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于长辉 彭波 +2 位作者 阿布都萨拉木·阿布都热西提 韩一雷 林良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34-37,共4页
目的探析采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 目的探析采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高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7月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导管组(30例,采用单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和机械组(30例,采用导管接触溶栓联合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溶栓效果,临床相关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导管组比,机械组患者溶栓效果更好,尿激酶用量更少,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与导管组比,机械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患肢大腿、小腿周径差均更大;与导管组比,机械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溶栓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单纯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比,采用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减少尿激酶用量,促进患肢消肿,溶栓效果较好,患者恢复更快,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溶栓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溶栓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浩 郭晓洁 +2 位作者 秦小玉 楚皓源 张志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1期11-13,31,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伴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患者肢体肿胀及静脉通畅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LEDVT伴IVCS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静脉通畅度、凝血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大腿、小腿患健侧周径差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二聚体(D-D)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可调节LEDVT伴IVCS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改善凝血功能,调节静脉通畅度,安全性好,术后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通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Cockett综合征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梁学刚 王祥金 张全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980-984,共5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疗效、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9月收治的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病人102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53例,采用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导管溶栓治疗。两组病人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人血栓清除情况、患肢消肿情况、下肢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外周血炎症因子、并发症及血栓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栓清除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上腿围周径差分别为(8.02±1.41)cm、(2.89±0.32)cm,研究组分别为(8.19±1.38)cm、(2.57±0.29)cm,对照组术前、术后1年患侧与健侧膝下腿围周径差分别为(6.84±1.18)cm、(2.13±0.38)cm,研究组分别为(6.63±1.09)cm、(1.76±0.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更低(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24.75±4.03)cm/s、(28.82±4.29)cm/s,研究组分别为(24.02±3.86)cm/s、(30.94±4.37)cm/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股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3.02±2.12)ml/s、(15.05±2.29)ml/s,研究组分别为(13.36±2.09)ml/s、(16.26±2.34)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高(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22.93±2.04)s、(18.13±1.34)s,研究组分别为(23.24±1.99)s、(17.29±1.21)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凝血酶时间分别为(24.86±2.31)s、(21.04±1.75)s,观察组分别为(24.13±2.16)s、(19.89±1.53)s,对照组术前、术后3天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59.21±3.92)s、(49.13±3.02)s,观察组分别为(60.17±3.85)s、(47.09±2.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更低(P<0.05)。研究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分别为(31.91±4.89)ng/L、(14.59±2.36)pg/ml、(213.12±30.98)pg/ml,术后3天分别为(36.24±4.29)ng/L、(16.12±2.59)pg/ml、(239.86±32.8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天TNF-α、PAF、TXB2更高(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7%比16.33%,P<0.05)。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DVT合并Cockett综合征可增强血栓清除效果,并改善患肢肿胀情况及下肢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复发风险,安全可靠,但该治疗方案可介导炎症反应发生,术后应积极实施合理抗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溶栓 静脉球囊扩张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COCKETT综合征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济 林昌俭 +2 位作者 王垚柯 黄伟杰 曾国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8-0111,共4页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治疗效果及对凝血指标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6例,单一组38例采用 导管溶栓方式治疗;联合组38例应用利伐沙班联合导管溶栓方式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联合组相较于单一组在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凝血、T细胞亚群、下肢间维度差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T细胞亚群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升高,在下肢间维度差均有所降低,且联合组相较于常规组,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指标更高,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大腿维度差和小腿维度差指标更低P<0.05。结论 利伐沙班与导管溶栓相结合用于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提高治疗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凝血、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下肢间维度差等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导管溶栓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淑丽 朱珲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2102-2105,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的120例急性DVT病人作为急性DVT组,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无明显诱因的120例急性DVT病人作为急性DVT组,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两组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和凝血功能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DVT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联合凝血功能指标诊断急性DVT的效能。结果:健康组与急性DVT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DVT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高于健康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低于健康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是急性DVT的影响因素(P<0.05)。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诊断急性DV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0.806,0.792及0.782,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急性DVT的AUC为0.950,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急性DVT的AUC高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单项指标诊断(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可以用于急性DVT的诊断,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RI及PSV联合诊断能够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 凝血功能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激酶原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雪松 刘一东 +2 位作者 肖永生 刘喆 张芊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4期1513-1518,共6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5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DVT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置管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血流动力学(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及静脉压恢复时间)、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中、高切黏度及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变化,评估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 d后的深静脉通畅评分,计算两组深静脉通畅率,测定两组患肢与健侧不同部位周径差,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5 d后,两组静脉容积、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及静脉压恢复时间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静脉容积、静脉压恢复时间分别为(7.58±1.33)mL、(12.87±2.61)s,均高于对照组[(7.01±1.24)mL、(11.14±2.8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最大流出量、静脉回流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全血黏度(涵盖低、中、高切)、血浆黏度、FIB、D-二聚体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FIB、D-二聚体分别为(2.71±0.85)g/L、(1.32±0.36)mg/L,均低于对照组[(3.22±1.02)g/L、(1.74±0.4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低、中、高切黏度、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深静脉通畅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为(1.47±0.43)分,低于对照组[(2.19±0.67)分],观察组深静脉通畅率为(83.32±7.69)%,高于对照组[(75.85±8.