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染性休克心肌细胞损害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萍 刘少华 +1 位作者 许戟 徐鑫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655-657,共3页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心肌细胞损伤情况 ,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8只杂种犬于 2 0分钟内持续静脉注入内毒素 2 5 0 μg/kg ,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插肺动脉导管测定休克前和休克后 1小时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 (LVSWI) ;同时用...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心肌细胞损伤情况 ,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  8只杂种犬于 2 0分钟内持续静脉注入内毒素 2 5 0 μg/kg ,建立感染性休克模型。插肺动脉导管测定休克前和休克后 1小时左心室每搏作功指数 (LVSWI) ;同时用抗心肌肌钙蛋白I单抗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  8只感染性休克犬休克 1小时后的LVSWI均明显低于休克前 ,其中6只的LVSWI<4 0g·m·m-2 。休克 1小时 ,4只犬的血清cTnI>0 6 μg/L[cTnI(1 96± 0 73) μg/L];这 4只犬的LVSWI明显低于其余 4只犬 (P <0 0 5 )。结论 感染性休克犬心肌细胞损伤常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心肌细胞损害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心肌肌钙蛋白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 被引量:5
2
作者 高长杰 杨文东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以同期正常妊娠期妇女(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妇女(90例)及正常非孕妇女... 目的通过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以同期正常妊娠期妇女(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妇女(90例)及正常非孕妇女(4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检测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HDCP组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血清NT-proBNP阳性率(55.15%)显著低于血清h-FABP的阳性率(82.35%)(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妊娠期妇女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相关性良好。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显著升高,且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其水平可及时了解并发早期心脏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功能损伤 心肌细胞损害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妇女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 被引量:4
3
作者 郭连俊 徐艾岚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3年第8期664-665,共2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检测90例正常... 目的: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检测90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HDCP组)及4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清中的NT-proBNP和h-FABP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的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HDCP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血清中NT-proBNP阳性率显著低于h-FABP阳性率(60.29%vs 82.35%,P<0.01)。正常妊娠组的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及时了解并发早期心脏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妇女 N末端B型钠尿肽原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功能损伤 心肌细胞损害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和支气管炎cTnI检测及心肌细胞损害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明红 林春旺 陈锦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14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心肌细胞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测定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及150例支气管炎患儿心肌细胞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 目的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心肌细胞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测定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20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及150例支气管炎患儿心肌细胞损害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29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cTnI升高,其中5例严重升高;11例细菌性肺炎cTnI升高,其中1例严重升高;4例支气管cTnI升高。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心肌细胞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明显高于细菌性肺炎(5.5%)及支气管炎(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细菌性肺炎 支气管炎 心肌细胞损害 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章龙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 目的 研究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单纯缺氧/复氧及 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5组。实验结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细胞存活和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单纯缺氧/复氧使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1.5MAC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显著减轻LDH、CK和细胞凋亡率升高及细胞存活率下降,其中七氟醚减轻作用最强。结论 地氟醚、七氟醚和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七氟醚的保护作用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氟醚 七氟醚 异氟醚 预处理 缺氧 复氧 心肌细胞损害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柯萨奇B_3病毒抗体在心肌细胞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华 朱德生 +2 位作者 闫晓莉 向润娥 林淑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 柯萨奇B3病毒抗体 心肌细胞损害 作用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磷脂酶A2与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心肌细胞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志伟 王著军 +5 位作者 徐旭 乔帅 马之嘉 王树龙 高文华 兰彩霞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209-2212,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与重症胸腹损伤心肌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17分、排除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的同时抽血检查肌...