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犬肺静脉心肌袖内P样细胞(英文)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斌 杜日映 +2 位作者 郑强荪 金葵花 凌凤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67-106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肺静脉组织形态学的观察探讨异位兴奋和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形态学基础 .方法 取材于5例成年健康犬的左房和肺静脉 .将组织块连续切片后行 HE染色和 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观察 .结果 左房心肌延伸入肺静脉内形成心肌... 目的 通过对肺静脉组织形态学的观察探讨异位兴奋和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形态学基础 .方法 取材于5例成年健康犬的左房和肺静脉 .将组织块连续切片后行 HE染色和 Masson三色染色 ,光镜观察 .结果 左房心肌延伸入肺静脉内形成心肌袖 ,肺静脉内心肌走行方向各异 ,有时呈内环外纵 ,有时呈纵行或斜行 .肺静脉壁由三层组成 ,即内膜层 ,中间层和外膜层 .P样细胞散在分布于心肌袖内 ,主要分布于心肌袖的中间部 ,并且几乎都是在上肺静脉中 .肺静脉的心肌细胞与左房内的心肌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肌袖 P样细胞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肺静脉心肌袖解剖学观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强 马建军 +5 位作者 申彪 王前程 张小燕 薛冰 关永强 蒋嗣斐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 mm、0.35±0.16 mm、0.35±0.11 mm、0.37±0.13 mm;长度分别为10.75±3.15 mm、9.46±2.20 mm、11.41±2.87 mm、9.20±2.88 mm。结论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4支肺静脉中以右上肺静脉直径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袖 肺静脉 心脏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猪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齐坤英 马建军 +6 位作者 李向前 冯艳飞 王琦 牛琛 罗利 杨德猛 王庆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 目的:观测家猪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结构及特点,为认识局灶性心房颤动积累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解剖35例家猪心脏,充分显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观测其形态,厚度和长度。结果:家猪上、下腔静脉近心端的表面有肌纤维绕行,出现率为100%。上、下腔静脉心肌袖长度分别为(36.93±5.17)mm,(18.76±4.98)mm;心肌袖厚度分别为(1.93±0.69)mm,(1.02±0.35)mm。结论:上、下腔静脉心肌袖是家猪普遍存在的解剖结构,是连接左右心房的又一重要通路,可视为制作局灶性心房颤动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腔静脉 心肌袖 家猪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静脉心肌袖与心律紊乱相关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剑凯 李雪鹏 +2 位作者 李少华 唐道鹤 欧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观察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形态特性,以了解异位兴奋和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取20只健康家兔的左心房和肺静脉,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研究,并用图像分析比较形态学差异。结果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纤维集... 目的观察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形态特性,以了解异位兴奋和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取20只健康家兔的左心房和肺静脉,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研究,并用图像分析比较形态学差异。结果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纤维集合成束,走行不规则、方向各异;心肌袖组织中可观察到染色浅淡的苍白样细胞,与P细胞相似,成群或成对孤立存在;横切面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细胞的胞浆面积小、核面积小、核浆比值小、核圆形度大、核周长短,与左心房心肌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静脉根部存在心房肌的延伸即心肌袖,其心肌纤维分布不均匀,走行方向各异,可能是电传导不均一、各向异性的原因;苍白样细胞的存在可能是引发异位兴奋和局灶自律性升高的形态学基础;肺静脉心肌袖心肌细胞体积较小,胞核较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肌袖 P样细胞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观察
5
