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可动流体分布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夏玉磊 兰建平 姚伟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 致密砂岩复杂的孔喉结构导致多变的可动流体分布,而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又是研究致密砂岩储层的重点。基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原理,采用离心试验、高压压汞、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铸体薄片等方法,建立了神木地区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分类标准,明确了3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及孔隙、喉道类型,提出了适用于目标储层转换系数的新方法,并定量评价了3类岩石可动流体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储层中Ⅰ、Ⅱ类岩石孔隙以孔径大于10μm的残余粒间孔和孔径大于1μm的溶蚀孔为主,喉道以缩小型和弯片状喉道为主,孔隙结构参数较好,大孔隙发育程度高、孔喉间连通性好、可动流体赋存量大,大部分可动流体赋存于T_(2)谱右峰对应的大孔隙中,而左峰对应的小孔隙中可动流体含量低。Ⅲ类岩石孔隙结构参数差、可动流体百分比低、孔喉以晶间孔和管束状喉道为主。目标储层平均转换系数为0.029μm/ms,但Ⅰ、Ⅱ类岩石转换系数小于Ⅲ类,转换后的Ⅰ、Ⅱ类岩石T_(2)谱的右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而Ⅲ类岩石T_(2)谱的左峰与压汞孔隙半径分布的主峰相对应。Ⅰ、Ⅱ类岩石孔径大于1μm的孔隙中可动流体百分比高,是未来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研究成果为提高致密油藏采收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可动流体 微观孔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汞—恒速压汞在致密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定量表征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储层为例 被引量:66
2
作者 喻建 马捷 +3 位作者 路俊刚 曹琰 冯胜斌 李卫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 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是典型的致密油气富集区,储层物性差,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对油气的富集和后期开采有较大影响。利用压汞—恒速压汞法探讨华池—合水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储层纳米孔喉定量表征及孔喉体系中流体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储层排替压力较高,平均喉道半径较小,孔喉体积比及孔喉比较大,渗流能力差;不同物性岩样的孔隙半径分布范围一致,喉道分布差异明显,进汞饱和度随孔隙个数的增多而增大;SHg—ΔSHg/ΔPc曲线能较好地反映进汞速率及孔喉结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发育,且对储层储集及渗流能力有较大的贡献;流体在注入过程中,首先进入孔隙主控区,紧接着进入孔喉共控区,最后进入喉道主控区;恒速压汞在研究致密储层孔喉结构时不能反映纳米孔喉特征,评价物性较好的储层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定量表征 压汞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分类特征 被引量:54
3
作者 赵继勇 刘振旺 +1 位作者 谢启超 周静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5期73-79,共7页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通过镜下观察和压汞实验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了分析。镜下观察该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孔和... 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是致密油储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制约致密油开发的关键。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安83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通过镜下观察和压汞实验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进行了分析。镜下观察该区孔隙类型主要为长石溶孔和粒间孔,喉道类型以弯片状、片状以及管束状喉道为主;压汞曲线显示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偏高,中间过渡段相对较陡,喉道中值半径偏小,分选较好。孔喉结构的非均质性是决定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其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孔喉分布、孔喉大小、连通性三方面参数与物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孔喉分布特征参数中的分选系数、大小特征参数中的孔喉体积比、连通特征参数中的退汞效率与物性相关性最好,据此建立了适合致密油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以指导致密油储层产能评价及相关措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油田 致密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毛细管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方法及其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红河地区长8层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邹敏 夏东领 +1 位作者 庞雯 徐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在调研国内外致密储层表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陆相致密砂岩特征,筛选了以场发射扫描电镜直接观察、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间接测定以及微米CT三维数字岩心的表征方法,结合前人提出的孔喉大小、分选以及连通性表征内容,提出反映致密砂岩孔隙... 在调研国内外致密储层表征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陆相致密砂岩特征,筛选了以场发射扫描电镜直接观察、高压压汞和恒速压汞间接测定以及微米CT三维数字岩心的表征方法,结合前人提出的孔喉大小、分选以及连通性表征内容,提出反映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点的表征参数。孔隙方面,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大小呈负偏态分布,以最大孔隙直径、平均孔隙直径、孔隙直径中位数和孔隙直径众数表征孔隙大小,以孔隙直径均质系数表征孔隙分选特征;喉道方面,以主流喉道半径表征喉道大小特征,以喉道均质系数表征喉道分选特征;结合二维图像观察与三维数字岩心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以孔喉组合类型和最大连通体占储集空间的比例表征孔喉连通性。