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台风模式对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预报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燕燕 陈子通 +4 位作者 冯业荣 张艳霞 徐道生 郑彬 靳卫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6,共15页
针对台风利奇马(1909),分析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HRES)对台风快速增强的业务预报情况,并基于CMA-TRAMS,从水平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参数化方案等角度设计并开展数值敏感性... 针对台风利奇马(1909),分析中国气象局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高分辨率模式(HRES)对台风快速增强的业务预报情况,并基于CMA-TRAMS,从水平分辨率、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物理参数化方案等角度设计并开展数值敏感性试验。CMA-TRAMS和HRES对“利奇马”增强具有一定预报能力,但对快速增强的速度预报明显低于实况,均不能满足24 h和12 h快速增强标准,可达到6 h快速增强标准。CMA-TRAMS采用3 km分辨率对“利奇马”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的预报效果优于9 km分辨率,但未改进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采用3 km嵌套9 km的方案,模式对台风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明显提升。采用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强度、快速增强的预报效果总体优于YSU方案。海温参数化结合32层垂直分辨率的初始场和边界条件的方案明显提高了快速增强预报效果,预报快速增强的频次、增强的最大速度更接近实况。分析表明,海温参数化方案使海气温差增大,在短时间内对大气、海洋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有明显影响,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和台风内核区的潜热通量加强使内核更暖湿、气压负倾向增大,是预报效果改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 可预报性 CMA-TRAMS 数值模拟 海温参数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西北太平洋台风快速增强预报模型
2
作者 渠鸿宇 董林 +2 位作者 马新野 向纯怡 黄奕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1-1541,共11页
台风强度预报,特别是台风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预报仍是目前台风预报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XGBoost模型,利用2015—2020年NCEP GFS分析和预报数据以及IBTrACS数据分别构建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未来24 h的RI预报模型(FM)和预... 台风强度预报,特别是台风快速增强(rapid intensification,RI)预报仍是目前台风预报中非常棘手的问题。基于XGBoost模型,利用2015—2020年NCEP GFS分析和预报数据以及IBTrACS数据分别构建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未来24 h的RI预报模型(FM)和预报订正模型(FCM)。通过对FM进行预报因子贡献分析发现,对模型预报影响最大的5个因子依次为台风丰满度、200 hPa平均温度、过去6 h的强度变化、潜势强度和200 hPa平均散度。利用2021—2022年数据对模型进行独立检验,结果表明:FM在利用分析数据测试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漏报率(FNR)、空报率(FPR)和TS分别为0.25、0.24和0.32。但由于预报因子预报误差的影响,使得FM在实时预报中的性能下降(FNR、FPR和TS分别为0.32、0.26和0.27),而使用预报数据构建的FCM则可以通过学习预报误差进行有效订正,从而有效减小预报误差的影响。FCM在实时预报检验中的FNR、FPR和TS分别为0.28、0.25和0.30,相较FM,FNR和FPR分别降低了0.04和0.01,TS提升了0.03。FCM方便易用,可为台风强度和台风RI的实时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RI) XGBoost 台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预报
3
作者 罗通 洪加诚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7,共9页
极深对流云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快速增强的前兆,为预报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极深对流云相关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整合了飓风强度统计预报快速增强指数(Statistical Hurricane Intensity... 极深对流云是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快速增强的前兆,为预报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该研究开发了一种使用极深对流云相关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整合了飓风强度统计预报快速增强指数(Statistical Hurricane Intensity Prediction Scheme-Rapid Intensification Index,SHIPS-RII)数据与TC中心300 km半径范围内极深对流云的覆盖面积。基于2011—2019年的数据,对24 h内TC增强超过30 kn和35 kn的快速增强事件分别进行了预报,相较于仅使用SHIPS-RII数据的模型,该机器学习模型在皮尔斯技能得分(PSS)方面分别提升了5.66%和9.58%,在检测概率指标(POD)方面分别提升了8.41%和8.55%。用该模型对典型台风杜鹃(Dujuan,2015)进行预报,其结果证明整合了极深对流云覆盖面积的模型在快速增强预报中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TC初始强度较强时发生的快速增强预报。该模型对于强台风的预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云顶红外亮温(IR BT) 极深对流云 机器学习 台风杜鹃(Dujuan 2015) TC初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Maria (201808)的快速增强过程分析
4
作者 张鹤鸣 任星露 钱正迪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4年第5期1360-1372,共13页
