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伤寒论》六经辨证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及论治
1
作者 宋舟鑫 林婉儿 +2 位作者 刘纯燕 蔡文悦 王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第3期447-450,共4页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揭示伤寒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可用于眼科疾病。中医学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头风、痰湿、七情,这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从六经辨证探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种常用的中医辨证方法,揭示伤寒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可用于眼科疾病。中医学认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头风、痰湿、七情,这可发生于六经传变的各个阶段。本文从六经辨证探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病因病机及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中医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护理干预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效果及眼压及SAS评分影响
2
作者 黄婷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72-176,共5页
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简称APACG)病人在护理期间执行标准护理干预流程的效果,探讨这一方式应用对病人眼压、负面情绪的影响及其具体数据变化,供医护人员在今后工作中参考借鉴。方法 纳入APACG病人72例,研究组在护理期间执行标准护理干... 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简称APACG)病人在护理期间执行标准护理干预流程的效果,探讨这一方式应用对病人眼压、负面情绪的影响及其具体数据变化,供医护人员在今后工作中参考借鉴。方法 纳入APACG病人72例,研究组在护理期间执行标准护理干预流程,对照组仅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眼压在术后显著减少,SAS以及SDS分值在护理后呈现为显著降低,在护理后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分值,在病人护理后也明显提升CD-RISC分值,眼部恢复情况中的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在护理后显著更高,并发症在护理后也明显更少发生,护理后显著提升ESCA分值,P<0.05。结论 APACG病人在护理期间执行标准护理干预流程的效果理想,病人的眼压、负面情绪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护理干预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压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CD-RISC 眼部恢复情况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应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的优势评价
3
作者 刘洪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探讨依据标准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成诊断且同时伴发白内障的患者依托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施以治疗获取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依据标准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同时有白内障并发的80例患者抽取,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研究时段,随机完... 探讨依据标准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完成诊断且同时伴发白内障的患者依托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施以治疗获取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依据标准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同时有白内障并发的80例患者抽取,以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研究时段,随机完成有效分组操作,各计入40例。对照组积极运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Phaco)与小梁切除术联用方案,观察组积极对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GSL)方案运用。结果 观察组所参与实验的病例前房角度为更高的情况(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肛膜纤维素样渗出等并发症率居于更低(P<0.05)。结论 针对临床按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予以诊断且有白内障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方案治疗,可改善前房角度,防范并发症,开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PHACO 房角分离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
4
作者 崔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59-062,共4页
探析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房角分离术2种眼科治疗技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医治效果。方法 于2022.4-2024.2期间选在院治疗的PACG患者为观察对象,总例数40,均分。一组20,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超声乳化手术,由固定的研究人... 探析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房角分离术2种眼科治疗技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医治效果。方法 于2022.4-2024.2期间选在院治疗的PACG患者为观察对象,总例数40,均分。一组20,对照组: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超声乳化手术,由固定的研究人员负责治疗前后眼压、视力指标的收集,集中评价其医治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眼压明显降低,随访手术操作后眼压水平,6-12个月压力值降低,P<0.05;术前logMAR一项视力值比较,得出参数P>0.05,术后12个月再度调查,实验组对数值逐渐降低,反之其视力情况更为优异,P<0.05;实验组联合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35.00%)更低,P<0.05;本次调查显示,实验组PACG视力矫正效果更佳,视力提高率为95.00%。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房角分离术等微创技术联合操作,可缩减前房深度,调节眼压,短期内改善患者青光眼症状,改善其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视力 眼压 房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马杰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34)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常规组(n=34)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n=3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弹性评分、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以及眼压值。结果护理后,试验组心理弹性各维度(坚韧、乐观、力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高于常规组,眼压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的心理弹性得以增强,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得以改善,眼压得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全人”理念 全视角护理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M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董则亚 胡飘飘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收治的9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正常人群98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收治的9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本院正常人群98例作为对照组。均使用UBM检查,比较两组的眼部解剖结构,睫状体脱落状态。结果:观察组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均大于对照组,眼轴长度较短于对照组,前房深度、睫状体晶状体距离、小梁睫状体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巩膜厚度、巩膜形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存在回声区,对照组均不存在回声区(P<0.05);观察组全周脱离占比为51.02%、象限脱离占比为48.98%,对照组无脱离,两组脱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UBM检查能够清晰检查眼部解剖结构,睫状体脱落状态,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有睫状体脱离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M检查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睫状体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淑艳 王红霞 +1 位作者 张迪珂 李燕利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Phaco+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Phaco+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临床疗效;术前、术后7 d、术后1及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及术后2个月眼压、散光度、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术前、术后1 d、术后7 d、1个月及2个月视盘及盘周血流密度;治疗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个月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vs.84.00%,P<0.05)。