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仵葱 李素华 路俊霞 《临床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PDR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配合玻璃体视... 目的分析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PDR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配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深层毛细血管层(DCP)血流密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CM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VEGF显著低于对照组,DCP血流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及雷珠单抗能够有效调节PDR患者的BCVA、CMT、VEGF及DCP血流密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吴国开 李雁 刘楚玲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于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完成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比较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于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完成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60例(60眼),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30眼)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30例(30眼)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同时点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并发症及玻璃体腔注射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67%vs.90.00%,χ^(2)=1.071,P=0.301)。治疗1、3、6个月后,2组BCVA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2组CMT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2组生理、情感、社会及精神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vs.6.67%,P=1.000);观察组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3.15±0.56)次,少于对照组的(4.61±0.93)次(t=7.366,P<0.001)。结论对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在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更优,且玻璃体腔注射次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糖尿病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577 nm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值微脉冲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阿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3
作者 邱新文 周爱云 +3 位作者 周益龙 任旋 兰丽霞 叶波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阈下值微脉冲全视网膜光凝(Subthreshold micropulse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SMPRP)联合阿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伴有... 目的探讨阈下值微脉冲全视网膜光凝(Subthreshold micropulse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SMPRP)联合阿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伴有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ma,DME)的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Severe non-PDR,SNPDR)病变患者12例及低风险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Low-risk PDR,LRPDR)患者8例共20例40只眼,随机分为微脉冲全视网膜光凝(SMPRP)组与连续波全视网膜光凝(Continuous-wave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CWPRP)组,每组20只眼。激光治疗前1周,所有眼注射1次阿柏西普2 mg;予以PRP完成1周期后至少随访6个月,获取激光治疗前及最终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ex,VFI)、视敏度平均阈值(Aver.threshold,AT)、以及ERG的明、暗视反应b/a、中央中心凹1mm区黄斑厚度(Center macular thickness,CMT)与眼底彩照及自发荧光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最终随访时间为(6.50±0.35)月,两组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及纤维血管增殖,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大部分吸收,无全身并发症与不良事件。BCVA、VFI、AT值SMPRP组较治疗前提高(P=0.110、0.064、0.001),CWPRP组较治疗前下降(P均<0.001),最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G的明、暗视反应b/a,SMPRP组较治疗前减轻(P=0.056、0.023)而CWPRP组较治疗前增大(P<0.001),最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变化,SMPRP组减少(P>0.05),CWRP组增大(P<0.05),最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WPRP组眼底彩照及自发荧光均可见广泛散在的激光斑,SMPRP未见激光损伤。结论SMPRP联合阿柏西普治疗,6个月后仍能抑制SNPDR及LRPDR与DME的发生发展,显著改善视网膜结构及功能,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值微脉冲激光 连续波激光 全视网膜光凝 阿柏西普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4
作者 刘卓 付鹏 +2 位作者 沈念 曹曦 孙廷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1-0075,共5页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及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实施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micropulse laser trabeculoplasty,M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集2020年7月-2023年6月期间的病例资料,对象为就诊我院的POAG及OHT患者共计纳入200例,实施前瞻性、自身对照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MLT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视力、双侧眼压、眼部反应、眼部用药情况。结果 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整体对比(P<0.05),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对侧眼眼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OAG及OHT患者治疗中,MLT治疗可有效、安全降低患者眼压,减少眼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 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症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差异研究
5
作者 刘卓 沈念 +1 位作者 宁作莲 任敏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11-0114,共4页
