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上涨效应分析——货币政策失效与治理原理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暴力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6,共6页
在纸币体系中,存在"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等三个重要经济现象。因此,任何相对价格调整(变化)的微观经济行为,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促使物价总水... 在纸币体系中,存在"纸币的被动性膨胀"、绝对价格"向下刚性"和"向上看齐"等三个重要经济现象。因此,任何相对价格调整(变化)的微观经济行为,都会导致单向的"棘轮效应",不断震荡,促使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这就是纸币体系中微观经济行为的物价总水平效应,有三种具体形式。对此,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不仅是有限的,而且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为了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需要对症下药,针对这些微观经济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价总水平稳定 微观经济行为 货币政策失效 治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经济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创新——200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思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4-18,共5页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赫克曼和麦克法登两教授。赫克曼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分析选择性样本 (selectivesamples)的理论与方法 ,而麦克法登的成就主要在于建立了分析离散选择 (dis cretechoice)的理论与方法。这一宣布再次表明 ...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赫克曼和麦克法登两教授。赫克曼的贡献主要是创立了分析选择性样本 (selectivesamples)的理论与方法 ,而麦克法登的成就主要在于建立了分析离散选择 (dis cretechoice)的理论与方法。这一宣布再次表明 ,诺贝尔经济学奖秉承了它一贯的传统 ,十分重视能够推动经济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行为 2000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 赫克曼 麦克法登 微观经济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控制与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兼论投资膨胀的体制原因及控制
3
作者 罗首初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4-18,共5页
怎样搞好宏观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做到两点:第一、确定正确的宏观控制目标和控制重点;第二,健全和完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做到宏观控制微观化。而要做到这两点的理论准备,除了应该弄清各种宏观经... 怎样搞好宏观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做到两点:第一、确定正确的宏观控制目标和控制重点;第二,健全和完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做到宏观控制微观化。而要做到这两点的理论准备,除了应该弄清各种宏观经济变量自身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参数的常规作用外,还必须研究和把握特定社会与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微观单位——劳动者个人、企业、政府各级中间机构和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行为 行为规律 宏观经济变量 传统体制 相互关系 劳动者 经济环境 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收入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轨制”下的国有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研究——兼论近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政策选择
4
作者 郭晋刚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0期45-51,共7页
一、引言自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及展开的:一是通过下放自主权,重塑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来逐渐承认与确立企业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在保留传统的计划机制的条件下,通过计划与市场并存并逐步提高... 一、引言自1978年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及展开的:一是通过下放自主权,重塑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来逐渐承认与确立企业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在保留传统的计划机制的条件下,通过计划与市场并存并逐步提高市场调节比重的“双轨制”渐进改革模式来逐步建立与完善市场机制。可以说,“双轨制”迄今贯穿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个过程。因此,“双轨制”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吸引力,国内外学者对此作过众多的论证与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已有的研究文献却大多集中在“双轨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微观经济行为 研究 改革
原文传递
政府微观经济行为的理论思考
5
作者 汪邦军 《经济体制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1-124,共4页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对微观经济,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捆住手脚。而是既要管住,又要管好,以解决微观经济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代替经济个体的决策。因此,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应该以... 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对微观经济,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捆住手脚。而是既要管住,又要管好,以解决微观经济自身不能克服的缺陷。同时,政府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代替经济个体的决策。因此,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应该以经济个体为基点来设计自己的经济行为,培育、组织和管理好市场,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对微观经济进行有效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个体 政府干预 微观经济行为 经济 市场机制 市场作用 经济利益 自身利益 商品经济 政府管理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经济行为的短视现象
6
作者 李光跃 《农村经济与科技》 1995年第10期44-44,共1页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即把当前的所作所为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观高度指导微观经济行为。如果把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目标割裂开来,就必须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种现象,就是短视...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有战略眼光,即把当前的所作所为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观高度指导微观经济行为。如果把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目标割裂开来,就必须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种现象,就是短视经济行为。当前,我国某些农村经济活动中的短视行为主要有以下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经济行为 我国农村 农村经济 实现农业现代化 短视现象 短视行为 宏伟目标 宏观经济目标 战略眼光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政府规制经济学研究范式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盛光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6,共7页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经济学中逐渐发展起来了一门新兴学科——政府规制经济学,它主要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和管理。以1971年乔治·施蒂格勒发表《经济规制论》一文为发... 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经济学中逐渐发展起来了一门新兴学科——政府规制经济学,它主要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和管理。以1971年乔治·施蒂格勒发表《经济规制论》一文为发端,政府规制经济学围绕规制代表谁的利益、为何发生规制、如何规制三个核心主题,形成了传统规制理论“二分法”研究范式和比较制度分析整合研究范式两大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制 西方经济 经济学研究 市场经济体制 规制经济 述评 微观经济行为 比较制度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与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隆云滔 李洪涛 王国成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8年第2期47-52,80,共7页
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为经济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工具,对复杂环境下的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银行监管等对微观基础的交互适应性及区分度方面提供... 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为经济政策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工具,对复杂环境下的经济政策评估与政策建议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在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银行监管等对微观基础的交互适应性及区分度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我国收入分配政策方面也有相关应用。相比其他研究方法,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可为我国新时代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发展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主体的建模方法 经济政策分析 微观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探究
9
作者 孙世群 《地方政府管理》 1992年第1期35-36,42,共3页
县级政府经济管理是一门综合学科,其管理层次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它是城镇与乡村,条条与块块的结合部,起着衔接上下,沟通条块的重要作用。既是以中央为主体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低级层次,又是最贴近微观经济组织的前沿指挥部。
关键词 政府经济管理 宏观与微观 区域经济 微观经济组织 县级政府 宏观调控 微观经济行为 合理配置 综合学科 服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走向
10