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红河地区典型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以上表征方法、参数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物性储层的孔隙、喉道以及孔喉连通性差异较大,一定程度反映了本文表征方法与参数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结构 表征参数 致密砂岩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2 位作者 梁晓伟 陈亚娟 马继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6,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84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40.12μm,平均孔喉比为281.03,微-纳米孔喉特征明显。喉道半径、孔喉比与孔渗关系表明,孔喉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孔喉特征参数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制约要明显高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致密油储层微-纳米CT实验表明,致密油储层发育孔喉网络复杂的纳米-微米级孔喉系统,且具连通性;微-纳米孔隙结构三维重构显示,纳米孔隙一般呈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微米级孔隙呈现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石油赋存在较大孔隙的团块状、球形斑点状孔隙结构和微裂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长6储层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转转 高永利 高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33,5,共5页
对11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致密油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定量对比分析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程度,明确了制约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级别样品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参数上,样品渗透率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 对11块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致密油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测试,定量对比分析了孔喉特征参数的差异程度,明确了制约储层品质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级别样品微观孔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喉道参数上,样品渗透率越小,小喉道所占比例越高,对渗透率起主要贡献的喉道所占比例越少,孔喉比差异增大;主流喉道半径与渗透率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渗透率较小时,主流喉道的较小波动会引起渗透率的明显变化;孔隙、喉道和总进汞量主要受渗透率影响,喉道进汞量受渗透率的影响更大。致密油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受喉道参数(尤其是主流喉道)的控制,喉道半径大小制约致密油储层品质,影响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主流 长7储层 陇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水对超低渗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孙琳 王兵 +2 位作者 蒲万芬 斯荣 辛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3-158,共6页
热水驱是提高超低渗储集层采收率的重要储备技术之一。利用离心法测定了同一超低渗岩芯经40~180?C热水作用后的毛管力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热水对孔喉大小、分布以及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温度升高可使毛管力降低,最小... 热水驱是提高超低渗储集层采收率的重要储备技术之一。利用离心法测定了同一超低渗岩芯经40~180?C热水作用后的毛管力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热水对孔喉大小、分布以及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温度升高可使毛管力降低,最小湿相饱和度减小,并令半径小于0.03μm的小孔喉数量大幅减少,半径在0.03~0.81μm的中等孔喉及半径大于3.22μm大孔喉数量增多,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增大,孔喉分选性增强,同时各种变化在热水温度达到120?C以前更为明显。利用扫描电镜法对经不同温度热水作用后的超低渗岩芯块的微观孔喉形貌进行了定点扫描,结果证实了孔喉尺寸会在热水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并观察到了微粒的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驱 超低渗 微观孔喉结构 毛管力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3
8
作者 李俊键 刘洋 +3 位作者 高亚军 成宝洋 孟凡乐 徐怀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3-1052,共10页
选取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储集层4块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岩心开展水驱油扫描成像实验,通过图像处理对油、水、颗粒三相进行精准分离,并建立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喉数目、喉道半径分布等参数,实现定量表征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驱替过程中... 选取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储集层4块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岩心开展水驱油扫描成像实验,通过图像处理对油、水、颗粒三相进行精准分离,并建立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喉数目、喉道半径分布等参数,实现定量表征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驱替过程中油相的运移规律、驱替结束后剩余油的分布与形态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孔隙度-渗透率相同的岩心,其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均不同程度影响油相的运移与剩余油的分布形态,非均质性越强,水相主要沿优势通道渗流,剩余油成片状滞留在小孔隙内,驱替过程中形成的油簇(滴)的数量越多,平均体积越小,剩余油以簇状连续相为主且饱和度较高;非均质性越弱,孔喉波及效率越高,剩余油主要以非连续相滞留在孔隙内。