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刑法中的杜歇纳条款研究——教唆的未遂的一个域外样本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桂生 《东方法学》 2013年第4期130-140,共11页
德国刑法中的杜歇纳条款规定了对教唆的未遂的处罚,其对应于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中的教唆犯规定。当探讨教唆的未遂时,有必要参考域外的研究成果和讨论情况。围绕着杜歇纳条款的处罚根据,在一般法律理论上,存在失控论、约束论和规... 德国刑法中的杜歇纳条款规定了对教唆的未遂的处罚,其对应于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中的教唆犯规定。当探讨教唆的未遂时,有必要参考域外的研究成果和讨论情况。围绕着杜歇纳条款的处罚根据,在一般法律理论上,存在失控论、约束论和规范效力受质疑论等理论聚讼。因约束说不重视当代社会中的自我答责思想,故应当采取失控说或者规范效力受质疑说。同时,杜歇纳条款在立法论上应否废除的问题也很突出。学理探讨中,采取节制论更为合理。除了应将处罚限制于针对重罪的情形以及对中止犯予以免刑这两种节制途径外,在教唆的未遂的情形下,教唆行为至少应足够特定和具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歇纳条款 教唆的未遂 处罚根据 德国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国刑法典中的“不实施救助”罪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钰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3-39,共7页
从德国刑法第323c条"不实施救助罪"的法律性质、处罚基础、保护的法益以及构成要件来看,其处罚的不是违反风序良俗的行为,也不是保护人类之间的团结一致,而是保护身陷紧急状态下的个人或公共法益。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设立见... 从德国刑法第323c条"不实施救助罪"的法律性质、处罚基础、保护的法益以及构成要件来看,其处罚的不是违反风序良俗的行为,也不是保护人类之间的团结一致,而是保护身陷紧急状态下的个人或公共法益。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前提已经存在,立法疑虑也可以通过对德国刑法第323c条的分析得以排除。所以我国应该参照德国成功的立法例设立见危不救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危不救 德国刑法 不实施救助罪 不实施救助罪构成要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违法性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责任概念构成中的地位——以《德国刑法典》第17条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国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9-94,共6页
《德国刑法典》第17条的立法,以对有无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可能性的判断取代有无违法性认识的判断,被认为是在责任概念中抛弃了违法性认识。但第17条其实抛弃的只是那种认为违法性认识只有通过了解法条才能获得的错误理解。违法性认识... 《德国刑法典》第17条的立法,以对有无违法性认识(不法意识)可能性的判断取代有无违法性认识的判断,被认为是在责任概念中抛弃了违法性认识。但第17条其实抛弃的只是那种认为违法性认识只有通过了解法条才能获得的错误理解。违法性认识是一个社会生活经验判断,与是否知法没有必然联系。法规范的内涵不能违反常识、常理、常情。在现代法治国家,法规范的精神即宪法精神。通过不法认识这一概念,第17条的违法性认识应该理解为社会危害性或反社会性认识,或者说违反宪法精神之认识。违法性认识在责任概念的构成中的地位不仅没有失去,反而重获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典》 违法性认识 本质 责任概念 构成 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国刑法对儿童性权益的保护--以《德国刑法典》第176、176a、176b条为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冠男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1年第3期79-89,78,共12页
对性侵儿童犯罪的有效惩治系各国刑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德国刑法典》第176、176a、176b条对性侵儿童犯罪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通过对德国刑法中性侵儿童犯罪的修订沿革与立法现状、犯罪数据与刑事政策、法益内容与罪名属性、具... 对性侵儿童犯罪的有效惩治系各国刑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德国刑法典》第176、176a、176b条对性侵儿童犯罪做出了具体而详尽的规定。通过对德国刑法中性侵儿童犯罪的修订沿革与立法现状、犯罪数据与刑事政策、法益内容与罪名属性、具体认定与司法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德国刑法对儿童性权益的保护具有刑事立法规定详尽、刑事司法运行规范、最大限度的儿童保护、最为全面的儿童保护等特点与优势。这对于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侵儿童罪 德国刑法 儿童性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犯罪的“失败样本”——德国刑法修改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冠男 《中德法学论坛》 2022年第2期40-62,共23页
在热点案件助推与立法机关推动下,《德国刑法典》第265c、265d条增设体育博彩诈骗罪和操纵职业体育比赛罪两项罪名。增设新罪所面临的批判在于:立法者提炼出的“体育纯粹性”法益之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且在集体与个体的双重法益之间存... 在热点案件助推与立法机关推动下,《德国刑法典》第265c、265d条增设体育博彩诈骗罪和操纵职业体育比赛罪两项罪名。增设新罪所面临的批判在于:立法者提炼出的“体育纯粹性”法益之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且在集体与个体的双重法益之间存在脱节和背离;新罪增设意味着刑法干预前置,但在博彩诈骗与操纵比赛的惩治问题上,缺乏正当根据,其所真正保护的,实质只是一种潜在的忧惧的危险;两项新增罪名在实践中遭遇司法冷遇,属于典型的象征性立法。从避免贿赂犯罪不必要的重复立法、释放诈骗犯罪现存的制度空间、防范刑法干预过分前置、警惕象征性立法等方面,应对《德国刑法典》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犯罪的“失败样本”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体育比赛犯罪 德国刑法典》 体育博彩诈骗罪 操纵职业体育比赛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国刑法对少年性权益的保护——以《德国刑法典》第182条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冠男 《青少年学刊》 2021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保护少年性权益,《德国刑法典》第182条规定了“性侵少年罪”。