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管理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罗潇 何华斌 +1 位作者 陈玲 廖然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2150-2153,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前后心室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各60例在不同时间节点RDW-CV的测量数值,对RDW-C...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前后心室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各60例在不同时间节点RDW-CV的测量数值,对RDW-CV重复测量的稳定性加以说明;继而将RDW-CV进行亚组分层,分别对另外200例窦性心律患者以及16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活动前后的心室率变化情况并就RDW-CV与心室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窦性心律组、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各自三个时间节点监测的RDW-CV数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RDW-CV具有良好的重复测量稳定性。在不同RDW-CV亚组分层的情况下,窦性心律组活动前后心室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中当RDW-CV>14.9%时,房颤患者活动前后心室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CV是一项测量结果相对稳定的血液学指标,与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考虑用于指导房颤患者的心室率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心房颤动 6分钟步行试验 心室率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束支起搏在持续性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张宇航 王岳松 +3 位作者 杨达 董学滨 邵旭武 王学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目的观察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慢心室率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合并慢心室率行起搏治疗的患者56例,依据心室起搏电极植入部位将其分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RVSP)组(29例)和LBBP组(27例),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将各组进一步分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亚组和非心衰亚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如阈值、感知和阻抗)、心电图、心脏超声和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以及起搏相关并发症、心衰再住院率、新发脑梗死和全因死亡等情况。结果①两组间起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的NT-proBNP水平较术前均有下降,但RVSP组心衰亚组下降不明显(P>0.05)。②RVS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的LVEF、LV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D显著增大(P<0.05),二尖瓣反流明显加重(P<0.05)。LBBP组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LAD和二尖瓣反流均无明显变化(P>0.05);心衰患者术后12个月LVEF升高,LVDd下降(P均<0.05)。③与术前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均有延长(P均<0.05),且RVSP组明显长于LBBP组(P<0.05)。④两组起搏相关并发症和心脑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住院率RVSP组高于LBBP组(P<0.05)。结论LBBP在持续性房颤伴慢心室率患者中有助于延缓或逆转心衰患者左心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LBBP应作为慢心室率房颤患者首选的起搏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心功能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综合征救治1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会藤 钮春香 朱娟叶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261-262,共2页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出现心动过速、血栓栓塞等多种不适症状,需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危及生命。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时,心房电活动沿房室旁束下传,心室率往往较快,且有QRS波增宽,患者心室律绝对不齐[1]。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快速心室率 心室预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郑兰平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1期2614-2617,共4页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与地高辛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河南省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地高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室率、心功能、心肌能量代谢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593、7.571、6.809,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9、3.621、3.624,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末端B型脑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CK)、心肌能量消耗(ME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21、9.324、5.051,P<0.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514、9.883、15.576、8.728,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4,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伴阵发性房颤患者来说,相较于单纯的地高辛治疗,加用比索洛尔治疗能够明显调节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水平,改善其心室率与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阵发性房颤 比索洛尔 地高辛 心室率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艾司洛尔和地尔硫卓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科丹 吴晓东 +1 位作者 徐宏权 陈浓南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5期485-485,共1页