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与绝对渗透率、毛细管数、微观非均质性有关,由此建立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连续性识别图版,可以很好地描述三者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准确识别剩余油分布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水驱油 CT扫描 图像处理 微观孔喉结构 储集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不同成岩相微观孔喉结构研究——以板桥-合水地区长8_1低渗透储层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思琪 孙卫 +1 位作者 张茜 赵晨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更加细致全面地表征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8_1储层,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手段结合沉积相将长8_1储层划分出6类成岩相;通过图像孔隙、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数据探究了各成岩相的微观孔喉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各成岩... 为更加细致全面地表征鄂尔多斯盆地板桥-合水地区长8_1储层,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实验手段结合沉积相将长8_1储层划分出6类成岩相;通过图像孔隙、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数据探究了各成岩相的微观孔喉结构差异。结果显示,各成岩相都具有双孔隙结构,孔隙大小相当,但喉道差异较大;有利成岩相带为长石溶蚀-残余粒间孔相、绿泥石胶结-残余粒间孔相、碳酸盐岩胶结-残余粒间孔相,这三类成岩相有相对大的喉道、较小的孔喉比、较好的孔喉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成岩相 微观孔喉结构 低渗透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子坪地区长2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玉兰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18-122,共5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储层,应用常规压汞、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化子坪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喉结构、喉道半径和进汞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子坪地区长2储层主...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化子坪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储层,应用常规压汞、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化子坪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喉结构、喉道半径和进汞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子坪地区长2储层主要发育溶蚀粒间孔,其次残余部分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以浊沸石溶孔最为发育,面孔率可达5%,平均1.9%,长石溶孔次之。储层平均孔喉半径中值1.25μm,排驱压力介于0.04和0.45 MPa之间,表现为“低排驱压力”。喉道半径、进汞量与储层物性的关系表明,孔喉结构是影响储层物性的关键性因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喉道中值半径、平均喉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储层常规压汞实验表明,物性较好样品的累计进汞量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子坪 长2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御庭 李霏 +2 位作者 陈铭谦 殷存敏 张凯 《地下水》 2019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微观孔喉结构是决定非常规油气藏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藏的评价标准。它揭示了基本的地质特征,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因素和浓缩规律。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储层的孔喉结构的控制,其对油气采取有较大的影响。因... 微观孔喉结构是决定非常规油气藏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非常规油气藏的评价标准。它揭示了基本的地质特征,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因素和浓缩规律。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储层的孔喉结构的控制,其对油气采取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详细描述非常规油气藏的微观渗流特征,研究非常规油气藏的微观孔喉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非常规油气和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的相关文献,作者从非常规油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在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方法、孔喉特征参数、孔喉结构对渗流特征影响等方面加以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油气 致密储集层 微观孔喉结构 特征参数 渗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表征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米悦 陈朝兵 王江涛 《地下水》 2021年第6期203-204,216,共3页
