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超敏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刘阳 吴翠翠 +2 位作者 杨春雪 李彬先 刘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超敏肌钙蛋白Ⅰ(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6 h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和超敏肌钙蛋白Ⅰ(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Ⅰ,hs-cTnⅠ)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6 h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300例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陈旧性心肌梗死组(OMI)和心绞痛组(AP),另外设立健康对照组,运用计算软件计算截断值和约登指数,比较两个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健康人群和危险人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h-FABP和hs-cTnⅠ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h-FABP的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是7.030和0.624。所有人群中,两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4和0.778,AUC面积为0.823;正常人群中,h-FABP和hs-cTn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6和0.980,AUC面积为0.933;可疑人群中,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均大于任意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h-FABP、hs-cTnⅠ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断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敏肌钙蛋白 急性肌梗死 陈旧性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曲阔 李秀君 +2 位作者 李岩 刘杨 杨海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5年第3期370-372,F0003,共4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往往仅在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后才显著升高。相比之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冠脉综合征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对于后续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临床常用的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往往仅在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后才显著升高。相比之下,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损害的可逆阶段即可引起血中浓度的变化,显示出较高的诊断价值。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对缺血修饰白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病变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其浓度在心肌坏死发生前即有所升高,可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以实现早期诊断;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由于其心脏组织特异性,可在心血管事件发生早期释放入血,同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估及预后预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修饰白蛋白 脂肪酸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与2型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张明华 安亚琴 +4 位作者 孙丽静 张静歌 张玲玲 王丽 游向东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收的T2DM病人3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进一步将...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收的T2DM病人3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分为CAP组(165例)和无CAP组(1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FFA、H-FAB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A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FFA、H-FABP水平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FFA、H-FABP及其联合对CAP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无CAP组,CAP组年龄、高血压史、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FFA、H-FABP[(4.63±1.43)μg/L比(3.68±1.05)μg/L]水平显著上升(P<0.05),LPa水平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CRP、TG、LDL、FFA、H-FABP均是T2DM病人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FFA与H-FABP、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61、0.59、0.52、0.57、0.55,P<0.05)。血清H-FABP与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58、0.53、0.57、0.5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FFA、H-FABP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病人CAP发生的AUC分别为0.71、0.74、0.84,其中联合预测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AUC(Z=3.65、2.68,P<0.05)。结论FFA、H-FABP水平在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中升高,与年龄、CRP、TG、LDL关系密切,均有望成为T2DM病人CAP发生的诊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关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刘朏 杜洪洋 李晗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300-303,30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附...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37)及重度组(n=2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中H-FABP、NGAL、Gal-3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H-FABP、NGAL、Gal-3水平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术后随访1 a,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FABP、NGAL、Gal-3水平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清H-FABP、NGAL、Gal-3水平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NGAL、Gal-3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946、0.873、0.861,P<0.05)。轻、中、重度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54%(3/26)、18.92%(7/37)、54.54%(12/22),重度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χ^(2)=8.021、10.259,P<0.05),中度组与轻度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3,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FABP、NGAL、Gal-3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0.785、0.720,灵敏度分别为81.60%、78.75%、76.30%,特异度分别为62.50%、60.50%、58.90%,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96、86.20%、72.50%。结论血清H-FABP、NGAL、Gal-3水平变化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半乳糖凝集素-3 急性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注册审评要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涛 郑秀娥 +4 位作者 杨阳 郭金双 王玉 夏文龙 陈洪忠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9期4-6,60,共4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是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样本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的试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已上市产品以采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的产品为主。