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同林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4-86,共3页
任意性存在于语言符号层面;象似性存在于句法层面。严格地讲,任意性和象似性各自存在,互为独立。两种观点的争论原因则在于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对于语言符号和思维片段之间关系的逆向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研...
任意性存在于语言符号层面;象似性存在于句法层面。严格地讲,任意性和象似性各自存在,互为独立。两种观点的争论原因则在于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对于语言符号和思维片段之间关系的逆向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研究,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思维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赵同林
机构
河南工程学院
出处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84-86,共3页
文摘
任意性存在于语言符号层面;象似性存在于句法层面。严格地讲,任意性和象似性各自存在,互为独立。两种观点的争论原因则在于人类认知世界过程中对于语言符号和思维片段之间关系的逆向的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对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研究,为语言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语言符号
任意性
象似性
思维片段
Keywords
arbitrariness
iconicity
linguistic sign
fragment of thoughts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之争的原因分析
赵同林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