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米SiC-MoS_2/Ni基复合电刷镀层微观组织与耐磨性能
1
作者 薛永超 王研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年第33期6-6,共1页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 通过对微纳米SiC颗粒进行表面修饰处理,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微纳米SiC-MoS2/Ni基复合刷镀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研究微纳米SiC和MoS2的含量对镀层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经表面修饰的微纳米SiC颗粒可以提高镀层硬度;同时在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微纳米SiC-MoS2复合刷镀层具有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电刷镀 复合镀层 微纳米sic—m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浓度对Ni/纳米MoS_2基复合镀层结构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红星 谈淑咏 +1 位作者 柳秉毅 沈彤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5,共6页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含纳米SiC的Ni/MoS2基复合镀层。研究纳米SiC浓度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后,Ni/MoS2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产生明显的变化,随... 采用双脉冲复合电镀技术,在瓦特型镀液中,制备含纳米SiC的Ni/MoS2基复合镀层。研究纳米SiC浓度对复合镀层微观形貌、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SiC后,Ni/MoS2复合镀层的微观形貌产生明显的变化,随镀液中SiC浓度的增加,复合镀层表面致密度提高;镀液中纳米SiC浓度在1.0~1.5g/L时,组织由Ni+MoS2+SiC组成;纳米SiC为1.5g/L时,显微硬度达到最大,为505HV,摩擦因数为0.28,分别为纯Ni/MoS2的1.6倍和1/2。复合镀层的磨损机制以磨料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mos2基复合镀层 纳米sic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和添加剂ZrO_2对Al_2O_3基纳米复合陶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晏建武 鲁世强 +2 位作者 周继承 张志华 李卫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采用极性分散剂,在微米Al2O3基体中加入微米ZrO2和纳米SiC颗粒,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出了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并研究了微米ZrO2和纳米SiC的添加对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显微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Al2O3比较,适量微米ZrO2和纳... 采用极性分散剂,在微米Al2O3基体中加入微米ZrO2和纳米SiC颗粒,用真空热压法制备出了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并研究了微米ZrO2和纳米SiC的添加对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显微组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Al2O3比较,适量微米ZrO2和纳米SiC颗粒的加入阻碍了Al2O3晶粒的长大,使复合陶瓷的显微组织非常细小,纳米复合陶瓷烧结后的力学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纳米复合陶瓷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8
4
作者 余煜玺 马锐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50,共6页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CS微/纳米纤维毡,通过交联和高温热处理工艺得到柔性无定型SiC微/纳米纤维毡,然后以纤维毡作为增强体,结合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SiC/SiO_2)。... 以聚碳硅烷为先驱体进行静电纺丝,制备PCS微/纳米纤维毡,通过交联和高温热处理工艺得到柔性无定型SiC微/纳米纤维毡,然后以纤维毡作为增强体,结合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SiC微/纳米纤维毡增强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SiC/SiO_2)。结果表明:制备的SiC纤维毡平均直径为1.7μm,横向抗拉强度为0.6MPa,伸长率为6.0%。SiC微/纳米纤维毡与SiO_2气凝胶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SiC/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疏水角为132°,比表面积为241.8m2/g,平均孔径为12.0nm,SiC微/纳米纤维毡在增强气凝胶韧性的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耐温性和疏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纳米纤维毡 SIO2气凝胶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_纳米线的制备和显微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许献云 《安徽化工》 CAS 2005年第3期39-40,共2页
采用水热路线合成MoS2纳米线,长度和直径分别为300 ̄640nm和20 ̄40nm。产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MoS2纳米线是由几个具有线形的MoS2纳米晶体组成。
关键词 mos2 纳米线 分析 制备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 X射线衍射仪 体组成 纳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3纳米带自组装合成MoS2微球
6
作者 徐兵 李国伟 +1 位作者 陈娟 徐滨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5,共4页
以MoO3纳米带为前驱体,四丁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水热途径成功合成了MoS2花状微球。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MoS2花状微球由带状结构组成,其直径大约为4μm。
关键词 mos2 MoO3纳米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技术制备MoS_2纳米颗粒
7
作者 刘美英 李伯娜 +2 位作者 李晓倩 单楠楠 陈琳琳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2年第4期46-49,共4页
采用CTAB/甲苯/正丁醇/水反相微乳体系,以四硫代钼酸铵(ATTM)为前驱体,盐酸羟铵作为还原剂,合成了纳米MoS2半导体材料。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ω0、反应体系酸度、退火温度对产物MoS2晶相、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有关光学性能。