文章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NMC)、日本气象厅(JMA)最佳路径资料和综合强度资料、GMS卫星数据、NCEP分析数据,选择7月1日~7月5日Maria台风在快速增强发生前和发生期间的环境场数据,考察环境因子在Maria台风快速增强中的作用,分析大... 文章利用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NMC)、日本气象厅(JMA)最佳路径资料和综合强度资料、GMS卫星数据、NCEP分析数据,选择7月1日~7月5日Maria台风在快速增强发生前和发生期间的环境场数据,考察环境因子在Maria台风快速增强中的作用,分析大尺度环流形势和对流发生的中尺度环境特征,讨论了Rossby波下游效应对Maria台风的影响。根据极端天气法的定义,选择7月4日12时~7月5日12时为快速增长,在RI发生时低层的副高明显增强,高层的南亚高压随时间的发展扩展范围向东延伸,南亚高压快速增加。增强了周围的气压梯度,促进了台风的进一步发展。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增强了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在暖性洋面(>29℃)、充沛的水汽条件和较小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条件下,促进了台风中心降水和凝结潜热能量的释放,维持并增强了台风的暖心结构,使得台风的强度有明显提升,促进了Maria台风RI的发生。在垂直风切变下风区域的气流在低层辐合和气旋性旋转的作用下,其对流的发展较快较强,尤其是垂直风切变下风区和左侧,对流运动旺盛。Prapiroon台风位于Maria台风的西北侧、移动路线的上游区,能量传递增加先于台风RI的发生,说明Rossby波的下游效应是影响台风的快速增强的发生的因素。This study utilizes best track data and comprehensive intensity data from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NMC), as well as data from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JMA), GMS satellite data, and NCEP analysis data. It focuses on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data from July 1 to July 5 during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of Typhoon Maria, examin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is process. The study analyzes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patterns and the mesoscale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convection,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ownstream effects from Rossby waves on Typhoon Maria.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extreme weather law, the period from July 4 at 12:00 to July 5 at 12:00 is selected for analyzing rapid intensification (RI). During this RI phase, the low-level subtropical high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 while the upper-level South Asian high gradually expanded eastward over time, leading to a rapi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South Asian high. This enhanced the surrounding pressure gradient, promot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yphoon. The configuration of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upper-level divergence intensified the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of the airflow. In conditions characterized by warm ocean surfaces (>29°C), abundant moisture, and low vertical wind shear, convection in the typhoon’s center was enhanced, releasing latent heat energy and maint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typhoon’s warm core structure. As a resu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ntensity of the typhoon, facilitating the RI of Typhoon Maria. In the downshear region of the vertical wind shear, the airflow, influenced by low-level convergence and cyclonic rotation, exhibited rapid and strong convective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in the downshear and left-side regions where convection was vigorous. Typhoon Prapiroon, located to the northwest of Typhoon Maria and upstream along its path, indicated that energy transfer increased prior to the occurrence of Typhoon Maria’s RI. This suggests that the downstream effects of Rossby wav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of the typho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 垂直风切变 下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音信号的中波广播应急系统快速增强技术
5