关键词 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 安全性比较 地尔硫卓 艾司洛尔 控制 血流动力学状态 快速心室率 急性并发症 疗效 静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室率控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岑明秋 陆明 +4 位作者 胡鹏飞 吴迦勒 马旭辉 陈超 黄抒伟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将静息心室率控制在何种范围对患者心功能相对较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慢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地高辛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通过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因心力衰竭再入院... 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将静息心室率控制在何种范围对患者心功能相对较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慢性心房颤动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地高辛片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通过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次数、血清N末端心房利钠肽原(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观察,初步探讨不同心室率控制程度对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慢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控制 心功能 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美托洛尔缓释片 心房颤动患者 控制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心室率、脉率与体温单心室率、脉率差值不一致性再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秋霞 刘恒亮 +2 位作者 赵俊昭 蔡坤燕 赵洁 《临床研究》 2017年第6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脉率的差值,为临床室率控制性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监测患者的心室率、脉率,并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房颤患者29...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脉率的差值,为临床室率控制性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20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监测患者的心室率、脉率,并对其差值进行统计分析;另选择同期住院的房颤患者295例作为对照组,随机读取体温单中同一时间的心室率与脉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中,心室率在50~70次/min的患者,心室率与脉率一致者占35.00%,差值为1者占40.00%;差值为2~6或6以上者呈分散分布;心室率在71~90次/min的患者,心室率与脉率一致者占12.00%,差值为1者占13.33%;差值为2~6者呈分散分布,差值在6以上者占32.00%;心室率在91次/min以上的患者,心室率均大于脉率,且多数的差值在6以上,占76.92%或以上.对照组心室率与脉率差值相差0~6及6以上者总体呈分散分布.对照组心室率与脉率差值多为2、4、6及6以上,分别有15例、163例、90例及27例,占该组的5.08%、55.25%、30.51%及9.15%.两组平均心室率、平均脉率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与脉率差值在0~6及6以上呈分散分布,当心室率在70次/min以下时,心室率与脉率差值随心室率降低而减小;当心室率在71次/min以上时,心室率与脉率差值随心室率升高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室率 体温单 心室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地尔硫治疗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树生 钟强 +2 位作者 杨光田 郑智 邓普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4-405,共2页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减慢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0 例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者被随机分为地尔硫艹卓治疗组和毛花甙丙治疗组,观察用药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毛花甙丙组有效率为75...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地尔硫艹卓对减慢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心室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40 例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者被随机分为地尔硫艹卓治疗组和毛花甙丙治疗组,观察用药后心室率和血压变化。结果 毛花甙丙组有效率为75 % ,地尔硫艹卓组为95 % , P< 001 。毛花甙丙组最大效应时间为960 ±280 分钟,地尔硫艹卓组为80 ±25 分钟。地尔硫艹卓组有5 例病人出现一过性无症状性低血压,无需处理。结论 地尔硫艹卓对降低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的心室率具有疗效高、起效迅速、安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Zhou 心房纤颤 毛花甙丙 快速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叶显华 袁洪 +2 位作者 凌峰 王宁夫 张邢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4-226,共3页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 目的比较在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72例中重度心功能衰竭伴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观察有效率及血压、症状和体征变化。结果地尔硫卓组有效率为94.6%,用药前心室率为149±26次/min、用药后120min降至97±19次/min,下降幅度为35%;美托洛尔组有效率为97.1%,用药前后心室率分别为150±27、95±18次/min,下降幅度为37%。两组血压均有下降但多在正常范围,地尔硫卓组无心功能恶化,美托洛尔组1例心功能恶化。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均能有效地控制老年中重度心功能衰竭患者的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心功能衰竭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地尔硫卓 美托洛尔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患者运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潇 黄青霞 +5 位作者 徐劲松 余韵 谢峰 周微 刘越 孙小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4期4237-4240,共4页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种类及时间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42例窦性心律患者(23例使用美托洛尔,19例使用比索洛尔)和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8例...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影响的差异。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种类及时间进行分组,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42例窦性心律患者(23例使用美托洛尔,19例使用比索洛尔)和5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28例使用美托洛尔,22例使用比索洛尔)在6 min步行试验过程中的心室率变化情况,从而分析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心室率的不同作用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在使用药物前后,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变化均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使用药物前,窦性心律组在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出现在第5分钟,房颤组出现在第3分钟;使用美托洛尔后,窦性心律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仍出现在第5分钟,房颤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仍出现在第3分钟;使用比索洛尔后,窦性心律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延迟出现在第6分钟,房颤组患者活动过程中的最大心室率延迟出现在第5分钟。