1994年《第二十九修正案》全面整合了性侵少年罪的相关规定,本罪的法益内涵应为对少年性自主权的消极保障。第182条第1款、第2款、第3款分别规定了利用困境与未满18岁者... 为保护少年性权益,《德国刑法典》第182条规定了“性侵少年罪”。1994年《第二十九修正案》全面整合了性侵少年罪的相关规定,本罪的法益内涵应为对少年性自主权的消极保障。第182条第1款、第2款、第3款分别规定了利用困境与未满18岁者实施性行为、18岁以上者利用对价与未满18岁者实施性行为以及21岁以上者利用性自主权缺失与未满16岁者实施性行为三种类型。德国刑法对于少年性权益的特殊、平等和全面保护,对于我国刑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性侵少年罪 少年性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学的新发展——侧重于违法性阶层的考察
7
作者 王钢 《清华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20-32,共13页
现代意义上的德国刑法源自罗马法,初步成型于18世纪,至19世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20世纪,德国刑法学的发展在纳粹统治期间一度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遏制,但"二战"之后,德国刑法学再度焕发生机。在众多优秀学... 现代意义上的德国刑法源自罗马法,初步成型于18世纪,至19世纪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时至20世纪,德国刑法学的发展在纳粹统治期间一度受到政治因素的强烈遏制,但"二战"之后,德国刑法学再度焕发生机。在众多优秀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德国刑法学在20世纪中后期历经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逐渐从古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工作人员 德国刑法 犯罪构成体系 三阶层 罗马法 违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上性侵受照护人罪及其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何坦 赵冠男 《犯罪研究》 2022年第4期100-112,共13页
《德国刑法典》第174条规定之性侵受照护人罪的修订沿革明显呈现不断趋严的立法趋势,实践中节节下降的案发数量体现了修法的惩治实效。性侵受照护人罪的法益内涵应为受照护人消极面向的性自主,而本罪的罪名性质应为抽象危险犯。第174条... 《德国刑法典》第174条规定之性侵受照护人罪的修订沿革明显呈现不断趋严的立法趋势,实践中节节下降的案发数量体现了修法的惩治实效。性侵受照护人罪的法益内涵应为受照护人消极面向的性自主,而本罪的罪名性质应为抽象危险犯。第174条第1款、第2款、第3款分类规定了个体照护关系下的、机构照护关系下的和无身体接触的性侵受照护人罪行,第1款又涵括了性侵受教养或照顾者,滥用教育、职务或工作关系性侵,以及性侵后代三种情形。德国刑法具有的细致的类型设计、体系的罪行构建、清晰的层次划分、紧密的条款关联、系统的法律修改和良性的司法互动等特点,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性侵受照护人罪 法益内涵 犯罪构成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对环境的保护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建明 《学海》 1994年第4期56-61,共6页
德国刑法对环境的保护李建明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联邦德国对于环境的保护不仅予以高度的重视,而且具有切实可行的手段。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事业,运用新科学新技术保护环境免受大工业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国家充分... 德国刑法对环境的保护李建明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联邦德国对于环境的保护不仅予以高度的重视,而且具有切实可行的手段。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环保事业,运用新科学新技术保护环境免受大工业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国家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止、限制和制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犯罪 行政法 犯罪案件 水污染 排污许可证 德国刑法 刑法 空气污染 噪声污染 行政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总论的当代图景与变迁——以罗克辛《刑法总论教科书》第五版修订为线索的展开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尔彦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20年第4期112-123,共12页
当代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研究,总体上围绕着“回归基础理论”与“回应时代需求”两条基本主线展开。由德国学者罗克辛教授撰写、其学生格雷克教授续写的《刑法总论教科书》第一卷是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在2020年5月完成... 当代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研究,总体上围绕着“回归基础理论”与“回应时代需求”两条基本主线展开。由德国学者罗克辛教授撰写、其学生格雷克教授续写的《刑法总论教科书》第一卷是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在2020年5月完成了时隔14年后的又一次修订。最新版教科书的修订贯穿犯罪论体系的各个阶段,诸如刑法总论基础中的刑罚概念、法益理论、刑罚理论,构成要件论中的思想要素的定位、客观归责理论、故意与过失的认定、违法性论中的正当防卫与推定同意、罪责和负责性论中的罪责概念与违法性认识错误等等。透过这一系列修订,读者能够充分领略到德国刑法总论教义学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的崭新图景及其发展动向,这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刑法教义学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教义学 德国刑法 构成要件 违法性 罪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儿童性权益保护之修法动向与评析——以《惩治儿童性暴力法案》为视角
