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1
作者 张莉 陆芳 +2 位作者 戴斌荣 翟友华 刘海伦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40-351,共12页
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具有积极的心理状况,此为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纳入消极和积极心理指标,编制并验证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究共涉及三次施测,测试1(536人)的数据用... 完整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仅是指没有心理疾病,还包括具有积极的心理状况,此为心理健康的双因素理论。本研究基于该理论,通过纳入消极和积极心理指标,编制并验证了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研究共涉及三次施测,测试1(536人)的数据用于项目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测试2(499人)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内部一致性分析,测试3(304人)用于重测和效标关联分析。研究结果确定了五个分量表,分别为抑郁、焦虑、攻击、问题性网络使用和积极心理,共77个项目,其中前四个分量表组成了消极心理。每个分量表均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0.42~0.63)、内部一致性信度(0.78~0.93)和重测信度(0.82-0.93),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五个分量表可拟合到由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表征的双因素心理健康结构中。本量表可作为测量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量表编制 消极心理 积极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标的再探讨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海曼 熊俊梅 +2 位作者 龚少英 秦屹 高苗苗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04-1410,共7页
采用整群抽样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中531名进行追踪,探讨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构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可行性、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该DFM在中国中学生中适用;(2)完全心理健康组的学业和社会功能最好,疾患组最差;(3)... 采用整群抽样以1293名中学生为被试,对其中531名进行追踪,探讨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构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可行性、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1)该DFM在中国中学生中适用;(2)完全心理健康组的学业和社会功能最好,疾患组最差;(3)完全心理健康组稳定性最高,有症状但满足组最低;(4)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和学业情绪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结论:简化指标DFM是双因素模型新的研究视角;管理消极情绪效能感和学业情绪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健康稳定性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 学业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鑫强 谢倩 +1 位作者 张大均 刘明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6-1301,共6页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 采用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一般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检验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在中国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⑴心理健康两维结构的拟合指数优于单维结构;⑵DFM成功地将中国大学生划分为了完全心理健康、部分心理健康、部分病态、完全病态四种类型,并在年级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⑶心理素质水平在四种心理健康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⑷心理素质对积极心理健康的发展性功能比对消极心理健康的治疗性功能更为突出。研究表明,DFM与中国学者提出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理论存在相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 抑郁 焦虑 生活满意度快乐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海曼 熊俊梅 段晓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第9期4-6,共3页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将传统的精神病理学指标和主观幸福感结合,把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分为积极心理健康、易感、有症状但满足和疾患四种类型。不同心理健康类型的学生在身体健康、学业功能、社会支持方面各不相同,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针对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将传统的精神病理学指标和主观幸福感结合,把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分为积极心理健康、易感、有症状但满足和疾患四种类型。不同心理健康类型的学生在身体健康、学业功能、社会支持方面各不相同,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针对不同健康水平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不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理论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精神病理学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实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董蓓 《高教论坛》 2020年第5期95-97,共3页
采用问卷法对广西高职大一5445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617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心理双因素模型理论适用于高职大学生,能较好解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四种心理健康类型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 采用问卷法对广西高职大一5445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617名学生进行访谈。结果:心理双因素模型理论适用于高职大学生,能较好解释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实际情况;四种心理健康类型的高职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护理专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比较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槐 龚少英 +1 位作者 海曼 张灏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心理健康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被试687名,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流调中心量表(CES-D),Gr...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心理健康类型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被试687名,采用Diener编制的生活满意度量表,抑郁流调中心量表(CES-D),Gross等人编制的情绪调节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双因素模型较拟合良好(x^2/df=7.64,CFI=0.99,NNFI=O.96,NFI=0.98,RMSEA=O.095,),疾患者145人(21.1%)、易感者173(25.2%)、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94(13.7%)、健康者275(40.0%),年级与家庭来源在心理健康类型分布上差异不显著,不同类型心理健康者在认知重评F(3,683)=23.68,P<0.001,η^2=0.094与表达抑制F(3,683)=11.69,P<0.001,η^2=0.037上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可以用于护理专业心理健康筛查,不同心理健康类型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差异不同,越倾向于健康者越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越倾向于疾患者越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护理专业大学生 情绪调节策略 心理健康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弋新 刘晓云 +4 位作者 黄婵 吴霜 叶艳 林晨浩 谢钰洁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2期3038-3041,共4页