对比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单日组41例)和对照组(双日组39例)。分... 对比选择性360°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2020年2月到2023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单日组41例)和对照组(双日组39例)。分别行36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和180°微脉冲小梁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1d、6个月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有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h、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选择性360°和选择性180°MLT都能提升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可根据患者的需求辩证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小梁成形术(MLT) 360°激光 180°激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眼压 视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经巩膜激光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估:前瞻性多中心观察研究
6
作者 林凤彬 胡白玉 +7 位作者 凌绮莹 宋云河 高新博 张英哲 陈瑜 段宣初 曾流芝 张秀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评估微脉冲经巩膜激光(MP-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拟行MP-T... 目的评估微脉冲经巩膜激光(MP-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系列病例观察研究,对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拟行MP-TSCPC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63例67眼,其中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未降40眼(占59.7%),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青光眼4眼(占6.0%),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眼(占3.0%),新生血管性青光眼8眼(占11.9%),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3眼(占4.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眼(占9.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占6.0%)。采用ETDRS视力表及Goldmann压平眼压计分别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眼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末次眼压较基线降低>20%或眼压不变但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减少。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0,P<0.001),其中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6个月眼压降幅为(43.7±20.7)%。术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数量为2(0,3)种,较术前的3(2,3)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P=0.007)。术眼术后6个月BCVA(LogMAR视力)为1.40(0.52,2.70),较术前的1.40(0.70,2.70)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952)。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为83.6%(56/67)。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瞳孔扩大(11/67)、结膜出血(11/67)、轻微前房炎症(1/67)、轻度睫状体脱离(3/67)、局部脉络膜脱离(1/67)和黄斑囊样水肿(1/67),均在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MP-TSCP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青光眼 手术 多中心研究 微脉冲经巩膜激光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路雪 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9-752,共4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7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龙河 刘茂雄 +1 位作者 胡庆华 李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53-757,共5页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光毒性低、散射小、穿透力较强,与传统激光相比损伤小、反应轻、无疼痛等特点,让这一目标不再是梦想,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577 nm SML的概念、作用机制、相关参数及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予临床治疗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7nm微脉冲激光 视网膜疾病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努尔斯曼古丽·米吉提 艾斯开尔江·穆合台尔 艾尼瓦尔·卡地尔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究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单眼CS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益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577 nm... 目的:探究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102例单眼CS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益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下积液高度(SRFH)、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中央凹外核层(ONL)厚度、光感受器内节(IS)和外节(OS)厚度、微视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27%vs.68.63%,P<0.05);观察组BCVA、SRFH及CMT均低于对照组(P<0.05),ONL厚度、IS厚度、OS厚度、固视总稳定性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光敏感度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联合药物(脉康分散片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CSC的疗效较良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77 nm微脉冲激光 药物治疗 视网膜下积液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放射性视网膜病变1例报告
10
作者 胡云燕 张洪洋 覃泳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4-610,共7页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adiation retinopathy,RR)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但该方法成本高且需重复给药。目前RR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报告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例anti-VEGF治疗不佳、利用577 nm微脉冲激光成功消退因鼻咽癌放疗后所致的重度黄斑水肿病例,该患者的疗效稳定,随访5年尚未复发。采用微脉冲激光治疗RR黄斑水肿国内尚未见报道,结合文献对该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微脉冲激光治疗具有成本低、无创、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可为RR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药 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多模式成像分类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肖蓓 宋艳萍 +4 位作者 闫明 叶娅 黄珍 陈丛 邓玉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1-535,共5页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 目的观察577 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光凝(SMLP)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探究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CSC的基线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确诊的CSC患眼44例(46眼),依据新的多模式成像分类分为单纯性CSC组(23眼)和复杂性CSC组(23眼),所有患眼均使用577 nm SMLP治疗。比较两组患眼基线及治疗后1、3、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同时观察基线及随访6个月后两组CSC患眼组内、组间变化及视网膜下液(SRF)的完全吸收率。结果单纯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明显提高(P=0.010);复杂性CSC组患眼的BCVA治疗后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均为P<0.01)。单纯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3、6个月均较基线时显著降低(均为P<0.05);复杂性CSC组患眼的CMT治疗后1、6个月均较基线显著降低(均为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较基线时CMT的改变量为(-163.74±88.10)μm,复杂性CSC组患眼为(-71.96±164.30)μ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随访期间,单纯性CSC组患眼持续性SRF眼数明显低于复杂性CSC组(P<0.05)。单纯性CSC组患眼治疗后6个月的SRF完全吸收率大于复杂性CSC组(P<0.05)。结论577 nm SMLP治疗单纯性CSC的预后优于复杂性CSC,新的基于多模式成像分类CSC对预测SMLP治疗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微脉冲激光光凝 视网膜下液 多模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联合迈之灵治疗CSC对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12