作者 陈现杰 方玉娟 +5 位作者 李雪娟 张圣旭 耿荣萍 刘红军 张剑凯 文小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对猪肺静脉心肌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寻找可能引起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成年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取白12只家猪心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分2-3层,随肺静脉的延续逐渐由环行变为斜行... 目的对猪肺静脉心肌袖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寻找可能引起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形态学基础。方法成年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取白12只家猪心脏,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分2-3层,随肺静脉的延续逐渐由环行变为斜行、纵行,在末端由结缔组织分隔包绕,呈卷曲散在分布。结论猪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在肺静脉壁上的特征性分布,为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提供了形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肌袖 心房纤颤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与家猪肺静脉心肌袖比较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马建军 王前程 +5 位作者 孟强 张小燕 薛冰 关永强 申彪 郭志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5-185,210,共2页
羊心、猪心与人心在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制备羊心或猪心心脏的病变模型,可为研究人心的各种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查阅近十年文献,未见羊心和猪心肺静脉心肌袖比较大体解剖的有关报道。本研究对30例山羊和30例家猪肺静脉心肌袖的长度... 羊心、猪心与人心在形态学有相似之处,制备羊心或猪心心脏的病变模型,可为研究人心的各种病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查阅近十年文献,未见羊心和猪心肺静脉心肌袖比较大体解剖的有关报道。本研究对30例山羊和30例家猪肺静脉心肌袖的长度和厚度进行了测量和对比,旨在为临床选择较适宜的实验模型动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袖 肺静脉 解剖学观测 临床意义 家猪 山羊 病变模型 大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雪鹏 张剑凯 欧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心肌袖 心房颤动 形态学基础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心上、下腔静脉心肌袖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特征
8
作者 何益群 郭志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山羊心上、下腔静脉肌袖的组织学构造,为研究上、下腔静脉肌袖与局灶性房颤的关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新鲜山羊上下腔静脉的肌袖组织,常规组织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及细胞计量。结果:心肌袖纤维位于上下腔静脉外膜下,是血... 目的:探讨山羊心上、下腔静脉肌袖的组织学构造,为研究上、下腔静脉肌袖与局灶性房颤的关系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取新鲜山羊上下腔静脉的肌袖组织,常规组织切片,光镜和电镜观察及细胞计量。结果:心肌袖纤维位于上下腔静脉外膜下,是血管中膜的一部分。与右心房交界处的心肌袖较厚,随着向远端的延伸,肌袖组织逐渐变薄。肌纤维有纵行、环行和斜行3种走行形式。在腔静脉同一周径上的不同区域肌袖分布不均一。腔静脉心肌袖的细胞特征与心房心肌细胞无明显差异,但心肌细胞之间闰盘不典型,一般为直线型。结论:心肌袖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肌袖与心房肌具有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袖 腔静脉 组织学 亚微结构 山羊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猪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党波 申彪 +3 位作者 郭志坤 陈现杰 陈志国 马建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观测家猪心脏肺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 ,为异位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 30例家猪心脏 ,显示肺静脉心肌袖 ,观测其形态、厚度及长度 ,并测量肺静脉的直径及壁厚度。结果 家猪肺静脉近心房端的表面有... 目的 观测家猪心脏肺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 ,为异位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 30例家猪心脏 ,显示肺静脉心肌袖 ,观测其形态、厚度及长度 ,并测量肺静脉的直径及壁厚度。结果 家猪肺静脉近心房端的表面有肌袖绕行 ,其出现率为 97%。右下、右上、左上、左下肺静脉肌袖长度平均分别为 19.0 4± 4 .12 mm、16 .5 9± 3.85 mm、16 .34± 3.88m m、15 .11± 6 .11m m;肌袖厚度平均分别为 0 .81± 0 .4 8m m、1.10± 0 .5 9mm、1.10± 0 .5 9m m、0 .5 2± 0 .2 8m m;肺静脉壁厚度平均分别为 0 .17± 0 .0 5 mm、0 .2 6± 0 .17m m、0 .19± 0 .0 9mm、0 .16± 0 .0 8mm;肺静脉直径平均分别为 12 .13± 2 .4 4 mm、10 .2 4± 2 .0 7mm、11.2 3± 2 .0 9mm、6 .83± 2 .5 0 m m。结论 家猪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高 ,是制作局灶性房颤模型的理想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肌袖 心脏 家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肺静脉心肌袖解剖学观测
