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景岳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
1
作者 陈可可 杨力强 《国医论坛》 2024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景岳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张景岳医学全书》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药,将其筛选后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中建立数据库,对其组方药物的频次、...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张景岳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临床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张景岳医学全书》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药,将其筛选后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中建立数据库,对其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药物的关联规则及高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治疗心系病证的处方85首,中药679味,其中使用频次≥10的中药有20味,使用最多的药物为炙甘草;所用药物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解表药及安神药为主;药物四气五味以甘温为主,归经则主要归于脾、肺、心经;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的核心药对排除前后项重合后共有15对;人参、当归、炙甘草三者关联性最强;对前20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到5类药物组合。结论:挖掘古代名医张景岳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可为现代临床心系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数据挖掘 张景岳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症 辨质法在心系病证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舒勤 何欣 +1 位作者 徐竹林 何立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心系病证病机复杂,症情多变。从症状学、体质学的角度,提出对于有相同主症的心系病证,可辨同症、抓兼症;而无心系病证主诉症状者,则从辨质入手治疗。恰当地运用辨症、辨质法可以化繁为简,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辨症 辨质 心系病证 中医症状学 体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治疗心系病证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玉瑶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心系病证 中医药疗法 柴胡 治疗 胸痹 心悸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身医学治疗心系病证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白邈 杜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86-87,共2页
随着现代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总称。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3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对社会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心身同治,以求满意疗效。
关键词 心身医学 心系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法在心系病证中的运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袁喆平 《吉林中医药》 2011年第7期617-618,共2页
心脉发生病变,临床上往往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理论上,肝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肝与心包同属厥阴经,心系病证的症状与肝经循行路线有关。心脉发生病变,往往由肝失疏泄引起,临床上可出现肝心二脏的证候表现。临证治疗中应以... 心脉发生病变,临床上往往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理论上,肝与心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肝与心包同属厥阴经,心系病证的症状与肝经循行路线有关。心脉发生病变,往往由肝失疏泄引起,临床上可出现肝心二脏的证候表现。临证治疗中应以疏肝法为其治疗大法,注意各脏腑之间的联系,同时佐以调和气血、豁痰活血、健运脾胃、补肾固本等方法,标本兼顾,随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血失调 疏肝法 心系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方中感悟仲景治疗心系病证用药智慧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效科 丁纪茹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0-33,共4页
经方是中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药,故经方也称为仲景方,因其效如桴鼓而广泛用于临床。仲景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心悸、胸痹、心痛等心系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传变预后,并创立不同... 经方是中医文化传承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指张仲景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方药,故经方也称为仲景方,因其效如桴鼓而广泛用于临床。仲景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心悸、胸痹、心痛等心系病证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及传变预后,并创立不同的经典方药,体现了仲景辨证思路的系统性及遣方用药的严谨性,对临床医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心系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体三治疗心系病证验案2则
7
作者 高天曙 《河南中医》 2012年第7期924-925,共2页
高体三教授认为手少阴心经以君火司气,是少阴肾经为从化之经,病则多为心动悸、心中痞硬。而大小柴胡汤乃少阳病典型代表方,立法以和解疏利为宗旨。治疗心系病证如心悸、胸痹时可以大小柴胡汤为主加减化裁,每获良效。