文章对产品在注册技术审评过程中...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是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体样本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的试剂,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辅助诊断。已上市产品以采用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的产品为主。文章对产品在注册技术审评过程中的要点进行分析,旨在对注册申请人在产品的研发和注册过程中提供参考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 体外诊断试剂 审评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溶性ST2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谭玲 刘雪香 刘立民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13-181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溶性ST2(sST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T2DM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AD将之分为T2DM组(n=49)和T2DM合并CAD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溶性ST2(sST2)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确诊为T2DM的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AD将之分为T2DM组(n=49)和T2DM合并CAD组(n=40),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3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临床资料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H-FABP、sST2水平。结果: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BMI、TC、TG、HDL、LDL、CREA、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与T2DM合并CAD组SBP、尿素(URE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N-末端脑利尿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T2DM合并CAD组血清NT-proBNP、hs-cTNT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组(P<0.05)。对照组血清H-FABP、sST2表达水平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2DM合并CAD组血清H-FABP、sST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T2DM组(P<0.05)。T2DM合并CAD患者血清H-FABP、s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H-FABP水平与sST2水平也呈正相关。NT-proBNP、hs-cTNT、H-FABP、sST2诊断T2DM合并CA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0.64、0.75、0.71。NT-proBNP、H-FABP联合检测诊断T2DM合并CAD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96%,AUC为0.87,诊断价值最高。结论:T2DM合并CAD患者血清H-FABP及sST2表达水平升高,H-FABP与NT-proBNP联合检测在诊断T2DM合并CAD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脂肪酸结合蛋白 可溶性S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低密度脂蛋白正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并C反应蛋白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天华 刘新兵 +6 位作者 方旭晨 涂春莲 江波杰 沈励 吴焱 赵仲谋 叶旭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8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对照组)和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且LDL-C正常的患者(ACS组)的h-FABP,比较两组间的阳性率。同时测定两组hs-CRP水平,比较其差异,ACS患者又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STEMI)三组,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结果:ACS患者h-FABP阳性率(7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P<0.01。ACS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12.70)mg/L∶(4.95±3.14)mg/L,P<0.05],且随着病变进一步进展,其水平亦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h-FABP联合hs-CRP可提高ACS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同时hs-CRP水平能预测病变的进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胆碱酯酶、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表达情况及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检查参数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冬蕾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胆碱酯酶(CHE)、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情况及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检查参数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辽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胆碱酯酶(CHE)、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情况及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超声检查参数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双辽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疾病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Ⅱ级组(23例)、Ⅲ级组(21例)、Ⅳ级组(22例),另收集并分析同期于双辽市中医医院进行体检的48例健康人群的体检资料,将其作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健康组和疾病组研究对象H-FABP、CHE、NT-proBNP及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下腔静脉内径(IVC)、室间隔厚度(IVS)指标、心力衰竭超声指数(HFEI)指标变化及H-FABP、CHE、NT-proBNP与LAD、LVEDd、LVEF、LVPW、HFEI、IVC、IVS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比,疾病组患者血清H-FABP、血浆NT-proBNP、HFEI更高,LAD、LVEDd、IVC更长,LVPW、IVS更厚,血清CHE、LVEF更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患者血清H-FABP、血浆NT-proBNP、HFEI逐渐升高,LAD、LVEDd、IVC逐渐增长,LVPW、IVS增厚,血清CHE、LVEF逐渐降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LVPW、IVS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血浆NT-proBNP水平与LAD、LVEDd、HFEI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血清CHE水平与IVC、IVS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FABP、CHE及血浆NT-proBNP水平存在异常,并且其变化与超声检查参数存在一定关系,监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慢性心力衰竭和评估病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力衰竭 脂肪酸结合蛋白 胆碱酯酶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Pearson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临床应用及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建忠 李铁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期73-75,共3页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标志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于肌红蛋白(Mb),在AMI的早期诊断、预测AMI的复发、推测AMI面积、监测AMI...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FattyAcid—bindingprotein,H—FABP)是近几年推出的一种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肌标志物,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好于肌红蛋白(Mb),在AMI的早期诊断、预测AMI的复发、推测AMI面积、监测AMI后再灌注是否成功、评估心力衰竭预后等方面应用广泛。