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徽州人的饮食与营养问题探讨
1
作者 肖琴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清代徽州人饮食方面具有主食细粮化、以粗粮和特产为补充、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的结构性特点。从营养方面分析,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较为充足,动物蛋白质摄入不足,未能达到膳食均衡。对于不同社会阶层,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差异化... 清代徽州人饮食方面具有主食细粮化、以粗粮和特产为补充、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的结构性特点。从营养方面分析,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较为充足,动物蛋白质摄入不足,未能达到膳食均衡。对于不同社会阶层,饮食与营养方面的差异化现象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饮食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沪徽州人与近代徽州文教事业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松如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2-132,共11页
在传统社会,徽州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不仅为徽商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也使得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成为徽商兴起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近代后,旅外徽州人继承和发扬... 在传统社会,徽州形成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这不仅为徽商的发展造就了大量具有相当文化基础的商业人才,也使得徽商集团的文化品位和徽州人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也成为徽商兴起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入近代后,旅外徽州人继承和发扬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传统,无论是对于家乡,还是对侨寓之地的教育文化事业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近代旅沪徽州人为例,着重探讨都市中的移民群体在促进家乡文教事业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沪徽州人 近代 文教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剧与徽州人的精神世界 被引量:1
3
作者 洪永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84-90,共7页
徽州人喜欢看戏,戏剧对于徽州人的精神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戏剧充当伦理教化的教科书,宣传儒家道德礼教,感化人心,帮助徽州人建立宗法制的礼教思想;第二,戏剧更是徽州人精神慰藉的栖息地,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 徽州人喜欢看戏,戏剧对于徽州人的精神生活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戏剧充当伦理教化的教科书,宣传儒家道德礼教,感化人心,帮助徽州人建立宗法制的礼教思想;第二,戏剧更是徽州人精神慰藉的栖息地,陶冶他们的情操,给他们以精神上的享受,让他们在辛劳的现实生活之外,获得一份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戏剧使徽州人的心灵得到健康的发展,对徽州人精神世界的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徽州人 高台教化 审美享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山八友”中的徽州人及其艺术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钱学进 《黄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9-31,共3页
"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景德镇瓷文化历史的一大亮点,它是中国瓷画艺术的一座里程碑。在"珠山八友"中,有五人祖籍为徽州。"珠山八友"的出现使徽文化在新的领域得到渗透和拓展,丰富了徽文化的内涵,同时对景德... "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景德镇瓷文化历史的一大亮点,它是中国瓷画艺术的一座里程碑。在"珠山八友"中,有五人祖籍为徽州。"珠山八友"的出现使徽文化在新的领域得到渗透和拓展,丰富了徽文化的内涵,同时对景德镇瓷文化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山八友” 徽州人 瓷文化 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与社会主义四百年 被引量:1
5
作者 菲元 《黄山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章从区域文化史一个侧面阐述社会主义四百年在中国是包括许多徽州前人在内的中国人艰辛探索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道路来之车易;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四百年 徽州人 中国特色 与时俱进 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的人格特征及其积极人格品质的当代价值
6
作者 张孝义 唐浩瑛 +1 位作者 朱正之 胡跃琴 《宿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26-31,共6页
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徽学研究新视角,论述了徽州人的人格特征和积极价值,对现代人的人格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徽州人具有典型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徽州人表现出中庸的人格特点:外向开拓又内敛保守;勤俭质朴又奢侈浮华;自尊... 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徽学研究新视角,论述了徽州人的人格特征和积极价值,对现代人的人格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徽州人具有典型的精神面貌和人格特征,徽州人表现出中庸的人格特点:外向开拓又内敛保守;勤俭质朴又奢侈浮华;自尊骄傲又自卑谦谨;坚毅隐忍又尚气好义;聪敏清明又执拗狭隘。这些人格特点,矛盾而又统一于徽州人的血脉之中。徽州人的人格特征与独特的徽州地理环境、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独具特色徽州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探究徽州人人格特征中的积极人格品质,对于重振地方文化自信、丰富人格教育思想、丰富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实证研究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人 地域人格 人格特征 积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徽州人建设家园的义行壮举——以周氏家谱为例
7
作者 周梦云 《怀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7-20,共4页
