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建设SWOT-PEST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瑶 谭天林 +2 位作者 王婷 袁菱梅 陈玉琼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88,93,共5页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进行数据收集,结合SWOT-PEST模型,梳理当前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因素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建设要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系统谋划加快体...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进行数据收集,结合SWOT-PEST模型,梳理当前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因素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提出县域医共体急救体系建设要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系统谋划加快体系建设,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科技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 急救体系 SWOT-PES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动”概念的急救体系建构模式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张远平 夏志伟 +2 位作者 徐亮 庹量 欧阳文麟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3期202-208,共7页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为一体的院内急救体系在医院快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很大提升,构建了形成良好的基础,但院前急救体系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做好“院前-院内-康复”的全体系建构和全过程连接是打造城市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治疗为一体的院内急救体系在医院快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很大提升,构建了形成良好的基础,但院前急救体系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而做好“院前-院内-康复”的全体系建构和全过程连接是打造城市高效急救体系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方式。文章结合项目实践,分析国内既有急救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基于“联动”概念的急救体系建设模式,通过急救中心与医疗体系的高度融合和衔接,对医疗流程进行重新塑造和建构,从而提高“一体化”急救效率和“全流程”急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体系 功能融合 全流程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构建与实践
3
作者 张治平 江旺祥 +3 位作者 苏晞 张勇 叶其圣 郭鹏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武汉市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的建设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成果,并深入分析其运作机制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急救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 通过项目论证与规划、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救援实践与效果评估等方法,构建... 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武汉市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的建设背景、实施过程及其成果,并深入分析其运作机制和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急救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启示。方法 通过项目论证与规划、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救援实践与效果评估等方法,构建并完善了空地一体化急救体系。武汉市成功建立了空地一体化急救站,实现了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护的常态化运行,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结果 实践证明,该体系在提升救援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救治成功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武汉亚心总医院空地一体化急救站已完成200多例直升机航空医疗救护转运,展现了高效与专业的救援能力。结论 研究成果为武汉市乃至全国其他城市的急救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证支持,为推动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地一体化 急救体系 武汉市 航空医疗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传播助力深圳医疗急救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4
作者 喻萍江 黄芯蕊 +1 位作者 钟海兰 帅菲斐 《科技传播》 2024年第24期10-13,共4页
近年来,为适应深圳城市的不断更新升级,满足市民持续增长的医疗急救需求,深圳医疗急救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健康传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每一项新举措推出前、推进中、推出后,深圳均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传播... 近年来,为适应深圳城市的不断更新升级,满足市民持续增长的医疗急救需求,深圳医疗急救不断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健康传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每一项新举措推出前、推进中、推出后,深圳均会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传播手段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与宣传推广,避免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引发质疑同时,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建立“及时有效的社会急救、快速响应的院前急救、联动顺畅的院内急救”的高质量深圳医疗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传播 医疗急救体系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地级城市急救体系发展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艾娥 李元宏 +3 位作者 周庆林 周长金 简雪莲 王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67-668,共2页
目的 调查湖北省11个地级城市急救体系建设和运行状况,探讨中西部中等城市急救体系发展方向。方法2007—2008年以实地调研方式对全省11个地级城市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急救体制和模式、急救机构名称、运行经费、服务状况、硬件设施... 目的 调查湖北省11个地级城市急救体系建设和运行状况,探讨中西部中等城市急救体系发展方向。方法2007—2008年以实地调研方式对全省11个地级城市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急救体制和模式、急救机构名称、运行经费、服务状况、硬件设施和队伍组成等。结果在11家被调查机构中,有2种体制,3种模式,3种机构名称,运行经费来源于政府、医院和服务收费,体制和模式不同,各地基础条件和经济状况不同,运行经费组成比例不一样,90%以上的院前急救工作是由网络医院急诊人员完成。急救机构名称不统一,职能不明确,定位模糊,机构运行经费不足和急救专业人员缺乏制约了院前院内急救发展。结论统一机构名称,明确机构职能,准确定位;独立指挥调度+公立医院专业急救队伍的急救体系是当前的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发展方向。既能够履行紧急医疗救援职能,又能促进地区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体系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源性猝死谈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立祥 郑静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我国约为6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从目击者发现SCD患者到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平均时间为9min...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我国约为6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从目击者发现SCD患者到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平均时间为9min,而SCD患者只有在4min内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CPR)才有望生还;由于专业急救半径过长,将使大部分患者因得不到早期救治而死亡。英美等国每年心源性猝死80%发生于家中,因其民众CPR普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急救体系 家庭 突然死亡 DEATH SCD 平均时间 急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创伤急救体系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力 阎作勤 +2 位作者 王秀会 程黎明 侯立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5,共2页
