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刘永 赵彤 +6 位作者 罗晓亮 李佳 张峻 高晓津 程慧 高方明 李国庆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 目的:探讨不同室间隔穿孔部位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5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患者的30天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评价不同部位室间隔穿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预后的影响。结果: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间隔穿孔(79.5%vs.20.5%,P<0.001)。与后间隔穿孔相比,前间隔穿孔患者中女性比例更高(22.6%vs.50.0%,P=0.006),就诊时随机血糖水平更高[(8.02±2.81)mmol/L vs.(10.51±5.99)mmol/L,P=0.026],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小[(55.1±5.0)mm vs.(50.7±6.1)mm,P<0.001],室间隔穿孔内径更小[(12.6±5.4)mm vs.(9.8±4.6)mm,P=0.004],30天全因死亡率更高(35.5%vs.55.8%,P=0.043)。多因素逐步向前Cox回归分析显示,未接受手术治疗(包括经胸外科手术和经导管封堵术,HR=26.344,95%CI:8.261~84.009,P<0.001)、前间隔穿孔(HR=2.432,95%CI:1.281~4.619,P=0.007)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中,前间隔穿孔的发生率及30天全因死亡率均高于后间隔穿孔。前间隔穿孔及未接受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室间隔穿孔 亡率 前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杨永红 孙涛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评估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7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对照组病人在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操作。比较两组病人门诊随诊情况、用药知晓情况、睡眠质量、焦虑评分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门诊随诊率及用药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可减轻病人的焦虑状态,提高其睡眠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 依从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征分析
3
作者 陈小龙 王璐 丁春丽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分析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45岁以下的AMI病人(作为年轻组),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165例入院情况相似并接受标准干预治疗的45岁以上AMI病人(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年轻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2019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45岁以下的AMI病人(作为年轻组),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纳入165例入院情况相似并接受标准干预治疗的45岁以上AMI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年轻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影像学、血清学等临床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MI病人发病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人出院后均进行短期随访,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资料,应用Kaplan-Meier方法描述两组出院后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年轻组年龄偏小,年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比例升高,年轻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饮酒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累及左前降支比例和Gensin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年轻组三酰甘油和白介素(IL)-6升高比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吸烟、饮酒、冠心病家族史、高脂血症家族史、Gensini评分、三酰甘油水平及IL-6升高为年轻A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家族史、Gensini评分、三酰甘油水平及IL-6升高为年轻AMI病人发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774,0.927)],提示该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年轻AMI病人短期预后良好,不良生活方式及高脂血症史家族是导致年轻AMI病人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年龄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方案
4
作者 翟夏 康启 +4 位作者 赵学飞 李敏杰 陈敏娜 董欢乐 董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5年第3期370-376,共7页
目的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术的20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再次血运重... 目的运用决策树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运重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CI术的203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再次血运重建分为血运重建组(60例)和非血运重建组(143例)。血运重建组男41例,女19例,年龄(62.75±10.32)岁。非血运重建组男94例,女49例,年龄(61.47±10.07)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影响因素。按照7∶3比例将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142例)和测试集(61例),基于训练集数据构建决策树模型,基于测试集数据验证决策树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运重建组的糖尿病、PCI术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尿酸>420μ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及病变支数≥2支、支架数量≥3个、PCI术后残余SYNTAX评分(rSS)>5分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血运重建组[23.33%(14/60)比11.19%(16/143)、36.67%(22/60)比20.98%(30/143)、38.33%(23/60)比20.98%(30/143)、33.33%(20/60)比17.48%(25/143)、70.00%(42/60)比53.85%(77/143)、61.67%(37/60)比45.45%(65/143)、38.33%(23/60)比21.68%(31/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PCI术前LDL-C≥3.4 mmol/L、尿酸>420μmol/L、hs-CRP>10 mg/L及病变支数≥2支、PCI术后rSS>5分均为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142例训练集数据建立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决策树风险预测模型,筛选出PCI术前尿酸、hs-CRP、LDL-C水平及PCI术后rSS、糖尿病、病变支数6个解释变量,提取7条分类规则,其中PCI术前尿酸水平为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基于61例测试集数据对决策树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灵敏度为88.89%,特异度为83.72%,准确度为85.2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的决策树风险模型包含6个变量,分别为PCI术前尿酸、hs-CRP、LDL-C水平及PCI术后rSS、糖尿病、病变支数,PCI术前尿酸水平为该模型的首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运重建 影响因素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林莉 沈珈谊 +1 位作者 吴小燕 叶士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依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18)和非脑卒中组(n=228),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肾功能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良组患者中女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多合并高血压、永久性房颤、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体循环栓塞史,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在高血压、房颤、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CHA2DS2-VASc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CHA2DS2-VASc评分与肾功能不良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各危险因素与肾功能不良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脑卒中 发病 肾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文 张欣欣 +5 位作者 聂晓瑛 许莹 李汶嘉 郭咿玮 张蓓蕾 王彬翀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特征,为该疾病的防治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本特征和住院费用...