关键词 mos2 纳米颗粒 反相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中MoS2和SiC浓度与配比对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邵书豪 程东 +3 位作者 谢延楠 朱新河 严志军 马春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93,共7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ZL109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陶瓷层。选择MoS2和SiC两种微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复合微弧氧化层的减摩添加剂和耐磨添加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电解液中MoS2和SiC的浓度与配比对铝...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ZL109铝合金表面原位生成陶瓷层。选择MoS2和SiC两种微纳米颗粒分别作为复合微弧氧化层的减摩添加剂和耐磨添加剂,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电解液中MoS2和SiC的浓度与配比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层成分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的总浓度为6 g/L时,复合微弧氧化层中两种纳米颗粒的含量最多,在摩擦磨损试验中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低;在纳米颗粒的总浓度为6 g/L同时MoS2和SiC的配比为1∶2的情况下,复合微弧氧化层的摩擦系数较低、磨损量最低,复合微弧氧化层的减摩效果明显、耐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弧氧化 mos2 sic 摩擦磨损 TG166.3
原文传递
MoS_2/SiC复合微弧氧化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延楠 程东 +3 位作者 邵书豪 朱新河 严志军 马春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133,共5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使用WHD-20型微弧氧化电源,在ZL109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针对铝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的不足,展开了减摩耐磨微弧氧化层的研究。电解液中选取MoS_2作为减摩添加剂,SiC作为耐磨添加剂,将两种纳米颗粒在电解液中良好分散...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使用WHD-20型微弧氧化电源,在ZL109铝合金表面原位生长陶瓷层,针对铝合金的摩擦学性能的不足,展开了减摩耐磨微弧氧化层的研究。电解液中选取MoS_2作为减摩添加剂,SiC作为耐磨添加剂,将两种纳米颗粒在电解液中良好分散后,烧结在微弧氧化层中,成功制备了MoS_2/SiC复合微弧氧化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显微硬度仪和摩擦磨损试验机分别评价了复合微弧氧化层的结构、成分、硬度以及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MoS_2/SiC复合微弧氧化层生长速度减缓,膜层厚度减少了16. 2%,表面形貌更加致密且粗糙度减小了40. 22%,硬度增加了11. 06%。在摩擦磨损试验中,复合膜层磨损量降低了32. 65%,摩擦因数更低且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弧氧化 sic纳米颗粒 mos2纳米颗粒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改性微纳米MoS2在水基切削液中分散稳定性的研究
10
作者 武艺煊 《化工管理》 2018年第28期56-57,共2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以二水合钼酸钠和硫代乙酰胺为反应原料制得微纳米MoS_2,并且使用硅烷偶联剂KH791对微纳米粉末MoS_2进行表面改性。将制得的微纳米MoS_2-KH791添加到水基金属切削液中,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透光率,结果表明实验制... 采用微波水热法以二水合钼酸钠和硫代乙酰胺为反应原料制得微纳米MoS_2,并且使用硅烷偶联剂KH791对微纳米粉末MoS_2进行表面改性。将制得的微纳米MoS_2-KH791添加到水基金属切削液中,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其透光率,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微纳米MoS_2-KH791在水基金属切削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os2 表面改性 水基切削液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C纳米复相陶瓷断裂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双 孙泰礼 +1 位作者 韩亚苓 矫义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2期148-150,共3页
采用平均粒径为20nm和150nm的SiC粉作为增强相,基体粉为亚微米的Al2O3粉(美国产),在1550~1750℃无压烧结,制备了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并对其显微结构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20nmSiC粉作为强化相,加入量为3%时... 采用平均粒径为20nm和150nm的SiC粉作为增强相,基体粉为亚微米的Al2O3粉(美国产),在1550~1750℃无压烧结,制备了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并对其显微结构和断裂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20nmSiC粉作为强化相,加入量为3%时,断裂韧性从3 0MPa·m1/2提高到6.67MPa·m1/2,增加122.5%,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8.7%以上.利用SEM观察其显微组织,发现组织中若干个细小的晶粒组成一个单元体,单元体内各晶粒之间结合牢固,这种微观结构有利于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韧性的提高.而细晶增韧是重要增韧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c纳米复相陶瓷 无压烧结 断裂韧性 组织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电解液中纳米SiC添加量对膜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刘启明 王淑艳 +2 位作者 刘莉 李涛 杜沣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共4页
为了改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在Na_2SiO_3-NaAlO_2复合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对AM50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利用膜层测厚仪、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分别研究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和元素分... 为了改善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的性能,在Na_2SiO_3-NaAlO_2复合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SiC对AM50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利用膜层测厚仪、共聚焦激光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分别研究膜的厚度、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镁合金微弧氧化前后的干滑动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测量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运用SEM和CLSM对磨损后的形貌进行观察,并用能谱仪分析成分。结果表明:随电解液中纳米SiC含量的增加,微弧氧化膜的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大,颜色加深,膜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速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SiC含量为6g/L时氧化膜的摩擦系数最小、磨损速率最低,耐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氧化 Na2SiO3-NaAlO2复合电解液 纳米sic AM50镁合金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微/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会杰 李元 李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18,共3页
