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赋能视域下翻译能力体系的反思与重构——现代译者的“知——思—行”翻译能力模型解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少爽 《英语研究》 2024年第2期52-64,共13页
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翻译工具层出不穷,翻译资源空前丰富,技术与翻译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翻译技术的本质在于为人类译者提供赋能,译者翻译能力体系随技术发展不断演进。本文首先梳理不同阶段翻译能力理论模型的发展变化,然后基于“翻... 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翻译工具层出不穷,翻译资源空前丰富,技术与翻译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翻译技术的本质在于为人类译者提供赋能,译者翻译能力体系随技术发展不断演进。本文首先梳理不同阶段翻译能力理论模型的发展变化,然后基于“翻译资源”概念将翻译实践划分为继承、改善和生成三种类型,从技术赋能角度将翻译过程视为译者通过运用翻译工具和调配翻译资源,以解决翻译问题,进而生成目标文本的过程,剖析查、选、管能力在三种类型翻译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进而构建现代译者的“知—思—行”翻译能力模型。本文提出,译者翻译能力的提升在于知、思、行三个子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希望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崭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翻译技术 翻译能力 翻译资源 查、选、管能力 —行”翻译能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袁丽英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5-37,73,共4页
本文认为.解决教师课程理论不能转化为课程实践的难题,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必须遵循知行思交融原理,这一原理包含了“知行合一”、“行思并进”、“学思并重”三层含义;采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只能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先备知识... 本文认为.解决教师课程理论不能转化为课程实践的难题,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必须遵循知行思交融原理,这一原理包含了“知行合一”、“行思并进”、“学思并重”三层含义;采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只能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先备知识与理论,而不能形成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有效培养方式必须体现“做中学”、“行中思”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开发能力 交融原理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教育与人的知思德行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勇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本文从艺术的角度 ,阐述学习艺术的再现和表现过程 感受、体验、创作 !认识、理解、感悟 ! ,就是人的知思德行用积极的实践过程 .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审美、意志、品格等 ,便会深深地感染和启发着人们 ,其效... 本文从艺术的角度 ,阐述学习艺术的再现和表现过程 感受、体验、创作 !认识、理解、感悟 ! ,就是人的知思德行用积极的实践过程 .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审美、意志、品格等 ,便会深深地感染和启发着人们 ,其效果是 随风潜入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行用 艺术教育 科学技术艺术化 艺术技术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视阈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郭长华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11年第8期7-8,共2页
"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授之以知""启之以思"和"导之以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在"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 "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授之以知""启之以思"和"导之以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完整过程,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在"知——思——行"一体化教学模式视阈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可以采取诸多形式。要想取得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坚持一体化、针对性、选择性、可行性、"双调动"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一体化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行思交融”模式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细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30期171-172,共2页
"知"即学习,"行"即实践,"思"即反思。"知行思交融"模式是一种遵循学习规律的模式。为此,就管理学课程中"知行思交融"模式的设计、应用及效果做了阐述,并从教师角度提出"知行思... "知"即学习,"行"即实践,"思"即反思。"知行思交融"模式是一种遵循学习规律的模式。为此,就管理学课程中"知行思交融"模式的设计、应用及效果做了阐述,并从教师角度提出"知行思交融"执行中要关注"行"的方案设计、"行"的过程监控、"行"的结果鼓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融”模式 管理学 课堂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知行合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6
作者 李翎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年第8期127-127,129,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艺术学科与五育融合发展,促进区域性地推进融合性艺术课堂深化发展,将艺术与其他学科交互融合发展,涉及文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艺术学科与五育融合发展,促进区域性地推进融合性艺术课堂深化发展,将艺术与其他学科交互融合发展,涉及文学、物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要借助现有的思政教材,促进知行合一,衔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针对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融思政、“知行合一”于一体的价值意义,探究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用的战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教学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体知”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再林 张云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2-97,共6页
中国传统的"体知"是一种以"身体"为其本体的理论。这种从"现象学的身体"出发的体知理论,不仅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性质,与西方思知的间接性、实体性和思辨性判然有别,同时也广泛地渗透于... 中国传统的"体知"是一种以"身体"为其本体的理论。这种从"现象学的身体"出发的体知理论,不仅以其突出的直接性、关系性和实践性的性质,与西方思知的间接性、实体性和思辨性判然有别,同时也广泛地渗透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和各门各派的学说之中,从而使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打上了极其深刻的"身体性"的烙印。在西方思知困境重重的今天,体知以其"回到身体本身"的基本精神,将在与意识性的思知的互补与会通中,使人类文明得以更加健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知 直接性 关系性 实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知思学”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以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为例
8
作者 吴南瑶 舒晓辉 《英语教师》 2021年第13期145-147,152,共4页
概述“知思学”阅读策略的内涵。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为例,浅谈“知思学”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总结“知思学”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在运用“... 概述“知思学”阅读策略的内涵。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为例,浅谈“知思学”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总结“知思学”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认为在运用“知思学”阅读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主动阅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未知信息,互通互融新、旧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阅读策略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感知场的形成机理及管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薛会娟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97,共5页
衡量和探讨了不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探讨了旅游感知场的形成机理。研究在旅游地感知场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场划分为本底感知场、决策感知场、实地感知场和复合感知场四个阶段,并阐述四个阶段之间... 衡量和探讨了不同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探讨了旅游感知场的形成机理。研究在旅游地感知场的内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将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场划分为本底感知场、决策感知场、实地感知场和复合感知场四个阶段,并阐述四个阶段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旅游地感知场形成的内在规律。指出旅游地管理者必须把握这一规律,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感 本底感 决策思知 实地感 复合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的研究
10
作者 黄文伟 杨灿荣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03-106,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情况及特点,探讨高职学生对思政课需求不足的原因,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寻找思政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知、思、信、行"四个方面的统一,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学生 需求 政课 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职前教师提问能力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基于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嵘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4-89,共6页
提问能力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出高质量问题并有效进行提问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研究使用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年级学生(n=10)执教的10节语文课中的提问进行分析,发现... 提问能力是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出高质量问题并有效进行提问是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本研究使用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表对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年级学生(n=10)执教的10节语文课中的提问进行分析,发现加强教师教育者示范引领作用能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提问观;重视教育实践情境创设,能提高师范生课内外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师范生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提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修订后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 提问能力 -行--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彩霞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9-45,共7页
