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卢杏 张学平 +1 位作者 卢鹏飞 刘志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同时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研究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 d后,研究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vs. 1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血必净注射液 心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2
作者 芦秀叶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观察组48例...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联合多巴酚丁胺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48例用多巴酚丁胺注射液,观察组48例与生脉注射液联合,将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和心室重塑纳入观察指标,并对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患者用药前,心功能、心肌损伤指标、心室重塑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活质量对比,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用药后左室射血分数、心排血指数、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更低,各参数组间统计差异明显(P<0.05)。结论:与单一药物比较,联合用药方式可有效治疗疾病,可缓解炎症状态,降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延缓心室重塑进程,对患者心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作用,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多巴酚丁胺注射液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K细胞活性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喻声洋 王邦宁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24-37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NK细胞取自5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以及2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DH细胞毒性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NK细胞取自5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以及25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DH细胞毒性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健康志愿者(P〈0.01);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NK细胞数目、杀伤活性较健康志愿者明显降低(P〈0.01),NK细胞活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相关(R2=0.739 6,P〈0.01)。结论 NK细胞数目和活性的下降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衰退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自然杀伤细胞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冬梅 吴爱明 +2 位作者 娄利霞 赵明镜 王硕仁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为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 目的为研究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相关的离子通道基因,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和正常大鼠心肌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Stc-GO分析。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6只。分别于心力衰竭形成期(术后10天)和稳定期(8周)取材,每组3只。取大鼠左心室非梗塞区和假手术组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总RNA抽提,逆转录制备探针,与双通道cDNA大鼠离子通道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杂交后信号经扫描仪检测,计算机分析筛选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对所得结果进行Stc-GO功能集群分析,研究该类表达趋势中具有显著性意义的Gene Ontology(GO)分类。结果按差异显著性标准,从746条基因中筛选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0天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319条,均为上调表达。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8周大鼠的左心室非梗塞区中共同差异表达基因276条,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274条,下调表达的基因有2条。对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初步分类,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各类激素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神经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核受体、蛋白磷酸化酶、G蛋白、配体或电压介导的各种离子通道、转运蛋白、受体干扰蛋白等,表达下调的基因包括钾通道、转运蛋白等。进一步的Stc-GO分析发现,肾上腺能受体激酶β1(βARK1)、盐酸阿米洛利敏感阳离子通道-2(Accn2)、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γ亚基-1(Cacng1)、环核苷酸门控通道-α1(Cnga1)、谷氨酸盐受体海人藻酸2(Grik2),神经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等6条基因不但在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时是显著性的上调差异基因,而且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呈下调趋势。经RT-PCR实验,有4条基因获得验证。结论Accn2、Grik2、Ntrk2、Cacng1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中表达上调,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基因芯片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牛新萍 王霞 杨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193-195,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 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药,观察两组中医症候、...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方法 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方药,观察两组中医症候、临床疗效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益气养阴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养阴方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100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鞠延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6-327,共2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卡尼汀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左卡尼汀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左卡尼汀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加用左卡尼汀。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脑利钠肽(BNP),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内径(LVEDD)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左卡尼汀组治疗后CRP、BNP水平差异及LVEF、LVED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治疗,提高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了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左卡尼汀 6 MIN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分析
7
作者 杨雪 徐艳萍 +1 位作者 曹伟 纳丽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282-284,共3页
分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采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收入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共计收入9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医学调研样本,基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患者30例纳入1组,心功能Ⅲ级患... 分析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评价中,采用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收入时间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共计收入9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医学调研样本,基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患者30例纳入1组,心功能Ⅲ级患者30例纳入2组,心功能Ⅳ级患者30例纳入3组;另收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受检者90例作为对照样本,分析超声心动图的做心功能评价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分析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期心功能状态,数据分析结果有效证实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游离壁Tei指数等各项指标相较于健康受检者患者存在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通过观察患者左心结构,发现心功能Ⅱ级的患者左心室增大左心房增大占比相交于心功能Ⅲ级与Ⅳ级的患者更低,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的心室增大与心房增大数据占比较高(P<0.05);通过评价左心功能参数各项数据,数据分析结果中,观察组1、2、3组患者FS、E/A、LVEF、LVPWYT、LAD、LVDLVSV、LVESV、LVEDV等多项心功能参数数据相交于健康受检者,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P<0.0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能更好地明确患者的心脏状态为病情诊断提供数据参考,有效地优化了整体的临床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 左心功能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s通路的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杨晓利 瞿惠燕 +3 位作者 戎靖枫 杨天舒 兰真真 周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2-98,共7页