窦性心律组,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休息5 min后心室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使用两种药物的患者休息5 min后心室率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之于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降低患者活动过程中最大心室率方面的作用更明显;比索洛尔可能具有延迟患者活动过程中心室率峰值再出现的作用,可能具有更为明显的心室率控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6min步行试验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即时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学慧 温素云 王静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2-864,共3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8例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Ⅳ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结果 艾司洛尔和... 目的 观察并比较静脉注射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 8例快速心房颤动的患者 (心室率≥ 12 0次 /min ,心功能Ⅱ~Ⅳ级 )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结果 艾司洛尔和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2 1%和 84 6 % (P >0 0 5 ) ,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4 4 %和 4 0 % (P >0 0 5 ) ,平均用药有效时间分别为 5 8± 3 1min和 2 4 6± 8 2min(P <0 0 1)。艾司洛尔组有 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 ,1例出现心动过缓 ,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 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能有效、迅速、安全地控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 ,尤其是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功能不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官功昌 王东琦 +5 位作者 李宏波 陈新义 寿锡凌 刘新宏 王亚丽 梁磊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静脉制剂用于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8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分别接受了静脉美托洛尔(A组)和去乙酰毛花苷(B组)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室率明显降低,A组31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9±16次/min,最大效应时间30min;B组27例,心室率平均下降30±9次/min,最大效应时间2h;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因药物的副作用而终止治疗。结论美托洛尔静脉制剂能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持续性心房颤动时快速心室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美托洛尔 去乙酰毛花苷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继敏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慢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高。初发房颤24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平均心... 慢性心房颤动(chronic atrial fibrillation,慢性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数患者无可发现的心脏病,且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高。初发房颤24h平均心室率明显高于同一患者窦性心律时的平均心室率。房颤本身并不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心律失常 治疗 地高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茂亭 吕健 +2 位作者 柳景华 马娜 杨俐 《中国临床医学》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36例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 10 0次 /min者 ,10min静脉推注胺碘酮 15 0mg ,观察 10min ,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 10min推注 15 0mg ,仍未转复者则以每分钟 0 .5mg~ 1.0mg静...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并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 :36例心房纤颤心室率大于 10 0次 /min者 ,10min静脉推注胺碘酮 15 0mg ,观察 10min ,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再次 10min推注 15 0mg ,仍未转复者则以每分钟 0 .5mg~ 1.0mg静脉滴注2 4h ,转为窦性心律者则随时终止滴注。结果 :2 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者 33人 (92 % )。转为窦性心律时间 10min~ 2 3h ,平均 6 .9h。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药物剂量 15 0mg~ 90 0mg ,平均为 40 6mg。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 ,未诱发或加重心功能不全。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疗效确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纤颤 快速心室率 静脉注射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控制快速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 被引量:3
15
作者 耿宁 刘兴利 +1 位作者 孙兆清 孙英贤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比较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8年1-9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组(A组)及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组(B组),... 目的比较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对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控制。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8年1-9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组(A组)及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组(B组),每组各25例患者。A组与B组均先给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推注,继以10mg/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15min后,如心率大于100次/min,再次给予地尔硫0.25mg/kg静脉推注。A组于首次应用地尔硫时,给予西地兰0.4mg静脉推注。结果用药过程中,A组5例、B组3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A组进入评价的20例有效17例(85%),B组进入评价的22例有效11例(50%)。