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多,创伤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至20世纪60年代上升为第4位,是34岁以下人群的第1位死因。在中国,创伤和中毒在1975年为第7位死因,1995年以... 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不断增多,创伤发生率在发达国家居高不下,在发展中国家持续上升。在20世纪初的美国,创伤是第7位死因,至20世纪60年代上升为第4位,是34岁以下人群的第1位死因。在中国,创伤和中毒在1975年为第7位死因,1995年以后升至第4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急救体系 社会劳动力 院前急救 创伤救治 创伤急救医师 创伤死亡 急救模式 地方标准 急救知识 信息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风沐雨谋发展,不忘初心永前行——上海打造国内最大规模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被引量:8
8
作者 朱勤忠 钱文雄 +1 位作者 张瑜 李霞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37-338,354,共3页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历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管理考核,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急救网络发展与布局要求,填补空白区域,使急救分站... 进入21世纪后,上海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历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指挥调度、统一管理考核,提升一体化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严格按照急救网络发展与布局要求,填补空白区域,使急救分站布局更加合理,急救资源的可及性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普及公众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打造品牌,建立规模最大的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急救体系 管理水平 硬件设施 服务质量 资源可及性 实时监控 电子病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院前急救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14
9
作者 黎敏 吕传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9-461,共3页
卫生应急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其生命力在社区内。对于院前急救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部分融合或者说交汇,绝大多数学者持赞同观点。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发展方向,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拟... 卫生应急的根本宗旨和终极目的是维护和促进人民的健康,其生命力在社区内。对于院前急救体系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部分融合或者说交汇,绝大多数学者持赞同观点。社区急救是院前急救的发展方向,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对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市级三级综合医院创伤急救体系探索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龙倜 夏俊琳 +1 位作者 王娜 王梦荷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第1期30-32,共3页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对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医院实际,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为依据,成立创伤医学中心,构建创伤急救体系。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使创伤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严重创伤患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创伤... 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对区域内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医院实际,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为依据,成立创伤医学中心,构建创伤急救体系。创伤急救体系的建立使创伤患者急救反应时间、严重创伤患者平均救治时间缩短,创伤患者死亡率下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提高,有效提升了创伤救治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级 三级综合医院 创伤急救体系 医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并进,融入现代急救体系——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急诊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明丰 张英俭 梁章荣 《中国中医急症》 2004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急救体系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急诊模式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入现代急救体系,发扬中医特色——论中医急诊工作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维广 丁邦晗 杨关林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2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急救体系 中医急诊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院外急救体系的特点及工作启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江华 鲁强 +2 位作者 胡楠 王媛 王雨竹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12期752-754,共3页
2007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管理干部应邀赴法国巴黎市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培训交流。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国卫生体系介绍;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实施;巴黎急救体系构成与运行;医院急诊的分诊与感染控制;参加防生化、防核演习及实地参... 2007年3月,北京急救中心管理干部应邀赴法国巴黎市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培训交流。此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国卫生体系介绍;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的实施;巴黎急救体系构成与运行;医院急诊的分诊与感染控制;参加防生化、防核演习及实地参观巴黎的多家医院和急救机构(Service Aide Medecine d'Urgence,SAMU)等。现就法国院外急救体系的特点对北京急救工作谈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急救体系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院内急救体系设计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房君 虞立 +2 位作者 王春英 陈瑜 刘鹏 《医院管理论坛》 2017年第9期32-36,共5页
