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5-182,共8页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溶液中快速湿润时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浓度低于0.1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减小;2)团聚体稳定度AS随湿润时间呈双指数衰减,与纯水相比,棕红壤和林地黄褐土的破碎过程受电解质溶液影响尤为显著,黄褐土和耕地黄棕壤在电解质溶液中迅速全部破碎;3)初始阶段团聚体破碎能量与土壤粉粘比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总之,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且相对于纯水,团聚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破碎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电解质
快速湿润
渗透率
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崔芯蕊
张嘉良
+2 位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王鑫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5-281,共7页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进一步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机械组成、SOC、CEC、pH)和根系特征(细根与极细根比例、RLD、RMD、SRL)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锐齿栎林>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MWD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由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对土壤团聚体MWD贡献较大的土壤特征因子是CEC(R^(2)=0.55)和SOC(R^(2)=0.54),贡献较大的根系特征因子是RMD(R^(2)=0.60)和RLD(R^(2)=0.4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这4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而言,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同,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根质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快速湿润
典型林分
根系特征
土层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0
1
作者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坏境学院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75-18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花岗岩风化岩土体特性的地带性分异及崩岗形成机理研究"(No:416308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典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抗侵蚀稳定性及其与铁铝氧化物关系"(No:41471231)
文摘
为探索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对电解质的响应情况,该文研究湖北省2种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耕地)的3种类型土壤(黄褐土、黄棕壤、棕红壤)团聚体,在不同浓度(0、0.005、0.01、0.02、0.05、0.08、0.10、0.20 mol/L)电解质(KNO_3、Ca(NO_3)_2)溶液中快速湿润时的稳定性和破碎过程。结果表明:1)浓度低于0.1 mol/L时,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浓度增大而减小;2)团聚体稳定度AS随湿润时间呈双指数衰减,与纯水相比,棕红壤和林地黄褐土的破碎过程受电解质溶液影响尤为显著,黄褐土和耕地黄棕壤在电解质溶液中迅速全部破碎;3)初始阶段团聚体破碎能量与土壤粉粘比和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与铁铝氧化物含量呈正相关。总之,团聚体稳定性随电解质溶液浓度增大而减小,且相对于纯水,团聚体在电解质溶液中破碎更快。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电解质
快速湿润
渗透率
消散
Keywords
soils
aggregates
electrolytes
fast wetting
infiltration rate
slaking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52.7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崔芯蕊
张嘉良
王云琦
王玉杰
王鑫皓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重庆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75-28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降雨条件下植物根系动态固土护坡效应研究”(31971726)。
文摘
为探究甘肃小陇山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小陇山林区3种典型林分(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用Le Bissonnais中的快速湿润(FW)处理方法测定其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40 cm)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并进一步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机械组成、SOC、CEC、pH)和根系特征(细根与极细根比例、RLD、RMD、SRL)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锐齿栎林>油松林>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团聚体MWD表现为0—10 cm>10—20 cm>20—40 cm。由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可知,对土壤团聚体MWD贡献较大的土壤特征因子是CEC(R^(2)=0.55)和SOC(R^(2)=0.54),贡献较大的根系特征因子是RMD(R^(2)=0.60)和RLD(R^(2)=0.45),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这4个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总体而言,不同林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差异不同,团聚体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且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根质量密度。
关键词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快速湿润
典型林分
根系特征
土层深度
Keywords
soil aggregate stability
fast wetting
typical forest stand
root characteristic
soil depth
分类号
S714.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快速湿润过程中钾和钙离子浓度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胡节
吴新亮
蔡崇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林分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崔芯蕊
张嘉良
王云琦
王玉杰
王鑫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