二硫化钼(MoS_2)微/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共价键S—Mo—S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垛组成,其与二维层状结构石墨烯类似,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Mo... 二硫化钼(MoS_2)微/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是由共价键S—Mo—S通过弱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堆垛组成,其与二维层状结构石墨烯类似,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MoS_2微/纳米材料的几种主要合成方法,并指出了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光催化以及摩擦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 /纳米材料 合成 研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31镁合金表面含纳米SiC氟化镁膜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安景花 齐玉明 +1 位作者 彭振军 梁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共10页
为了提高MgF2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利用微弧氧化工艺,通过在NH4F-EG电解液中添加纳米SiC颗粒,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含SiC的MgF2-SiC膜层,并探究纳米SiC颗粒的浓度对MgF2膜层组成、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SEM、EDS、XRD、XPS等测试方... 为了提高MgF2膜层的耐腐蚀性能,利用微弧氧化工艺,通过在NH4F-EG电解液中添加纳米SiC颗粒,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含SiC的MgF2-SiC膜层,并探究纳米SiC颗粒的浓度对MgF2膜层组成、结构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SEM、EDS、XRD、XPS等测试方法对含SiC的MgF2膜层的微观组织、元素含量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膜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中的纳米SiC颗粒成功进入MgF2膜层中。随着电解液中纳米SiC浓度的增加,膜层中的Si、C元素含量增加,Mg、F元素含量减少,膜层变得致密平整,孔隙率减少,膜层缺陷得到/L时,膜层的耐腐蚀性能最优。因此,在NH4F-EG电解液中添加纳米SiC颗粒,可以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出含SiC的MgF2-SiC膜层,且耐腐蚀性能优于不含SiC的MgF2膜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氧化 纳米sic MgF2膜层 AZ31镁合金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曲轴药芯焊丝堆焊层及组织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峰 袁东升 +1 位作者 谢双显 李敏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4-136,共3页
应用药芯焊丝对发动机曲轴磨损进行修复,论述了药芯焊丝堆焊工艺及药芯焊丝化学成分。试验表明,超微颗粒SiC/纳米WC促进了堆焊层中原位反应,形成了弥散强化、固溶强化等多机制强化效应;SiC与金属基体之间不是仅仅机械结合,部分区域是以... 应用药芯焊丝对发动机曲轴磨损进行修复,论述了药芯焊丝堆焊工艺及药芯焊丝化学成分。试验表明,超微颗粒SiC/纳米WC促进了堆焊层中原位反应,形成了弥散强化、固溶强化等多机制强化效应;SiC与金属基体之间不是仅仅机械结合,部分区域是以化学键方式结合,实现了结构上的连续性,修复的曲轴表面耐磨性相对于原件表面耐磨性提高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曲轴 药芯焊丝 CO2气体保护焊 颗粒sic/纳米W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碳条件下石墨烯与硅粉反应过程研究
16
作者 郁柏松 朱业宁 +5 位作者 席子建 苏玉庆 孙苗苗 魏军从 涂军波 王义龙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49,54,共6页
为探究埋碳条件下石墨烯与硅粉的反应过程,对多层石墨烯(层数<30)和w(Si)=99.47%的硅粉于不同温度下(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热处理3 h,结合反应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对试样的反应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和... 为探究埋碳条件下石墨烯与硅粉的反应过程,对多层石墨烯(层数<30)和w(Si)=99.47%的硅粉于不同温度下(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热处理3 h,结合反应后试样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对试样的反应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和机制探究。结果表明:1)热处理温度为1000℃时,试样中出现了以SiC为晶核的无定形SiO_(2)微球;2)热处理温度为1200℃时,生成以SiC纳米线为桥和桥上的无定形SiO_(2)球体构成的串珠状晶须;3)热处理温度<1400℃时,SiO_(2)微球和串珠状晶须的含量、直径均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4)热处理温度为1500℃时,发生碳热还原反应,无定形SiO_(2)含量逐渐减少,SiC纳米线含量增多;5)热处理温度为1600℃时,试样内均是SiC纳米线,且SiC纳米线的生长主要遵循气-固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碳 石墨烯 SiO_(2) sic纳米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钼柔性芯片诞生可望取代石墨烯成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
17
《电源技术应用》 2013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简称CNS0成功使用MoS2(辉钼,二硫化钼)制造出了辉钼基柔性微处理芯片,这个MoS2为基础的微芯片只有同等硅基芯片的20%大小,功耗极低。
关键词 处理芯片 半导体材料 钼基 柔性 石墨 mos2 纳米技术 美国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钼柔性半导体材料有望取代石墨烯
18
《中国粉体工业》 2013年第2期47-47,共1页
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简称CNSI)成功使用MoS2(辉钼,二硫化钼)制造出了辉钼基柔性微处理芯片,这个MoS2为基础的微芯片只有同等矽基芯片的20%大小,功耗极低,辉钼制成的晶体管在待机情况下的功耗为矽晶体管的十万分之一,而且... 美国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简称CNSI)成功使用MoS2(辉钼,二硫化钼)制造出了辉钼基柔性微处理芯片,这个MoS2为基础的微芯片只有同等矽基芯片的20%大小,功耗极低,辉钼制成的晶体管在待机情况下的功耗为矽晶体管的十万分之一,而且比同等尺寸的石墨烯电路更加廉价!而最大的变化是其电路有很强的柔性,极薄,可以附着在人体皮肤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材料 钼基 柔性 石墨 处理芯片 mos2 纳米技术 美国加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