随着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很有希望成为临床诊断早期AMI的一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应用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平纡 杨福军 +10 位作者 席仲兴 彭林峰 张正雷 陈冬梅 谢贵林 蒋知新 孙玉发 夏爱祥 李美芹 郭广宏 董振南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2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价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行、盲法、对照的对比试验设计,比较其试验产品和对比产品对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共测定240份临床血液标本... 目的评价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平行、盲法、对照的对比试验设计,比较其试验产品和对比产品对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共测定240份临床血液标本。试验产品和对比产品的阳性符合率为100%,阴性符合率为96.15%,总符合率为97.92%。对比产品和试验产品结果不一致的5例标本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进行验证后,试验产品与临床诊断结果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100%。采用Kappa检验考核两种产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Kappa指数为0.958。经McNamara's test分析,两产品之间无差异,χ2=3.20,P>0.05。结论试验产品显示出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标志物,试验产品与对比产品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肌梗死 胶体金 检测试剂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正五聚体蛋白-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
11
作者 孙晶 杨蕊华 +3 位作者 刘丽华 孙晔 薛丹 焦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6期654-657,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正五聚体蛋白-3(PTX-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病毒性心... 目的分析血清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正五聚体蛋白-3(PTX-3)、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其中重度、中度、轻度各33例、44例、35例)纳入病例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分析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感染病毒分布情况及不同疾病严重程度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E-cadherin、PTX-3、h-FABP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11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检出病毒115株,主要为柯萨奇病毒B、腺病毒、EB病毒。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儿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更高(P<0.05)。重度、中度、轻度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cadherin、PTX-3、h-FABP联合检测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AUC及敏感度、特异度最高,诊断效果最好。病例组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E-cadherin、PTX-3、h-FABP与cTnI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VE-cadherin、PTX-3、h-FABP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心肌损害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肌炎 儿童 肌损害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 正五聚体蛋白-3 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和肽素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关系
12
作者 何磊 许彬彬 陈庆梅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7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CP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变化与脓毒症心肌损*通信作者:陈庆梅,E-mail:helei13428@163.com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 目的探讨血清和肽素(copeptin,CP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水平变化与脓毒症心肌损*通信作者:陈庆梅,E-mail:helei13428@163.com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心肌损伤分为损伤组(n=54)与非损伤组(n=38)。比较两组确诊后6、24 h时的血清CPP、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MB亚型(creatine kinase MB,CK-MB)水平;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CPP、H-FABP与心肌酶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诊断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的价值。结果确诊后6、24 h时,损伤组血清CPP、H-FABP、cTnI、CK-MB水平均高于非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24 h时,损伤组血清CPP、H-FABP与cTnI、CK-MB水平均呈正相关(r>0,P<0.05);确诊后24 h,检测血清CPP鉴别诊断并发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72.64%,特异度为85.17%,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0;H-FABP鉴别诊断并发心肌损伤的灵敏度为88.55%,特异度为80.54%,AUC为0.850。结论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患者早期血清CPP、H-FABP水平升高,检测确诊后24 h的血清CPP、H-FABP有利于临床对心肌损伤的病情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肽素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脓毒症 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左心耳内径测定在心房颤动近期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子恒 潘红芬 +1 位作者 程震锋 卢振产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378-379,385,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及左心耳内径大小在心房颤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至9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2例,按有无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心房...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及左心耳内径大小在心房颤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至9月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2例,按有无脑卒中分为观察组(心房颤动伴卒中患者)42例及对照组(心房颤动非卒中患者)40例。应用双向测流免疫法测定入院后90min内及6h时的血浆H-FABP浓度,并经食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左心耳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该两项指标。结果入院后90min血浆H-FABP值观察组(12.3±8.2)ng/ml,高于对照组(9.2±4.3)ng/ml(t=2.13,P<0.05),6h时血浆H-FABP值观察组(15.1±8.7)ng/ml,高于对照组(9.8±5.6)ng/ml(t=2.13,P<0.01);左心耳收缩末期内径观察组(19.12±5.78)mm,大于对照组(13.26±4.61)mm(t=2.93,P<0.01),舒张末期内径观察组(25.18±10.42)mm,大于对照组(17.93±9.49)mm(t=3.29,P<0.01)。结论对于心房颤动患者,H-FABP检测及左心耳内径测定对近期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的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房颤动 缺血性脑卒中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方法学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文忠 郑定容 杨庆珣 《黑龙江医学》 2014年第11期1250-1252,共3页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FABP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前带反应、回收率和干扰因素,并考察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相关性。结果胶乳增强...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方法进行临床实验评价。