A组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地尔硫与西地兰联合静脉应用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效果优于地尔硫单独静脉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 西地兰 心房纤颤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与西地兰控制心脏围术期快心室率房颤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柏山 王玉荣 戴家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3期117-118,共2页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相当患者房颤心室率未得到有效治疗与控制,在心脏围术期出现房颤患者越来越多。在心脏手术后转监护病房时,由于手术及麻醉的刺激、体外循环时...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增加,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有相当患者房颤心室率未得到有效治疗与控制,在心脏围术期出现房颤患者越来越多。在心脏手术后转监护病房时,由于手术及麻醉的刺激、体外循环时心脏停跳及复跳、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部分患者新发房颤及原有房颤心室率加快。心室率过快可导致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加重、心肌缺血加重、左房血栓脱落致动脉系统栓塞及心脏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尽快控制心脏围术期的快心室率的房颤患者较普通房颤患者显得更加迫切。我院分别予胺碘酮及西地兰治疗,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西地兰 房颤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17
作者 袁文利 万征 +3 位作者 孙跃民 林青 李晓春 张文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5期305-307,共3页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观察重叠应用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伴快速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6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 ,男 2 2例、女 14例 ,年龄 6 5 .3± 11.5 (49~ 80 )岁。房颤发作时心室率142 .5± 2 5 .2 (12 0~ 176 )次 /分 ,先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 (15 0~ 30 0mg)后 ,继之以 6 0 0 μg/min静脉点滴维持 48h ,同时口服胺碘酮 6 0 0mg/d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用药后 30min、1,2 ,2 4,48h心室率分别为 12 4.1± 11.5 ,113.3±8.6 ,10 5 .1± 8.2 ,92 .7± 8.5 ,88.6± 9.4次 /分 ,较用药前明显下降 (P <0 .0 1)。 30例 (83 .3% )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 ,于 2h ,2~ 2 4h ,2 4~ 48h ,2~ 7d转复率分别为 11.1%、2 7.8%、2 2 .2 %和 2 2 .2 %。未转复组患者左房径大于转复组(P <0 .0 5 ) ,而射血分数明显低于转复组 (P <0 .0 5 ) ,这可能是 6例患者未转复的原因。 2例患者用药后出现长RR间期 ,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1例出现双手震颤 ,经减药或停药后恢复。结论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器质性心脏病 心脏复律 快速心室率 抗心律失常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洛尔与胺碘酮控制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黄金莹 姚丹林 李渊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急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艾司洛尔组心率减慢情况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差异... 目的:比较急诊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胺碘酮控制快速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5例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艾司洛尔组心率减慢情况显著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司洛尔组平均起效时间、心室率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胺碘酮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和胺碘酮在控制快速房颤患者心室率方面都同样安全和有效,艾司洛尔较胺碘酮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胺碘酮 心房颤动 心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苗荣 杨立沛 +2 位作者 庄海舟 刘凤奎 沈潞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00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突发快速心房纤颤持续6小时以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组(CM组,n=25)和单用西地兰组(C组,n=25)。CM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口服美托洛尔25mg,30分... 目的:观察西地兰与美托洛尔合用控制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的效果。方法:突发快速心房纤颤持续6小时以内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组(CM组,n=25)和单用西地兰组(C组,n=25)。CM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口服美托洛尔25mg,30分钟后再服美托洛尔25mg;C组立即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4小时后再注射0.4mg。用药开始后每30分钟纪录心电图及血压,共8小时。结果:CM组用药后1小时心室率即明显下降(与用药前相比P<0.05);CM组用药4小时后92%的患者心室率降到90次/分以下,而C组只有44%的心室率达到这一水平(P<0.01)。两组房颤的转复率相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地兰加美托洛尔较之单用西地兰能更迅速、有效、安全地控制快速房颤的心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西地兰 美托洛尔 心室率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艳敏 支力大 朱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 :评价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表现。  方法 :选择心室率控制满意的 12 2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回顾性分析其 Holter,观察心室率及... 目的 :评价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表现。  方法 :选择心室率控制满意的 12 2例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心功能 (NYHA)分级 ~ 级。回顾性分析其 Holter,观察心室率及长 RR间期的动态表现 ,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  结果 :Holter检查结果示日平均心室率为 78.5 3± 8.12 (6 5~ 90 )次 /分。平均最快心率 143.79± 2 8.85 (90~ 183)次 /分 ,平均最慢心率 5 1.0 4± 7.5 2 (34~ 71)次 /分。6 2 / 12 2例 (5 0 .82 % )出现 <5 0次 /分的心动过缓。32 / 12 2例 (2 6 .2 3% )出现 <45次 /分的心动过缓。 95 / 12 2例 (77.87% )出现 >1.5秒的长 RR间期 ,平均最长 RR间期为 2 .38± 0 .5 5 (4 .6 4~1.6 0 )秒。 14/ 12 2例 (11.48% )出现 >3.0秒的长 RR间期。随访结果表明 ,长 RR间期未见进一步加重。  结论 :心室率控制满意的房颤患者 ,休息及睡眠时出现长 RR间期及心动过缓是常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 动态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