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特征,为该疾病的防治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本特征和住院费用趋势,总结其发展规律。结果近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平均住院日、住院次均费用及病死率呈下降趋势。19937名患者中,男性患者16037人次(80.44%),女性患者3900人次(19.56%),男女性别比4.11∶1,男性年龄中位数60岁,女性年龄中位数68岁,男性群体发病年龄较女性群体早近10年。6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与年龄成正相关,6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与年龄成负相关。是否进行手术对住院费用影响较大,从费用结构看,耗材占比近十年从69.81%下降到54.60%,总体仍偏高。结论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及医保政策的推进,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能力和诊疗质量有较大提升,耗材管理仍是重点。男性和5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关注对象,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对年龄较小或较高患者及女性患者提高关注,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患者特征 住院费用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声学造影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王俊伟 杜利军 +3 位作者 王旭 曾玲 申钊 侯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85例AMI病人作...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结合应变率成像技术(SR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后续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185例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率分为再入院组和非再入院组,统计两组术前、术后1年MCE定量参数[曲线斜率(β)、灌注计分指数(PSI)、平台期峰值强度(A)、心肌血流量(A·β)]、SRI定量参数[梗死心肌收缩期峰值纵向应变(LS)、变率(LSR-s)]、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Pearson法分析MCE、SRI定量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CE、SRI定量参数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绘制决策曲线评估其应用临床时的获益情况,并通过临床影响曲线(CIC)评估各模型预测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优劣。结果:术后1年再入院组PSI、梗死心肌LS及LSR-s高于非再入院组,A·β、A低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小于非再入院组(P<0.05);术后1年再入院组LVEF低于非再入院组,LVESD、LVEDD高于非再入院组,差值均小于非再入院组(P<0.05);PSI、A·β、A、β、梗死心肌LS及LSR-s与LVEF有相关性(P<0.05);MCE定量参数联合SRI定量参数预测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优于单一预测;经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阈值在0.0~1.0,联合MCE、SRI定量参数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单纯MCE定量参数和单纯SRI定量参数。结论:MCE结合SRI可用于AMI病人PCI术后1年内再入院风险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进行早期预测再入院风险,以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降低再入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声学造影 应变率成像技术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再入院风险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通脉颗粒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吴杨 王秀 +1 位作者 詹三华 高杉 《中国药业》 2025年第3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双参通脉颗粒(GSG)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外活化蛋白激酶1/2-核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双参通脉颗粒(GSG)是否通过抑制细胞外活化蛋白激酶1/2-核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阿托伐他汀组(C组,8 mg/kg),GSG低、中、高剂量组(D1组、D2组、D3组,5,10,15 g/kg),各10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建造AMI模型,造模成功后24 h灌胃相应药物。检测各组大鼠的心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按试剂盒操作检测生化指标;分别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梗死、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与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D1组、D2组、D3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_(max))、B细胞淋巴瘤-2(Bcl-2)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梗死程度、心肌细胞凋亡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p-ERK1、p-ERK2、NF-κB p65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GSG可能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改善AMI模型大鼠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通脉颗粒 细胞外活化蛋白激酶1/2 核因子-κB 急性心肌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病种管理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教育路径
9
作者 赖进科 张玲 覃玲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基于单病种管理思路,临床药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教育路径,并追踪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为单病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物使用现状调查,并... 目的 基于单病种管理思路,临床药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药教育路径,并追踪患者药物治疗的情况,为单病种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24例急性心肌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药物使用现状调查,并构建用药教育路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认知程度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对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最高,为100%,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使用率最低,仅有25.00%。干预后,患者的用药良好依从率为91.67%,高于干预前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再入院2例,再入院率为8.33%。干预后,患者对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注意事项认知度分别为100%、91.67%,高于干预前的58.33%、50.00%;干预后忘记服药、症状改善后自行停药行为发生率率分别为0、8.33%,低于干预前的33.33%、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低于干预前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面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教育,可以规范单病种管理且有效提高患者对用药知识的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病种管理 急性心肌 用药教育路径 依从性 措施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10
作者 陈景利 袁康 +1 位作者 曾奕云 陈广美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第3期308-314,共7页