微观孔喉结构研究通常指的是对孔喉的大小、形态及连通性的研究。致密油气藏的孔喉结构决定了其低孔低渗的特点,也决定了储层是否具有有效性。微观孔喉结构表征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方法... 微观孔喉结构研究通常指的是对孔喉的大小、形态及连通性的研究。致密油气藏的孔喉结构决定了其低孔低渗的特点,也决定了储层是否具有有效性。微观孔喉结构表征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的表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数据分析技术,另一种是图像分析技术。两种表征方法各有利弊,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合理取舍,才能全尺度精细定量表征致密砂岩储层的微纳米级孔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表征方法 微观孔喉结构 数据分析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及演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严敏 赵靖舟 +3 位作者 黄延昭 杨振亚 方越 吴和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82,共9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主导型、溶蚀孔主导型和混合孔型3种;矿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制约储集层的初始孔喉结构;胶结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储集层的致密程度;溶蚀作用产生的孔喉影响储集性能。若储集层主要受压实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影响,则残余原生粒间孔占主导,孔隙孤立,多表现为中孔-疏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孔隙度较高,但连通性较差;若受浊沸石胶结和强溶蚀作用影响,则浊沸石溶蚀孔占主导,连通性好,多表现为中孔-类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为最佳储集空间;储集层经历绿泥石胶结、浊沸石胶结—弱溶蚀作用后,受浊沸石溶蚀孔与残余原生粒间孔共同影响,连通性较好,多表现为微孔、中孔-密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储集性能介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6段 致密砂岩储集层 储集空间 微观孔喉结构 高压压汞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表征及渗流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珊 卢双舫 +2 位作者 唐明明 梁宏儒 燕贲惠 《河南科学》 2016年第10期1699-1705,共7页
为全面表征致密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微米、亚微米尺度CT三维成像研究.在微米尺度下,样品1的孔喉结构表现一定的非均质性;样品2的孔吼结构整体均质性较强.在亚微米尺度下,样品1的孔... 为全面表征致密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对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山口组致密砂岩储集层样品进行微米、亚微米尺度CT三维成像研究.在微米尺度下,样品1的孔喉结构表现一定的非均质性;样品2的孔吼结构整体均质性较强.在亚微米尺度下,样品1的孔喉直径主要为2.0-3.9μm,其中存在一些较小的短管状、孤立球状微米级孔隙;样品2的孔喉直径主要为2.2-4.2μm,颗粒周围存在一些具有一定连通性的短管状微孔,兼具喉道与孔隙的双重功能.利用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单相微观渗流模拟分析,在0.7μm分辨率下,样品1、2的提取孔隙度分别为6.25%、9.3%,模拟渗透率分别为0.042、0.13 mD;在1.46μm分辨率下,样品2的提取孔隙度为9.14%,模拟渗透率为0.071 mD.两块样品的渗透率都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基于上述结果,总结出该地区超低渗的五个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CT三维成像 致密砂岩 微观孔喉结构 微观渗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4+5低渗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物性响应
15
作者 潘辉 武富礼 袁珍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论文对鄂尔多斯中部长4+5储层20组样品进行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区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粒间孔发育,次生溶孔主要为长石溶孔。主要喉道类型为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偶尔可见缩... 论文对鄂尔多斯中部长4+5储层20组样品进行薄片鉴定、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系统地研究了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区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粒间孔发育,次生溶孔主要为长石溶孔。主要喉道类型为片状喉道和弯片状喉道,偶尔可见缩颈型喉道。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2%,平均渗透率为1.01×10^(-3)μm^(2),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值孔喉半径、平均孔喉半径以及最大连通半径均与渗透率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说明渗透率主要受到孔喉半径的影响。喉道个数与渗透率呈良好的正相关性,说明喉道对渗透率的贡献较大。退汞效率与渗透率呈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孔隙度相关性较差,其原因在于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储层的渗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4+5 微观孔喉结构 半径 道个数 退汞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段和长8段为例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翰林 杨友运 +5 位作者 王凤琴 邓秀芹 刘烨 南珺祥 王津 张洪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234,共12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方法,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长8段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孔隙演化模式,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不同储集层致密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控制长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方法,对比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长6段、长8段致密储集层微观结构的差异,建立了相应的孔隙演化模式,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不同储集层致密化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控制长6段、长8段储集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储集层渗透率越低,喉道半径越小、分布越集中、占有效储集空间比例越大。明确长6段和长8段储集层差异:(1)随渗透率增大,长8段较长6段储集层中相对大喉道对渗透率的影响作用明显增大;(2)长6段储集层中纳米级喉道与孔喉半径比的相关性更强。沉积作用决定储集层原生孔隙结构,成岩作用是储集层致密的主控因素。