作者 张宇 《电声技术》 2024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声音信号作为信息传递的基本媒介,通过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已广泛应用于中波广播。然而,受限于技术和环境因素,中波广播在应急响应中常常面临信号衰减和干扰等问题。为提高应急广播的响应速度和信号质量,研究中波广播... 声音信号作为信息传递的基本媒介,通过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已广泛应用于中波广播。然而,受限于技术和环境因素,中波广播在应急响应中常常面临信号衰减和干扰等问题。为提高应急广播的响应速度和信号质量,研究中波广播应急系统快速增强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提出基于声音信号的中波广播应急系统快速增强技术,探讨在实际应急响应中如何应用该技术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信号 中波广播应急系统 快速增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油浸式变压器故障信号快速增强研究
6
作者 郭东风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24年第12期46-48,68,共4页
针对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在复杂运行环境中故障信号难以快速识别与增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与信号增强技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综合利用电气绝缘实验数据、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及智能算法,实现了对变压器故障信号的精准捕捉与高... 针对大型油浸式变压器在复杂运行环境中故障信号难以快速识别与增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与信号增强技术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综合利用电气绝缘实验数据、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及智能算法,实现了对变压器故障信号的精准捕捉与高效处理。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将多种故障特征进行有机整合,有效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快速地识别并增强故障信号,为大型油浸式变压器的及时维护与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故障信号 快速增强 检测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仪表用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快速增强研究
7
作者 刘继文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5期201-203,共3页
常规的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增强方法以噪声信号处理为主,无法满足工业仪表的测量需求。因此,研究了工业仪表用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快速增强这一课题。首先,构建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快速增强模型,定向捕捉工业仪表用压力传感器噪声干扰源,... 常规的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增强方法以噪声信号处理为主,无法满足工业仪表的测量需求。因此,研究了工业仪表用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快速增强这一课题。首先,构建压力传感器阵列信号快速增强模型,定向捕捉工业仪表用压力传感器噪声干扰源,并确定压力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信息,对其进行针对性增强;然后,抑制传感器信号通道的交叉耦合噪声,考虑压力信号与噪声信号的功率谱关系,能更准确地还原原始压力信号,从而优化信号增强质量。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信号增强比更高,能满足阵列信号快速增强需求,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仪表 压力传感器 阵列信号 快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阶段的风速分布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威 周顺武 +1 位作者 葛旭阳 马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66,共8页
利用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最优路径(best-track)资料,筛选出西北太平洋地区快速增强和非快速增强两类热带气旋样本。利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多平台热带气旋表面风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样本的风速和涡度的分布特征。结果... 利用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最优路径(best-track)资料,筛选出西北太平洋地区快速增强和非快速增强两类热带气旋样本。利用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多平台热带气旋表面风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两类样本的风速和涡度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快速增强的热带气旋样本通常结构更紧凑,最大风速较大,最大风速半径较小,台风内区的风速较大。在涡度上表现为快速增强热带气旋样本内区的涡度和涡度梯度较大。对两类样本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类样本内区的切向风差异明显,说明热带气旋的内区风速分布与其发展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其物理机制可能是:当存在较大的内区涡度梯度时,涡度隔离机制有利于对流单体向涡旋中心汇聚,此外较大的涡度意味着较大的惯性稳定度,有利于非绝热加热向热带气旋动能的转换,二者共同作用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风速分布 快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与环境垂直风切变统计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谢礼江 邱新法 王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249,263,共9页
