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作者 袁丹 王莹 +4 位作者 王英鹏 许莉 薛佳 程晶晶 王海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 背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高发,及时恢复脑血流是治疗的关键,超时间窗就诊患者无更多促进脑血流恢复的治疗手段。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就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RIPostC治疗对AIS超时间窗患者干预的影响,为超时间窗就诊的AIS患者寻求安全、有效的脑血流恢复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法进行试验。选取2021-09-02—2022-08-31于北京航天总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超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6 h)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期+随访期共90 d,均使用同等的一般治疗、脑血管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IPostC治疗14 d(28次),对照组给予模拟的RIPostC治疗14 d(28次)。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0 d、干预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精神状态,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脑血流速度,以白介素(IL)-6反映炎症情况。结果122例患者中,最终完成试验及随访99例,其中试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与组别对MMSE、MoCA、mRS、NIHSS、脑血流速度、IL-6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MMSE、MoCA、NIHSS、脑血流速度、IL-6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mRS、SAS、SDS、IADL主效应显著(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MMSE、MoCA评分及脑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mRS、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90 d SDS、IAD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30 d SAS评分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P<0.05)。99例患者中共有2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试验组17例,对照组6例,两组皮肤瘀点、头晕、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皮肤瘀斑发生率[4.00%(2/50)与12.24%(6/4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6/50)与34.69%(17/49)]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RIPostC治疗可降低AIS患者的炎症反应,对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抑郁情绪及颅内血流速度可起到积极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远隔缺血后适应 超时间窗 炎症反应 随机对照试验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ncRNA HCG11及miR-26b-5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
2
作者 周静 孙军 +5 位作者 汪宁 刘义锋 李祥欣 高军 余洋 温昌明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long non coding RN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LncRNA HCG11)及微小核糖核酸-26b-5p(microRNA-26b-5p,miR-26b-5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功能...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long non coding RN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complex group 11,LncRNA HCG11)及微小核糖核酸-26b-5p(microRNA-26b-5p,miR-26b-5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6例,根据梗死面积将其分为小面积组、中面积组和大面积组,随访1年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qRT-PCR检测LncRNA HCG11,miR-26b-5p相对表达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LncRNA HCG11和miR-26b-5p对患者梗死面积的诊断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LncRNA HCG11、miR-26b-5p与梗死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面积梗死患者的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患者相比,预后不良患者的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P<0.05);不同梗死面积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以及NHI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HCG11与梗死面积及NHISS均呈正相关(r_(梗死面积)=0.553,P_(梗死面积)<0.001;r_(NHISS)=0.462,P_(NHISS)<0.001),miR-26b-5p与梗死面积及NHISS均呈负相关(r'_(梗死面积)=-0.534,P'_(梗死面积)<0.001;r'_(NHISS)=-0.447,P'_(NHISS)<0.001);miR-26b-5p为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高血压史、NHISS评分、CRP和LncRNA HCG11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LncRNA HCG11和miR-26b-5p及联合诊断患者梗死面积优于单独指标诊断(Z_(LncRNA HCG11)=3.049,P_(LncRNA HCG11)=0.002;Z_(miR-26b-5p)=2.657,P_(miR-26b-5p)=0.008,AUC=0.937);且LncRNA HCG11+miR-26b-5p对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显著优于LncRNA HCG11、miR-26b-5p、CRP、NHISS单独指标(Z_(LncRNA HCG11)=2.207,P_(LncRNA HCG11)=0.027;Z_(miR-26b-5p)=2.080,P_(miR-26b-5p)=0.038;Z_(CRP)=2.341,P_(CRP)=0.019;Z_(NHISS)=2.093,P_(NHISS)=0.036,AUC=0.892);LncRNA HCG11与miR-26b-5p呈负相关(r=-0.425,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HCG11水平升高,miR-26b-5p水平降低,均为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对患者脑梗死面积及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长链非编码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物组11 微小核糖核酸-26b-5p 脑梗死面积 预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健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作为心脑血管保护因子,参与AIS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探讨了TK在AI...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尽管目前诊断和治疗技术有所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 kallikrein,TK)作为心脑血管保护因子,参与AIS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探讨了TK在AIS中的作用机制,包括靶向改善缺血区侧支循环、保护神经血管耦联、减轻神经损伤及参与远隔缺血适应等。此外,TK水平与AIS发病及复发风险呈负相关,可作为生物标志物。TK治疗还可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其复发率,并可联合血管再通治疗共同改善预后。在AIS合并多器官疾病的情况下,TK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本文总结TK在AIS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组织激肽释放酶 人尿激肽原酶 缺血半暗带 生物标志物 神经功能改善 心脑血管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护理风险矩阵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环林林 王乐红 +3 位作者 顾玉华 杨群 胡倩 赵晨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3期225-229,237,共6页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护理风险矩阵模型。