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能源的导管心内膜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比较
1
作者 张玉珍 胡大一 陈国伟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89年第10期443-446,共4页
目前,经导管心内膜消融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三种不同能源(直流电、激光和射频电能)心内膜消融术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现状、疗效、优缺点、并发症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本疗法的... 目前,经导管心内膜消融术已成为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三种不同能源(直流电、激光和射频电能)心内膜消融术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现状、疗效、优缺点、并发症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本疗法的一些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内膜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临床效果分析
2
作者 栾铭玮 刘玉岗 +3 位作者 王华 王广强 任蒙蒙 仲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ESA治疗的11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1~... 目的分析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ES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ESA治疗的11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1~3个月及6~9个月的超声心动图结果、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CCQ)评分、心源性猝死指数(SCD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中男2例,女9例,平均年龄(64.00±10.20)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处心肌运动速度(e′)及E/e′比值变化不显著(P>0.05)。患者术后躯体受限得分、自我评价得分、症状得分、自我认识得分、心理得分、社会功能得分、临床得分、总得分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NYHA分级显著改善(P<0.05),SCDI水平显著下降(P<0.05)。术后随访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房性期前收缩1例。结论PESA可显著改善HOCM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为HOCM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膜微波消融房颤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黄陈军 袁彪 +2 位作者 赵胜 赵忠 朱小鸾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12-1013,共2页
目的探索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房颤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房颤。采用FLEX4微波探头,微波能量40w,每次消融时间25s。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消融... 目的探索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房颤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房颤。采用FLEX4微波探头,微波能量40w,每次消融时间25s。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消融,微波消融时间12~17min,平均(15.0±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5~79min,平均(67.5±6.7)min。88.6%(31/35)的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11.4%(4/35)仍为房颤。随访1~25个月,77.1%(27/3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通过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内膜消融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心内膜微波消融
4
作者 赵胜 袁彪 +3 位作者 黄陈军 赵忠 朱小鸾 蒋红军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5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索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共对24例合并AF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了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AF.采用FLEX4微波探头,微波能量40Ws,每次消融时间25s.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微波... 目的:探索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AF)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共对24例合并AF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术中进行了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AF.采用FLEX4微波探头,微波能量40Ws,每次消融时间25s.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微波消融时间10~17min,平均(14.0±1.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9~168 min,平均(87.5±38.7)min.22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2例仍为AF.随访4~23个月,21例维持窦性心律,3例仍为AF.结论:通过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AF安全有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内膜消融 微波 微波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心内膜 主动脉阻断时间 维持窦性心律 手术患者 心脏瓣膜 临床效果 微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内膜和心外膜消融的summit区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和远期预后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晓侠 黄颖 +1 位作者 伍梦佐 赵韧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94-599,共6页
[目的]分析summit区室性早搏体表12导联心电图,识别是否存在可以精准判断有效消融靶点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2月期间在冠状窦内或对应的左心室心内膜面行summit区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体表12导... [目的]分析summit区室性早搏体表12导联心电图,识别是否存在可以精准判断有效消融靶点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2月期间在冠状窦内或对应的左心室心内膜面行summit区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报告。[结果]25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心内膜面的临近部位(心内膜组),余11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心外膜的心大静脉和前室间静脉(GCV-AIV)区(心外膜组)。心内膜组的类本位曲折(ID)显著小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心内膜组的最大转折指数(MDI)明显小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心内膜组的假性δ波时限显著短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6~36个月,心外膜组消融成功率为100%(11/11),心内膜组失访1例,余24例患者的消融成功率为87.5%(21/24)。心内膜组亚组分析显示,当假性δ波时限≥25 ms时消融成功率仅为62.5%(5/8),但当假性δ波时限<25 ms时消融成功率为100%(16/16)。假性δ波时限<25 ms对心内膜面消融成功预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72%。[结论]summit区室性早搏心电图上假性δ波时限<25 ms与心内膜面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mit区 心电图 室性早搏 心内膜消融 心外膜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房颤消融导管经心内膜消融治疗Brugada综合征(115) 被引量:1
6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1期74-74,共1页
法国学者Hocini近期在2016年HRS学术年会报告:应用新型多极房颤消融导管经心内膜消融可治愈Brugada综合征。室颤是Brugada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机制,而应用新型多极射频消融导管经心内膜容易消除Brugada波。