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BCVA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均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前房深度均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度均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视盘整体血流密度均下降(P<0.05),术后7 d开始上升(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个月较术前升高(P<0.05),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盘周血流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0%vs.24.00%,P<0.05)。结论:相较于Phaco+小梁切除术,Phaco联合房角分离术能进一步提升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临床疗效,能更好改善患者术眼散光度及前房角度,提升患者视盘血流密度,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视盘血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眼压和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管小丹 雍智谋 +1 位作者 程锦 陈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眼压和视力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80例(8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眼压和视力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80例(8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给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水平、房角关闭情况及角膜内皮细胞指标。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低于术前,视力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前房角角度(ACA)、前房容积(ACV)和周边前房深度(PACD)均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中央前房深度(CAC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最大细胞面积(MAX)、最小细胞面积(MIN)、细胞密度(CD)、变异系数(CV)及细胞面积标准差(S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早期给予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对降低眼压有明显效果,且还能提升视力水平,改善房角关闭情况,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视力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护理配合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9
作者 靳楠楠 徐国亭 曹喜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1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配合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配合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配合;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视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强化护理配合有助于促进视力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强化护理配合 视力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姜俊 李艳春 +2 位作者 彭格员 张芳芳 陆春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10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急性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检查的正常房角眼受检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 目的探究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与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109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急性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检查的正常房角眼受检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脉络膜厚度相关指标[眼球中心凹颞侧2500μm(T2.5)、眼球中心凹鼻颞侧2500μm(N2.5)的脉络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采用人工晶体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前房深度。对比两组脉络膜厚度相关指标、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指标,分析T2.5的脉络膜厚度、SFCT、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239.14±20.39)、(220.13±33.17)、(318.36±23.59)μm]对比,急性组患者T2.5、N2.5的脉络膜厚度及SFCT[(187.63±6.34)、(86.13±32.47)、(159.70±49.47)μm]均明显更低(P<0.001)。与对照组[(24.69±0.46)mm、(3.27±0.34)mm、(0.15±0.04)]对比,急性组患者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水平[(22.74±0.92)mm、(2.42±0.28)mm、(0.11±0.06)]均明显更低(P<0.001)。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T2.5的脉络膜厚度与SFCT、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SFCT与N2.5的脉络膜厚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N2.5的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眼轴长度与前房深度及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前房深度与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脉络膜薄、眼轴长度短、前房深度浅的特点,且脉络膜厚度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具有明显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脉络膜厚度 眼轴长度 前房深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11
作者 李曼 廖周鹏 李文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房角粘连分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看电视、阅读书写、夜间视物及精细操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看电视、阅读书写、夜间视物及精细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视盘整体血流密度、盘周整体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视盘整体血流密度、盘周整体血流密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角粘连分离术联合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满意,能够改善视觉质量,增加视盘及盘周整体血流密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角粘连分离术 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模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虹 张辉 +2 位作者 张萍 张文雅 石慧慧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全人”理念下全视角护理模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 目的研究“全人”理念下全视角护理模式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采用“全人”理念下的全视角护理模式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眼功能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以及前房深度水平对比均无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人”理念下全视角护理模式干预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心理情绪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且有效促进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理念 全视角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情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基于OCTA的研究
13
作者 陈静 胡利 +1 位作者 王观峰 王双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67-971,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月5月至11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23例(46眼)APACG患者(一眼处于急性发作期,另一眼处于临床前期)为研究对象;将处于急性发作期的23眼作为观察组,对侧处于临床前期的23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眼眼压控制良好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观察组手术2周后对照组患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OCTA检测两组患眼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相关参数、黄斑中心凹旁和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观察组患眼裸眼视力低于对照组,眼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均高于术前,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观察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眼FAZ周长大于对照组,圆度指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眼术后FAZ面积、周长有下降趋势,FAZ圆度指数有升高趋势;术后3个月两组患眼FAZ面积、周长均小于术前,圆度指数均大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旁、黄斑中心凹周边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两组患眼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相对于术前均有所增加;术后3个月观察组灌注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较临床前期眼FAZ面积、周长增大,圆度指数减小,黄斑区视网膜内层血管密度及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减低;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APACG急性发作眼安全有效,术后患眼FAZ面积、周长减小,圆度指数增大,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面积增加。