利用199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压面流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h强度变化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的阈值,对比不同阈值条件下,TC快速增强初始时... 利用199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等压面流场资料,在分析西北太平洋TC每24h强度变化统计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西北太平洋TC快速增强的阈值,对比不同阈值条件下,TC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TC快速增强发生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研究环境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区,当TC强度24h变化达到样本累积百分率的88%、90%、93%和96%的概率时,对应的强度变化值分别为25KT、30KT、35KT和40KT,定义它们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该阈值越大,快速增强初始时刻的强度也越强。60%左右的TC快速增强发生在8-10月,TC快速增强的空间分布集中于125°-150°E、10°-25°N的矩形区域内。对流层不同层次的垂直风切变与TC快速增强的关系有差异,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KT时对应的对流层中上层(200~500hPa)、对流层中下层(500~850hPa)和对流层(200~850hPa)的垂直风切变值的概率分布显示:当垂直风切变≥12m/s时,分别只有9.7%、1.5%、11.1%的TC可以快速增强;且其与TC快速增强时强度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0、-0.04,以200~500hPa的最为显著,表明对流层中上层垂直风切变对TC强度增强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TC快速增强阈值为40KT的初始时刻,将200~850hPa垂直风切变划分为东风切变和西风切变的统计表明,57%的TC在东风切变的环境下可以快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垂直风切变 快速增强 西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风和西风切变环境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特征的对比 被引量:23
10
作者 王伟 余锦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7-345,共9页
利用198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资料,定义西北太平洋TC24h强度变化达到总体样本96%累积概率的变化值,即35kn作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根据NCEP/N... 利用1980—2009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JTWC)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资料,定义西北太平洋TC24h强度变化达到总体样本96%累积概率的变化值,即35kn作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根据NCEP/NCAR资料将200~850hPa之间TC所处的环境纬向风切变(wind shear,WS)划分为东风切变(east wind shear,EWS)和西风切变(west wind shear,WWS)。对比了EWS和WWS环境下快速增强热带气旋(rapid intensification tropical cyclones,RITC)的统计和大尺度环境合成场特征,结果表明,近70%的TC快速增强发生在东风切变环境下。TC快速增强概率最高的月份在9月,初始强度区间为[65,75)kn。大的EWS下,850hPa有来自南海地区的西南气流为RITC输送充沛水汽,500hPa、200hPa高压势力强但脊线位置偏北,RITC流出层温度低于-79℃,垂直结构上底层的辐合与高层的辐散也相对较强。大WWS下,850hPa的水汽主要为来自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气流,500hPa副热带高压断裂为几个分散的中心,200hPa辐散相对较弱,RITC合成位置位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风气流,流出层温度约-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 东风切变 西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在热带气旋快速增强观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淼 邱红 +1 位作者 覃丹宇 寿亦宣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第2期81-86,共6页
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对我国影响大且预报难度较大,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RI TC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TC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总结了静止轨道及极地轨道卫星上搭载... 热带气旋(TC)快速增强(RI)对我国影响大且预报难度较大,在常规观测资料稀少的海洋上,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RI TC内部结构变化的有效信息,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认识TC强度的变化规律。文中总结了静止轨道及极地轨道卫星上搭载的可见/红外扫描仪、微波成像仪、降水测量雷达、风场测量仪器、闪电成像仪和云雷达资料在TC RI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发展小卫星星座及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加强RI TC内部的降水、云微物理和风场等重要信息的时间演变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进一步研究TC RI的物理机制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观测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动力结构 热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02号台风“桑达”快速增强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礼江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0-136,共7页
以2011年2号超级台风"桑达"为例,根据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资料,定义其近中心24 h风速变化达到17.5 m/s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进一步合成分析了"桑达"快速增强前后96 h的环境... 以2011年2号超级台风"桑达"为例,根据中国气象局(CMA)和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的热带气旋(TC)资料,定义其近中心24 h风速变化达到17.5 m/s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进一步合成分析了"桑达"快速增强前后96 h的环境要素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桑达"底层水汽通量的突然增强为其经历快速增强过程及以后缓慢增强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北侧的高空槽和东北侧副热带高压的增强终止了其快速增强过程;环境风速和风向切变是影响"桑达"经历快速增强过程的重要因子。大强度的北西风切变使得"桑达"强度减弱;风向切变由东南方向转为西北方向时,以北西气流为载体的冷空气破坏了其环流结构,使其快速增强过程终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桑达 快速增强 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快速增强的低频环境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小宇 张静 +1 位作者 李超 曹璐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2,共9页
