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包穿刺并发心包胸膜瘘1例
1
作者 李洪梅 李焕兴 《四川医学》 2025年第2期235-237,共3页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10+d”于2023年8月13日入院,2008年曾患胃穿孔手术治疗。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活动后稍感气紧,咳嗽时伴有咽痛,2023年8月11日胸部CT: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左肺上叶尖后...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10+d”于2023年8月13日入院,2008年曾患胃穿孔手术治疗。10+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活动后稍感气紧,咳嗽时伴有咽痛,2023年8月11日胸部CT: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左肺上叶尖后段见不规则厚壁空洞,大小约32 mm×30 mm, 边缘可见分叶及毛刺;余双肺多发斑点、结节、斑片及索条影,病灶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双肺散在小囊状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 厚壁空洞 白痰 胸部CT 病灶密度 咳痰 胸膜瘘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心包穿刺术中损伤冠状动脉致心脏压塞1例
2
作者 左嵩 龙德勇 +5 位作者 薄小雯 甄雷 蒋晨曦 桑才华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172-174,共3页
干性心包穿刺术作为建立心外膜通路的关键技术,自1996年首次报道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等存在心外膜通路介导的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之中。近年来,随着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及普及,该技术临床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干性... 干性心包穿刺术作为建立心外膜通路的关键技术,自1996年首次报道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室性心动过速等存在心外膜通路介导的复杂心律失常的治疗之中。近年来,随着室性心律失常消融在全国的逐步推广及普及,该技术临床需求日益增大。然而,干性心包穿刺术操作极富挑战性,常遇到穿刺操作相关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本文报道1例干性心包穿刺时损伤冠状动脉分支导致心脏压塞的病例,通过及时给予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进行压迫止血,成功解除了患者的生命危险,为将来临床中出现相似病例的处理提供宝贵的临床经验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性心包穿刺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压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电信号引导技术在心包穿刺置管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蔡磊 尹春颖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价床旁利用心外膜电信号引导心包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实施紧急临时心包穿刺的6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超声指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实验... 目的:评价床旁利用心外膜电信号引导心包穿刺置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大庆龙南医院急诊和重症监护室实施紧急临时心包穿刺的60例患者资料。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超声指导下心包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实验组30例,采用心外膜电信号技术指导穿刺,利用心包穿刺针的导电性与心电图机电极相连,穿刺过程中观察穿刺针头端电信号的图形变化,通过“损伤电流”判断是否接触到心外膜或刺入心肌,随后抽出液体引流积液。比较2组心包穿刺安全性、操作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引流成功,成功率100%,无穿刺并发症。实验组操作时间比对照组大大缩短[(8.5±2.7)min对(38.5±22.4)min],赢得了抢救时间。结论:与超声引导心包穿刺相比,心外膜电信号引导技术安全高效,耗时短,是抢救心脏压塞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电信号 心包穿刺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分析
4
作者 田永仙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7期25-28,共4页
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选取开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22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观察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效果。选取开阳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22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观察患者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情况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穿刺置管成功,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治疗有效率为95.45%,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压及血氧饱和度上升,心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给予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能明显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以及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有利于患者心功能、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善,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心包积液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术 被引量:59
5
作者 刘坤申 刘文玲 +5 位作者 杨素洁 薛浩 阮汉权 万国华 马淑平 黄希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20,共3页
心包穿刺是危险的技术操作,又是解救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措施。在床边不用2D超声指引,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从剑突下紧贴胸骨后以15~30°角进针,并用远端制有多个侧孔的硅胶管引流,安全可靠。急性心包填塞时适... 心包穿刺是危险的技术操作,又是解救急性心包填塞的急救措施。在床边不用2D超声指引,采用Seldinger导管法,从剑突下紧贴胸骨后以15~30°角进针,并用远端制有多个侧孔的硅胶管引流,安全可靠。急性心包填塞时适用此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 导管法 心包填塞 硅胶管 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23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后军 杨汉丰 +6 位作者 杜勇 徐晓雪 李杨 张勇 胡富碧 付国丽 周雅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目的初步探讨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并对比患者置管引流手术前后的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均1次心包置管引流成功。术中3例患者感觉轻度胸疼,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及无穿刺并发症的发生;心包置管引流前后患者的心率减慢,由(91.7±12.5)次/min降至(86.7±9.6)次/min(P<0.05),收缩压由(104.3±16.4)mmHg升至(107.4±13.6)mmHg(P<0.05)。结论 CT导向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穿刺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率低、准确且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CT导向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覃数 雷寒 +3 位作者 马康华 罗素新 王曦 刘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通过比较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 ,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78例心包积液病人分为两组 ,一组心包腔内置管引流 (n =4 1 ) ,一组传统心包穿刺抽液 (n =37) ,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引流量。... 目的 通过比较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 ,评价其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78例心包积液病人分为两组 ,一组心包腔内置管引流 (n =4 1 ) ,一组传统心包穿刺抽液 (n =37) ,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心包积液引流量。