OCTA可以很好地评估APACG患者手术前后黄斑区微血管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黄斑 血管密度 中心凹无血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欣瑶 胡敏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4例(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组64例(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比... 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8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64例(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组64例(开展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的角膜散光度、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7天、4周、12周的角膜散光度、眼压及裸眼视力(UCVA)值均低于传统组,中央前房深度大于传统组;联合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低于传统组;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临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剑莉 刘慧娜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对其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眼科接收的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比对象;按照治疗期护理策略不同,划定为病患数相同的常模... 目的 探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对其眼压水平和焦虑状态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眼科接收的7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比对象;按照治疗期护理策略不同,划定为病患数相同的常模组和干预组,常模组患者应用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应用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结果、眼压及其精神状态。结果 干预组中度焦虑患者和重度焦虑患者的人数明显小于常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常模组在不同时间段眼压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3 d、护理后7 d上干预组显著低于常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常模组在视力症状积分、用药频度、症状评分上评分结果上显著优于常模组(P<0.05)。结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应用后的效果突出,尤以降低患者眼压水平,舒缓其焦虑状态,改善其预后视力相关指标上,值得在该类患者的护理实践中作为有效护理方法大力实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家庭及同伴支持护理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兆飞 吴巧娥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我收治的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3月我收治的18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行PE+IOL植入术治疗,观察组行PE+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时的眼压低于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促进视力恢复,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房角分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显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评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 目的评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8.00%)较对照组(86.0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3±0.08)、眼压为(43.60±3.45)mm Hg(1 mm Hg=0.133 kPa)、前房深度为(2.35±0.27)mm、前房角宽度为(13.52±2.63)°,对照组分别为(0.24±0.10)、(43.52±4.17)mm Hg、(2.46±0.35)mm、(13.44±3.07)°;术后3个月,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47±0.03)、眼压为(15.26±1.75)mm Hg、前房深度为(3.30±0.14)mm、前房角宽度为(30.21±1.27)°,对照组分别为(0.38±0.04)、(18.38±2.07)mm Hg、(3.02±0.25)mm、(26.35±1.14)°。两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均高于术前,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更高,眼压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0%)较对照组(20.00%)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小梁切除术方案与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案均能取得一定效果,其中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配合房角分离术方案的应用能获取优质的效果,更好改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等指标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房角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金霞 张彩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7期2961-2963,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对房角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对房角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对照组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法,观察组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法。对比两组术后疗效,不同时间点的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视力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的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前房深度均长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前房深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疗效更为突出,能明显改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房角分离 房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光辉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68-70,74,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眼压水平、最佳矫正视力(BCVA)水平、眼功能指标(前房深度、小梁虹膜角、视野缺损值)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50/51),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水平小于对照组,BCV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前房深度、小梁虹膜角大于对照组,视野缺损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CVA水平,降低眼压水平,改善眼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房角分离术 眼压 最佳矫正视力 眼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减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类及防治
20
作者 席海杰 冯薇 +1 位作者 刘瑞芳 戴超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治疗过程中减压性视网膜病变(ODR)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AACG患者发生ODR的特点,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ODR发生的影响,采用超...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治疗过程中减压性视网膜病变(ODR)的发病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AACG患者发生ODR的特点,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ODR发生的影响,采用超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UWFSLO)和常规眼底照相观察和收集AACG治疗中发生ODR的形态特点。结果42例(48只眼)AACG治疗中发现15只眼ODR,占31.25%;ODR可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样型、微血管瘤样型、视盘血管炎样型和混合型4种形态。视盘血管炎型与混合型比较ODR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26,P<0.05)。术前未输注甘露醇组8/23只眼发生ODR(34.78%),输注甘露醇组5/13只眼发生ODR(38.46%),输注甘露醇+地塞米松注射液组2/12只眼发生ODR(16.67%),三组ODR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2.56,P<0.05)。结论AACG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易发生ODR,UWFSLO有助于提高ODR检出率;ODR可分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样型、微血管瘤样型、视盘血管炎样型和混合型4型;术前静脉输注甘露醇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可减少ODR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性视网膜病变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眼底照相 小梁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