊抢救 严重多发伤 出诊 内科 重症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促进急诊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型发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窦清理 徐军 +3 位作者 顾亚楠 崔月颖 张文武 于学忠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66-468,F0003,共4页
1背景经历近七十年的发展,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基本形成了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所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模式,对支撑医疗机构的发展,满足社会及居民重大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维护广大居民的生命健康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伴随... 1背景经历近七十年的发展,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基本形成了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所组成的急诊医疗服务模式,对支撑医疗机构的发展,满足社会及居民重大的急救医疗服务需求,维护广大居民的生命健康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伴随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流动性的持续增长,社会医疗急救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现有社会急救医疗资源的配置,以及急救网络体系建设等都难以满足社会急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正面临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社会医疗急救响应与处理能力相对不足,社会与居民健康素养支撑能力相对不足,以及社会动员与全民参与支持能力相对不足等一系列挑战,并已成为我国急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践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加强社会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学 急诊医疗服务模式 创新 转型 急救网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述评
16
作者 蒋健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6期416-416,共1页
急诊医学的崛起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美国始于1979年.国始于1985年(自急诊专科学会筹委会成立之日算起).20年丰富的社会实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总结.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中国 急诊医学 社会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急诊医疗服务的特点要求与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
17
作者 王梓凌 《中华医学丛刊》 2004年第3期84-85,共2页
急诊医疗服务是指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接待、诊断和处置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活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代表着—个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心理护理 危重症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国内外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琦 许虹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192-2194,共3页
介绍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概念及主要任务,综述德国、美国、瑞士、法国等急救系统较为发达国家的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应用现状,总结国内近几年来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开展情况,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 介绍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概念及主要任务,综述德国、美国、瑞士、法国等急救系统较为发达国家的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应用现状,总结国内近几年来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开展情况,提出相关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直升机急诊医疗服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急救医疗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急诊医疗服务 急救医疗系统 管理制度 流程 人才培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阳世宇 唐代彬 +3 位作者 陈淑波 朱从健 孙金亚 高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60-861,共2页
目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是把急救医疗措施及时送到危重患者身边,送到发病和事故现场。探讨EMSS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对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 目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是把急救医疗措施及时送到危重患者身边,送到发病和事故现场。探讨EMSS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对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EMSS一体化救治。结果96例患者中,存活77例,占80.21%,死亡19例,占19.79%。结论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用EMSS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严重 多发伤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联合损伤控制手术救治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陈 胡晓 +2 位作者 谢仕刚 陈万前 郑志勇 《当代医学》 2019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在救治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时应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联合损伤控制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合并严重颅脑创伤的多发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控制外科手术和重症监... 目的研究在救治合并严重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时应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联合损伤控制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合并严重颅脑创伤的多发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控制外科手术和重症监护治疗的一体化救治,追踪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和救治过程。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83例存活,17例死亡,康复出院66例。结论合并严重颅脑创伤的多发伤患者经过急诊医疗服务体系联合损伤控制手术救治,能够缩短治疗的时间,提升抢救的成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损伤控制 严重颅脑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