目的:探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口服。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破格救心汤治疗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肌梗死后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9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破格救心汤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收缩压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研究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半年内因心血管不良事件住院次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静息心率、收缩压、LVEF和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6MWT和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和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6MWT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T-proBN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半年内因心血管不良事件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格救心汤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心功能,但未能改善患者的长期心功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格救心汤 心肌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案管理为主导的护联体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郭晓鑫 范玺 柳春霞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2期158-161,166,共5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为主导的护联体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以个案管理...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为主导的护联体服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0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以个案管理为主导的护联体服务体系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及回访。比较两组患者再入院率、焦虑及抑郁情况、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社区满意度和信任度。结果两组患者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知识测评量表评分、社区医院满意度评分、信任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个案管理为主导的护联体服务能够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提高患者对社区医院满意度、信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管理 急性心肌 护联体服务 全程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不良重构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王磊 王涵 +1 位作者 赵德霞 李洋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 目的探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参数联合实验室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后左心室不良重构(LVA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大庆油田总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106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是否发生LVAR将患者分为发生组(31例)、未发生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常规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房容积(LAVI)]、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指标[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收缩期圆周应变(GCS)以及峰值应变离散度(PSD)],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LVAR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对急性STEMI患者LVAR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Killip分级≥2级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基线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水平、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发生组患者GLS_内、PSD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均为发生LVA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cTn-I、术后1周GLS_内、术后1周PSD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STEMI后LVAR的AUC(0.95CI)分别为0.794(0.704~0.866)、0.832(0.747~0.898)、0.831(0.746~0.897)及0.948(0.887~0.982),且三项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各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后1周应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有助于预测急性STEMI后LVAR,基线实验室指标cTn-I与术后1周GLS_内、PSD三者联合对预测LVAR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 左心室不良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效能评估
13
作者 宋璐 杜忠祥 +1 位作者 周文俊 郦雯 《大医生》 2025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79... 目的 探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7月于丹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7例AMI患者为AMI组,另选取同期79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hs-cTnI、MYO、CK-MB水平,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AMI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AMI组研究对象hs-cTnI、MYO、CK-MB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 <0.05)。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945),敏感度为97.47%,特异度为97.20%,准确度为97.31%,阳性预测值为96.25%,阴性预测值为98.11%,均高于各项单一诊断(均P<0.05)。结论 hs-cTnI、MYO、CK-MB联合检测在AMI的早期诊断中,展现出卓越的诊断效能与高度的一致性,联合检测模式能显著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早期精准识别AMI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
14
作者 李良玉 王志凯 +2 位作者 陈彩虹 李胜卫 李津源 《天津护理》 2025年第1期95-98,共4页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于体外膜肺氧合运行期间出现Harlequin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穿刺点出血。将患者体外膜肺氧合运行模式从静脉-动脉模式转换为静脉-动... 总结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经验。患者于体外膜肺氧合运行期间出现Harlequin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穿刺点出血。将患者体外膜肺氧合运行模式从静脉-动脉模式转换为静脉-动脉-静脉模式,遵医嘱积极控制感染及出血症状,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住院49日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 心源性休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吴林雁 何咏璐 顾晓青 《循证护理》 2025年第1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 目的:探讨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江阴市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及生活质量,记录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5个维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情况、疗效满意度、躯体受限程度、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目标达成理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AMI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目标达成理论 健康教育 自我管理能力 不良心血管事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先位 吴杰华 +2 位作者 苏小洲 王琼琼 陈基源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MI患者12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替罗非班组60例与常规用药组60例。