作者 孙玲娟 王海燕 +2 位作者 殷莉 孟玲 王姝蕊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122-2125,2130,共5页
目的研究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100例(100眼)于我院确诊的CSC患者及年龄、性别、眼轴相匹配的正常人100例(100眼),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频域相干断层扫描... 目的研究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方法选取2018至2020年100例(100眼)于我院确诊的CSC患者及年龄、性别、眼轴相匹配的正常人100例(100眼),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频域相干断层扫描仪的脉络膜深层成保模式(EDI-OCT)检查,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并进行对比分析。将确诊的100例中浆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50眼):研究组患者给予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迈之灵口服,并指导患者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及烟酒刺激等,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DI-OCT检查,于初诊、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测量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变化。结果CSC组及正常人对照组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央区(CSM)、鼻内环(NIM)、上内环(SIM)、颞内环(TIM)、下内环(IIM)、鼻外环(NOM)、上外环(SOM)、颞外环(TOM)、下外环(IOM)脉络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患眼组及对侧眼组SFCT、CSM、NLM、SIM、TIM、IIM、NOM、SOM、TOM、IO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于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均较治疗前脉络膜厚度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577 nm微脉冲激光联合迈之灵治疗后CSC患者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薄,且在治疗后1个月左右脉络膜厚度趋于稳定。微脉冲激光可激活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恢复泵功能及外屏障,降低脉络膜通透性,脉络膜变薄达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577 nm微脉冲激光 迈之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区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激光配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白洁羽 刘新玲 刘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7期147-150,共4页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配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4月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珠单抗组与药物激光联用组,每... 目的 观察微脉冲激光配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4月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珠单抗组与药物激光联用组,每组68例。雷珠单抗组单纯予雷珠单抗注射液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药物激光联用组在雷珠单抗组基础上配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改善(眼底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改善、渗出吸收)时间、黄斑中心厚度(CMT)、眼压、视力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药物激光联用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雷珠单抗组的79.41%(χ^(2)=6.403,P=0.011);药物激光联用组患者眼底出血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改善时间以及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雷珠单抗组(P均<0.01)。治疗后,2组CMT、眼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视力提升,且观察组降低或提升的程度大于雷珠单抗组(P均<0.01);药物激光联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2%,低于雷珠单抗组的26.46%(χ^(2)=7.286,P=0.007)。结论 微脉冲激光配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更佳,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微脉冲激光 雷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赵邓丽 李莎 +2 位作者 龙艳玲 王敏 刘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991-994,共4页
目的探索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ML)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2例(24眼)CSC患者的临床资料,12眼为急性CSC,12眼为慢性CSC,均使... 目的探索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ML)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2例(24眼)CSC患者的临床资料,12眼为急性CSC,12眼为慢性CSC,均使用SML治疗。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视网膜下液高度(SRFH)及微视野中心视敏度(CMS)的变化。观察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下液吸收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CMT、SFCT、SRFH显著减小(P<0.05)。治疗后1个月LogMAR BCVA及CMS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CMS(r=-0.555,P=0.006)及LogMAR BCVA(r=0.439,P=0.032)与治疗前SRFH显著相关。SRFH变化与治疗前CMT(r=0.616,P=0.001)显著相关,但与治疗前SFCT(r=0.168,P=0.431)无相关性。治疗后1个月,有11眼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2眼有不同程度吸收,1眼SRFH增加;未见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577 nm SML对CSC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黄斑区结构,提高中心视功能,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阈下微脉冲激光 中心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CRVO继发ME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覃蓓 刘晓辉 秦程 《华夏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非缺血型CRVO继发ME患者。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是否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17只眼)。对照...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4例非缺血型CRVO继发ME患者。根据患者自行选择是否接受微脉冲激光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17只眼)。对照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总注药次数及按需治疗次数。结果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C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注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按需治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治疗非缺血型CRVO继发ME,疗效显著,可改善视力,降低黄斑厚度,减少总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雷珠单抗 577 nm微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微脉冲激光治疗后疣体消退1例