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时间滤波方法,重点分析了低频环境场变化以及相关大尺度环境因子对台风强度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奇马”强度突变前后,西北太平洋低频季风系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季风环流显著增强,西南季风东进,同时季风槽... 利用再分析资料及时间滤波方法,重点分析了低频环境场变化以及相关大尺度环境因子对台风强度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奇马”强度突变前后,西北太平洋低频季风系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季风环流显著增强,西南季风东进,同时季风槽建立加强。这一现象为快速增强过程提供了水汽输送通道和理想的动力条件。西南季风增强使得台风南侧的水汽通道建立,同时季风槽发展有利于低层涡度的迅速积累,这些有利因子最终导致“利奇马”快速增强过程的发生。此外,弱的环境垂直风切变以及海表面温度的上升等因子同样对“利奇马”强度突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增强 低频背景场 水汽输送 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梅耀 余锦华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0-778,共9页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12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极端天气法确定TC快速增强(RI)的阈值为30 kn,分析了快速增强(RI)TC的时空分布特征;从RI的样本中选取9个个例,采用动态...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整编的西北太平洋1970—2012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极端天气法确定TC快速增强(RI)的阈值为30 kn,分析了快速增强(RI)TC的时空分布特征;从RI的样本中选取9个个例,采用动态合成分析法,对TCRI过程的环境场进行比分析。研究表明:(1)菲律宾群岛以东(10~15°N,130°E)海域为RI发生频数最多的区域,南海地区发生RI的情况明显偏少。(2)RI在1972年发生的概率最大,而在2005年发生的概率最小,1997年后,RI发生的概率波动性较大。(3)西风与西南风水汽输送结合150h Pa附近的反气旋强辐散作用,有利于TCRI过程的进行。(4)RI发生前24 h至RI发生后的6 h,TC中心附近区域平均东风切变较快增大,其值由0.5 m·s^(-1)增加到2.5 m·s^(-1)左右,之后保持在2.0~3.0 m·s^(-1),使TC处于一个有利于其RI过程的纬向风切变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 时空分布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种不同阈值条件下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红成 余锦华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5115-5120,共6页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定义TC近中心风速24 h变化达到25 kt、30 kt、35 kt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统计结果表明:热带风暴和台风是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主要组成部分。TC快速增...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整编的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定义TC近中心风速24 h变化达到25 kt、30 kt、35 kt为TC快速增强的阈值。统计结果表明:热带风暴和台风是快速增强热带气旋的主要组成部分。TC快速增强概率最高的月份是9月,分别达到了21.7%,22.3,21.9%;TC快速增强概率最高的初始强度是[65 kt,75kt)。在菲律宾以东(12.5"N,130"E)为中心的区域是TC经历快速增强过程的高频率中心。我国的台湾岛和东南沿海附近也是TC经历快速增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统计特征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变率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浩 王静 郑佳喻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5,共12页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扩展重构海表温度数据、、全球海洋数据同化系统的温度盐度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9年南印度洋热带气... 利用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扩展重构海表温度数据、、全球海洋数据同化系统的温度盐度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81—2019年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的气候特征和年际变率。结果表明,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产生频率呈现单峰分布,主要产生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4月。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增强事件的产生位置呈带状分布,其中3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北海域、南印度洋中部海域和澳大利亚西北海域,这主要是由于热带气旋热潜和垂直风切变两个大尺度环境变量决定的。年际变率方面,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对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增强事件产生频率的调制作用是不对称的,厄尔尼诺年与拉尼娜年南印度洋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均减少,但使其减少的物理机制不同。