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法合治: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8
1
作者 彭凤莲 陈宏建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66-75,共10页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 从世界范围而言,存在两种典型的国家治理路径:德治中心主义与法治中心主义。古代中国是德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近现代的西方是法治中心主义的典型例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依法治国方略的前提下,法治与德治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需求。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价值与目标方向上的内在一致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伦理目标,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德性所在。法治中心主义、德治中心主义都不是完美的治理方式,德法合治才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更为妥当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现代化 中心主义 中心主义 德法合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出新:新时代“德法合治”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龙大轩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4-102,共9页
"德法合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治理方略,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 "德法合治"作为一种治国理政模式,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的治理方略,亦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必然选择;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而且对当下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家庭、个人层面,以道德风尚引领制度完善,提升公民道德修养、促进和谐家庭构建;在国家、社会层面,以道德理念滋养法律制度,促进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形成。新时代"德法合治"思想既是守正出新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守正出新 新时代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法合治:历史沿革、时代价值与未来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万高隆 《岭南学刊》 2020年第2期90-98,共9页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历史沿革 时代价值 未来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法合治”思想的历史溯源及其现实意义
4
作者 张瑞敏 毛维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
作为治国方略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在我国和西方都有长久的历史,二者的关系在相互斗争、相互融合中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是我国面临的... 作为治国方略的德治和法治思想在我国和西方都有长久的历史,二者的关系在相互斗争、相互融合中逐步走向成熟。目前,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何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是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德法合治"在历史上对治理国家的重要贡献,审视当今社会,"德法合治"在治国过程中更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社会主义荣辱观 新时期社会道德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法合治”的理论思考
5
作者 任经辉 赵涛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83-85,共3页
介绍了“德法合治”的理论基础,指明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阐述了“ 德治”和“法治”的辨证关系,论述了“德法合治”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 依法 以德 德法合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法合治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依据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闫竑羽 吕星宇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0期77-86,共10页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历史镜鉴,传统中国“德法合治”的成功范式昭示着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可行、必要。从法理依据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蕴含着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逻辑必然,既是新时代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各环节,基本进路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科学立法、保障严格执法、裨助公正司法、促成全民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 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德法合治实施条件的理论思考
7
作者 陈冰 《湖北社会科学》 2002年第3期16-18,共3页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民主是保障,先进文化是重要促进因素。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实行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才能保障德法合治顺利实施。
关键词 德法合治 经济发展 民主政 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法合治及路径选择探析
8
作者 郭立江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44-45,共2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我们当前的社会转型加速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提倡德法合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在我们当前的社会转型加速与改革的关键时期,提倡德法合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法合治”方略的必然性与可行性思考
9
作者 申莉婷 《时代金融》 2019年第35期119-121,共3页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分合,合时则兴,分时则罔,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德法合治的必然性都昭然若揭。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更成为一种定势。就其可行性而言,从四个层面展开讨论,习总书记为德法如何合治...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历经分合,合时则兴,分时则罔,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德法合治的必然性都昭然若揭。中国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更成为一种定势。就其可行性而言,从四个层面展开讨论,习总书记为德法如何合治提供了理论设计,接下来就法律制定层面、实施层面、遵守层面对德法的合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及历史特色进行论证。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综合性思维在分析性思维对普罗大众传统观念造成冲击时,尤显重要,德法合治方略在新时代必然是正确而长久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德法合治 必然性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基层烟草商业企业“德法合治”的路径
10
作者 梅锡章 杨钦 《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8X期133-134,共2页
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在烟草这个特殊行业的具体体现,是烟草企业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既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牢牢守护严格规范这条... 以德治企与依法治企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在烟草这个特殊行业的具体体现,是烟草企业贯彻落实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对于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来说,既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牢牢守护严格规范这条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也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努力探索实现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的"德法合治"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基层烟草商业企业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德法合治”思想的现代观照——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蒋海松 姚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 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与文化底蕴。柔性德教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传统中国治理的优长,道德为制度构建提供滋养,制度为德性弘扬提供保障。中华法系以德法合治为显著标志,在世界不同法系中卓然自立。德教传统也表达了对自由与法律的独特理解,在西方式制度自由之外,东方阐发了文教自由、德性自由的可能性。在当代立法实践中,优秀传统法文化仍然呈现其制度活力,如民法典“家风条款”入典,监察法借鉴了古代监察法制,德法合治传统成为法治实践的有效资源。但对传统法文化需要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传统德治理论也存在一定弊端,如德教伦理的实质内涵是等级名分,强推礼法结合可能损害法律的独立性与个体的内在自由,高扬的德教理念欠缺制度落实等,对此必须理性审视,择善而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思想 传统法文化 德法合治 德教 德性自由
原文传递
新时代“德法合治”方略的哲理思考 被引量:24
12
