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雪芹 李广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4月金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神经功能、面神经残疾情况及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面瘫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量表(FDIP)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瘫改良Portmann评分为(17.62±1.15)分,FDIP评分为(21.13±1.92)分,均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为(6.48±1.48)分,白细胞介素-6水平为(30.23±5.25)pg/m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为(7.42±1.35)pg/mL,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升面神经功能,改善面神经残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电针 常规西药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分析
2
作者 马福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21-124,共4页
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APFP)的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APFP患者92例,双盲法分为A组(46例,常规针灸治疗)和B组(46例,温针灸),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对比治疗总... 分析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Acute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APFP)的探讨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4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APFP患者92例,双盲法分为A组(46例,常规针灸治疗)和B组(46例,温针灸),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且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对比FDI评分且治疗前两组FDI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B组高于A组(P<0.05)、对比中医证候积分且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P>0.05),治疗后B组低于A组(P<0.05)、对比面肌肌电图指标且治疗前两组面肌肌电图指标对比(P>0.05),治疗后B组高于A组(P<0.05)。结论 温针灸治疗APFP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面部残疾和面肌肌电图,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有效 安全 肌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研究
3
作者 班利桃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79-182,共4页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FN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到本院治疗急性期FNP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西医综合护理,研究组中医特色护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面部血流... 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FNP)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到本院治疗急性期FNP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西医综合护理,研究组中医特色护理,分析两组治疗效果、面部血流灌注量、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面部血流灌注量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急性期FNP患者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血流灌注量,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治疗效果 部血流灌注量 中医症状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伴抑郁、焦虑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琳芳 郁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45-148,157,共5页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伴抑郁、焦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9月杭州市中医院150例急性期PFP伴抑郁、焦虑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组和参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 目的 探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伴抑郁、焦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9月杭州市中医院150例急性期PFP伴抑郁、焦虑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龙罐组和参照组,每组7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予以穴位贴敷治疗,火龙罐组予以火龙罐综合灸和穴位贴敷治疗,均治疗28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面瘫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火龙罐组疗效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14、28 d后改良Portmann、面部残疾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8 d后改良Portmann、FDIP评分均高于治疗14 d后(P<0.05);两组治疗14、28 d后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8 d后FDIS评分低于治疗14 d后(P<0.05)。治疗14、28 d后,火龙罐组改良Portmann、FDIP评分高于参照组,FDI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14、28 d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两组治疗28 d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14 d后(P<0.05)。治疗14、28 d后,火龙罐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急性期PFP伴抑郁、焦虑患者采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效果显著,能更有效改善面部残疾指数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罐综合灸 穴位贴敷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火龙罐干预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俞梦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44-047,共4页
研究针刺联合火龙罐干预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研究针刺联合火龙罐干预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针刺干预,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其他干预措施。上实施火龙罐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中医症候评分(眼脸闭合不良、鼓腮漏气、眼裂增大、口歪眼斜)、面神经功能评分、焦虑评分,并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眼脸闭合不良、鼓腮漏气、眼裂增大、口歪眼斜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焦虑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眼脸闭合不良、鼓腮漏气、眼裂增大、口歪眼斜评分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00%、86.67%,观察组的更高(P<0.05)。结论 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刺联合火龙罐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面部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火龙罐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中医症候评分 神经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2例 被引量:22
6
作者 粟胜勇 邓柏颖 张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刺治疗 放血疗法 常见病 多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46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婕 张蕾 《中国民间疗法》 2009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火针治疗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损伤 急性病毒感染 常见类型 神经炎 神经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璇 张晓冬 《湖北中医杂志》 2014年第9期19-20,共2页
目的比较经筋透刺、常规针刺和药物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均匀的分为经筋透刺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对照Ⅰ组)及西药组(对照Ⅱ组),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分别于入组当天,治... 目的比较经筋透刺、常规针刺和药物治疗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均匀的分为经筋透刺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对照Ⅰ组)及西药组(对照Ⅱ组),并接受相应的治疗。分别于入组当天,治疗第1、2、3、4个疗程后对House-Brackmann量表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经筋透刺组(治疗组)、常规针刺组(对照Ⅰ组)及西药组(对照Ⅱ组)的痊愈率分别为45%、25%、17.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Ⅰ组及对照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第2个疗程之后,治疗组的愈显率要明显优于对照Ⅱ组;但治疗组与对照Ⅰ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筋透刺法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显著,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痊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灸疗法 经筋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戴珍 《中医研究》 2012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 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电针患侧阳白、鱼腰、四白、下关、颧髎、迎香、地仓、颊车,每次20 min,每日1次;同时配合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前3 d每日1次。30 d后判定疗效。结果:痊愈42例,显效13例,好转3例,无效2例,显效率占91.67%。结论:针刺配合翳风穴刺血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 针灸 刺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罗权 曾嘉涛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各3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H-B评分、...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实验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各33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H-B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更高,RPA评分、FDI社会功能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确切,利于面部症状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及面残疾情况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兴伟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路与方法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莎莎 张雅静 +2 位作者 孔德宏 杨雅琴 何兴伟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8期82-84,共3页