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两组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膝下15 cm周径差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患肢与健侧股部、膝上15 cm周径差分别为(1.06±0.61)、(1.04±0.51)cm,均低于对照组[(1.48±0.89)、(1.32±0.6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下15 cm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Pro-UK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促进患肢消肿,增加深静脉通畅率,有助于保护静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组人尿激酶原 置管溶栓 尿激酶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D、F1+2、P-selectin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彬 张铠 +1 位作者 王杰 陈新民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86例急性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置管溶栓术,... 目的 探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置管溶栓前后D-二聚体(D-D)、凝血酶原片段1+2(F1+2)、P选择素(P-selecti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186例急性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置管溶栓术,术后12个月以门诊形式进行随访,4例失访,共182例完成术后随访。根据术后12个月是否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分为PTS组(n=27)、非PTS组(n=155),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溶栓前后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Logistic分析PTS发生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浆D-D、F1+2、P-selectin预测PTS发生价值,采用相对危险度(RR)分析不同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对PTS的影响。结果 PTS组年龄、BMI、静脉通畅评分及溶栓后1周、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高于非PTS组(P <0.05);Logistic显示:BMI及溶栓后1周、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是急性DVT患者发生PTS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溶栓后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联合预测PTS效能明显优于溶栓后1周D-D、F1+2、P-selectin联合预测效能;溶栓后1个月血浆D-D、F1+2、P-selectin高表达患者发生PTS风险是低表达的4.211、2.550、3.189倍。结论 急性DVT患者置管溶栓后血浆D-D、F1+2、P-selectin表达升高,其联合预测患者发生PTS具有一定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D-D F1+2 P-SELECT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娇 张忠晓 张桂凌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对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患者术前焦虑、术后疼痛及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急性LEDVT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自制治疗配合度调查问卷及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术后疼痛、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GAD-7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GAD-7、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可有效改善LEDVT患者行血栓清除术前的焦虑状态,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栓清除术 放松训练 呼吸操 术前焦虑 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
9
作者 罗鑫 赖小燕 陈梦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21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按照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 目的探讨静脉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龙岩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0例,按照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研究组采用Angiojet吸栓联合髂静脉支架置入。观察2组术后血栓清除等级、即时临床缓解、住院时间、溶栓剂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所纳入患者术后成功率为100%,无30 d内死亡及大出血发生。研究组即时临床缓解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1.81±0.25)d]短于对照组[(5.91±0.99)d],溶栓剂量[(50.77±0.11)万U]少于对照组[(180.74±75.19)万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的治疗中以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安全有效,对于溶栓禁忌者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支架 静脉吸栓 联合治疗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术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中 袁福康 田志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9期1366-1370,共5页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 目的观察替奈普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置管溶栓术(CDT)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基于不同的疗法将患者归为联合组(50例)和尿激酶组(54例)。评价2组患者术后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分级、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联合组术后静脉通畅评分小于尿激酶组,术后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均大于尿激酶组[(1.6±1.0)分比(2.3±1.1)分、(79±13)%比(68±15)%、(73±12)%比(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栓清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少于/短于尿激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尿激酶相比,替奈普酶辅助尿激酶进行CDT治疗急性下肢DVT,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溶栓时间和住院时间,近期溶栓效果肯定且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术 替奈普酶 尿激酶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11
作者 徐蒙 林宇 王鑫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A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ADVT患者78例,将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和联合溶栓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acute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limbs,ADVT)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大庆龙南医院ADVT患者78例,将患者分为置管溶栓组和联合溶栓组,其中置管溶栓组行单纯置管溶栓,联合溶栓组行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治疗。分别采用Villalta量表和静脉登记指数(vein registration index,VRI)评估血栓后综合征和血栓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栓后综合征得分、血栓清除率、患肢消肿率、D-二聚体(D-Dimer,DD),并比较两组治疗期尿激酶用量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2~59岁,平均(50.9±8.6)岁。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各项血栓综合征得分、VRI和DD降低,且联合溶栓组低于置管溶栓组;治疗后联合溶栓组的血栓清除率、患肢消小腿、大腿消肿率高于置管溶栓组;治疗期联合溶栓组尿激酶用量低于置管溶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联合AngioJet机械抽栓可有效清除ADVT患者血栓、促进患肢消肿并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改善血液凝结状态,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 AngioJet机械抽栓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监测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疗效判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瑶 《系统医学》 2024年第3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 目的分析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置管溶栓中采取D-二聚体监测对疗效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如东县中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足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实施置管溶栓治疗。对比两组D-二聚体指标、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7 d,观察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依次为(68.14±2.13)、(70.71±2.29)、(75.76±2.01)、(71.58±2.37)、(61.24±2.22)、(52.21±2.56)、(28.22±2.01)mg/L,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11、48.766、49.042、49.693、58.197、40.223、13.706,P均<0.05)。治疗后第8天,两组D-二聚体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4.63±1.42)分]比对照组更低,静脉通畅率[(62.98±14.26)%]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D-二聚体监测方式,能够较为准确评估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管溶栓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置管溶栓 疗效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卫国 戴正行 +1 位作者 詹一 周喜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2),观察组患者行下腔静... 目的 探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12),观察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足背静脉溶栓联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患肢周径差降低、消肿率及血栓清除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趋于正常,其中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尿激酶使用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溶栓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患肢静脉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接触性溶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腹腔镜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朱金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1期20-24,共5页