10
作者 李炳宪 申彪 +2 位作者 马建军 孟强 陈现杰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6年第3期243-244,共2页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形态资料。方法解剖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 目的观察山羊肺静脉心肌袖的形态特征,为异位房颤动物模型提供形态资料。方法解剖30例山羊肺静脉,充分暴露心肌袖,进行形态学观测。结果30例羊心均出现肺静脉心肌袖,其中斜形47.6%,环形40.9%,纵形11.5%。右上、右下、左下、左上肌袖厚度分别为0.46±0.14mm、0.35±0.16mm、0.35±0.11mm、0.37±0.13mm,长度分别为10.75±3.15mm、9.46±2.20mm、11.41±2.87mm、9.20±2.88mm。结论30例山羊肺静脉心肌袖出现率为100%,可能与局灶性房颤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袖 肺静脉 心脏 山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静脉心肌袖组织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晞 黄从新 +3 位作者 江洪 杨波 李庚山 王腾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治疗 组织学特性 心肌袖 肺静脉
原文传递
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形态学观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朔 杨延宗 +4 位作者 高连君 孙雷 郑仁恕 林治湖 刘莹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观察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尸检标本,取出心脏,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取上腔静脉,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 目的观察人上腔静脉心肌袖的大体解剖及形态特征,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例非心脏原因死亡的尸检标本,取出心脏,置于4%的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以上进行取材。取上腔静脉,经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分别作纵向和横向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选取部分标本进行Masson染色和PGP 9.5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细胞的延伸。(2)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上腔静脉肌袖组织中,纤维结缔组织呈蓝色,心肌细胞、神经纤维和神经节呈棕红色。(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上腔静脉的肌袖细胞处存在PGP 9.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的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结论人上腔静脉壁内有心肌袖的存在,是发生心律失常的结构基础。上腔静脉有丰富的自主神经纤维分布,可能引起肌袖细胞的电生理特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心肌袖
原文传递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怀玉 杨新春 +2 位作者 刘秀兰 鲍荣凤 刘泰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动作电位的特性,并与左房心肌细胞(LA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流钳制。用800 pA×8 m 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5次,刺激间隔为1 s。引出并记录动作电位。结果PV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 目的研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动作电位的特性,并与左房心肌细胞(LA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流钳制。用800 pA×8 m 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5次,刺激间隔为1 s。引出并记录动作电位。结果PV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LAC的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具有较长的平台期,因而,动作电位时程(APD)较LAC的明显延长,并可以诱发出延迟后除极(DAD)。另外,PVC与LAC的动作电位均具有刺激次数依赖性,但前者更加明显。在APD延长的基础上,PVC可诱发出第二平台反应,表明其具有产生EAD的明显倾向。结论触发活动可能在肺静脉肌袖致心律失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肺静脉肌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触发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TRPC3离子流的特性
14
作者 林勇 黄卫斌 +2 位作者 张蓉芳 曾松 刘泰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34-337,共4页