关键词 心系病证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茯苓杏仁甘草汤 橘枳姜汤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高体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郑升鹏 陈文嘉 +2 位作者 庄逸洋 卢茵茵 刘小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53-2655,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病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25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演化得到15个新方组合。结论:邓铁涛教授治疗心系病证用药以益气健脾、除痰化瘀为主,常辅以利水、理气、安神等药,体现其"痰瘀相关"、"心脾相关"为主的辨证思想和"益气除痰"、"调脾护心"的临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铁涛 心系病证 用药经验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王旭高从痰瘀论治心系病证 被引量:2
9
作者 尹基龙 杨涛 徐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8-379,共2页
清代医家王旭高论证遣方、议病用药颇善权变。观其医案,王氏治疗心系病证多从痰瘀论治,辨证明晰,施治巧妙,取效非凡。兹作者不揣浅陋,试析王氏从痰瘀论治心系病证经验如下,冀有益于临证。
关键词 王旭高 痰湿 瘀浊 心系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邹吉涛 钱舒乐 +1 位作者 刘建和 王建国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13期20-23,共4页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方法:建立“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23个方剂,98味药中... 目的:探究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及学术特色。方法:建立“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性、味、归经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在纳入的123个方剂,98味药中,陈士铎使用人参、白芍、甘草、当归、白术等补益气血药最为频繁,药性以温、寒、平性居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胃、肝胆、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多用益气温阳、健脾化痰之法。聚类分析显示陈氏治疗心系病证常用药可归为以下6类,分别为滋阴化痰、宁心安神、温阳化痰、健脾益气、生津清热、疏肝养血。结论:陈士铎治疗心系病证,重在温补阳气,擅从肝脾入手,从痰浊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学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脏郁论治心系病证方药及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笑霄 李成 +4 位作者 仲东生 张津菊 王天琳 朱爱松 姚魁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27,共4页
“五脏郁”是孙一奎继《内经》五郁发展而来,融《内经》五运、情志之郁论,易水学派之六郁论于其中,阐释五脏失调而出现的“郁”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心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且临床往往病程较长,常有多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主要表... “五脏郁”是孙一奎继《内经》五郁发展而来,融《内经》五运、情志之郁论,易水学派之六郁论于其中,阐释五脏失调而出现的“郁”象,从而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心系病证病位主要在心,且临床往往病程较长,常有多脏腑功能失调,其病理主要表现为血脉运行不利和情志思维活动的异常。文章以“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之五脏郁为切入点,理论梳理与临证实践相结合,总结出“心郁发之,双心同治;肝郁达之,调气为先;脾郁夺之,坤静乾运;肺郁泄之,气清治节;肾郁折之,制水守蛰”的治疗思路,提出在恢复心主血脉与藏神功能的总治则下注重五脏郁的辨治,使五脏生理功能归于调顺;且进一步归纳出五脏郁的辨证要点及遣方用药规律,附以典型验案举例说明,以期加深对心系病证病因病机的理解,并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同时亦丰富了中医学关于“郁”理论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郁 心系病证 孙一奎 论治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新发从湿、热、郁论治心系病证经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安洪泽 陈旭梅 张景岳 《河北中医》 2011年第2期167-168,共2页
范新发主任医师为河北省第一、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以治疗心系病证见长。范新发老师认为胸痹系脾虚湿盛,痰湿瘀阻、郁久化热成毒犯心,心脉不通,胸阳不振而致,其中痰湿瘀阻、瘀热化毒贯穿于胸痹的整个发病过程。
关键词 心系病证 心绞痛 心力衰竭 胆心综合症 心律失常 心血管神经症 名医经验 范新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治疗心系病证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宜强 张书文 谢尚超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288-289,共2页
心病治心,是为临床常用之法,但有时治之而不应。而从脾胃治疗多取良效,其论有四: 1 脾胃与心系的生理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脾能摄血。其与心的关系,亦表现于此。心主血,脾胃之气旺盛,其纳磨、运化如常,则血之来源充足,心血也随之... 心病治心,是为临床常用之法,但有时治之而不应。而从脾胃治疗多取良效,其论有四: 1 脾胃与心系的生理关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且脾能摄血。其与心的关系,亦表现于此。心主血,脾胃之气旺盛,其纳磨、运化如常,则血之来源充足,心血也随之盈满。心虽主血脉,但必须赖于脾气的统摄,才能使血于脉道中正常运行不致溢出脉外。此外,脾与心在五行中,属母子关系,并且脾胃与心在经络上亦有广泛的联系。 1.1 五行生克制化关系五行学说,不仅可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心系病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冼绍祥治疗心系病证运用对药及角药经验
14
作者 冯文岳 王羽晴 +1 位作者 叶桃春 冼绍祥(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652-2656,共5页