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磷脂酶A2(PLA2)与重症胸腹损伤心肌损害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6月急诊科就诊,创伤指数≥17分、排除合并颅脑损伤及在急诊死亡的患者82例,在救治的同时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TNF-α、IL-6、PLA2,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医院门诊部正常体检的8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心肌细胞功能对照组46例,损伤因子对照组36例。结果心肌细胞功能对照组:CK-MB为(8.13±3.64)U/L,c Tn T为(26.71±11.58)pg/m L;损伤因子对照组:TNF-α为(1.28±0.59)ng/m L,IL-6为(63.93±41.49)ng/m L,PLA2为(7.47±5.27)ng/m L;损伤组心肌细胞功能:CK-MB为(158.74±31.59)U/L,c Tn T为(496.25±58.46)pg/m L;损伤组损伤因子:TNF-α为(36.41±18.09)ng/m L,IL-6为(393.83±143.86)ng/m L,PLA2为(41.35±14.26)ng/m L。重症胸腹损伤患者血清的CK-MB与TNF-α、IL-6、PLA2均呈正相关(r=0.923、0.911、0.932,P<0.001),c Tn T与TNF-α、IL-6、PLA2均呈正相关(r=0.916、0.912、0.928,P<0.001)。结论 TNF-α、IL-6、PLA2可能参与了重症胸腹损伤后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对TNF-α、IL-6、PLA2的早期干预,或可减轻心肌损害,提高重症胸腹损伤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胸腹损伤 心肌细胞损害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6 磷脂酶A2
原文传递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特异性心肌细胞损害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春旺 翁晓阳 +3 位作者 王瑛 李国平 邓明红 张金凤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细胞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受损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比较心肌损害并发症不同护心干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测定MPP患儿200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0例治疗前后心肌细胞损害标志物cTnI...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细胞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受损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比较心肌损害并发症不同护心干预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测定MPP患儿200例及细菌性肺炎患儿400例治疗前后心肌细胞损害标志物cTnI水平,并根据结果将有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磷酸肌酸钠组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分别予磷酸肌酸钠和FDP治疗。对组间cTnI水平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PP组心肌损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组(11.50%vs5.25%,χ2=8.29P<0.01)。治疗后磷酸肌酸钠组cTnI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22P=0.04),而FDP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1P=0.20)。二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反生。结论cTnI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磷酸肌酸钠护心干预疗效明显优于F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心肌细胞损害 标志物 心肌肌钙蛋白I 磷酸肌酸钠 儿童
原文传递
维生素C对低硒低铬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段耀奎 曹文华 +2 位作者 王福顺 张德利 宋希俊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 : 阐明克山病心肌细胞损害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观察正常对照、单纯低 Se、低 Se高维生素 C、单纯低 Cr、低 Cr高维生素 C、低 Se低 Cr、低 Se低Cr伴高维生素 C饲料饲养 1 4w后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改变... 目的 : 阐明克山病心肌细胞损害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观察正常对照、单纯低 Se、低 Se高维生素 C、单纯低 Cr、低 Cr高维生素 C、低 Se低 Cr、低 Se低Cr伴高维生素 C饲料饲养 1 4w后大鼠心肌细胞电生理的改变。结果 : 单纯低 Cr组无变化 ;单纯低硒组静息电位 ( RP)、动作电位幅度 ( APA)降低、动作电位时程 ( APD50 、APD90 )延长 ;低 Se低Cr组 RP、APA降低 ,APD50 、APD90 明显延长 ;低 Se高维生素 C组仅 RP降低 ,APA、AP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 低 Se低 Cr可明显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维生素 C可以对抗低 Se低 Cr所致的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心肌 电生理 食物 微量元素 心肌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锰对培养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段耀奎 曹文华 +2 位作者 王福顺 张德利 杨清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锰(Mn)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Mn、高Se伴高Mn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Mn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 目的:进一步研究微量元素硒(Se)、锰(Mn)对心肌细胞的协同性影响。方法: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分别测定了正常对照、高Mn、高Se伴高Mn条件下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改变。结果:高Mn状态下培养的心肌细胞,其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降低,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延长,而高Mn伴高Se条件下培养的心肌细胞,RP、APA、APD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Mn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有损害作用。补Se可以对抗高Mn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心肌细胞损害 心肌细胞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曾平 文玉明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2期1549-154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临床观察 心肌损害 心肌细胞损害 中毒患者 不同程度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总苷对阿霉素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海力曼.依拉洪 邬利娅.伊明 王晓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阿霉素 (ADR)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体密度 (Vvm )、表面积密度 (Svm )、比表面积 (Qm)及线粒体的面数密度...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 (GCs)对阿霉素 (ADR)所致小鼠心肌线粒体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对各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 ,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对心肌细胞的线粒体体密度 (Vvm )、表面积密度 (Svm )、比表面积 (Qm)及线粒体的面数密度 (Num)进行计算。结果:AD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表现为心肌细胞肿胀 ,线粒体弥漫性肿胀、增生、空泡变性 ;肌浆网扩张 ,次级溶酶体增多 ;核体积增大 ,核周隙增宽。 