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减少主要是较高的垂直风切变造成的;拉尼娜年,热带气旋快速增强事件减少主要是由于热带气旋热潜的降低,而海表温度、垂直风切变和相对湿度也存在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事件 海表温度 南印度洋 年际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气旋快速增强区域气候漂移及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运昊 雷小途 《暴雨灾害》 2018年第6期502-510,共9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1949—2015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海域)1949—2015年TC快速增强(RI)集中区位置变化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RI的发生频数及伴...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1949—2015年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西北太平洋(含南海海域)1949—2015年TC快速增强(RI)集中区位置变化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RI的发生频数及伴有RI发生的TC频数均呈减少趋势,RI持续时间占TC生命史的比例及伴有RI发生的TC占TC总频数的比例呈震荡减小趋势。(2) RI集中区北界南移、南界北移,总体收缩南移,东界西移、西界东移,总体收缩西移。(3)西北太平洋环境风垂直切变(VWS)的弱切变区向西向南的气候漂移和海表面温度正距平区域的向南扩展是导致发生RI的TC最北纬度显著向南漂移的可能原因,发生RI的TC最南纬度向北的漂移则可能与高海表面温度(SST)向北扩展密切相关。(4) RI集中区的200 hPa高空辐散变强、850 hPa水汽输送加强等有利环境场条件的叠加,也对RI集中区的气候漂移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气候漂移 台风气候 气候变化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快速增强爆发前后的背景环流和热力动力条件的演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拴柱 吕心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2-716,共15页
使用1949—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1991—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200和850 hPa风场分量(u、v)联合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归纳了台风快速增强(简称RI)爆发前后的环流特征... 使用1949—2020年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和1991—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利用200和850 hPa风场分量(u、v)联合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归纳了台风快速增强(简称RI)爆发前后的环流特征以及环境动力和热力条件的演变。结果表明,台风快速增强爆发时的EOF分解主分量低层为季风汇合型,有利于台风低层水汽输送,高层环流有明显的出流通道,可作为台风快速增强预报的典型环流形势;海表温度、水汽和对流不稳定等热力条件,以及环境风垂直切变和表征台风高层出流的高空辐散等动力条件一般能达到台风增强所需要素的适值范围。台风从一般增强到快速增强转变过程中,有利于台风增强的各环境因子并没有显著变化或突变,且有极端个例的环境因子向不利于台风增强趋势变化。该研究为今后台风快速增强预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快速增强 背景环流 增强条件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Rammasun(2014)与飓风Wilma(2005)快速增强过程的内核结构变化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秀丽 吴立广 +3 位作者 周星阳 邱文玉 杨华栋 谢彤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9-231,共13页
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机制目前仍然不太清楚,不少研究开始关注快速增强过程中热带气旋内核结构的变化。通过比较模拟的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Rammasun(2014)和大西洋5级飓风Wilma(2005)快速增强过程中内核结构的变化特点,理解内核结构在快速... 热带气旋的快速增强机制目前仍然不太清楚,不少研究开始关注快速增强过程中热带气旋内核结构的变化。通过比较模拟的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Rammasun(2014)和大西洋5级飓风Wilma(2005)快速增强过程中内核结构的变化特点,理解内核结构在快速增强过程中的变化特点。飓风Wilma是一个典型的快速增强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期间具有弱的环境垂直切变、对称的眼墙、较小的中心倾斜以及比较直立的眼墙。但是,台风Rammasun快速增强发生在较强切变(超过10 m/s)环境下,眼墙对流呈高度不对称,强对流基本固定在台风中心的南侧。整个快速增强期间,Rammasun在垂直方向上维持较大的中心倾斜以及较大的眼墙倾斜。结果表明,快速增强也可能在不完全对称的内核结构和倾斜垂直结构的情况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快速增强 内核结构 垂直倾斜 对称和非对称 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传播机制的红外图像快速增强算法
20
作者 谢伟 李晓峰 傅志中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3期53-56,共4页
针对传统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存在的运算速度慢、增强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传播机制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快速增强算法。首先使用自适应传播机制求出红外图像的各种局部空间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非线性拉伸调整,得... 针对传统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增强方法存在的运算速度慢、增强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传播机制的红外图像对比度快速增强算法。首先使用自适应传播机制求出红外图像的各种局部空间信息,然后对各种信息进行非线性拉伸调整,得到增强后的图像。最后,比较和分析了几种增强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本方法快速高效的优异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传播机制 局部空间信息 红外图像 对比度快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