方法于2022年9—11月基于文献研究与分析、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风险矩阵理论构建AI...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溶栓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护理风险矩阵模型。方法于2022年9—11月基于文献研究与分析、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和风险矩阵理论构建AIS溶栓患者END护理风险矩阵,并用Borda序值法完善原始风险矩阵。结果构建的AIS溶栓患者END护理风险矩阵模型共有5个维度,51个风险条目中,极高风险16个条目(31.4%),高风险条目29个(56.9%),中风险条目6个(11.7%),无低风险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风险矩阵模型可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直观的风险防范重点,并显著降低AIS溶栓患者EN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溶栓 风险矩阵 风险管理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管储备、凝血功能及血清PON-1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王梓晗 储成艳 +4 位作者 赵红玲 李淑敏 王璐 殷艳 蔺建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4期501-505,511,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清对氧磷酶(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IS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75例。A组采用低剂量(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CVR功能指标[CVR、搏动指数(PI)]、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情况、90 d病死率,以及血清PON-1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PI,以及FIB水平低于治疗前,PT、APTT、TT长于治疗前,CVR、血清PON-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改善AIS患者的神经功能、CVR功能、凝血功能,调节血清PON-1水平方面与标准剂量相当,且治疗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与标准剂量均相近。建议在临床中具体使用何种剂量阿替普酶需结合AIS患者的发病时间窗、出血风险等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血管储备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分析
6
作者 解福友 高建磊 +3 位作者 张方圆 刘艺超 马龙 韩若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2-15,28,共5页
目的 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性取栓术治疗的120例AI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发生... 目的 探讨一站式多模态CT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7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机械性取栓术治疗的120例AI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h内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n=25)与未发生组(n=95)。比较两组术前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动脉高密度征(HMCAS)、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血流峰值时间(Tmax)、表面渗透性(PS)、侧支循环评分]及其他临床资料,建立回归模型验证主要参数指标与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价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CBV、CBF、侧支循环评分低于未发生组,HMCAS占比、PS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血管闭塞部位为前循环占比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高于未发生组(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可能与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CBV、CBF、PS、侧支循环评分及入院时NIHSS评分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CBV、CBF、PS、侧支循环评分单独及联合检测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均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均>0.7),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决策曲线显示,阈值在0.00-0.82范围内,一站式多模态CT检查参数联合预测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净受益率始终大于0,净受益率最大值为0.208。结论 一站式多模态CT对AIS患者机械性取栓术后出血转化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性取栓术 出血转化 一站式多模态CT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结局风险分层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7
作者 贺亚东 李传斌 +1 位作者 刘亚首 夏磊 《海南医学》 2025年第5期616-622,共7页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结局的风险分层模型,为早期预测溶栓后治疗结局风险概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24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溶栓后第3个月,根据改良Ranki... 目的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治疗结局的风险分层模型,为早期预测溶栓后治疗结局风险概率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于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24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溶栓后第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结果分为结局良好组175例和结局不良组73例。同时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5月该院接受静脉溶栓的118例AIS患者作为模型验证组。比较结局良好组和结局不良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溶栓治疗结局的预测因子,运用R语言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同时将验证组人群资料纳入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根据个体携带的预测因子,运用列线图计算不良结局风险总分及风险概率,据此划分危险等级。结果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出血转换占比、脑白质病变中重度占比、依达拉奉右莰醇应用情况晚期占比、高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占比分别为28.77%、30.14%、39.73%、15.07%,明显高于结局良好组的9.14%、18.29%、21.14%、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不良组患者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分别为(14.13±3.10)分、9.86±1.35、(5.41±0.59)%、(6.48±0.82)mmol/L,明显高于结局良好组的(9.20±2.47)分、9.03±1.12、(4.75±0.63)%、(5.32±0.71)mmol/L,血清脂肪细胞因子(Apelin)、血红蛋白分别为(1.98±0.54)ng/L、(132.46±15.19)g/L,明显低于结局良好组的(3.42±0.69)ng/L、(141.35±13.5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转化、脑白质病变、高SHR、基线NIHSS、TyG指数均是AIS患者溶栓治疗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而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血清Apelin、血红蛋白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上述相关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886(95%CI:0.841~0.931),最佳Cut-off值为0.218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56%、81.71%;经外部验证,该模型AUC为0.923(95%CI:0.871~0.975),最佳Cut-off值为0.246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90.48%;基于上述相关影响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风险分层为低风险<200分,中风险200~220分,高风险>220分,风险概率分别为<35%、35%~60%、>60%。结论AIS患者溶栓治疗结局不良的危险因素为出血转化、脑白质病变、高SHR、基线NIHSS、TyG指数,其保护因素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血清Apelin、血红蛋白,基于所筛选出的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区分度较高,可精准识别AIS患者溶栓后结局不良的潜在高风险人群,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溶栓 风险分层 LOGISTIC回归模型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