关键词 BRUGADA综合征 心内膜消融 消融导管 消融治疗 房颤 BRUGADA波 心脏性猝死 学术年会
原文传递
经皮心内膜肥厚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的临临床床应应用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贾玉和 华伟 +1 位作者 姚焰 张澍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1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将真正的梗阻区描记出来,同时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将心脏传导束,包括HIS束、左束支及其分支等标记...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针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它的核心技术是利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导管将真正的梗阻区描记出来,同时结合心内电生理标测技术,将心脏传导束,包括HIS束、左束支及其分支等标记出来,然后利用目前通用的盐水灌注压力感知导管对梗阻区进行射频消融,造成急性期梗阻区心肌顿抑,中期(1~3个月)瘢痕形成,远期消融区心肌萎缩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出道梗阻程度,又最大程度避免损伤心脏传导束。本文欲对其应用现状和体会作一简短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射频消融 心腔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钱峰 李莉 +1 位作者 徐志云 邹良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9-491,共3页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63.818±17.738 min vs 47.545±18.018 min;108.879±32.191 min vs 85.333±22.885 min。P均<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3±1.4年,微波组中24例(72.7%)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中5例(15.2%)为窦性心律,两组比较,P<0.05。术后6个月、2年,微波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微波组三尖瓣返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效果确切,可延缓术后左房内径变大及三尖瓣返流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变 心房颤动 心内膜消融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导管射频消融前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9
作者 刘士超 简立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期473-474,共2页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AT)简称房速,根据其病灶的大小、起源部位和消融方法,将其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1]。局灶性心动过速(局灶房速)的临床发病率低,约占所有室上性心... 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 AT)简称房速,根据其病灶的大小、起源部位和消融方法,将其分为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1]。局灶性心动过速(局灶房速)的临床发病率低,约占所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但在儿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局灶性房速所占比例为14%,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局灶性房速的长期疗效并不理想。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发展,使得房速的根治率达90%以上,但是由于房速的起源部位的不同,常规的经心内膜消融,往往效果不佳,复发率高,甚至失败。本研究中有1例成功经主动脉无冠状窦内射频导管消融前间隔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冠状窦 经导管射频消融 间隔 局灶性 房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心动过速 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频导管消融 窦性心动过速 心内膜消融 心房颤动 效果不佳 起源 患者 长期疗效 根治率 复发率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消融手术治疗房颤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俊杰 孙浩亮 +4 位作者 顾嘉玺 郑蕤 何珂帅 罗明 邵永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8-452,464,共6页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房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房颤仍然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中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房颤问题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心脏内外科医生都在逐渐... 尽管目前临床上对房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房颤仍然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以及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的人群中比较普遍。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房颤问题还加重了社会经济负担。心脏内外科医生都在逐渐认识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改良房颤的治疗方法,并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房颤治愈率及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在非阵发性房颤治疗方面,结合了心内膜和心外膜消融各自优势的杂交消融似乎有着更好的临床效果。所以本研究搜索相关文献,并根据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综述房颤杂交消融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杂交消融 心内膜消融 心外膜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颤动患者4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勇 马瑞彦 +4 位作者 肖颖彬 陈林 王学峰 陈柏成 陈劲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 目的分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发病特点及各临床因素与房颤发生、发展的关系,探讨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我科接受二尖瓣置换手术的48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3例,女性340例,年龄22~74(45.23±11.51)岁,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355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病变128例。合并左心房血栓51例,有脑栓塞病史4例,术中同期行氩气刀心内膜消融术10例,左心房折叠术26例,行三尖瓣成形127例(其中使用人工成形环21例)。全组病例根据有无房颤及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慢性房颤组(268例)、阵发性房颤组(133例)及窦性心律组(82例),于我科标本库中随机抽取每组患者右心房组织蜡块5例,行Masson染色,观察心房纤维化情况,计算胶原容积分数。结果阵发性房颤组右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14.17±1.96)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8.65±2.30,P<0.05),慢性房颤组(19.06±1.85)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及窦性心律组(P<0.05)。手术后死亡8例,病死率1.66%,体外循环时间(90.27±46.86)min。术后二次开胸止血9例,发生瓣周漏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20±5.87)h。10例同期接受心内膜消融术患者有8例由房颤转为窦性心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右心房纤维化程度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瓣膜置换术同期行迷宫手术,术后早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氩气刀 心内膜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旁道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飞 郭航远 蒋承建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技术的发展,经心内膜途径消融房室旁道已成为根治房室旁道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1]。