11
作者 何坦 赵冠男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37-43,共7页
德国新近颁行的《惩治儿童性暴力法案》旨在强化对儿童性权益的刑法保护。基于频发的热点案件和整体的犯罪统计数据,《德国刑法典》相关条文的全面修改势在必行。关于性侵儿童和儿童色情犯罪的相关罪名修改大幅展开,主要体现在《德国刑... 德国新近颁行的《惩治儿童性暴力法案》旨在强化对儿童性权益的刑法保护。基于频发的热点案件和整体的犯罪统计数据,《德国刑法典》相关条文的全面修改势在必行。关于性侵儿童和儿童色情犯罪的相关罪名修改大幅展开,主要体现在《德国刑法典》第176-176d条、第184b条和第184l条的修改。究其要者,在行为人之外,与第三人相关之性行为实施亦被纳入处罚范围;与儿童无身体接触的性侵儿童罪和预备性侵儿童罪作为独立的犯罪构成予以分立;法定刑格的加重全面推开,涉及多数与性侵儿童和儿童色情犯罪罪名;流通、获取、持有儿童外观的性爱玩偶罪被增设为新的罪名。《德国刑法典》相关条文和罪名的修改更为全面和细致,可作为比较考察的域外立法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儿童性权益 惩治儿童性暴力法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间接故意理论研究述评
12
作者 王指南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99-101,共3页
德国刑法学界关于间接故意的认定及其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形成了众多理论学说。对其中的可能性理论、同意理论、未受防护危险理论以及认真对待理论等四种主要的理论进行述评,通过述评指出可能性理论、同意理论以... 德国刑法学界关于间接故意的认定及其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分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形成了众多理论学说。对其中的可能性理论、同意理论、未受防护危险理论以及认真对待理论等四种主要的理论进行述评,通过述评指出可能性理论、同意理论以及未受防护危险理论的缺陷,论述了认真对待理论作为认定间接故意以及区分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标准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故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 德国刑法 认真对待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刑法中的监督责任略论——以不真正不作为理论展开
13
作者 秦悦涵 《太原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33-36,92,共5页
进入风险社会以来,各领域内新型风险不断涌现。危险事故发生之后,常出现下级从业者承担责任、上级监督者逃避责任的情形。监督责任是为解决监督者责任承担问题而发展出来的理论,是刑法防范、控制风险机能的体现。德国刑法在不真正不作... 进入风险社会以来,各领域内新型风险不断涌现。危险事故发生之后,常出现下级从业者承担责任、上级监督者逃避责任的情形。监督责任是为解决监督者责任承担问题而发展出来的理论,是刑法防范、控制风险机能的体现。德国刑法在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框架下发展监督责任,并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判例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监督责任理论体系。我国应重视监督责任在风险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德国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建立符合本国法律实情的监督责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监督责任 不真正不作为 归责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国)刑法教义学的方法
14
作者 郑力凡(译) 陈璇(校)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5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德国的刑法教义学不仅关注理论的演绎,而且更加关注对判例的研究,它是在理论与实践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二者共同表征何谓好的刑法科学。在德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德国刑法学是在学者们的理论聚讼下发展起来的。... 德国的刑法教义学不仅关注理论的演绎,而且更加关注对判例的研究,它是在理论与实践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被建构起来的,二者共同表征何谓好的刑法科学。在德国以及其他国家都存在着一种误解,即德国刑法学是在学者们的理论聚讼下发展起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德国刑法学中很多不受时代束缚的重要问题其实都源自对热点案件的关注,尤其是对联邦法院判例的研究。因此德国刑法教义学是由理论人士和实践人士共同推动的,故而德国刑法教义学的方法论也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前者体现为基于统一理念自上而下的演绎,后者则体现为基于司法判例自下而上的归纳。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来自事物的阻力”要求通过演绎所得出的结论应该通过真实案例予以检验,“目光的横向往返”则要求通过归纳所得的观点应该可以在同类案件中得以适用。在讨论正当化的攻击性紧急避险的根据与界限时,实践中案情的多样性决定了理论的复杂性,所以在区分权利是与生俱来抑或后天获得的两个视角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更加深入且不局限于刑法视角的讨论,如此才能避免使其建立在一个过于狭隘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科学 刑法教义学方法 正当化的攻击性紧急避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德国刑法改革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世洲 《环球法律评论》 1997年第2期72-83,共12页
联邦德国刑法改革研究王世洲联邦德国刑法是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刑法。联邦德国刑法的改革,是刑法学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研究联邦德国刑法改革,吸取有益的经验及教训,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刑法改革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一德... 联邦德国刑法改革研究王世洲联邦德国刑法是世界上很有影响的刑法。联邦德国刑法的改革,是刑法学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研究联邦德国刑法改革,吸取有益的经验及教训,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刑法改革工作是很有意义的。一德国刑法改革的基本过程联邦德国的刑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改革 刑事政策 德国刑法 刑法修改 刑法 联邦德国 行为人 建议稿 刑事化 保安处分