目的建立一套新型院内快速急救体系,降低院内普通病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方法在成立急救医疗小组基础上实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设置呼叫流程,成立快速反应小组,运行RRT联合MET急救模式等措施。结果 RRT联合MET急救模式运行前... 目的建立一套新型院内快速急救体系,降低院内普通病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方法在成立急救医疗小组基础上实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设置呼叫流程,成立快速反应小组,运行RRT联合MET急救模式等措施。结果 RRT联合MET急救模式运行前后一年内,普通病房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率明显下降,减少了由意外猝死等引起的医疗纠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行RRT联合MET的院内急救模式有助于提高普通病房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临床指标恶化的辨别和反应能力,降低心跳骤停和猝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反应小组 急救体系 院内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先进国家急救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急救体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金年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97-19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急救经验 急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痛中心与急救体系建设——美、德、中三国认证标准比较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向定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6-10,共5页
现代胸痛中心是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针对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救治通道,胸痛中心认证是推动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有的3个认证体系,重点从胸痛中心建设与急救... 现代胸痛中心是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为核心,建立针对急性胸痛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快速救治通道,胸痛中心认证是推动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已有的3个认证体系,重点从胸痛中心建设与急救体系的关系阐述了3个认证标准的异同点以及我国加强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认证 急性心肌梗死 医疗急救体系 区域协同救治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的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学美 张诚霖 +2 位作者 陈芳 李晓燕 巫惠心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9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治疗的提升效果。方法我院从2017年6月开始建立胸痛急救体系,选取建立后4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建立前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D-DAPT、D-t... 目的研究建立胸痛急救体系对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治疗的提升效果。方法我院从2017年6月开始建立胸痛急救体系,选取建立后4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建立前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D-DAPT、D-to-B、D-H、SO-Door、总缺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心源性死亡率为5%,急性心衰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22.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胸痛急救体系建立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能够提升救治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急救体系 ST段抬高性心梗 急性心衰 心源性死亡 治疗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急救体系在群体性创伤院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金秀 刘丽宇 任春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3期1932-1933,共2页
目的探讨整体急救体系在群体性创伤院内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接诊的群体性创伤患者,按就诊时间的顺序分为两组: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群体性创伤患者为基本组;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群体性创... 目的探讨整体急救体系在群体性创伤院内急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接诊的群体性创伤患者,按就诊时间的顺序分为两组: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群体性创伤患者为基本组;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群体性创伤患者为整体组。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及遵医嘱护理的方法进行急救护理。整体组采用"接诊分类-抢救观察-分流救治"的整体急救体系。观察两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包括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时间或其它科室的时间),患者的抢救效果(包括抢救成功率及抢救转归)。结果整体组患者的急诊室处理时间、急诊室至手术室或其它科室的时间均较基础组的短(t值分别为5.6124、2.7171和3.6360,均P<0.01)。整体组的抢救成功率较基础组的高(97.5%vs 89.6%,χ2=5.910,P<0.05),患者的救治转归情况亦优于基础组(Hc=4.198436,P<0.05)。结论在群体性创伤患者急救中启动整体急救体系,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治疗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创伤 整体急救体系 院内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急诊伤害监测急救体系的建立及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海斌 陈宇明 +3 位作者 范木耿 高丽君 林丽珊 崔秀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57-59,共3页
目的:在急诊开展伤害监测,了解急诊服务区域内伤害发生的规律,为急诊构建急救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前后对照研究,分析急诊体系构建后新的年度急救体系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以此来评价医疗急救体系改进后效果。结果:急诊新构建的... 目的:在急诊开展伤害监测,了解急诊服务区域内伤害发生的规律,为急诊构建急救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前后对照研究,分析急诊体系构建后新的年度急救体系质量控制评价指标,以此来评价医疗急救体系改进后效果。结果:急诊新构建的急救体系,能缩短伤害事件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4±2)min vs(8±3)min]、降低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率(3.3%vs 12.5%)和绿色通道停留时间[(25±5)min vs(30±9)min]。结论:新构建的急救体系的急诊临床急救评估效果好,并从根本上发现伤害的原因,对伤害的高危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按其原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消除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伤害监测 急救体系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抓住时代机遇,拓展“大急诊急救体系”——访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玉国教授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9期1-3,共3页
2017年6月23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国急危重症大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开幕。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急诊科学科带头人、胸痛中心主任陈玉国教授出任大会... 2017年6月23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首届中国急危重症大会”在泉城济南隆重开幕。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院长、急诊科学科带头人、胸痛中心主任陈玉国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 急诊医学 主任委员 学分 急救体系 医院副院长 学科带头人 急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