8
作者 胡夏生 王迎紫 +2 位作者 包姝沄 陈玉辉 龚涛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25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AIS患者16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脑微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住院的AIS患者164例,其中男113例,女51例,年龄(66.70±11.56)岁。根据患者有无CBMs将患者分为CMBs组和无CMB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AIS患者发生CMBs的危险因素。结果164例AIS患者发生CMBs有45例(27.4%)。与无CMBs组相比,CMBs组患者中既往脑卒中病史的比例更高(51.11%比28.57%,P<0.01),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P<0.05),发病3个月的预后良好率更低(57.78%比79.83%,P<0.01),而两组间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史、吸烟史、血糖、尿酸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脑卒中史(OR=2.517)和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OR=1.079)是AIS合并CMBs的危险因素(均P<0.05),而入院时高LDL-C(OR=0.496)是AIS合并CMBs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LDL-C水平、既往合并卒中史、APTT时间延长是AIS合并CMBs的独立影响因素。AIS合并CMBs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微出血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治疗风险的评估
9
作者 谭莉平 曾冠波 +2 位作者 罗城 赵乃星 何先俊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均行两组序列相同、参数不同的多模态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目的探讨快速多模态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AI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每例患者均行两组序列相同、参数不同的多模态MRI检查,序列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序列;对照组使用常规序列参数,观察组使用参数优化以缩短检查时间的快速序列。比较两组图像对核心梗死区(IC)、缺血半暗带(IP)、脑内微出血(CMBs)、磁敏感血管征(SVS)、突出血管征(PVS)、责任血管的检出效能的差异,比较两组图像的质量评分、扫描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检查对AIS患者的IC、IP、CMBs、SVS、PVS、责任血管的阳性征象检出率一致。对照组扫描时间为12 min 38 s,观察组扫描时间为7 min 17 s,较对照组的扫描时间缩短5 min 21 s。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DWI(3.73±0.19)分、MRA(3.77±0.20)分、3D-ASL(3.63±0.26)分、SWI(3.66±0.25)分,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DWI(3.29±0.24)分、MRA(3.22±0.22)分、3D-ASL(3.56±0.25)分、SWI(3.27±0.15)分,2组患者DWI、3D-ASL、S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3分,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多模态MRI参数优化序列检查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的前提下,明显缩短了检查时间,对需要紧急救治的AIS患者进行治疗前的诊断及治疗风险评估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保护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婷 杨婷 +1 位作者 唐依然 陶文丹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属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剂对AIS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神经保护剂在治疗AIS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其机制在于通...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属脑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近年来,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神经保护剂对AIS的治疗效果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神经保护剂在治疗AIS患者中具有一定优势,其机制在于通过抑制兴奋性毒性、炎症反应与自由基损伤,以延缓或阻止脑细胞损伤。通过临床试验证实,部分神经保护剂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预后。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估不同神经保护剂治疗方案的成本与效果,帮助临床选择更具成本效应的治疗方案,能够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旨在综述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AIS的疗效及其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进展,期望为AIS治疗方案的制订与优化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剂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疗效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及全身免疫性炎症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11
作者 王群 刘斌 +4 位作者 李奇林 黄瑞 王宇召 罗志洪 周瑛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及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287例AIS患者作为AIS组,以同期非AIS患者(非缺血性脑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TyG指数和SII指数与AIS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指数和TyG指数对AIS的诊断效能。结果AIS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6.00(3.00,9.00)vs.2.00(1.00,4.00)]、甘油三酯(TG)[mmol/L:2.74(1.75,3.12)vs.1.28(1.16,1.49)]、空腹血糖(FBG)[mmol/L:9.37(7.17,11.05)vs.5.81(4.30,7.58)]、TyG指数[8.14(7.68,8.48)vs.7.13(6.79,7.53)]、血小板(PLT)(×10^(9)/L:199.64±51.36 vs.176.14±30.98)、中性粒细胞(NEU)[×10^(9)/L:6.54(5.30,8.21)vs.4.20(2.99,5.42)]和SII指数[798.56(538.84,1219.20)vs.299.06(170.22,467.65)]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淋巴细胞(LYM)[×10^(9)/L:1.59(1.00,2.20)vs.2.53(1.69,3.27),P<0.05]低于对照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350、8.761、1.001,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1.250~1.458、5.823~13.183、1.001~1.002,P均<0.05]。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单独用于AIS的诊断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42和0.841,但当TyG指数与SII指数联合应用时,AUC显著提升至0.891,敏感度和特异度也相应提高,分别为0.774和0.839。结论入院NIHSS评分、TyG指数和SII指数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与SII指数的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AIS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取栓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例