但少数旁道尤其是后间隔旁道,经心内膜消融难以成功,而在位于心外膜的冠状静脉窦中可成功阻断。解剖上...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技术的发展,经心内膜途径消融房室旁道已成为根治房室旁道引起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1]。但少数旁道尤其是后间隔旁道,经心内膜消融难以成功,而在位于心外膜的冠状静脉窦中可成功阻断。解剖上旁道在瓣膜水平的心外膜下走行使得消融能量在心内膜实施难以到达该处是消融失败的原因,故称这类特殊的旁道为心外膜旁道[2]。本文对心外膜旁道检测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膜旁道 检测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内膜消融 射频导管消融 房室旁道 后间隔旁道 冠状静脉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柳文璋 张宇峰 +1 位作者 丛晓亮 汪沁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针对房颤的复律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内膜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消融,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融合内外科消融优势的杂交手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针对房颤的复律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内膜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消融,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融合内外科消融优势的杂交手术已在临床开展。该文总结了杂交手术的方法及其在房颤复律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杂交手术 外科消融 心内膜导管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治疗新进展
14
作者 房昊 吴丹 +2 位作者 苏亮 郭金鑫 陈彦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5期368-370,共3页
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表现为梗阻相关综合征而药物难治性患者,可采取室间隔肥厚心肌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有3种方法:(1)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2)经皮穿刺心内膜室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3)经冠状动脉射频消融术。研究表明3种方法均... 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表现为梗阻相关综合征而药物难治性患者,可采取室间隔肥厚心肌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有3种方法:(1)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2)经皮穿刺心内膜室间隔射频导管消融术;(3)经冠状动脉射频消融术。研究表明3种方法均可显著降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流出道压力梯度和症状,但都有其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综述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 经皮穿刺心内膜室间隔射频导管消融 经冠状动脉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微波消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房颤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峰 傅朝蓬 +2 位作者 李莉 徐志云 邹良建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320-1321,共2页
目的探索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附加微波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将66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 目的探索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附加微波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方法将66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分别为(63.818±17.738)minvs(47.545±18.018)min;(108.879±32.191)minvs(85.333±22.885)min,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23.212±5.946)dvs(24.697±9.252)d,P>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出现需要二次手术的情况。平均随访(2.3±1.4)年,微波组72.727%(24/33)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15.152%(5/33)为窦性心律,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内膜消融 微波
原文传递
导管消融治疗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长期随访结果:单中心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炜东 廖江延 +8 位作者 姜风雨 刘方舟 骆溢驹 廖洪涛 方咸宏 邓海 吴书林 詹贤章 薛玉梅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即刻成功率与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导管消融的室速且符合NIDCM诊断标准的患者。分... 目的探索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患者行射频导管消融的即刻成功率与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行导管消融的室速且符合NIDCM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心内膜消融(ENDO ABL)组和心内外膜联合消融(ENDO-EPI ABL)组。收集患者临床基线、电生理资料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纳入21例患者,其中男17例,年龄(59.57±13.23)岁,ENDO ABL 7例,ENDO-EPI ABL 14例。经导管消融后,ENDO-EPI ABL患者有1例出现心包积液。ENDO-EPI ABL患者消融急性复发率明显低于ENDO ABL患者[0对42.9%(3/7),P=0.026]。经过(28.1±6.0)个月(中位时间20.0个月)的随访,总体无室速事件存活率为42.9%(9/21),4例ENDO ABL患者复发,其中3例术后急性复发;6例ENDO-EPI ABL患者复发。导管消融后无法诱发室速的患者无室速生存率更高[57.1%(8/14)对14.3%(1/7),P=0.023],ENDO ABL及ENDO-EPI ABL的长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7/14)对57.1%(4/7),P=1.000]。随访中8例(38.1%,8/21)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6例为ENDO-EPI ABL患者,2例为ENDO ABL患者;ENDO-EPI ABL患者2例(9.52%,2/21)死亡。结论ENDO-EPI ABL可以增加NIDCM合并室速患者的急性成功率,但远期成功率并无区别,导管消融后无法诱发任何室速与更高的无室速生存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射频导管消融 心内膜消融 心内外膜联合消融 无室性心动过速生存率
原文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进展
17
作者 沈艳 邰蒙梦 +1 位作者 林少沂 陈晓敏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发生率较高。HCM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临床表现,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防治并发症为目的,目前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应用传统药物后仍难以缓解症状的HC...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肌病,发生率较高。HCM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等临床表现,治疗以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防治并发症为目的,目前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方式。对于应用传统药物后仍难以缓解症状的HCM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方式,但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因此介入治疗为无法接受外科手术的HCM患者提供治疗选择。临床上介入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室间隔乙醇消融术、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等。本文结合最新相关研究,对HCM介入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室间隔乙醇消融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 经皮心内膜室间隔射频消融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