目的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腹腔镜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手术后急性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An... 目的分析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对腹腔镜手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腹腔镜手术后急性DV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C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治疗。对比两组血栓溶解情况、肢体周径差、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栓溶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大腿周径差(2.39±0.27)cm、小腿周径差(1.50±0.24)cm小于对照组的(3.25±0.48)、(2.43±0.30)cm(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P>0.05)。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系统联合CDT可更有效地清除腹腔镜手术后急性DVT患者体内血栓,减小肢体周径差,改善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导管接触性溶栓 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潇 龙昊 +3 位作者 李修红 宋正伟 唐昊 胡云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94-497,509,共5页
目的探讨“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治疗,且采用溶栓和抗凝治... 目的探讨“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治疗,且采用溶栓和抗凝治疗。评价患者溶栓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情况、静脉通畅情况、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情况,随访6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和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51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手术时间(105.52±21.34)min,住院时间(5.98±1.46)d。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低于治疗前,患肢膝上20 cm周径和膝下15 cm周径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51例患者髂静脉和下肢深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且均未发生PTS情况。结论“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清除方案对急性下肢DVT患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静脉通畅情况,未发生PTS,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站式”手工大鞘吸栓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
16
作者 朱俊军 连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4期82-85,共4页
目的观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观察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腔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观察组实施腔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侧与健侧周径差、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程度、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及乳腺脱氢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侧、健侧周径差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乳腺脱氢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实施腔内介入治疗,可以迅速降低其患侧与健侧周径差,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有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压迫综合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内介入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策略
17
作者 李新庆 潘杰 桑宏飞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6期477-480,共4页
探讨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治疗策略。首先介绍DVT的定义、发病率以及临床分期,强调血栓形成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程的滞后性。讨论亚急性DVT的诊断方法,包括静脉超声检查、超微血管成像(SMI)、超声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 探讨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治疗策略。首先介绍DVT的定义、发病率以及临床分期,强调血栓形成后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程的滞后性。讨论亚急性DVT的诊断方法,包括静脉超声检查、超微血管成像(SMI)、超声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和静脉造影等,指出这些技术在判断血栓性质和分期方面的重要性。在治疗方面,强调抗凝治疗的基础作用,并提到血管活性药物和类肝素抗栓药物的辅助治疗效果。介绍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技术,包括导管接触性溶栓(CDT)、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和大腔导管手动抽吸(MAT)等方法,并引用多项临床研究结果,展示这些技术在亚急性DV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文章展望亚急性DVT诊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开发新型分子影像技术、建立血栓机化程度与治疗效果的关联模型、探索抗凝联合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预后预测等。文章强调,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亚急性DVT的诊疗有望从经验性模式转向基于血栓生物学特性的分层管理,以改善病人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血栓清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训 陈红燕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1期186-188,共3页
目的评估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AcoStream血栓抽吸治疗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评价其手术成功... 目的评估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接受AcoStream血栓抽吸治疗的2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评价其手术成功率、血栓清除率、患肢消肿情况,记录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年PTS发生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行AcoStream抽吸出血栓,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其中80%患者血栓清除率达到Ⅲ级,20%患者血栓清除率达到Ⅱ级;术后患者大腿及小腿周径差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2例患者发生PTS。结论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Stream血栓抽吸装置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志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5期167-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5例,按照不同诊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分别以常规手段、介入综合治疗... 目的:分析介入综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受诊疗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5例,按照不同诊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观察组(46例),分别以常规手段、介入综合治疗方案实施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腿周径差、血液循环、凝血功能、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腿周径差、血液循环、凝血功能、炎症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实施介入综合治疗,有利于促进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循环、凝血功能等指标恢复正常,减少腿周径差,减轻炎症反应,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综合治疗 血液循环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与风险分级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
20
作者 陈国文 付水平 +2 位作者 黄刚刚 胡春梅 曹宏勇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3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与风险分级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诊疗的7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经腘静脉入路... 目的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与风险分级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诊疗的7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经腘静脉入路介入干预,观察组给予经腘静脉入路介入与风险等级评估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水平变化,统计两组血栓清除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且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与风险分级干预,可改善其凝血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清除率升高,康复进程加快,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 风险等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