12
作者 张玮玮 贡鸣 +1 位作者 陈东 霍晓川 《中国医刊》 2025年第2期239-241,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患者男,61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2 h”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史及术前头颅CT、计算... 本文报道1例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术后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患者男,61岁,因“突发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2 h”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既往史及术前头颅CT、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考虑患者为LVAD植入术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案首选机械取栓,术中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取栓治疗后,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远端血管显影良好,完全再通,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未见新发梗死灶,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显著改善。术后90 d随访,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冯飞 卓燕容 周豪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急诊护理流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和HAMD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采取不同急诊护理流程,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救治时间和HAMD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急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及情绪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流程 救治时间 优化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佗再造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14
作者 唐晓刚 姚蓓蓓 谭宇卫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分析华佗再造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在发病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 分析华佗再造丸联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2组均在发病早期行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华佗再造丸治疗,均连续治疗28 d。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以及出血风险。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均<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感觉消退、语言謇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内皮素-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均较前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一氧化氮水平均较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血转化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华佗再造丸可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佗再造丸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凝血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联合血清miR-210-3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分析
15
作者 杨英亮 王泉亮 +1 位作者 林晓青 孙春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血清miR-210-3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根据...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血清miR-210-3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寿光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例作为研究组,对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根据其MoCA评分将其划分为认知功能障碍(PSCI)组(n=38)和非PSCI组(n=59);并将在同一时间段来寿光市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100名纳入对照组。结果研究组Hcy高于对照组,而miR-210-3p低于对照组(P<0.05);PSCI组的Hcy高于非PSCI组,而miR-210-3p低于非PSCI组(P<0.05);将存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Hcy、miR-210-3p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由结果可知,miR-210-3p(OR=0.469,P<0.05)可能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而Hcy(OR=25.842,P<0.05)则可能是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经ROC曲线分析可见Hcy、miR-210-3p及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1、0.744、0.894,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联合检测>Hcy>miR-210-3p;其中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7.80%、特异性为94.10%。结论Hcy联合miR-210-3p能很好地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的风险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miR-210-3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表达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任建华 张然 +1 位作者 崔秀英 赵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LncRNA RMST)和miR-582-5p的表达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AIS患者,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LncRNA RMST)和miR-582-5p的表达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9例AIS患者,并根据患者一周内是否出现END将患者分为END组(n=42)和非END组(n=87),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59例作为健康组。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水平。Pearson法对END患者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水平以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预后情况的效能分析。结果 健康组、非END组、END组血清LncRNA RMST水平(1.01±0.28,2.10±0.41,3.99±0.52)逐渐升高,miR-582-5p水平(1.02±0.23,0.86±0.16,0.73±0.15)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72.974,31.907,均P <0.05)。END患者血清LncRNA RMST水平与mi R-582-5p水平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451,P<0.001)。