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8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单电机微驱动的叶类蔬菜扶正装置的推广
1
作者 顾宇衡 徐立志 +1 位作者 王善佳 刘雨荷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2期45-48,共4页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叶类蔬菜采摘过程中的效率与损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铲根-夹持-输送”的收获方式是目前采摘蔬菜保证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收获方式,但容易导致蔬菜叶片散落,缩短保质期并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本文旨在推广一...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叶类蔬菜采摘过程中的效率与损耗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铲根-夹持-输送”的收获方式是目前采摘蔬菜保证高生产效益的有效收获方式,但容易导致蔬菜叶片散落,缩短保质期并增加微生物污染的风险。本文旨在推广一种基于单电机微驱动的旋转缩紧耦合进行的叶类蔬菜扶正装置,通过机构的设计,实现了由单电机使旋转缩紧的耦合同步进行的技术,优化了叶类蔬菜采摘的夹持扶正以及一系列相关过程。该装置在结构上分为固定部分、主轴传动部分、夹持部分等,通过一体化的旋转与缩紧过程,尽可能地减少了扶正采摘过程中的叶片损伤。仿真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功能可实现性高,其力学行为能保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现该装置的运作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类蔬菜 单电机微驱动 旋转缩紧 蔬菜采摘 柔性夹持 仿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操作的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立宁 荣伟彬 +3 位作者 曲东升 高振国 楼朝飞 蔡鹤皋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4-518,共5页
根据仿生学原理 ,采用分立式布局 ,研制出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该微驱动器采用电磁铁箝位、压电陶瓷驱动的爬行式步进机构形式 ,实现了光学镜面的二维微调整操作。实验表明 ,该微驱动器具有分辨率高、行程大、步距可变等特点 ,... 根据仿生学原理 ,采用分立式布局 ,研制出大行程高分辨率旋转微驱动器。该微驱动器采用电磁铁箝位、压电陶瓷驱动的爬行式步进机构形式 ,实现了光学镜面的二维微调整操作。实验表明 ,该微驱动器具有分辨率高、行程大、步距可变等特点 ,也适用于其它微操作中大行程高分辨率的旋转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 微驱动 仿生型旋转微驱动 电磁铁箝位 压电陶瓷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准分子激光微加工的光热微驱动器(英文)
3
作者 章海军 赵冬伟 +2 位作者 伊福廷 王波 张冬仙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36-439,共4页
提出了基于光热(PT)微膨胀原理的新型光热微驱动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将纵向光热膨胀转化成横向偏转的微驱动器.以AutoCAD设计图为基础,采用KrF准分子激光微加工系统,在单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加工出长1 500μm、宽250μm、厚40μm的开... 提出了基于光热(PT)微膨胀原理的新型光热微驱动技术.设计了一种能将纵向光热膨胀转化成横向偏转的微驱动器.以AutoCAD设计图为基础,采用KrF准分子激光微加工系统,在单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加工出长1 500μm、宽250μm、厚40μm的开关式光热微驱动器.从微驱动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可以看出,微驱动器形状与AutoCAD设计值符合良好.光热微驱动实验采用脉冲频率可调的半导体激光器(4 mW,650 nm)作为驱动源.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脉冲频率范围(如0~17 Hz)内,光热微驱动器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其横向偏转量最大可达11μm,足以实现微开关功能.这种光热微驱动器可由激光束直接控制,具有原理新颖、结构简洁、体积小、易于加工制作等特点,在微纳米技术领域和微光机电系统(MOEMS)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微驱动 加工 微驱动 动态特性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微驱动定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绍云 曲东升 +2 位作者 孙立宁 王力 蔡鹤皋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4,共3页
研究了具有宏 /微双重驱动定位工作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 .该工作台采用直线电机进行大行程位移驱动 ,来保证较大的工作行程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完成精密位移驱动 ,利用光栅尺实现闭环位移反馈 ,可以实现 10 0mm... 研究了具有宏 /微双重驱动定位工作台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技术 .该工作台采用直线电机进行大行程位移驱动 ,来保证较大的工作行程和较快的响应速度 ,采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完成精密位移驱动 ,利用光栅尺实现闭环位移反馈 ,可以实现 10 0mm的工作行程 ,0 .0 1μm的重复定位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微驱动 直线电机 PZT驱动 滑模变结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精密转台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田学光 田兴志 +1 位作者 刘轩 刘伟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2-1118,共7页