16
作者 魏建丽 陈利双 廖燕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3期74-76,共3页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PD)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AMD进展为晚期病变。该文报告1例RPD经微脉冲激光(SML)治疗后疣体消退的病例,说明SML可能是一种治疗RPD的有效方法,有望在防止AMD晚期病变方...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RPD)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变,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AMD进展为晚期病变。该文报告1例RPD经微脉冲激光(SML)治疗后疣体消退的病例,说明SML可能是一种治疗RPD的有效方法,有望在防止AMD晚期病变方面发挥作用,这一发现可能为RP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假性玻璃膜疣 微脉冲激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欧堡超广角眼底照相 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吴凌 阳明伦 陈晓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10-0014,共5页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MicroPulseTransscleralLaserTherapy,MP-TLT)治疗各类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48名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患者50只眼进行MP-TLT治疗,术后1-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激光治疗前的平均眼压(IOP)为3... 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MicroPulseTransscleralLaserTherapy,MP-TLT)治疗各类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对48名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患者50只眼进行MP-TLT治疗,术后1-6个月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激光治疗前的平均眼压(IOP)为35.14mmHg±11.86,治疗后第1周效果明显,眼压降低到16.78±10.45mmHg,(降低40.92%;P<0.001)。治疗后1月,3月和6月随访,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8.36±9.69,19.05±9.17,19.31±8.15mmHg。治疗6个月后,治疗前眼压低于30mmHg患者成功率高达93.22%,治疗前眼压在40-50mmHg的患者成功率最低为72.54%。治疗过程患者的疼痛感为轻度,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一种无创、可重复的激光手术,能够良好且稳定的降低眼压,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 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磷脂络合碘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
18
作者 彭招华 胡洋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CSC患者(6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4月九江市濂溪区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64例CSC患者(6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微脉冲激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出现1例轻微恶心,未经特殊处理即恢复正常。结论卵磷脂络合碘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CSC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CSC患者的临床症状,促使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变薄,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正常,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磷脂络合碘 微脉冲激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那曲与北京郊区对流层气溶胶的微脉冲激光雷达测量 被引量:36
19
作者 刘诚 明海 +6 位作者 王沛 谢建平 杨辉 赵南京 谢品华 竹内延夫 小池俊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35-1439,共5页
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西藏那曲地区和北京郊区2004年夏季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两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以及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组分、浓度及粒径分布较... 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对西藏那曲地区和北京郊区2004年夏季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给出了两地区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分布以及那曲地区的大气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北京郊区大气对流层气溶胶的组分、浓度及粒径分布较那曲地区呈现出较大的不均匀性,那曲地区则具有较好的近地面空气质量.因此,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大气气溶胶的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 气溶胶 消光系数 边界层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的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25
20
作者 严国梁 韩永翔 +3 位作者 张祥志 汤莉莉 赵天良 王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67-1672,共6页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对2012年10月南京地区的一次灰霾天气进行了不间断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和PM10、PM2.5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气溶胶垂直方向光学特性和混合层高度(MLH)日变化趋势以及...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对2012年10月南京地区的一次灰霾天气进行了不间断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要素和PM10、PM2.5质量浓度资料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颗粒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气溶胶垂直方向光学特性和混合层高度(MLH)日变化趋势以及相关性并与11月11-12日非灰霾天气做了消光系数和 MLH 的比较.结果表明,本次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与近地面消光系数日变化较相似,基本上呈现夜间高午后低的趋势;灰霾期间MLH峰值滞后于地面温度峰值2h,MLH与PM2.5呈现负相关关系,两者相关系数为-0.57;霾天MLH远低于非灰霾天;霾期间近地面消光系数大部分时刻大于1.0km^-1,远大于非霾日0.1-0.25km^-1范围的消光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微脉冲激光雷达 混合层高度 消光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