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水平联合诊断AIS患者预后的AUC(95%CI)为0.961(0.912~0.987),优于单独预测(Z=2.280,4.515,均P <0.05)。结论 血清LncRNA RMST,miR-582-5p水平与END关系密切,有望成为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横纹肌肉瘤相关转录物-2 微小RNA-582-5p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杨水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进行治疗的92例AI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介入取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进行治疗的92例AI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介入取栓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凝血功能、神经功能、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脑血管外周阻力(CVR)、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Vmean)及平均血流量(Qmean)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介入取栓治疗AIS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并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 介入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与常规CT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评分的临床对比研究
18
作者 于晓丽 刘奎 +1 位作者 杨扬 孟令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早期CT评分(Aspects)及使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图像与非增强CT (NCCT)在区分不同时间窗内缺血核心体积≥70mL的梗塞范围方面的表现。方法 分析73例AIS-LVO患者的多模式CT表现。自动软件被用来计算方面区域。衰减变...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早期CT评分(Aspects)及使用CT血管成像(CTA)原始图像与非增强CT (NCCT)在区分不同时间窗内缺血核心体积≥70mL的梗塞范围方面的表现。方法 分析73例AIS-LVO患者的多模式CT表现。自动软件被用来计算方面区域。衰减变化定义为所有10个方面区域的相对Hounsfield单位(RHU)值与权重因子的乘积之和。各区域的Rh u值为缺血侧的H U值与对侧的HU值。由于Aspects模板中的每个区域在As pects系统中的权重不成比例,因此相应的权重因子是从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中得出的回归系数,该模型用于将区域RH U与缺血核心体积相关联。分别使用CTA和NCCT计算自动纵横比和衰减变化。结果在不同的时间窗内(Rho为0.439~0.637),衰减变化与缺血核心体积相关。以缺血核心≥为70mL,其衰减变化表现与Aspects(曲线下面积0.799~0.891)相近,与DeLong's检验(P=0.079,P=0.373)相近,CTA(AU C=0.842)与NCCT(AUC=0.838)无差异。结论Aspects区域的衰减变化与缺血核心体积相关。在脑梗塞体积的分类中,衰减变化具有与自动化方面相当的高诊断能力。复杂的评分算法不涉及衰减变化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快速、可靠、准确的手段来评估不同时间窗内的脑梗塞范围。通过衰减变化测量梗死体积以确定更适合再灌注治疗的患者的有用性可以在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非对比CT 急性缺血性卒中 CT评分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中心MRI-DW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价值
19
作者 杨欢 王文希 +3 位作者 张军 于洋 王占秋 吴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3,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 目的构建基于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深度学习模型,讨论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90天预后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家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677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影像储存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收集患者MRI-DWI图像,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取患者图像特征。我们将数据集1(医院1)随机分为训练集(70%)和测试集(30%),建立基于临床特征(模型A)和MRI-DWI影像组学特征(模型B)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基于MRI-DWI深度学习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C)以及结合临床特征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模型D),预测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90天预后[通过评估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2分表示预后良好]。数据集2(医院2)用于外部验证。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了比较不同模型的AUC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采用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模型之间AUC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基于临床特征和DWI-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A和模型B以及深度学习模型C的AUC分别为0.70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3~0.792]、0.846(95%CI:0.777~0.906)和0.877(95%CI:0.811~0.934)。结合临床和深度学习特征的组合模型D在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90天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其AUC值为0.930(95%CI:0.890~0.963)。此外,深度学习模型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同样显示出良好的性能,模型C和模型D的AUC分别为0.887(95%CI:0.798~0.960)和0.947(95%CI:0.891~0.984)。结论基于MRI-DWI的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90天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度学习方法在AIS溶栓治疗预后的预测模型中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和MRI-DWI特征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为临床个性化评估AIS患者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预后模型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再灌注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20
作者 乔玥 李传辉 赵文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 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公认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与传统治疗相比其可以显著改善临床预后,但这两种措施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静脉溶栓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血管再通率低、治疗时间窗短(3~4.5 h)制约了其临床获益;而机械取栓即便能实现80%以上的血管再通,但超过50%的患者仍遗留残疾或死亡。基于目前再灌注治疗面临的挑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未来应优化溶栓药物,开发具有更高纤维蛋白特异性和安全性的新型溶栓剂,扩大溶栓治疗获益人群;利用先进影像技术突破传统时间窗限制,实现基于“组织窗”的再灌注治疗;推广移动卒中单元,实现超早期再灌注治疗;优化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抗血栓治疗策略,预防神经功能恶化;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积极探索神经保护策略,进一步提高机械取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机械取栓 移动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