结果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和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两种方法所致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对心包穿刺所致的心包填塞有防止作用 ,且心包积液引流量远大于传统心包穿刺抽液 (P <0 .0 5 )。结论 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比传统心包穿刺抽液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非替尼联合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癌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瑞虹 陈红 +3 位作者 赵国玉 王原 王林 陈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吉非替尼联合心包穿刺置管组,24例)和对照组(心包穿刺置管组,22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并向留置导管中...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癌性心包积液的疗效。方法 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吉非替尼联合心包穿刺置管组,24例)和对照组(心包穿刺置管组,22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并向留置导管中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加服吉非替尼250 mg,1次/d,直到疾病进展、死亡或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评价生活质量;随访2年评价客观疗效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5.0%高于对照组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者79.2%(19/24)、对照组50.0%(11/2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稍高于对照组,患者大多数能耐受。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老年女性肺腺癌伴癌性心包积液优于单纯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的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不良反应稍有增加,患者大多数能耐受。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置管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传红 王玉桥 +1 位作者 曾磊 李文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60-660,共1页
关键词 心包穿刺 引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田野 谭洪文 +4 位作者 吴漫 杨永曜 况立洪 刘启方 唐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5-195,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2005—09至2010-08我院共行心包穿刺术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7~81岁,平均4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39例,肿瘤性心包积液26例,结缔组织疾病8例,心脏介入手术至心包填塞5例,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包渗液共12... 1资料与方法 2005—09至2010-08我院共行心包穿刺术90例,其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17~81岁,平均45岁,其中结核性心包炎39例,肿瘤性心包积液26例,结缔组织疾病8例,心脏介入手术至心包填塞5例,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包渗液共12例,全部患者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中大量心包积液。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直接置管引流组(55例),单纯穿刺抽液组(3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置管 疗效分析 引流治疗 肿瘤性心包积液 结核性心包 结缔组织疾病 心脏介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对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朱震豪 林晓红 +3 位作者 项靖楠 黄学峰 郑伟达 郑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091-109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 方法 分析2011-10 ~2014-03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不明原因的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 目的 探讨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不明原因心包积液的临床诊断、治疗价值. 方法 分析2011-10 ~2014-03我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不明原因的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 结果 25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症状迅速减轻.经检查确定病因:恶性肿瘤性13例(52%),结核性3例(12%),心力衰竭性4例(16%),甲状腺功能减退性2例(8%),尿毒症性2例(8%),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4%).导管留置时间平均8 d(5-26 d),均无发生感染、组织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急诊超声引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不仅是一项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而且有助于临床尽快明确心包积液的病因,从而达到急诊有效分流,标本兼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置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开窗和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比较 被引量:12
12
作者 田庄 苗齐 +1 位作者 朱文玲 方全 《北京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治疗有症状心包积液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分别接受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手术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的结果。结果160例患者因症状性心包积液接受治疗,其中106例为剑下心包开窗,54例为经皮... 目的比较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治疗有症状心包积液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分别接受经皮心包穿刺和剑下心包开窗手术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的结果。结果160例患者因症状性心包积液接受治疗,其中106例为剑下心包开窗,54例为经皮心包穿刺。经皮心包穿刺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与心包开窗组的5%相近(P=0.64)。心包开窗组中10例(11%)心包积液复发,6例(6%)出现心包缩窄;而经皮穿刺组有12例(25%)复发,10例(21%)发生缩窄(P=0.01)。单纯心包积液细胞学对恶性疾病的确诊率为19%,低于心包积液联合心包活检的确诊率(45%),有显著性差异(P=0.02)。结论经皮心包穿刺和心包开窗同样有效而安全。心包开窗治疗后的复发率和心包缩窄发生率较低,而且能够通过心包活检提高恶性疾病的确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开窗 心包穿刺 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心包穿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兴元 范丽娟 +2 位作者 杨善进 周红霞 曹宏兵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518-518,共1页