作者 左开大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7-48,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和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和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不仅要求有一个与其运行机制相适应的组织体制,而且要求有一种保征其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经济秩序。没有这种经济秩序,或者这种经济秩序不严格,市场参与者、执法者和政府行为就不会符合市场经济的规范,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可依,有法不依,交易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体制 必然走向 发挥作用 法制化 经济秩序 高度重视 健康发展 法制建设 微观经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法制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
11
作者 乔伟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22,共4页
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法制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 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除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法制建设。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订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这就是说,从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的关系来看,二者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管理职能 立法工作 经济体制改革 宏观经济管理 转换经营机制 微观经济行为 十四大报告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宏观间接控制的微观基础问题
12
作者 代英姿 张凤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2-54,共3页
(一) 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都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管理有两种基本方法,这就是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宏观直接控制指的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直接管理。在这种... (一) 任何一个国家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都需要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宏观管理有两种基本方法,这就是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宏观直接控制指的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自上而下的直接管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整个社会被看成一个“大工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控制 基础问题 物质利益 微观经济行为 企业 宏观经济管理 直接控制 宏观间接调控 管理体制 宏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制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13
作者 谢洪俊 《政法论丛》 CSSCI 1993年第3期16-17,共2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这段精辟的论述深刻揭...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规,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这段精辟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法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关系.指明了法制建设必须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已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都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宏观经济管理 微观经济行为 改革开放 保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宏观控制与调节
14
作者 李同明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1-6,共6页
在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否则,国民经济运行就可能产生某种失控,甚至出现一定的混乱。为什么呢?因为旧体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集中统一,依靠行政手段。正是由于... 在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搞活企业,搞活微观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控制与调节。否则,国民经济运行就可能产生某种失控,甚至出现一定的混乱。为什么呢?因为旧体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高度集中统一,依靠行政手段。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在旧体制下,社会经济生活形成了统、死、放、乱四个字的恶性循环,即一统就死,一放就乱。 为什么会一统就死?因为旧经济体制统的不是宏观经济活动,而是微观经济行为,从中央一直统到基层企业单位,把企业的手脚捆得死死的,使其丧失了生机与活力。改革中,全国许多企业发出“松绑”的呼声,也正是要求松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五大花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控制 经济运行 社会主义 微观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活动 微观经济行为 国民经济运行 旧体制 行政手段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利避害──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15
作者 王耀东 《党政论坛》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金融体系 微观经济行为 贸易自由化 跨国公司母公司 劳动力流动 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危机 赤字预算 全球化趋势
原文传递
我国海洋经济基础理论建构的尝试——《海洋经济学引论》书评
16
《中国渔业经济》 2012年第2期177-177,共1页
正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洋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广日深,人类对海洋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关注愈多愈深。大连海洋大学乔翔博士的专著《海洋经济学引论》,通过界定海洋经济基本概念、总结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的... 正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海洋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日广日深,人类对海洋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关注愈多愈深。大连海洋大学乔翔博士的专著《海洋经济学引论》,通过界定海洋经济基本概念、总结海洋经济理论研究现状及其研究的方法谱系,按照"微观基础——中观结构——宏观总量"的次序,重构海洋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产业 经济运行 经济理论 基础理论建构 微观经济行为 海洋大学 西方经济 经济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17
作者 毕诗浩 《中国工商》 1989年第3期26-27,共2页
在微观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必须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为基础,通过强化成本管 理,使微观经济行为合理化、合法化、规范化,为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打下基础。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国家,都有比较严密的成本管理法规,企业的经济行为受到成本法规... 在微观经济上整顿经济秩序,必须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为基础,通过强化成本管 理,使微观经济行为合理化、合法化、规范化,为建立商品经济新秩序打下基础。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国家,都有比较严密的成本管理法规,企业的经济行为受到成本法规的约束。在产品经济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管理法 整顿经济秩序 企业成本管理 微观经济行为 成本法规 商品经济 强化成本管理 成本开支 产品经济 照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地流转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成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1,共6页
农地集体所有制并非农地流转和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制约农地流转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形成的障碍是农地流转市场的"低市场性"。事实上,中国尚未建成农地流转市场。这意味着出租方农民和承租方农民在农地流转中都面临着高... 农地集体所有制并非农地流转和集中及规模经营的制度性障碍,制约农地流转以及农业规模经营形成的障碍是农地流转市场的"低市场性"。事实上,中国尚未建成农地流转市场。这意味着出租方农民和承租方农民在农地流转中都面临着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才是制约农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然而,农地的严重"细碎化"以及我国现在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都制约着农地的流转和集中、农业的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只有破除农民在交易中的既有约束,降低农地流转中的交易成本、风险及未来的不确定性,才能使大规模的农地流转成为可能。而这一进程能否顺利推进,需要农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这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易成本 农地流转 低市场性 微观经济行为 政府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规制政策
19
作者 张颉 《日本研究》 CSSCI 1996年第4期29-30,共2页
日本的规制政策云南大学政治系张颉“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或“RegulatoryConstraint”,是日本经济学家再创造的译名。规制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 日本的规制政策云南大学政治系张颉“规制”一词来源于英文‘Regulation”或“RegulatoryConstraint”,是日本经济学家再创造的译名。规制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或管理。政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松规制 政府规制 收入再分配 行政指导 规制政策 规制成本 日本政府 资源有效配置 微观经济行为 规制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几点思考
20
作者 吴昌江 《求实》 CSSCI 1997年第4期22-24,共3页
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几点思考吴昌江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届六中全会又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 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步伐的几点思考吴昌江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四届六中全会又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由于市场调节经济活动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微观经济行为 规范体系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执法环节 政府职能 党的十四大 市场主体 司法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