目的采用TRPC3通道特异性阻断剂证实兔肺静脉肌袖细胞(PVC)与左房心肌细胞(LAC)上存在TRPC3通道,并进行比较,探讨TRPC3通道在由PVC起源的心律失常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PVC和LAC,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分别记录总背景电流(I BG... 目的采用TRPC3通道特异性阻断剂证实兔肺静脉肌袖细胞(PVC)与左房心肌细胞(LAC)上存在TRPC3通道,并进行比较,探讨TRPC3通道在由PVC起源的心律失常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酶解法分离PVC和LAC,采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分别记录总背景电流(I BG)。用TRPC3通道特异性阻断剂吡唑类复合2-氨基-3甲基-5-氰基吡啶(Pyr3)确定该离子流中存在I TRPC3。结果研究发现,加入Pyr3灌流后LAC和PVC I BG电流密度均减少,被抑制的离子流部分即为I TRPC3,且PVC I TRPC3电流密度比LAC明显减小(-0.122 5±0.084 8 pA/pF vs-0.330 1±0.086 3 pA/pF,-60 mV,n=10,P<0.05;0.254 8±0.089 8 pA/pF vs 0.670 4±0.124 7 pA/pF,+60 mV,n=10,P<0.05)。结论 PVC和LAC存在TRPC3通道,且两者I TRPC3电流密度的差异与PVC动作电位时程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兔心脏 肺静脉肌心肌细胞 膜片钳制 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 吡唑类复合2-氨基-3甲基-5-氰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对肺静脉肌袖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骁 张薇 +3 位作者 杨贵荣 钟明 黎莉 张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时肺静脉肌袖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杂种犬17只,随机分为心房颤动组(11只)和对照组(6只),应用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慢性房颤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研究犬右上肺静脉的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时肺静脉肌袖结构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健康杂种犬17只,随机分为心房颤动组(11只)和对照组(6只),应用快速心房起搏建立慢性房颤动物模型,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研究犬右上肺静脉的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犬相比,AF犬肺静脉肌袖内心肌细胞增大、排列紊乱;细胞核大小不甚规则,核异型性明显,细胞内可见肌纤维断裂;心肌纤维之间连接组织积聚,使心肌细胞之间的间隔增宽。从左心房到肺静脉方向,心肌袖组织逐渐变薄,末端肌束被纤维组织隔离。心肌袖内可见肌纤维方向突然改变,心肌细胞在长轴切片上显示为横断面,而在短轴切片上显示为纵切面。AF犬肺静脉肌袖内胶原组织较对照犬明显增多,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匀,围绕单个心肌细胞的胶原纤维网减少或断裂。结论:肺静脉肌袖结构的特殊性及其结构重构可能是形成肺静脉局部微折返的组织学基础,是AF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肺静脉 心肌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大静脉肌袖电活动特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延宗 黄从新 +5 位作者 高连君 张树龙 杨东辉 夏云龙 李世军 林治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1期33-37,共5页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  总结和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心内电生理标测中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内肌袖电活动的特征,及其与房颤的关系。选择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126例,用环状标测电极行肺静脉和 /或上腔静脉电生理标测,分析引起房性心律失常时肌袖内的电活动类型、频率、发作方式及其与房颤之间的联系。结果:有50例(39. 7% )经心电生理标测证实其房性心律失常与大静脉肌袖的自发电活动相关。共标测心脏大静脉 354根,心律失常相关大静脉 59根,包括肺静脉 49根、上腔静脉 10根。电活动类型呈现单一或连发电活动 38根,呈短阵性快速电活动 8根,呈连续快速( >300次 /分)电活动 27根,呈连续较慢电活动 ( <100次 /分 ) 2根。房颤的发生均与静脉肌袖内连续快速的、规律或紊乱的电活动对心房的引发有关。结论:根据房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大静脉肌袖内电位的特征以及与心房电位的关系,可以明确判定房颤的相关肌袖。同一根大静脉肌袖可表现为 2种或 2种以上的电活动类型,其中以单一和连续快速电活动多见,房颤均为静脉肌袖内的连续快速电活动所引发,而非单一房性早搏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电生理学 心房颤动 心肌袖 肺静脉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消融后复发病例的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莹 杨延宗 +4 位作者 夏云龙 刘少稳 高连君 杨东辉 林治湖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3年第4期253-257,共5页