目的观察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从TGF-β1/Smads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鹿红方低、中、高剂... 目的观察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从TGF-β1/Smads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法制备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培哚普利组和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鹿红方0.625、1.25、2.5 g/kg灌胃,培哚普利组予培哚普利2 mg/kg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灌胃8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HE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变化,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EF、FS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局部出现细胞消失,结缔组织内部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细胞发生肿胀,呈纤维化改变,CVF明显升高(P<0.01),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鹿红方低、中、高剂量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LVEF、FS明显升高(P<0.01),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心肌纤维化改善,CVF明显降低(P<0.05,P<0.01),鹿红方中、高剂量组及培哚普利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2、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鹿红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s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红方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 TGF-β1/Smads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秘红英 宋红霞 +8 位作者 李雅文 张薇 孙永辉 谷会会 张凤虹 王淑敏 崔静 贾萌萌 贾振华 《天津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076-1080,共5页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后心衰)作为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以吴以岭教授创立的"脉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研制出的通心络胶囊作为通络代表方药,经研究证实,可改善心梗后...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简称心梗后心衰)作为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以吴以岭教授创立的"脉络学说"为理论指导研制出的通心络胶囊作为通络代表方药,经研究证实,可改善心梗后心衰的心功能、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无复流现象,减慢心室重构的进程,延缓心梗后心衰的进展,显著降低心梗后心衰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脉络学说 通心络胶囊 再灌注损伤 心肌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曲美他嗪治疗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10
作者 刘建文 刘传垠 万凤福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5期84-85,共2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30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观察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次,3次/d,30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与心脏超声多普勒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后治疗组较观察组明显增加,自身对照两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代谢组学轮廓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连烁 李彤 +5 位作者 张磊 许文轩 稂与恒 胡晓旻 高文卿 宁萌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1期3197-320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AMI)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与未发生AHF患者血清代谢轮廓,寻找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原因高度相关的特征代谢物,对精准诊断和预后判断提... 目的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cute ant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AAMI)后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与未发生AHF患者血清代谢轮廓,寻找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原因高度相关的特征代谢物,对精准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住院确诊AAMI后并发AHF患者21例和AAMI后未发生AHF患者23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25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UPLCMS)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筛选特征代谢产物,利用Graphpad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成功建立了主成分分析模型(R2X=42. 9%,Q2=9. 1%)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模型(R2X=59. 2%,R2Y=91. 9%,Q2=70. 3%),并从中筛选鉴定了18种差异代谢物。结论利用代谢轮廓分析方法所找到的特征代谢物具有很好的预示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能力,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有较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色谱法 高压液相 质谱分析法 血清代谢组学 精准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复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和结肠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许瑞 张艳 +4 位作者 何佳 尹文浩 邹文聪 刘娴贤 何晓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81-8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复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和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的影响,基于“肾藏精主水”理论探析其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实验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复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构及心肌和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4表达的影响,基于“肾藏精主水”理论探析其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实验组45只,实验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联合力竭式游泳、饥饿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托伐普坦组和补肾活血组,托伐普坦组灌胃托伐普坦溶液1.35 mg/kg,补肾活血组灌胃补肾活血复方煎液15.75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4周。心脏彩超检测大鼠左心室结构[收缩末内径(ESD)、舒张末内径(EDD)]与功能[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ELISA检测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和结肠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和结肠组织AQP4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ESD、EDD增加(P<0.05),EF、FS减小(P<0.05),血清NT-proBNP含量增加(P<0.05);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存活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心肌纤维化;结肠黏膜上皮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组织AQP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AQP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托伐普坦组和补肾活血组大鼠左心室ESD、EDD减小(P<0.05),EF、FS增加(P<0.05),血清NT-proBNP含量减少(P<0.05);心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部分心肌纤维断裂、坏死;结肠黏膜上皮相对完整、排列较整齐,杯状细胞较多,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组织AQP4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肠组织AQP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补肾活血复方可能通过下调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QP4蛋白表达、上调结肠组织AQP4蛋白表达,减轻心肌与结肠黏膜损伤,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室重构。本研究基于“肾藏精主水”理论揭示补肾活血复方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补肾活血复方 水通道蛋白4 心室重构 肾藏精主水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段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宇璇 李三军 +3 位作者 夏五妹 刘员员 曹乾嫱 吴克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5期73-75,79,共4页