作者 龙大轩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81,共18页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合与分,大凡合的时候治理效果相对较好,分则相对较差,故新时代选择"德法合治"的治国理政方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必然性。就操作性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法律制定要将重要道德直接... 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大的合与分,大凡合的时候治理效果相对较好,分则相对较差,故新时代选择"德法合治"的治国理政方略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具有必然性。就操作性而言,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法律制定要将重要道德直接上升为立法,或用道德来改革逆情悖理的法律,或用道德来改良力度不足的法律;法律实施要明确两个大的方向,即不得让违反道德的行为通过法律谋取不当利益,不得让符合道德的行为因为法律承受不利后果;法律遵守要用法治宣传裨助道德教化,用道德教育促进全民守法。从文化的角度考量,西方在"天人相分"的主体性价值观支配下形成了分析性思维方式,中国在"天人合一"的统一性价值观主导下形成了综合性思维方式,故西人所采道德法律分而治之的治理模式不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选择"德法合治"具有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原文传递
“德法合治”的传统内涵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菲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9-62,共4页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法合治”,以儒、法两家的“德治”“法治”为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理论交锋和实践尝试,历经古代社会长期对德礼、刑罚作用的理性权衡,以汉代提出“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经义注律、春秋决狱等法律的道德... 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德法合治”,以儒、法两家的“德治”“法治”为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理论交锋和实践尝试,历经古代社会长期对德礼、刑罚作用的理性权衡,以汉代提出“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以及经义注律、春秋决狱等法律的道德化趋势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当代价值 传统内涵 传统法律文化 “德主刑辅” “法 “德 古代社会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生态:以法治为主导的“德法合治”——兼与戴茂堂、余达淮两位教授商榷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海贵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1,共9页
"德治""法治"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概念需要正本清源。德治有广义德治与狭义德治、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之分。法治,不等于法制,是一个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是"政道"而不是"... "德治""法治"以及"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等概念需要正本清源。德治有广义德治与狭义德治、传统德治与现代德治之分。法治,不等于法制,是一个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是"政道"而不是"治道"(治术),法治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一种民主政治理想和政治模式,是一种与专制、独裁相对立的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转化为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是两个有限度的命题,既有逻辑上和理论上的偏差,也有实践的风险。"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彼此支持"的命题,已经充分涵盖了所谓"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两个命题中的合理因素。社会转型以及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法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主导性地位。国家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标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法治为主导的"德法合治"才真正构成我国当代国家治理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生态 国家理现代化 德法合治
原文传递
古典德治的依宪治国功能有关“德法合治”论的补充性说明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陈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24,共19页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 当代学者倾向于将传统中国的政治模式形容为“儒法国家”,即以儒家意识形态正当化法家化的国家体制。这种“德法合治”有效地降低了统治成本,实现了长治久安。然而,这种纯粹基于国家能力视角的解释却从侧面呼应了“中国古代专制论”,进而使得从传统中发掘出“依宪治国”资源变得不再可能。事实上,在“德法合治”之外,儒家德治理念有其自主性,这一理念经由法家化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一种清流主义的政治文化与心态,其内容大致包括道统与政统的分离、反绩效主义的治理观以及反形式主义的法律传统。这样的文化与心态虽未能固化为制度性传统,但却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公权力尤其是主权性权力的作用,而这正可作为当代“依宪治国”事业的传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儒法国家 依宪 中国古代专制论
原文传递
构建高校德法合治体系 提高大学生德法意识
16
作者 陈会芳 宋风波 +1 位作者 梁丽娟 王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6年第S1期25-27,共3页
德法合治的治国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孔子主张“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意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社会就能稳定。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关键词 德法合治 大学生 社会主义道德 法意识 高校教师 高等学校 以德 依法 有中国特色 思想政理论课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生态:以法治为主导的“德法合治”——兼与戴茂堂、余达淮两教授商榷
17
作者 邹海贵 《社会科学文摘》 2018年第5期29-31,共3页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并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以来,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在此,笔者从分析'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命题的限度、'德法合治'是否排... 自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并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以来,关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再度成为热点。在此,笔者从分析'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命题的限度、'德法合治'是否排斥法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主导性地位等四个问题入手阐述国家治理生态问题,并与戴茂堂和余达淮两位教授商榷,以求教于同仁。'德治''法治'等概念的正本清源(一)何为德治在学理上,德治有广义的德治(rule of mor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德法合治 国家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新时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佳翼 张家伟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9,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法合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治国理政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因而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相关论述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法合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是对治国理政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因而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这一相关论述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国家治理中将德治与法治并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以新时代政德观引领政治生态营造等.我们应当通过良法和善治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教育和党史宣传教育相得益彰,创新干部考核方式、确立以德为先任用原则等途径多管齐下,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依法 以德 德法合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的当代法治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聪 《人民法治》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法治文化是法律被敬畏、信仰的根基。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当前法... 法治文化是法律被敬畏、信仰的根基。正如钱穆先生所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奋斗目标,而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当前法治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地域性,法律受文化传统的影响自然也会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如孟德斯鸠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德法合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 儒家思想 德主刑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意蕴 被引量:2
20
作者 纪中强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32,共6页
党内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伦理问题,是通过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保证权力的内在善性。伦理价值取向决定党内治理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执政确定为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价值... 党内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伦理问题,是通过道德对权力的制约,保证权力的内在善性。伦理价值取向决定党内治理的目标和方向,中国共产党把为民执政确定为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伦理价值目标,乃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功能以及党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在伦理路径的选择上,让德治和法治共同发力,形成"善德"和"善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治理模式,是党内治理现代化必须采用的手段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 伦理 严以用权 为民执政 德法合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