GCs中高剂量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ADR可导致心肌线粒体的损伤 ,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总苷 阿霉素 心肌细胞线粒体损害 保护作用 体视学 广谱抗肿瘤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跃娥 项如莲 +2 位作者 张园海 荣星 陈其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948-949,共2页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又称暴发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起病急骤呈暴发型,常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后者可导致阿-斯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常在数小时至2~4d内死亡,...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又称暴发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起病急骤呈暴发型,常表现为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功能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后者可导致阿-斯发作,若不及时抢救常在数小时至2~4d内死亡,预后严重。本文总结了2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现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 临床分析 患儿 急性心功能衰竭 暴发性心肌 心肌细胞损害 心源性休克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干细胞移植与心脏康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咏雪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88-1091,共4页
心肌缺血和心肌细胞损害导致心力衰竭是各种晚期心脏病的共性问题[1]。从临床与康复的角度,改善心肌缺血和修复心肌是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目标。1994年,Soonpaa[2]首次发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成年小鼠发生梗死的心肌中,能够... 心肌缺血和心肌细胞损害导致心力衰竭是各种晚期心脏病的共性问题[1]。从临床与康复的角度,改善心肌缺血和修复心肌是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目标。1994年,Soonpaa[2]首次发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成年小鼠发生梗死的心肌中,能够存活并能限制瘢痕发展,预防梗死后心衰的发生。2001年,德同杜赛尔大学医学院[3]首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移植,10周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移植 心脏康复 心肌细胞损害 心肌梗死患者 自体骨髓干细胞 心肌缺血 成年小鼠 晚期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酶与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春华 程志清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96-598,587,共4页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一方面它与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损害密切相关[1~3].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一方面它与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损害密切相关[1~3].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能清除体内病毒感染细胞,杀伤靶细胞,其作用途径目前公认有三条:(1)穿孔素/颗粒酶介导的细胞毒途径;(2)Fas/FasL诱导的细胞凋亡途径;(3)细胞因子的作用[4,5].本文仅就颗粒酶及其在VMC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 病毒性心肌 VMC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细胞介导 心肌细胞损害 体内 穿孔素 Fas/FasL 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放光免疫方法测定肌钙蛋白I可快速诊断心肌梗塞
16
作者 林艳丽 王自正 王书奎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化学放光免疫方法 测定 心肌 肌钙蛋白I 诊断 心肌梗塞 血清 心肌酶谱 心电图 血清标志物 心肌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锦凤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23期3537-3538,共2页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值与心肌酶谱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本院儿科病房8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分别于入院时和经治疗10天后黄疸基本消退时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血总胆红素(TBil)和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值与心肌酶谱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统计本院儿科病房8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相关资料,分别于入院时和经治疗10天后黄疸基本消退时取患儿外周静脉血3 ml,进行血总胆红素(TBil)和心肌酶谱[包括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黄疸消退后心肌酶谱各值均明显下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能引起心肌细胞的损害,但经积极治疗后均能恢复正常,故应及时防治高胆红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心肌酶谱 心肌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检测及其意义
18
作者 张英 陈沛文 赵映敏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0期902-903,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窒息新生儿和 2 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TnI检测 ,同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I、CK -MB水平明...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的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 2 0例窒息新生儿和 2 5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TnI检测 ,同时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结果 窒息组急性期血清cTnI、CK -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窒息时间越长 ,血清cTnI、CK -MB水平升高越明显 ,cTnI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均优于CK -MB。结论 血清cTnI和CK -MB的测定有助于早期预测心肌细胞损害 ,cTnI优于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后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其意义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TNI检测 ELISA法 心肌细胞损害 正常新生儿 窒息新生儿 临床价值 心肌损害 同时检测 CTNL 窒息时间 心肌损伤 早期预测 MB CK 急性期 对照组 特异性 I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梦媛 王海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323-3326,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威胁到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人群的世界性问题,通常是由血栓致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心肌细胞长时间缺血引起,及时有效的再灌注措施可修复闭塞引起的心肌细胞损害。
关键词 心肌保护机制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糖尿病 心肌细胞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 世界性问题 发展中国家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易峰 陆海湖 +3 位作者 袁旭光 王煜 彭昆 陈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643-644,共2页
关键词 毒蛇咬伤 血清心肌 心肌细胞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