徽州为皖南山区,又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之邦",宗族制度发展较完善。分析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原因;阐明徽人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所实施的修路搭桥、建亭修水利等具体活动;反思徽人建设家园的行为与当时徽州社会和传... 徽州为皖南山区,又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理学之邦",宗族制度发展较完善。分析徽人建设美好家园的具体原因;阐明徽人在建设美好家园过程中所实施的修路搭桥、建亭修水利等具体活动;反思徽人建设家园的行为与当时徽州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对现今我们建设美好和谐社会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人 美好家园 义行壮举 周氏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动员视域下民国旅外徽州人办报实践与乡土社会互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龙飞 周晓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徽州是社会史研究的典型区域,研究徽州报刊史对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相关报刊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深描民国旅外徽州人创办与发行报刊,积极营造文化舆论空间,进行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员... 徽州是社会史研究的典型区域,研究徽州报刊史对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搜集整理相关报刊资料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为主要方法,深描民国旅外徽州人创办与发行报刊,积极营造文化舆论空间,进行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社会动员活动。同时,结合历史因素与时代特点阐述处于徽州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旅外徽州人文化自觉所形成的动力机制,分析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开通徽州社会风气、增进社会福祉、唤醒国家意识与投身社会革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旅外徽州人的办报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人救乡救国的文化自觉,以及从传统到现代的知识分子自我调适与文化适应过程,是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自我改造与革新的主体性实践,这为徽州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型提供了“想象中国”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旅外徽州人 社会动员 乡土性 报刊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编纂的一部商业启蒙书——《日平常》抄本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振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日平常》是一部徽州商业启蒙读物。该书可能最早作于清代 ,民国以后续增 ,30年代以后最终定稿。从中颇可窥见明清以来徽商的经营方式。
关键词 徽州 商业启蒙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旅沪徽州人团体“徽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蒋含平 张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徽州人历来旅居在外者多,民国时期犹然。旅外徽人常有同乡组织,有的以徽州商人为核心,有的以徽州学子为核心。"徽社"是一个由旅沪徽州学子组成的同乡团体,成立于1923年,以联络乡谊、改造乡土为目的,并与皖籍名人胡适、陶行知... 徽州人历来旅居在外者多,民国时期犹然。旅外徽人常有同乡组织,有的以徽州商人为核心,有的以徽州学子为核心。"徽社"是一个由旅沪徽州学子组成的同乡团体,成立于1923年,以联络乡谊、改造乡土为目的,并与皖籍名人胡适、陶行知有着联系。以其机关刊物《微音》为中心考察徽社成立与发展的相关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旅外徽人游离于家乡与都市之间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能发现徽社在异乡发挥的旅外徽州学子身份认同、社会交往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徽社 同乡组织 身份认同 胡适 陶行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与《四库全书》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华泉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0,共3页
本文通过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及有关《四库全书》的文献、有关徽州的地志的广泛查考 ,获得了徽州人与《四库全书》关系的大量资料 ,分三个方面论述了徽州人对纂修《四库全书》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徽州 徽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旅外徽州人所办刊物与改造徽州社会的舆论动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小坡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0-156,共7页
明清以来的徽州是一个高移民社会,以徽商为主体的旅外徽州人与故乡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的关系。民国时期,旅外徽州人面对家乡社会的衰落,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和使命感,他们通过组织同乡团体,创办刊物,发表各种改良言论,为革新徽州面貌进... 明清以来的徽州是一个高移民社会,以徽商为主体的旅外徽州人与故乡始终保持着良性互动的关系。民国时期,旅外徽州人面对家乡社会的衰落,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和使命感,他们通过组织同乡团体,创办刊物,发表各种改良言论,为革新徽州面貌进行舆论动员。这些刊物以建设新徽州为使命,高度关注徽州的教育和烟赌等社会问题。虽然在现实条件的制约下,旅外徽州人的很多改良建议流于形式,但是对徽州新思想文化的孕育与传播仍然起到了一定作用。某种程度上,旅外徽州人在用一种批判的态度表达对乡土的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徽商 徽学 同乡会 近代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四方 闯天下--明清时期徽州人才产生的第二条道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华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徽州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的传统受到重大冲击。大批读书人"弃儒服贾",农民成帮"弃农经商"。他们"走四方","闯天下",不但在异地他乡经商业贾,而且还在异地... 明代中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徽州农业社会"安土重迁"的传统受到重大冲击。大批读书人"弃儒服贾",农民成帮"弃农经商"。他们"走四方","闯天下",不但在异地他乡经商业贾,而且还在异地他乡培育人才。因而,徽州除了在本地培育人才之外,在异地他乡产生了第二条育才道路。明清时期,徽州不仅绝大多数富商大贾都是在第二条育才道路培育成长,而且还有大批进士和官宦产生于异地他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 移民 科举 进士 徽商 徽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徽州人物木雕《二十四孝》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肖蕾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9-151,共3页