综述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国外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现状,为国内心盛理论及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关键词 心盛理论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幸福感 积极心理 综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特征分析——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美华 余彩云 郑梅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05-210,共6页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 为探讨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的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社会支持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的差异和特点,对精准扶贫班8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①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比例分别为康健者占40.24%,易感者占35.37%,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占6.10%,疾患者占18.29%;②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上差异显著,而在客观社会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四类心理健康状态贫困生在个人成长主动性及其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应在DFM四分法下采取靶向分类预防和干预措施,提高另三类贫困生向康健者的转化率,提升贫困生群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助力心理精准脱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个人成长主动性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 心理精准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中国高中生实证调查 被引量:33
9
作者 董文婷 熊俊梅 王艳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在中国高中生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213名高中生消极、积极两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最为理想,能够对心理健康内部结构做出最好的解... 目的: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理论在中国高中生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213名高中生消极、积极两个层面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不同模型进行比较,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拟合指数最为理想,能够对心理健康内部结构做出最好的解释;依据该理论的四分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划分,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高中生,在学业压力感受和学业情绪上差异显著。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适用于我国高中生,心理病态和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能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共同描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主观幸福感 心理病态 高中生
原文传递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103
10
作者 王鑫强 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3,共6页
以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由于过度关注心理障碍症状的消除,忽视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指标的作用,存在诊断不准确、干预难长效等缺陷。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下产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的反思和超越,代表着心理... 以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由于过度关注心理障碍症状的消除,忽视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指标的作用,存在诊断不准确、干预难长效等缺陷。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积极心理学运动下产生,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模型的反思和超越,代表着心理健康发展的新方向,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在系统介绍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贡献和不足进行了评述,并从模型的指标内涵、预测功能和干预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传统心理健康模型 主观幸福感 精神病理学
原文传递
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中双因素模型的构建初探——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途径
11
作者 吴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2年第5期87-89,共3页
传统的病理学模型的心理健康筛查被简单定义为心理障碍的有无,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放在单一连续体的相反两个端点,该心理健康管理过度关注心理障碍,忽视学生的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能力。本文欲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出发,依托团体心理辅... 传统的病理学模型的心理健康筛查被简单定义为心理障碍的有无,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放在单一连续体的相反两个端点,该心理健康管理过度关注心理障碍,忽视学生的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能力。本文欲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出发,依托团体心理辅导探索建立更为有效合理的心理健康筛查、评估、预防、干预体系来优化心理健康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团体心理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老化态度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艳桃 高晓彤 +1 位作者 陈兆琳 黄时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5,共8页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包含主观幸福感和精神病理学指标。研究旨在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老年人中的适用性,考察老化态度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爱丁堡幸福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老化态度问...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包含主观幸福感和精神病理学指标。研究旨在验证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老年人中的适用性,考察老化态度在生命意义感和心理健康间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爱丁堡幸福量表、一般健康问卷、老化态度问卷和人生意义问卷调查了283名广州市社区老年人。结果发现:(1)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较单因素模型的拟合度更优。(2)生命意义感通过老化态度的三条路径(对身体变化、心理获得和心理社会丧失的积极态度)促进心理健康,但具体机制不同。增强意义体验、意义追寻通过老化态度的完全中介作用,提高主观幸福感。增强意义体验通过老化态度的完全中介作用,减弱意义追寻通过老化态度的部分中介作用,减少精神病理学症状。研究结果扩大了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适用年龄范围,为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生命意义感 老化态度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构建:对PTH和DFM的超越 被引量:71
13
作者 王鑫强 张大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74,174,共8页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 在对精神病理学模型(PTH)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整合我国心理素质研究成果,借鉴中医体质学、易感性(素质)—应激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了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该模型包括机制层级、评估与目标层级两个相互关联的层级,强调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中的关键核心作用,主张将心理素质纳入个体心理健康整体状况的评估与诊断体系之中,分类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按个体所处的不同类型安排与其相适宜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素质 精神病理学模型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积极心理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模型的发展及对心理健康的再认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纪昌 叶一舵 《教育评论》 2018年第4期80-84,共5页
传统精神病理学的心理健康模型发展到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加深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将心理素质融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从而构成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阐明了心理素质的形成机制与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 传统精神病理学的心理健康模型发展到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加深了人们对心理健康概念和内涵的认识;将心理素质融入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从而构成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阐明了心理素质的形成机制与心理素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心理健康模型的发展加深了我们对心理健康的再认识,也引发了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模型 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翠 毛惠梨 +2 位作者 段思岚 董彦皓 盘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297-1302,共6页