对肺静脉内点消融治疗术后随访 2 2± 1 1 .1个月内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发病例 ,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 ,进行再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探讨点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 ,并对再次经验性大静脉肌袖电... 对肺静脉内点消融治疗术后随访 2 2± 1 1 .1个月内的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复发病例 ,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 ,进行再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探讨点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 ,并对再次经验性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5例患者共接受心内电生理标测和电隔离治疗 6次 (一例行第二次电隔离 ) ,除一例行右下肺静脉靶肌袖的电隔离外 ,其余病例均进行了经验性全部大静脉的电隔离 ,共电隔离心脏大静脉 1 5根 ,其中肺静脉 1 3根、上腔静脉 2根 ,即刻电隔离成功率 1 0 0 %。术后随访 1 1 .8± 8.9个月 ,均无房颤复发。因此 ,对于阵发性房颤导管射频点消融后复发病例进行经验性全部大静脉肌袖电隔离治疗可以满意控制房颤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局灶消融 复发 大静脉 心肌袖 电隔离 心内电生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雯雯 罗章源 陈颖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围绕"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触发因素为局灶的异常放电,可能来自心房肌、自主神经、肺静脉心肌袖,由相应部位的电刺激模拟。维持因素为时间依赖性的心房结构和电生理重构,研究病因学时可... 心房颤动动物模型的建立围绕"触发"和"维持"两个方面。触发因素为局灶的异常放电,可能来自心房肌、自主神经、肺静脉心肌袖,由相应部位的电刺激模拟。维持因素为时间依赖性的心房结构和电生理重构,研究病因学时可由疾病模型模拟,探讨机制时则多由起搏模型模拟,心房、心室、肺静脉、迷走神经干或神经结是可供选择的起搏刺激部位。在起搏模型中联合各种化学药物,包括神经递质、离子通道阻滞剂,可用于探讨心房颤动促进和终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综述 起搏模型 自主神经 肺静脉心肌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静脉作为研究大静脉电隔离作用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杰 黄定九 +4 位作者 陈润芬 徐俊 周笙珩 周玮 顾达兵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研究腔静脉的电生理特性和组织学特点看其是否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电隔离作用的简便易行的模型。选择1 0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 ,记录犬腔静脉的电活动 ,在距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2cm和 1cm的部位行电生理检查 ;检查后分别取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研究腔静脉的电生理特性和组织学特点看其是否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电隔离作用的简便易行的模型。选择1 0只杂种犬为研究对象 ,记录犬腔静脉的电活动 ,在距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2cm和 1cm的部位行电生理检查 ;检查后分别取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距交界处 2cm和 1cm的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①犬上腔静脉内均可记录到A波 ,在距上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2cm部位起搏能夺获心房 ;只有 2 0 %的下腔静脉在距下腔静脉 心房交界处 1cm可记录到A波 ,起搏能夺获心房。②组织学检查显示腔静脉近心端的中膜层主要由心肌纤维所构成 ,形成环行结构 ,心肌纤维在上腔静脉的延伸约 2~ 3cm ,在下腔静脉则为 1cm左右 ,然后逐渐减少消失。结论 :腔静脉内能记录到A波 ,起搏能夺获心房 ,组织学结构类似肺静脉的心肌袖结构。所以 ,腔静脉可作为研究肺静脉电隔离作用的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腔静脉 肺静脉 心房颤动 电隔离 心肌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钾、钙离子流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晞 黄从新 王腾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研究单个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短暂外向钾电流 (Ito)及L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特性 ,及其与心房心肌细胞的特性比较。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Ito特性差异无显著性 ,但... 目的 研究单个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短暂外向钾电流 (Ito)及L型钙通道电流 (ICa L)特性 ,及其与心房心肌细胞的特性比较。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结果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Ito特性差异无显著性 ,但前者ICa L较后者小 ;异丙肾上腺素灌注后 ,两种心肌细胞呈现显著的电生理差异 ,前者APD90 和APD50 增大 ,Ito减小 ,而后者APD90 和APD50 减小 ,Ito增大 ;二者ICa L均增大 ,前者增大幅度较后者显著。结论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与心房心肌细胞存在离子流特性的差异 ,这一电生理的异质性可被异丙肾上腺素或交感神经兴奋影响 ,可能参与心房颤动的触发或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静脉 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 心房颤动 消融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