针对用于标定和检测的大型精密转台(要求其定位误差≤±0.5″),研制了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介绍了转台的总体结构,给出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和构成。该角度微驱动装置主要通过一个角位移转换机构把精密直线位移转化为精密... 针对用于标定和检测的大型精密转台(要求其定位误差≤±0.5″),研制了高精度角度微驱动装置。介绍了转台的总体结构,给出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驱动原理和构成。该角度微驱动装置主要通过一个角位移转换机构把精密直线位移转化为精密角位移来实现高的角度分辨率,其在驱动转台旋转的过程中几乎不给转台带来轴向力和径向力,因此不影响转台的轴系精度。为了满足定位要求,转台设计采用了粗精结合、二次定位的方法,即先采用力矩电机进行粗定位,然后使用角度微驱动装置来实现精定位。最后,从理论上计算了角度微驱动装置的分辨率并进行了测试和应用验证,证明此角度微驱动装置的分辨率优于0.08″,满足转台定位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精密转台 角度微驱动装置 角位移转换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ZT系多层片式压电陶瓷微驱动器位移性能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李国荣 陈大任 殷庆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8-424,共7页
采用陶瓷坯膜流延成型和陶瓷坯膜/金属内电极共烧技术,制作了多层片式高含铅PZT软性压电陶瓷微驱动器.该器件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位移量大(38V,105μm)的特点.本文对制作的多层片式器件在直流和单向交流工作电压的作用下产... 采用陶瓷坯膜流延成型和陶瓷坯膜/金属内电极共烧技术,制作了多层片式高含铅PZT软性压电陶瓷微驱动器.该器件具有体积小、工作电压低、位移量大(38V,105μm)的特点.本文对制作的多层片式器件在直流和单向交流工作电压的作用下产生的静态和动态位移特性,从PZT压电陶瓷材料的晶体和电畴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微驱动 位移 陶瓷 PZT 多层片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压电效应研究及利用其原理设计微驱动器探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史丽萍 孙宝元 钱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22-1525,共4页
目前,对于压电效应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次压电效应,而二次压电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四类压电方程推导了二次压电效应理论公式,并使用压电石英晶体从能量的角度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之后,以22片石英晶片构成石英叠堆... 目前,对于压电效应理论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次压电效应,而二次压电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应用四类压电方程推导了二次压电效应理论公式,并使用压电石英晶体从能量的角度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之后,以22片石英晶片构成石英叠堆,将其作为被测晶组进行了二次压电效应的实验研究.理论与实验均表明,在石英叠堆上施加外力,石英晶体从正压电效应开始,由二次逆压电效应所产生的形变与施加在其上面的外力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依此提出了利用二次压电效应原理设计微驱动系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二次压电效应 微驱动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则的仿人智能控制在微驱动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立宁 张涛 +2 位作者 曲东升 李国君 刘美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103,106,共4页
根据三角形放大原理设计出一种以压电陶瓷为驱动元件、应变片为微位移传感元件的精密微位移机构,由于压电陶瓷存在迟滞、蠕变和非线性的不足,并且难于得到其准确的数学模型,采用常现线性PID控制方法很难实现微驱动机构的高速高精度... 根据三角形放大原理设计出一种以压电陶瓷为驱动元件、应变片为微位移传感元件的精密微位移机构,由于压电陶瓷存在迟滞、蠕变和非线性的不足,并且难于得到其准确的数学模型,采用常现线性PID控制方法很难实现微驱动机构的高速高精度控制,针对这一问题,将基于数字PI控制的仿人智能控制方法应用于微驱动系统的控制中,它是在数字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通过仿人智能控制的特征变量en·Δen的取值符号选择相应的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智能控制 压电陶瓷 微驱动系统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驱动定位系统及其在误差补偿机器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晏祖根 孙立宁 节德刚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03-708,共6页
介绍了基于偏摆误差补偿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系统组成及偏摆误差补偿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设计了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压电陶瓷(PZT)直接驱动的微位移工作台。采用模糊PI控制算法对微动工作台进行闭环控制,既利用模糊控制... 介绍了基于偏摆误差补偿的高速高精度机器人系统组成及偏摆误差补偿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设计了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压电陶瓷(PZT)直接驱动的微位移工作台。采用模糊PI控制算法对微动工作台进行闭环控制,既利用模糊控制灵活、适应性强的优点,又利用PI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实验结果验证了模糊PI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采用微动工作台补偿偏摆误差,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驱动 压电陶瓷 误差补偿 有限元分析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摩擦原理的PZT驱动四自由度微驱动器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迟冬祥 颜国正 丁国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由 PZT驱动、基于惯性 -摩擦原理的四自由度驱动器方案 ,在原理实验的基础上制作了四自由度驱动器的原型 ,并讨论了这一微驱动器的运动特点。实验证明 :这一原理应用于微驱动器是可行的。压电陶瓷的通电频率处于 0 Hz~ 30 0 ... 提出了一种由 PZT驱动、基于惯性 -摩擦原理的四自由度驱动器方案 ,在原理实验的基础上制作了四自由度驱动器的原型 ,并讨论了这一微驱动器的运动特点。实验证明 :这一原理应用于微驱动器是可行的。压电陶瓷的通电频率处于 0 Hz~ 30 0 0 0 Hz时微驱动器的运动是线性可控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 压电陶资 微驱动 型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摩擦驱动的球基微驱动器逆转现象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立宁 陈海初 +1 位作者 李满天 齐毓霖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0-483,共4页