方法分析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FABP的精密度、线性范围、前带反应、回收率和干扰因素,并考察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相关性。结果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FABP批内精密度的高值与低值变异系数分别为0.54%、1.56%;批间精密度的高值与低值变异系数分别为0.58%、1.8%,回收率为96.2%~99.3%。线性测定良好,可检测范围为2.5 ng/m L^160 ng/m L,标准品曲线回归方程为Y=1.02X+0.31,标准品检测相关性R2≥0.995。跟国外同类试剂相比较,曲线回归方程为Y=0.97X+0.13,检测相关性R2=0.998。实验组血清H-FABP检测结果为(78.3±10.4)ng/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FABP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肌梗死 方法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快速检测试剂盒的临床验证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筱泉 白峰 +4 位作者 李天成 梁昭红 蒋知新 陈平纡 吴强6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2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比较H-FABP、CK、CK-MB和cTnT四种心肌标志物在AMI发作后6 h内的敏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AMI患者和非AMI患者诊断的特异性。结果 H-FAB... 目的评价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比较H-FABP、CK、CK-MB和cTnT四种心肌标志物在AMI发作后6 h内的敏感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比较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AMI患者和非AMI患者诊断的特异性。结果 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在AMI发作后6 h内,H-FABP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优于CK、CK-MB,与cTnT相当。8例肾衰竭患者100%显示阳性,心源性疾病中主动脉关闭不全有1例(2.44%),房间隔缺损有2例(4.88%)显示阳性。结论 AMI发作后6 h内,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对其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肌梗死 快速检测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罗以勤 李芳秋 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肌梗死 诊断 H-FA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与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莉 韩宇博 +2 位作者 邹国良 隋艳波 金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555-2558,共4页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入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0例HF-PEF患者,分为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血瘀兼水停证和非血瘀水停证4组,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FFA、H-FABP含量,比较各组间二者的差异性,应用线性相关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FFA、H-FABP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向前最大似然估计模式评价中医证型与FFA、HFABP的相关性。结果:HF-PEF患者NT-proBNP、FFA、H-FABP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1);NT-proBNP与FFA、H-FABP正相关(r=0.673,P<0.01;r=0.629,P<0.01),且FFA对NT-proBNP的影响大于H-FABP;FFA与心血瘀阻证负相关,H-FABP与心血瘀阻证、水饮内停证正相关,NT-proBNP与中医证型不相关。结论:FFA和H-FABP可能成为HF-PEF诊断的预测因子,同时亦可能是HF-PEF患者心血瘀阻证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的力衰竭 中医证 游离脂肪酸 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喜山 代琳琳 +3 位作者 董平栓 何海超 张东江 席欢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4例AMI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H-FABP浓度;同时选取53例患者...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64例AMI患者血浆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和H-FABP浓度;同时选取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H-FABP采用两种检测方法: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和胶乳比浊法免疫测定(LTIA).结果 cTnT、CK-MB、MYO、H-FABP(by ELISA)、H-FABP(by LTIA)和ECG(心电图)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39.1%、59.4%、64.1%、68.7%、70.3%和54.7%,特异性为98.1%、71.7%、81.1%、77.4%、90.6%和92.5%.结论 对AMI患者的诊断,H-FABP (by LTIA)优于cTnT、CK-MB、MYO、H-FABP (by ELISA)和EC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比浊法免疫测定 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急性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桂华 王静 +3 位作者 吕俊 王淑君 芮冬妹 王爱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和Ⅳ级3个亚组,取常规体检的心功能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分析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Ⅱ、Ⅲ和Ⅳ级3个亚组,取常规体检的心功能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差异,分析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AMI患者心功能水平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微粒(EMCs)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亚组间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法两两比较显示,心功能分级越高,H-FABP、LVEDd和EMCs水平越高、LVEF及FMD水平越低(P<0.05)。血清H-FABP水平与LVEDd和EMCs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FMD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随AMI程度加重而上升,其与AMI早期心功能参数具有良好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AMI患者早期心功能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肌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章强 洪浪 +3 位作者 王洪 尹秋林 陆林祥 赖珩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31-37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1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稳定型心绞痛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H-FABP、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所规定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记分分段评价标准,对血管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分度,计算病变血管支数;比较各组血浆H-FABP、MYO和cTnI、CK-MB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4组受检者血浆H-FABP、MYO、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UAP组、AMI组患者H-FABP与S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胸痛出现时间无论是<3 h,还是≥3 h,其血浆H-FABP、MYO、cTnI及CK-MB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冠状动脉1支、2支、多支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病变患者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中46例心脏射血分数(EF)≥40%,34例EF<40%,其血浆H-FA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对ACS的诊断较MYO、CK-MB和cTnI更敏感。H-FABP水平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ACS患者血浆H-FABP、MYO、cTnI以及CK-MB水平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脂肪酸结合蛋白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