新手幼儿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致要经历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 新手幼儿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大致要经历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性知识的获得、实践知识"理论化"——高级知识的获得、实践知识"理论化"与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互动——专家知识的获得、转识为智——实践智慧的获得等四个阶段。概而言之",知行思交融"是幼儿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基本机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识发展 实践智慧 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思之知的价值问题——对于索萨德性知识论的省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米建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索萨宣称,省思之知比起动物之知还要好。依循传统的价值难题与当代的淹没难题的推理模式,针对省思之知的价值,质疑究竟是什么使得它具有价值,特别是比起动物之知的价值来说,为什么它更有价值。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反例。
关键词 动物之 葛梯尔难题 价值难题
原文传递
On English teaching from psychology and cognition
14
作者 马小强 唐念尧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1期24-27,共4页
In English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cogni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rmonious and effective. Therefore, English teacher w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opinions, realizing t... In English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sychology and cognition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rmonious and effective. Therefore, English teacher w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opinions, realizing teaching object, guiding student's minds and ideas to study by some measures, such as accordant teaching and study, making students as a base in study, and students' self-study. In other words, making student study actively rather than passively is much better for their English 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teaching psychology and cognition harmonious mind and action accordant teaching and study making student as a base in study SELF-STUD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形势下高校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5
作者 张万兴 李鹏 《河北企业》 2016年第6期115-116,共2页
本文立足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结合经济类人才社会需求现状,深入剖析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详细阐述了"知—行—思—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实践方式,并以河北大学为例,探究一条顺应时代要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行——创”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改革 经济类 实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知—思—行”教学方法的实践
16
作者 田杰 李俊莉 李瑞平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54,共3页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学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以"黄土高原"为实例,探讨"知—思—行"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 —行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思行创”教学理念的素描课程教学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建江 《大观(论坛)》 2023年第6期162-164,共3页
为了取得积极的教学成效,满足时代语境下素描课程的专业需求和教学要求,需要以“知思行创”教学理念为基础,对素描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基于“知思行创”的概念分析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研究“知思行创”教学理念在素描课程中的实... 为了取得积极的教学成效,满足时代语境下素描课程的专业需求和教学要求,需要以“知思行创”教学理念为基础,对素描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基于“知思行创”的概念分析素描课程教学的现状,研究“知思行创”教学理念在素描课程中的实施,旨在最大化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积极的行动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促进高校素描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创” 素描课程 创新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18
作者 Liu Dewen TanPing +3 位作者 Ouyang Zhiyong Li Yang Zhang Shangrong GuanTia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4期20-21,共2页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that is composed of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s brought up in civi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and role of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n knowledge system and l...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that is composed of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s brought up in civi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and role of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n knowledge system and learning method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put forward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to be similar with philosophical view of time and space.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is a scientific method,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o make students active in having such idea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n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which will helping students recognize knowledge system and stimulate innovative a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engineering Time and Space Thinking Knowledge system Scientific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Creating Rich-Media-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19
作者 SU Baohua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6年第2期25-27,共3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motion of rich media techniques and cre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urriculums. Infusing rich media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not o...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motion of rich media techniques and cre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curriculums. Infusing rich media technology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introduce original thinking, new skills and authentic knowledge to students, but also should emphasize on creativity. In this sense, the resources created within the curriculums are possible to develop and in turn, accumulate mor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materials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 Media Technology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eaching Resour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om Inert Knowledge to Activated Knowledge: Practical Ideas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20
作者 Enoch Hal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4期312-323,共12页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centered, high impact practices for the typical day of instruction. In doing so, I build off of a general, but robus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igned to promote ...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learner-centered, high impact practices for the typical day of instruction. In doing so, I build off of a general, but robust, theoretical framework designed to promote substantive self-reflection which orients the tactical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practical and easily adopted as resources for challenging students to develop general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especially those addressing metacognition and questioning one's assumptions of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t teaching practices high impact strategies critical thinking KNOWLEDGE inert knowled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