目的:浅析何兴伟教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整理何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总结其诊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辨过程和具体方法。结果:何师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机认识独特,治疗手段颇具特色:①强调探明... 目的:浅析何兴伟教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整理何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总结其诊治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思辨过程和具体方法。结果:何师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病机认识独特,治疗手段颇具特色:①强调探明病因、准确设定急性期病程是关键;②基于脑髓神机理论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进行病机探索;③从醒神通督立法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重要途径;④治疗时,强调中西医并重,采用醒神通督改良温针灸为主,多种治疗手段为辅,以促进头面部脉络通畅、神机运转复常,进而恢复脑髓神机对皮部、筋肉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调控。结论:何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具有后遗症发生率低,远期恢复效果、佳见效快、后遗症发生率低等优势,立法切中病机,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经络阻滞 神机运转 醒神通督 何兴伟 思路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衍名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针对温针灸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5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针对温针灸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5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都在16岁到62岁,平均年龄34.6±1.64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温针灸组(18例)、先药后针组(18例)、针药结合组(19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急诊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治疗恢复的效果,值得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进行推广,针灸治疗应及早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部残疾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汪玉婷子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9期1581-1582,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抗病毒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D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文静 《医疗装备》 2019年第12期194-195,共2页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面神经炎,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急性期治疗以减轻面部神经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为原则,临床用药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较为主,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并进行... 周围性面瘫又称贝尔麻痹或面神经炎,是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急性期治疗以减轻面部神经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为原则,临床用药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较为主,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并进行抗病毒治疗。针灸联合中药熏蒸为中医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之一,可取得确切疗效。本研究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体内容包括汤药选择、穴位选择及针法、辨证施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灸 中药熏蒸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柳华 《大医生》 2017年第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施以先药后针治疗与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 目的探讨温针灸在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分别施以先药后针治疗与温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痊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温针灸用于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燕 陶文剑 田青乐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2年第5期376-377,共2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采用温针灸翳风穴为主的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药物治疗,急性期之后开始常规针灸治疗。采用House-Brackman... 目的观察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急性期采用温针灸翳风穴为主的针灸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药物治疗,急性期之后开始常规针灸治疗。采用House-Brackmann(H B)系统进行损伤程度分级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3.33%,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46.67%,总有效率8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风穴为主急性期介入治疗面瘫能提高治愈率,从而达到尽早治愈疾病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翳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关系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况岩 李艳梅 《湖南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149-150,168,共3页
目的:统计分析近20年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自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 目的:统计分析近20年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不同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自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67篇文献。电针的最佳留针时间为40 min,愈显率为90.00%,总有效率为98.33%。静留针的最佳留针时间为15 min,愈显率为85.00%,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留针时间与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针刺 留针时间 疗效
原文传递
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孙恒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75-1176,共2页
目的通过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以期选择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1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55例,予辨证分型结合温... 目的通过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以期选择最佳的方法,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11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55例,予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疗效方面:对照组治愈率41.82%,总有效率87.27%;观察组治愈率56.36%,总有效率94.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use-Brack-mann分型改善方面:对照组治疗后Ⅰ级、Ⅱ级、Ⅲ级发生率分别为36.36%、52.73%、10.91%;观察组治疗后Ⅰ级、Ⅱ级、Ⅲ级发生率分别为58.18%、38.1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FDI躯体、社会功能评分,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分型结合温针灸能缩短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程,提高临床效果,改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分型 温针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烧山火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0
19
作者 何继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观察烧山火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与常规针刺临床疗效差异,进一步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烧山火法对面瘫患者红外热谱的调节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山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烧山火组照在双侧在... 目的观察烧山火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与常规针刺临床疗效差异,进一步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探讨烧山火法对面瘫患者红外热谱的调节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0例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烧山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烧山火组照在双侧在风池穴、合谷穴操作烧山火,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总体有效率、HB分级评分标准、疗程和红外热成像图温度变化。结果烧山火组和常规针刺组总体有效率均为100.00%,但痊愈率烧山火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HB分级评分在治疗后比较烧山火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烧山火组疗程短于常规针刺组(P<0.05);红外热成像图温度变化比较,前额区、口角区、患区在整个疗程中烧山火组与常规针刺相比温度变化明显(P<0.05);耳周区在7 d、14 d、21 d温度变化明显(P<0.05);同时以前额区和口角区变化最明显。结论烧山火针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急性期周围性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无创、便捷的客观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烧山火 红外热成像技术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思聆 袁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886-892,共7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6 d为1个疗程,休息... 【目的】观察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后继续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包括躯体功能评定(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评定(FDI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31/32),对照组为75.0%(24/32),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及社会生活功能(FD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ortmann评分及躯体功能(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分和FDIS评分的降低幅度以及对Portmann评分和FDIP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见相关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安全等级均为Ⅰ级。【结论】靳三针结合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温和灸 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House-Brackmann(H-B)神经功能分级评分 Portmann评分 部残疾指数(FDI)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