目的研究八段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分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 目的研究八段锦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分院收治的100例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或Ⅲ级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健康教育,联合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八段锦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及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LVESD、LVEDD水平低于常规组,联合组干预后的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联合组患者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可有效提高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段锦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郗昆 曲海丽 王海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4期123-124,共2页
目的比较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及单用地高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即口服地高辛片半片、一日一次,同时联合应用利尿剂、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达最大靶计... 目的比较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及单用地高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即口服地高辛片半片、一日一次,同时联合应用利尿剂、ACEI/ARB或β受体阻滞剂(达最大靶计量)、阿托伐他汀等。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一日三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与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地高辛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地高辛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心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15
作者 李兴辉 杜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62-65,共4页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对照组按规范给予纠正心力衰竭,吸氧,扩血管,利尿,抗凝,35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 分析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对照组按规范给予纠正心力衰竭,吸氧,扩血管,利尿,抗凝,35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比较治疗前和治疗3 d后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炎性指标的变化,以及BNP指标的变化;对治疗前和一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进行了比较,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源性死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药物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BNP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上升,且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经治疗6个月后,均未发现有心源性死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重组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能较好的抑制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改善心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纪元 吕果 刘娜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2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60例AMI后心衰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以60例AMI后心衰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 <0.05)。两组治疗后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心排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观察组CO、SV、CI、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2/3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0.00%(3/30),(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后心衰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mRNA表达谱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敬敬 汪菁峰 +3 位作者 王艳艳 付明强 杨志寅 周京敏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27-433,共7页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芪苈强心的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组(模型组)和芪苈强心组(药物...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芪苈强心的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方法将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组(模型组)和芪苈强心组(药物干预组),每组6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建立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干预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计数炎性细胞)。取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进行基因芯片杂交,筛选差异表达mRNA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对参与重要信号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的LVIDd、LVIDs、LVEDV、LVESV均显著大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LVEF和LVFS均显著小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模型组的LVIDd、LVIDs、LVEDV、LVESV均显著大于药物干预组(P值均<0.01),LVEF和LVFS均显著小于药物干预组(P值均<0.01)。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的炎性细胞计数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模型组的炎性细胞计数显著多于药物干预组(P<0.01)。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上调和下调的mRNA基因分别为619、308个;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上调和下调的mRNA基因分别为124、436个;3组共同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有385个。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生物学过程(共758个条目)、细胞组成(共54个条目)和分子功能(共78个条目)3个部分,涉及的细胞生物学行为主要集中于趋化因子活性、炎性应激反应,细胞增殖调节、外泌体功能等方面;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31个分子通路中富集,包括趋化因子信号转导通路、补体途径、糖基化终产物(AGE)-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通路、糖酵解通路等。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趋化因子CC配体(CCL)2、CCL7、CCL9、CCL12、CCL19、CCL27、趋化因子CXC配体(CXCL11)、蛋白酪氨酸激酶(PTK)2b、腺苷环化酶(Adcy)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1),模型组上述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药物干预组(P值分别<0.01、0.05)。结论芪苈强心通过调节一系列的基因和通路来保护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mRNA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房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肤(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hBNP治疗,对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肤(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循环内分泌的变化。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hBN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循环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肾素活性(PR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并对于循环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具有十分显著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循环内分泌激素 左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其对循环内分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钟培东 黄志华 廖新学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0期31-31,66,共2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除基础治疗外,同时给予rhBNP治疗。结果: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除基础治疗外,同时给予rhBNP治疗。结果: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前体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而对照组疗效不明显。结论:rhBN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能改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致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梅梅 杨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6期114-115,共2页
目的研究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62例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 目的研究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62例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BN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治疗后血浆B型脑钠肽(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V、LVEDV、LVEF水平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BNP、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55%(29/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治疗AMI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效果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