在压电陶瓷等效电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外加驱动信号波形分析了基于惯性-摩擦驱动的球基微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金属球产生逆转现象的原因,建立了金属球的转速及位移模型,采用快速放电回路和加速压电陶瓷放电的方法减小金属球的逆转位移及... 在压电陶瓷等效电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外加驱动信号波形分析了基于惯性-摩擦驱动的球基微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金属球产生逆转现象的原因,建立了金属球的转速及位移模型,采用快速放电回路和加速压电陶瓷放电的方法减小金属球的逆转位移及振动;利用压电陶瓷管作为微驱动元件,设计了基于惯性-摩擦驱动的球基微驱动器,并采用不同频率的三角波信号对所设计微驱动器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信号频率越高,微驱动器的振动现象越明显;当驱动信号频率接近、等于或大于微驱动元件(压电陶瓷管)的固有放电周期时,金属球出现无规律运动,导致微驱动器失效;根据1 H z低频信号时的试验结果与计算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所建立的逆转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驱动 压电陶瓷管 惯性-摩擦驱动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波微驱动的摩擦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维山 张帆 刘军考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448,共5页
提出了一种超声波微驱动摩擦改性的思想。通过激励超声波马达振子的两个对称的夹心式换能器前端头作旋转方向相反的椭圆运动,使摩擦副处于超声波动力润滑状态,同时控制两个夹心式换能器振幅,实现在低速运动时对摩擦力的主动控制达到减... 提出了一种超声波微驱动摩擦改性的思想。通过激励超声波马达振子的两个对称的夹心式换能器前端头作旋转方向相反的椭圆运动,使摩擦副处于超声波动力润滑状态,同时控制两个夹心式换能器振幅,实现在低速运动时对摩擦力的主动控制达到减小摩擦力的目的。利用气浮导轨、力传感器、低速电机建立了摩擦力模糊控制系统。初步的实验表明,摩擦力大大减小,当振子和负载总质量为3.8kg,电机拖动速度0.5mm/s时,摩擦系数达到0.00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马达 动摩擦 改性 微驱动 模糊控制系统 主动控制 摩擦力 椭圆运动
原文传递
宏微直线压电电机微驱动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铁民 李晟华 +3 位作者 梁莉 廖贻泳 曹飞 文晟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2-697,共6页
为了解决宏微驱动直线压电电机微驱动位移较小、对宏动定位误差的补偿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宏微驱动钹型直线压电电机。采用钹型复合压电叠堆为驱动单元替换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压电叠堆,实现轴向位移的一次放大,通过弹性拨齿的柔性铰... 为了解决宏微驱动直线压电电机微驱动位移较小、对宏动定位误差的补偿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宏微驱动钹型直线压电电机。采用钹型复合压电叠堆为驱动单元替换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压电叠堆,实现轴向位移的一次放大,通过弹性拨齿的柔性铰链结构将钹型压电叠堆输出的微位移二次放大。该电机可在特定的驱动频率、工作电压和相位差下实现振子振动模态下的超声驱动,也可以通过微位移放大机构实现静态变形的微驱动(蠕动)。建立了该直线压电电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弹性拨齿、钹型压电叠堆和复合振子进行静力学分析和静态优化设计。有限元仿真表明: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弹性拨齿经过优化后,最小刚度小于钹型压电叠堆的最小刚度;在相同条件下,优化后钹型压电叠堆沿轴向方向的静态变形量比由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压电叠堆的静态变形量提高了8.45倍;采用基于柔性铰链结构的弹性拨齿和钹型压电叠堆组成的复合振子的拨齿质点沿水平方向的静态位移量比优化前提高了12.1%,大幅提高了微驱动对宏动定位误差的补偿能力,为压电电机微驱动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电机 微驱动 柔性铰链 钹型压电叠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静电排斥力的纵向微驱动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乔大勇 苑伟政 +2 位作者 马志波 李开成 李晓莹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62-2664,共3页
为了消除静电塌陷对静电吸引力微驱动器冲程的限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排斥力的纵向微驱动器实现结构,其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在工作过程中互相远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静电塌陷问题,且冲程不受牺牲层厚度的限制;借助Maxwell2D软件,采用数... 为了消除静电塌陷对静电吸引力微驱动器冲程的限制,设计了一种基于静电排斥力的纵向微驱动器实现结构,其可动电极和固定电极在工作过程中互相远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静电塌陷问题,且冲程不受牺牲层厚度的限制;借助Maxwell2D软件,采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微驱动器结构参数对静电排斥力大小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梳齿电极水平间距,固定/可动梳齿电极宽度和两者的比值都是影响静电排斥力大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排斥力 纵向微驱动 冲程 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薄膜微驱动器过程准可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曲炳郡 李路明 +1 位作者 张玉玲 王立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器的过程不可控及过程准可控输出特性,给出了此类驱动器实 现过程准可控的设计思想——单元互联,及其可控输出位移值与互联单元的一般性关系:对于 n个具有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单元互联而成的SMA驱动器,有2n... 