本文将徽州人物木雕置于儒家思想文化背景下予以观照,从徽州人物木雕所表现的内容来分析儒家思想对徽州木雕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徽州木雕 二十四孝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平天国战争与徽州人口的变迁 被引量:6
15
作者 余道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14-117,共4页
晚清时期,徽州遭受了十数载的太平天国战争,累世积聚的繁荣社会破坏严重,人口出现巨大变迁,民众惨遭杀戮、流离、饥荒和瘟疫等,战后人丁凋敝,长期难以恢复。通过对徽州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史料的归纳和分析,可再现徽州太平天国战争概况,... 晚清时期,徽州遭受了十数载的太平天国战争,累世积聚的繁荣社会破坏严重,人口出现巨大变迁,民众惨遭杀戮、流离、饥荒和瘟疫等,战后人丁凋敝,长期难以恢复。通过对徽州地方志、文人笔记等史料的归纳和分析,可再现徽州太平天国战争概况,以及人口的具体变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太平天国战争 人口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徽州人才的兴盛及其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婧 《宿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7-40,共4页
梳理了明清徽州地区各种人才的类型,各类人才按照不同行业,可以划分为科举人才、商业人才、学术人才、医学人才、艺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各种人才群体,如徽州商帮、新安理学家、皖派朴学... 梳理了明清徽州地区各种人才的类型,各类人才按照不同行业,可以划分为科举人才、商业人才、学术人才、医学人才、艺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出现了全国知名的各种人才群体,如徽州商帮、新安理学家、皖派朴学家、新安医学家、徽派画家等。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相比,明清徽州的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明清徽州能够产生众多人才的深层原因有三:一是徽州宗族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徽商群体提供经济基础;三是徽州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徽州 人才类型 人才兴盛 宗教组织 徽商群体 徽州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在芜湖——以1950年代芜湖市总工会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甜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40,共9页
芜湖作为徽商的重要活动地,历史上与徽州的人员及物资交流十分频繁。1949年前后,旅芜徽商和徽州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动。首先,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行业结构,可以观察到近现代徽商对芜湖各产业的全面渗透。其次,徽州人的职业介绍方式,由依靠... 芜湖作为徽商的重要活动地,历史上与徽州的人员及物资交流十分频繁。1949年前后,旅芜徽商和徽州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动。首先,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行业结构,可以观察到近现代徽商对芜湖各产业的全面渗透。其次,徽州人的职业介绍方式,由依靠血缘、地缘关系互相援引的传统,过渡为政府介绍、单位分配的方式。在社会流动上出现"两降一升",部分中层职员跌入小商贩之列,徽商家庭妇女因生活压力外出务工,而徽州籍革命干部的社会流动趋于向上。社会主义改造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确立,加速推动旅外徽商及徽州人的土著化,传统的籍贯观念被彻底斩断,徽商群体也消失无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芜湖 徽商 小商贩 社会生活 职业选择 社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外徽州人与近代徽州社会变迁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爱萍 张小坡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3-26,共4页
近代徽州人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强劲地向外迁移态势,构成了以一支以徽商为主体,公务员、职员、教师、学生等也为数甚多的成份多样、阶层多元的旅外徽州人群体。具有强烈缘观念的旅外徽州人为联合力量以应付陌生的都市环境,组... 近代徽州人在沉重的生存压力下,依然保持着强劲地向外迁移态势,构成了以一支以徽商为主体,公务员、职员、教师、学生等也为数甚多的成份多样、阶层多元的旅外徽州人群体。具有强烈缘观念的旅外徽州人为联合力量以应付陌生的都市环境,组成了类型多样的同乡团体,针对旅外同乡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在近代徽州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旅外徽州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徽州社会的宝贵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徽商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徽州人文景观文本的英译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志刚 孙燕燕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5-77,共3页
文章分析了徽州人文景观文本的特点,提出了徽州人文景观文本翻译应遵循的2个原则,及3种常用和可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徽州 人文景观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徽州人口向海外流动探析
20
作者 朱慧敏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25-30,共6页
在国内外因素作用下,清政府不仅鼓励留学生出国留学深造,还派遣考察团访问日本、欧美等国。在这一背景之下,一些徽州人开始赴海外留学、出使考察。文章考察分析了清末至民初间徽州人口向外流动的大致趋势,并指出他们的这一活动对中国的... 在国内外因素作用下,清政府不仅鼓励留学生出国留学深造,还派遣考察团访问日本、欧美等国。在这一背景之下,一些徽州人开始赴海外留学、出使考察。文章考察分析了清末至民初间徽州人口向外流动的大致趋势,并指出他们的这一活动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徽州人 海外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