2组均行急诊PCI介入治疗,常规用药组术前、术中给予肝素钠注射液,术后予以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2组均持续随访至术后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凝血纤溶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不良事件。结果 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用药组(98.33%vs. 86.67%,χ^(2)=4.324,P=0.038)。治疗7 d后,2组血清CRP、TNF-α、IL-6、ICAM-1、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替罗非班组低于常规用药组(P<0.01);2组PT、APTT长于治疗前,Fib、PAI-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延长/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5或P<0.01);2组LVEF、CO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且替罗非班组升高/缩小幅度大于常规用药组(P<0.01)。替罗非班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用药组(1.67%vs. 13.33%,χ^(2)=4.324,P=0.038)。结论 AMI患者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炎性因子 凝血纤溶状态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观察
17
作者 刘影 李超 +1 位作者 王淙锦 马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0例AM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 目的 观察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肌钙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50例AM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选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10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三维超声心电图指标、血清cMyBP-C、cTnⅠ;通过ROC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价值;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价值。结果 AMI组LEVDV、LVESV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cMyBP-C、cTnⅠ高于对照组(P<0.05);经ROC分析证实三维超声心动图、血清cMyBP-C、cTnⅠ均能用于诊断AMI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766、0.979、0.970、0.978,且P<0.05;以LEVDV≥96.22 mL、LVESV≥53.195 mL、LVEF≤58.44%、cMyBP-C≥55.44 μg·L^(-1)、cTnⅠ≥1.395 pg·L^(-1)定义为阳性,联合诊断时任一结果为阳性则联合诊断视为阳性。经一致性分析证实,三维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cMyBP-C、cTnⅠ诊断AMI的准确率97.33%、灵敏度97.81%、特异度92.31%、阳性预测值99.26%、阴性预测值80.00%、Kappa值=0.843。结论 三维超声心动图与血清cMyBP-C、cTnⅠ均可用于诊断AMI,但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更高,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准确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另检测以上指标的操作方法无创且更加便捷,利于医师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 急性心肌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蔡宝裕 余常一 郑伊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标准序贯...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92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干预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干预组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REBT,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心律失常、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贝克焦虑量表(BAI)、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下降,干预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出院时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干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87%较对照组的30.43%更低(P<0.05);出院时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成人用)(GQOL-74)评分升高,干预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AMI患者给予标准序贯分级联合REBT,能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标准序贯分级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层次框架下的双心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负性情绪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9
作者 秦洁洁 杨树涵 +1 位作者 庞瑞雪 王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90-92,96,共4页
目的:探讨需求层次框架下的双心护理对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信封法将新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2... 目的:探讨需求层次框架下的双心护理对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信封法将新乡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2例进行PCI术的AMI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方法)和联合组(46例需求层次框架下的双心护理模式),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等心功能指标;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等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联合组LVEF、CI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自我效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PCI术的AMI患者采取需求层次框架下的双心护理模式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能够明显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层次理论 双心护理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功能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对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周菁 曹慧 +3 位作者 赵斐然 尹露 王佳 万文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病人坚持6个月的八段锦训练能否延缓心脏重构,减慢心功能恶化,并提升病人的运动耐力。方法:选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年龄35~75岁的心力衰...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1年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病人坚持6个月的八段锦训练能否延缓心脏重构,减慢心功能恶化,并提升病人的运动耐力。方法:选取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年龄35~75岁的心力衰竭病人。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锻炼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标准药物治疗,锻炼组采用八段锦联合标准药物治疗。两组入院第1周,完成心肺功能、心脏彩超、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检测。干预6个月后,再次检测病人心肺功能、心脏彩超、6min步行距离等指标。观察左心房容积指数、LVEF;心肺功能检测公斤峰值摄氧量(peakVO2/kgmax)、无氧阈下代谢当量(AT-METs)和最大代谢当量(METs)及6 min步行距离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peakVO2/kgmax、AT-METs、最大METs较治疗前降低,锻炼组LVEF、peakVO2/kgmax、AT-METs、最大METs较治疗前增高,且锻炼组LVEF、peakVO2/kgmax、AT-METs、最大MET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6个月后,锻炼组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延长,且锻炼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短期八段锦锻炼未显著改善病人左心房心脏重构,可提高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八段锦 心肺功能 左心房容积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