研究了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器的过程不可控及过程准可控输出特性,给出了此类驱动器实 现过程准可控的设计思想——单元互联,及其可控输出位移值与互联单元的一般性关系:对于 n个具有双程形状记忆效应的单元互联而成的SMA驱动器,有2n个可控位移输出. 对一类基于单元互联实现变力夹持的SMA薄膜微夹持器进行了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薄膜 夹持器 过程不可控 过程准可控 单元互联 微驱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型惯性微驱动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秋红 高志军 +1 位作者 颜国正 颜德田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提出基于惯性-摩擦的新型压电驱动方式,设计出可实现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压电微型驱动器。对微驱动器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给出了试验结果及分析,并讨论了驱动器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 压电效应 微驱动 惯性-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同步跟随式电磁悬浮微驱动器的理论分析与建模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本永 潘科荣 +3 位作者 杨涛 陈军 姜伟光 郭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637-2642,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同步跟随的新型电磁悬浮式微驱动器,解决了悬浮驱动力与横向力相互耦合的问题,可实现高精度微运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该驱动器的驱动力数学模型;采用矢量磁位法、傅里叶级数法和麦克斯韦张量法完成了该驱动器的特... 提出了一种基于磁场同步跟随的新型电磁悬浮式微驱动器,解决了悬浮驱动力与横向力相互耦合的问题,可实现高精度微运动。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该驱动器的驱动力数学模型;采用矢量磁位法、傅里叶级数法和麦克斯韦张量法完成了该驱动器的特征参数辨识,并分析了永磁体材料、尺寸、导线阵列电流大小以及气隙高度对悬浮力大小的影响,由此得到悬浮力与气隙、电流的关系。实验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与建模的正确性以及该驱动器的实际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同步跟随 电磁悬浮 微驱动 HALBACH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ZT的宏/微驱动机器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立宁 孙绍云 +1 位作者 荣伟彬 蔡鹤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9,共4页
综述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概念、现状、应用及所展开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宏/微机器人克服了传统定位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同时满足大行程、高速高准确度的定位要求;压电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驱动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做到无机械... 综述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概念、现状、应用及所展开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宏/微机器人克服了传统定位系统的局限性,可以同时满足大行程、高速高准确度的定位要求;压电陶瓷作为一种新型驱动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可以做到无机械摩擦、无间隙、较高的位移分辨率等特点,用于宏/微结合,可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基于PZT的宏/微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成果,这些宏/微机器人分别用于精密装配、光纤对接、IC封装、生物工程、柔性手臂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ZT 宏/微驱动机器人 压电陶瓷 驱动 位移分辨率 宏/操作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悬浮式微驱动器的有限元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砚江 潘科荣 +2 位作者 陈军 杨涛 陈本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35-1939,共5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点峰值磁场相互作用的电磁悬浮式微驱动器,解决了悬浮驱动力与横向力相互耦合的问题,有利于调节悬浮体的运动姿态。通过对悬浮力关于输入电流、气隙高度做单一因素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和联合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微...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多点峰值磁场相互作用的电磁悬浮式微驱动器,解决了悬浮驱动力与横向力相互耦合的问题,有利于调节悬浮体的运动姿态。通过对悬浮力关于输入电流、气隙高度做单一因素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和联合参数化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微驱动器有限元特征参数关系曲线。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实验特征参数关系曲线与理论特征参数关系曲线和有限元特征参数关系曲线吻合一致,表明了所设计的微驱动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驱动 电磁悬浮 参数化有限元分析 特征参数关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驱动技术在新型镗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云 杨宜民 李医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0-43,共4页
介绍了一种采用微驱动技术的新型NC镗床。讨论了以压电元件为动力部件的变形镗杆的工作原理、机械结构及其设计,简单介绍其控制。装有这种新型变形镗杆的NC镗床能高效地镗削活塞异形销孔,并达到微米精度的要求。
关键词 微驱动技术 压电式 变形镗杆 镗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