原文传递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初论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柳华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1年第1期181-250,共70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德国刑法学中一个被称之为被害人信条学(Viktimodogmatik)的论题,成为刑法信条学学术研究讨论的热点。在历经20多年激烈的讨论之后,本世纪初,德国权威的刑法教科书和刑法评论中,被害人信条学的观点已被德国刑法学...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德国刑法学中一个被称之为被害人信条学(Viktimodogmatik)的论题,成为刑法信条学学术研究讨论的热点。在历经20多年激烈的讨论之后,本世纪初,德国权威的刑法教科书和刑法评论中,被害人信条学的观点已被德国刑法学界普遍认可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限制性原则(Tatbestandseinsch(a|¨)nkungsprinzi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被害人学 犯罪构成要件 刑事政策 可罚性 法益 内曼 犯罪行为 刑罚理论 刑事保护
原文传递
德国刑法中的双重罪过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永生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9-27,共9页
德国刑法中的双重罪过立法主要是指罪过由对行为的故意与对结果的过失组合而成的故意犯罪的立法,主要分布在公共危险之犯罪中,共涉及20余个罪名。双重罪过立法严格贯彻了明确性原则、责任主义和刑罚个别化,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法治立场。... 德国刑法中的双重罪过立法主要是指罪过由对行为的故意与对结果的过失组合而成的故意犯罪的立法,主要分布在公共危险之犯罪中,共涉及20余个罪名。双重罪过立法严格贯彻了明确性原则、责任主义和刑罚个别化,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法治立场。我国刑法总则把罪过形式的判断根据明确限定为"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分则对部分犯罪的罪过形式规定不明确,致使难以解释抽象危险犯的罪过形式,在侵害犯和具体危险犯上难以贯彻责任主义,同时无法消除罪过形式解释上的混乱。从德国刑法中的双重罪过立法来看,在完善我国刑法中的罪过立法时,不仅应当满足判断罪过形式的实际需要,更应当注重贯彻法治对刑法的基本要求,同时还应坚持刑法文本的逻辑性和适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典》 双重罪过立法 明确性原则 责任主义 刑罚个别化
原文传递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寅翔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302-319,共18页
一、引言在我国,如同其他舶来的刑法理论一样,对于罪责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引进后的内化阶段。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刑事责任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引起理论界的普通共鸣。现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 一、引言在我国,如同其他舶来的刑法理论一样,对于罪责理论的研究尚处于引进后的内化阶段。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刑事责任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引起理论界的普通共鸣。现在,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虽然承认了将"罪一责一刑"作为刑法学总论的研究骨架,并认为刑事责任论起到了连接犯罪与刑罚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刑法 责任论 刑罚目的 犯罪论体系 雅各布斯 期待可能性 规范论 体系性 特殊预防 罪责原则
原文传递
德国刑法学中的义务犯理论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庆仁 《刑事法评论》 CSSCI 2009年第1期237-259,共23页
自1963年Roxin在其教授资格论文《正犯与犯罪支配》(Taterschaft und Tatherrschaft)中首次提出"义务犯"(Pflichtdelikt)概念以来,迄今已近半个世纪。
关键词 德国刑法 不作为犯 义务人 身份犯 行为概念 刑事政策 法益侵害 可罚性 帮助犯 体系性
原文传递
简述德国刑法判例对理论发展的影响——以违法性认识错误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柏浪涛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9-120,共2页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指导案例与法学理论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德国刑法判例对德国刑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判例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选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律师...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些指导案例与法学理论如何形成良性互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德国刑法判例对德国刑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许多判例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选取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律师强迫案,简要勾勒德国刑法判例对理论发展的影响。该判例被Jescheck教授称为'德国刑法史上划时代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认识 行为人 事实认识错误 构成要件事实 德国刑法 刑法规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