目的:基于DFM模型,考察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抑郁-焦虑-... 目的:基于DFM模型,考察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使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简版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对671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特质正念与认知重评、心理健康积极指标显著正相关(r=0.29,0.64;P<0.001),与表达抑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心理健康消极指标(r=-0.33,-0.45,-0.64;P<0.001)显著负相关;②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及情绪调节策略部分中介特质正念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表达抑制构成了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特质正念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及消极指标均有直接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与情绪调节策略的独立中介作用,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和表达抑制的链式中介作用实现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无法忍受不确定性 情绪调节策略 心理健康因素模型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7
16
作者 程刚 刘家琼 +2 位作者 林楠 黄佳佳 王鑫强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探讨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的作用,本研究对1 71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整体心理素质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SES、整体心理素质及其各维度均... 为了探讨心理素质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的作用,本研究对1 71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整体心理素质及其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家庭SES、整体心理素质及其各维度均与积极心理健康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2)整体心理素质在家庭SES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3)对心理素质的三个维度进行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后发现,在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上,心理素质各维度均在家庭SES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在消极指标上,认知特性和适应能力在家庭SES与抑郁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在家庭SES与负性情绪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本研究表明,心理素质各维度在家庭SES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的作用会随心理健康指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这拓展了家庭投资理论的研究,深化了对心理素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M视域下有氧运动干预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探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涛 裴甜甜 吴鸿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8,共7页
探索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价的适用性,比较有氧运动对不同健康状况的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干预效果.通过对国内10所高校1 12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然后选取部分不同健康群组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干... 探索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对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价的适用性,比较有氧运动对不同健康状况的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干预效果.通过对国内10所高校1 125名硕士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然后选取部分不同健康群组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干预.结果表明,以W-E幸福量表和中文健康问卷为指标的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评价上较之单因素模型更加科学合理;有氧运动对不同心理健康硕士研究生人群均有积极影响,优于未进行长期规律性运动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干预 心理健康 硕士研究生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D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凤娟 欧欣怡 +1 位作者 吕军伟 胡晓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向上社会比较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对6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 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探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在二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问卷、向上社会比较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对61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向上社会比较(r=0.13,P<0.01)、消极心理指标呈正相关(r=0.13,P<0.01),与友谊质量(r=-0.08,P<0.05)、积极心理指标(r=-0.12,P<0.01)呈显著负相关;②友谊质量在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③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通过向上社会比较和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产生影响。结论: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与积极指标的模式不同,其均可通过友谊质量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与积极指标,但通过向上社会比较、友谊质量的链式中介作用仅能对心理健康积极指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性社交网站使用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向上社会比较 友谊质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19
作者 杨华 徐曙 +3 位作者 王涛 蔡荣琴 陈伶 李玉晶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编制适用于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平衡模型,确立了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6个方面,共224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对183名离退休干部进行施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 目的编制适用于离退休干部的心理健康量表。方法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平衡模型,确立了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意志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6个方面,共224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对183名离退休干部进行施测,并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最终量表。结果最终量表包含认知活动、情绪活动、人格、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5个因子,共90个项目;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82~0.930之间;总量表与各分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797~0.932之间。结论量表编制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用于离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退休干部 心理健康因素平衡模型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舒 张忠秋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9-74,共6页
通过对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提出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并对目前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分析传统消极取向的心理卫生研究的局限,以及积极心理... 通过对心理卫生及心理健康标准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提出运动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概念;并对目前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心理健康的双因素模型,分析传统消极取向的心理卫生研究的局限,以及积极心理学对运动员心理卫生研究的启示;并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员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本质、环境交互影响等方面研究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员心理卫生 运动员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