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远离的双部位心肌梗死(48)
1
作者
郭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41-241,共1页
冠心病患者发生双部位或多部位心梗并非罕见。但单支冠脉闭塞引起解剖部位距离较远的双部位心梗十分少见。
关键词
环绕型冠脉
双
部位
心
梗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
6
2
作者
吴嘉诚
郭腾捷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70例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n=20)、无心衰组(n=5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70例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n=20)、无心衰组(n=50),分析多项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心衰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基础性疾病、吸烟、直接PC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无心衰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衰组肌钙蛋白I(cTnI)、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径(LVEDD)、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无心衰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cTnI、HBDH、NTproBNP、LVEF、LVEDD、Ang1~7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经Pearson程序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与LVEF呈负相关,与cTnI、HBDH、NTproBNP、LVEDD、Ang1~7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变化,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需及早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监测,以便根据其实际水平或变化对心力衰竭进行预防,达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
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
心
肌
梗
死
心
力衰竭
相关性
心梗部位
原文传递
题名
远离的双部位心肌梗死(48)
1
作者
郭飞
机构
北京市第六医院心内科
出处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3期241-241,共1页
文摘
冠心病患者发生双部位或多部位心梗并非罕见。但单支冠脉闭塞引起解剖部位距离较远的双部位心梗十分少见。
关键词
环绕型冠脉
双
部位
心
梗
冠脉造影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
6
2
作者
吴嘉诚
郭腾捷
机构
漳州市中医院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70例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衰组(n=20)、无心衰组(n=50),分析多项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心衰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基础性疾病、吸烟、直接PC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无心衰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心衰组肌钙蛋白I(cTnI)、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末径(LVEDD)、血管紧张素1~7(Ang1~7)与无心衰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分析:cTnI、HBDH、NTproBNP、LVEF、LVEDD、Ang1~7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为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经Pearson程序分析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与LVEF呈负相关,与cTnI、HBDH、NTproBNP、LVEDD、Ang1~7正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等变化,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需及早对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监测,以便根据其实际水平或变化对心力衰竭进行预防,达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心
肌损伤标志物
急性
心
肌
梗
死
心
力衰竭
相关性
心梗部位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远离的双部位心肌梗死(48)
郭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心肌损伤标志物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评价
吴嘉诚
郭腾捷
《黑龙江中医药》
2022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