经胸超声引导穿刺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但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具体操作并不容易,涉及到穿刺者的超声知识和经验(超声影像不如CT影像直观)、穿刺针和超声探头的配合等因素;再者,目前心包穿刺法多选用剑突旁进针,但心包积液... 经胸超声引导穿刺是目前最常用、最安全的方法,但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具体操作并不容易,涉及到穿刺者的超声知识和经验(超声影像不如CT影像直观)、穿刺针和超声探头的配合等因素;再者,目前心包穿刺法多选用剑突旁进针,但心包积液并非均匀分布也并非总是膈面最多。本院在CT引导下完成了15例心包穿刺,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 CT引导 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穿刺 非均匀分布 具体操作 CT影像 超声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艳 马文菲 +4 位作者 陈少华 兰玲 刘佳妮 王万荣 刘启功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1年第5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2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心包积液性质。结果:除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不及进行心包穿刺... 目的:探讨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指导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并分析202例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心包积液性质。结果:除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不及进行心包穿刺外,191例均成功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漏出液12例,渗出液179例。渗出液中,肿瘤性77例,结核性62例,医源性18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结缔组织疾病10例。77例肿瘤性心包积液中,肺癌42例,乳腺癌7例,原发灶暂时不明确的转移性腺癌6例,淋巴瘤7例,肝癌4例,纵隔瘤3例,胃癌、膀胱癌、直肠癌、心包肉瘤、横纹肌肉瘤、黑色素瘤、恶性胸腺瘤和心脏血管瘤各1例。18例医源性心包积液中,心律失常导管消融者1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6例。心律失常导管消融并发医源性心包积液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房颤患者高于非房颤患者。9例导管消融者行心包穿刺和引流即可,余9例医源性心包积液还需外科修补。1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在住院期间均死亡。结论:需要进行心包穿刺和引流的心包积液多为渗出液及血性,肿瘤和结核为主要原因,注意识别和鉴别医源性心包积液和急性心肌梗死,积极心包穿刺和引流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性心包积液 结核性心包积液 医源性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心包穿刺6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瑛 刘宏 +2 位作者 陈丽萍 邹总革 贾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最佳穿刺点及防止积液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方法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患者取仰卧位为最佳体位,左腋前线或左腋前线至左锁骨中线间4、5肋间为最佳穿刺点,穿刺成功率可达100%。植入猪尾...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最佳穿刺点及防止积液复发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方法及术后复发率。结果患者取仰卧位为最佳体位,左腋前线或左腋前线至左锁骨中线间4、5肋间为最佳穿刺点,穿刺成功率可达100%。植入猪尾导管,采取间断性引流可减低积液再发及防止反复穿刺引起的损伤。结论超声引导心包穿刺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损伤小,且价格低廉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超声引导 心包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角度快速心包穿刺硅胶管引流经验总结 被引量:8
16
作者 夏岳 杜荣品 +1 位作者 刘刚 刘坤申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1年第B12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 10 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 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引流组 35例 (35 /4 0 )肿瘤性积液、2 5例 (2 5 /2 9)结核性积液、16例 (16 /16 )特... 目的 探讨安全心包穿刺引流、并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 将经穿刺并硅胶管引流的 10 8例资料与同期单纯心尖部刺的 35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引流组 35例 (35 /4 0 )肿瘤性积液、2 5例 (2 5 /2 9)结核性积液、16例 (16 /16 )特发性渗出性积液、2例 (2 /2 )化脓性心包炎经引流与心包内注药后积液消失 ,引流组其余病因的积液也获得有效缓解 ;而单纯穿刺组仅暂缓解症状 ,大部分积液及压塞未缓解而转入引流组。操作有关的并发症以后者为多。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引流 ,在床边不需两维超声指引 ,安全可靠。硅胶管与组织相容性好 ,可长时间保留心包引流 (1~ 82天 )。结论 本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快捷 ,可有效引流及治疗心包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DINGER技术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 引流 硅胶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凌 董建增 +3 位作者 张金盈 邱春光 陈魁 陈庆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采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引流液量控制和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根据超声心动图定位的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 6例采用剑突下进针 ,36例采取左侧胸壁进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目的 探讨采用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引流液量控制和引流的体位。方法 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根据超声心动图定位的穿刺点、穿刺深度及方向 ,1 6例采用剑突下进针 ,36例采取左侧胸壁进针 ,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内 ,连接无菌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  52例心包积液患者心包穿刺均获得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 ,52例患者引流管平均留置时间 1 4 .68± 4.66(8~ 48) d,平均引流量为 790±2 78(32 0~ 2 90 0 ) ml,心包穿刺引流后 ,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或消失 ,心率显著减慢、收缩压和平均压明显升高 (P<0 .0 5)。结论 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 ,床边行心包穿刺 ,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安全可靠 ,引流彻底 ,疗效可靠 ,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色填塞 心包穿刺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dinger导管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25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玉峰 郑启东 +7 位作者 江隆福 陈树民 闵宗延 催克俭 陈国方 刘维波 冯海明 陈勇海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1年第2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SELDINGER导管法 心包穿刺 置管引流 治疗 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治疗恶性心包积液43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柳星 吕晓君 +3 位作者 刘文衡 于波 郭万才 伞宝君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8-818,共1页
关键词 B超 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注药 恶性心包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1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
作者 朱斌 王永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24-1124,1126,共2页
心包积液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诊断心包积液性质、减轻心包填塞症状、注入药物的有效方法,该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我科借鉴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在超... 心包积液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病,大量积液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而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是诊断心包积液性质、减轻心包填塞症状、注入药物的有效方法,该操作具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我科借鉴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技术,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并在心包腔内注入药物,疗效满意;现对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1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穿刺 置管引流术 急性心包填塞 心包 静脉置管 心静脉 导管引流 穿刺 操作技术 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