冼绍祥教授认为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虚痰浊血瘀,治疗多以养心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用药味简效专,积累了有岭南特色的对药、角药配伍使用经验。临证治疗心衰、眩晕、胸痹心痛、心悸、不寐、脂浊等心系病证时,对药常取党参-五指毛... 冼绍祥教授认为心系病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虚痰浊血瘀,治疗多以养心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用药味简效专,积累了有岭南特色的对药、角药配伍使用经验。临证治疗心衰、眩晕、胸痹心痛、心悸、不寐、脂浊等心系病证时,对药常取党参-五指毛桃健脾益气,牛大力-千斤拔补虚健力,布渣叶-红曲祛痰消浊,鸡血藤-地龙化瘀通络,延胡索-救必应活血止痛,龙骨-牡蛎平肝潜阳,甘松-琥珀定惊止悸;角药多选覆盆子-金樱子-杜仲益肾缩尿,夜交藤-合欢皮-远志养心安神等,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药 角药 心系病证 名医经验 冼绍祥
原文传递
从肺论治心系病证心得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4年第15期1994-1995,共2页
关键词 心系病证 从肺论治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治疗小儿心系病证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爱军 《中医儿科杂志》 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
以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小儿心系病证,心病治胆,异病同治,异曲同工,值得探究。
关键词 小儿心系病证 温胆汤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张仲景经方诊治心系病证临证经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贾小庆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22期24-27,共4页
心系病证属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仲景继承和... 心系病证属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曰:"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心病的学术思想,其《伤寒杂病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病辨证论治学术思想。根据结合经方条目以及近年临床观察,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心系病证 温补心阳法 补脾益心法 温通心阳法 清心安神法 补肾泻心法 医案
原文传递
浅析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系病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谭令 程发峰 +1 位作者 王雪茜 王庆国 《湖南中医杂志》 2019年第8期100-104,共5页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 从心的两大生理功能出发,通过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张仲景从五脏论治心的功能失常导致的相应心系病证。从心论治,可温补心阳、通阳宣痹、清心除烦、逐瘀泻热、养心安神;从肺论治,可清宣肺热、祛痰利肺;从脾胃论治,可温补脾阳、攻泻胃热、调和脾胃;从肝胆论治,可滋补肝血、条达肝气、清泻胆热;从肾论治,可补肾填精、温阳利水、交通心肾、急温元阳。诸法之效,全赖辨证准确、处方得当,临床用之,定能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从五脏论治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原文传递
《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19
作者 王丽秀 谢海波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5期199-202,共4页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方剂119首,中药160味... 目的:分析《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系统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心系病证的相关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聚类等。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方剂119首,中药160味。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有21味,位列前10的依次为茯神、茯苓、人参、半夏、生地黄、炙甘草、白芍、酸枣仁、生姜、麦冬。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多用甘、苦、辛,归经多以心、肺、脾为主,功效位列前3的依次为补虚类、利水渗湿类、清热类。频次位列前3的药物组合依次是茯神-人参、茯神-酸枣仁、茯苓-半夏,置信度位列前3的药物组合依次是人参,酸枣仁-茯神、枳实-半夏、酸枣仁-茯神。中药聚类分析提取到3类核心组合。结论:《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氏治疗心系病证多以补益心脾、滋阴养血、温通阳气、化痰除湿为法,治心为主,注重五脏之间的关系,兼顾脾、肝、肺等脏,审因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临指南医案》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证录》心系病证辨治特色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昭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第8期112-113,共2页
心系病证包括心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病种,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对此均有阐述。通过阅读《辨证录》,采用整理总结条文的方法,按理法方药的次序对其心系病证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发现陈氏重视病因鉴别,探究病机充分联系五脏,论治时... 心系病证包括心悸、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病种,陈士铎在《辨证录》中对此均有阐述。通过阅读《辨证录》,采用整理总结条文的方法,按理法方药的次序对其心系病证学术思想进行探讨,发现陈氏重视病因鉴别,探究病机充分联系五脏,论治时强健胃气、补助胆气、心肾同调,组方推陈出新、不泥于古,疗效往往一剂便知,数剂则愈,可师可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系病证 《辨录》 陈士铎 辨治特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