受长6段、长8段储集层岩石组构和绿泥石含量差异的影响,压实作用使埋深和地温更大的长81亚段储集层减孔量(15%)小于长63亚段储集层(17%);而硅质、钙质及黏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造成长6段、长8段储集层渗透率差异较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延长组 致密砂岩储集层 恒速压汞 微观孔喉结构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源体系致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陇东地区樊家川和南梁长6段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翀峘 魏钦廉 +1 位作者 胡榕 肖玲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6-298,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丰富,其中陇东地区长6储层的发育受多物源体系的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不同物源控制的砂体微观结构特征差异等缺乏深入了解,制约了该地长6储层的勘探与评价。通过铸体薄片鉴定、镜下观察、X衍射及恒...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丰富,其中陇东地区长6储层的发育受多物源体系的控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不同物源控制的砂体微观结构特征差异等缺乏深入了解,制约了该地长6储层的勘探与评价。通过铸体薄片鉴定、镜下观察、X衍射及恒速压汞分析等实验手段,开展了不同物源体系控制下的储层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对比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建立了对应的孔隙演化模型,并探讨了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控制。结果表明:(1)喉道是控制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北东部物源沉积区较西部物源沉积区的喉道发育状况更好,渗透率更高;(2)随着渗透率升高,受北东部物源控制的南梁地区半径大于0.50μm的较大喉道对渗透率的贡献明显增加;(3)沉积微相是控制不同物源体系砂体物性的重要因素,受北东部物源控制的南梁地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砂体物性均好于受西部物源控制的樊家川地区;压实作用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受不同物源体系储层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差异的影响,北东部物源沉积区压实减孔量(19.29%)小于西部物源沉积区(22.32%)。该研究成果对不同物源体系致密油的后期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喉结构 控制因素 恒速压汞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构造嘉二段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周彦 谭秀成 +5 位作者 刘宏 杨金利 姚宴波 李俊良 钟华 林建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78,共7页
嘉二2B层的粉晶云岩储层和嘉二1亚段的泥晶—泥粉晶云岩储层是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主力产层,物性较好,且平面上分布稳定,但测试成果显示,其产能相差甚远。对储层岩石的镜下特征、毛细管压力特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等方面进行... 嘉二2B层的粉晶云岩储层和嘉二1亚段的泥晶—泥粉晶云岩储层是川中磨溪构造嘉二段气藏的主力产层,物性较好,且平面上分布稳定,但测试成果显示,其产能相差甚远。对储层岩石的镜下特征、毛细管压力特征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表明,这两套储层的微观孔喉结构差异较大,嘉二1亚段储层尽管孔隙度较高,但由于喉道细,连通性差,流体在其中的渗流能力因此明显下降。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原始变量的相关矩阵出发,通过研究其内部结构,找出起主导作用的新变量,针对不同孔喉结构的储层分别建立不同的分类评价标准,从而更客观地反映储层对流体产出的贡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构造 嘉二段 碳酸盐岩 微观孔喉结构 储层分类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对渗流行为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储层为例 被引量:57
19
作者 何文祥 杨乐 +1 位作者 马超亚 郭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7-481,517,共6页
通过压汞和渗流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孔喉结构和渗流实验研究。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曲线类型总体上属于B类和C类;曲线偏向图的右上方分布,中间过渡段相对较陡,进汞曲线和退汞曲线夹角较小;门槛压力和中值压力高... 通过压汞和渗流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长6特低渗透储层岩心进行了孔喉结构和渗流实验研究。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曲线类型总体上属于B类和C类;曲线偏向图的右上方分布,中间过渡段相对较陡,进汞曲线和退汞曲线夹角较小;门槛压力和中值压力高,分选性一般;孔喉半径对渗透率的贡献由单一区域向多区域均有分布;门槛压力、中值压力等与渗透率具有良好的相关关系,但退汞效率和退汞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差。单相渗流实验表明,部分样品在低压力梯度时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并过渡为达西渗流;两相渗流实验结果表明,储层具有高束缚水饱和度、高残余油饱和度,两相共渗区较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毛细管压力 渗流行为
原文传递
砂岩油藏高倍数水驱物性及驱替特征变化规律研究进展
20
作者 屈亚光 骆峰 +3 位作者 姜宇 周文胜 马小强 吴泓瑾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90-95,共6页
采用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一般在进入到高含水阶段后,务必会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水驱倍数一般较高,高倍水驱后储层的驱替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会影响油田的驱油效率和最终的采收率。针对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矿物组成、润湿... 采用注水开发的砂岩油藏一般在进入到高含水阶段后,务必会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水驱倍数一般较高,高倍水驱后储层的驱替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会影响油田的驱油效率和最终的采收率。针对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矿物组成、润湿性等参数,总结了各种参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归纳了高倍水驱后储层微观孔隙参数和宏观参数的变化规律,阐述了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储层时变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倍水驱 微观孔喉结构 粘土矿物 润湿性 相对渗透率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