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德国刑法中的杜歇纳条款研究——教唆的未遂的一个域外样本 |
蔡桂生
|
《东方法学》
|
2013 |
4
|
|
2
|
论德国刑法典中的“不实施救助”罪 |
王钰
|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12 |
5
|
|
3
|
论违法性认识的本质及其在责任概念构成中的地位——以《德国刑法典》第17条为视角 |
周国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4
|
论德国刑法对儿童性权益的保护--以《德国刑法典》第176、176a、176b条为视角 |
赵冠男
|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
2021 |
5
|
|
5
|
增设操纵体育比赛犯罪的“失败样本”——德国刑法修改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
赵冠男
|
《中德法学论坛》
|
2022 |
6
|
|
6
|
论德国刑法对少年性权益的保护——以《德国刑法典》第182条为视角 |
赵冠男
|
《青少年学刊》
|
2021 |
3
|
|
7
|
德国刑法学的新发展——侧重于违法性阶层的考察 |
王钢
|
《清华法律评论》
|
2015 |
0 |
|
8
|
德国刑法上性侵受照护人罪及其启示 |
何坦
赵冠男
|
《犯罪研究》
|
2022 |
1
|
|
9
|
德国刑法对环境的保护 |
李建明
|
《学海》
|
1994 |
4
|
|
10
|
德国刑法总论的当代图景与变迁——以罗克辛《刑法总论教科书》第五版修订为线索的展开 |
陈尔彦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
2020 |
13
|
|
11
|
德国刑法儿童性权益保护之修法动向与评析——以《惩治儿童性暴力法案》为视角 |
何坦
赵冠男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
12
|
德国刑法间接故意理论研究述评 |
王指南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3
|
德国刑法中的监督责任略论——以不真正不作为理论展开 |
秦悦涵
|
《太原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4
|
论(德国)刑法教义学的方法 |
郑力凡(译)
陈璇(校)
|
《法治现代化研究》
|
2025 |
0 |
|
15
|
联邦德国刑法改革研究 |
王世洲
|
《环球法律评论》
|
1997 |
12
|
|
16
|
德国刑法被害人信条学研究初论 |
申柳华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1 |
8
|
|
17
|
德国刑法中的双重罪过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苏永生
|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8
|
从建构理性到实用理性——德国刑法中实质责任论的实用性倾向 |
马寅翔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12 |
4
|
|
19
|
德国刑法学中的义务犯理论 |
何庆仁
|
《刑事法评论》
CSSCI
|
2009 |
14
|
|
20
|
简述德国刑法判例对理论发展的影响——以违法性认识错误为例 |
柏浪涛
|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