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理化特性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丹 孙万臣 +2 位作者 李国良 杜家坤 赖春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36,共6页
利用TSIEEPS3090微粒粒度测试系统,试验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理化特性调和柴油时的微粒成分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燃料着火性能及燃料组分对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着火性能的燃料,中小负... 利用TSIEEPS3090微粒粒度测试系统,试验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理化特性调和柴油时的微粒成分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揭示了燃料着火性能及燃料组分对微粒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着火性能的燃料,中小负荷工况下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大致呈单峰结构,峰值位于30nm附近,排气中绝大多数微粒粒径处于5~300nm之间。适当提高燃料十六烷值,能够缩短滞燃期,增大扩散燃烧期比例,有助于减少核态微粒的排放数量。同时,燃料含硫量对核态微粒排放影响较大,含硫量高将导致核态微粒排放量增加。随十六烷值增加.排气微粒中可溶件有机物质fSOF)比例减小.干碳娴fDS)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柴油理化特性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L/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瞬态工况下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国良 孙万臣 +3 位作者 谭满志 赖春杰 陈士宝 安普尊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59-1564,共6页
研究了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天然气转化制成的合成油(Gas to liquid,GTL)不同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工况瞬变率及GTL添加比例对于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 研究了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天然气转化制成的合成油(Gas to liquid,GTL)不同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在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工况瞬变率及GTL添加比例对于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恒转速增转矩工况瞬变率的减小,各种试验燃料的微粒排放总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增长率均有所降低。随着GTL添加比例的增加,微粒生成总量、核态微粒和超细微粒总数均有所下降,积聚态微粒的生成量在大粒径处稍有增加。在5s增转矩工况下,G20和G30的核态微粒数量明显减少,比国IV石化柴油分别降低了42%和20%。与石化柴油相比,不同瞬变率的增负荷工况下发动机排气中超细微粒和核态微粒的比例,G10燃料稍有增加,G20和G30均有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高压共轨柴油机 天然气制油 瞬态工况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瞬态工况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家坤 孙万臣 +3 位作者 李强 王晓丹 李国良 赖春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8-1432,共5页
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稳态与瞬态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粒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气微粒粒径大部分处于250nm以内,超细微粒占绝大多数。稳态工况下,随负荷增加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峰值逐渐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大负荷工... 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稳态与瞬态工况下的微粒排放粒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气微粒粒径大部分处于250nm以内,超细微粒占绝大多数。稳态工况下,随负荷增加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峰值逐渐向大粒径方向移动,大负荷工况下峰值开始进入积聚态区域。在瞬态工况下,微粒粒度分布曲线呈单峰形态,平均数量浓度分布峰值位于核态区域,峰值区间为15~25nm。在同一负荷(当量比0.5)下,稳态工况的核态微粒的数量、表面积和体积浓度均较稳态工况大幅度上升;随着瞬变率的增大,核态微粒数量浓度增加而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稳态工况 瞬态工况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L添加比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杜家坤 孙万臣 +3 位作者 王晓丹 李国良 谭满志 赖春杰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7,共7页
针对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不同添加比例的GTL/柴油混合燃料微粒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天然气合成油(G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稳态工况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稳态及瞬态工况微粒... 针对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不同添加比例的GTL/柴油混合燃料微粒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天然气合成油(GTL)添加比例对柴油机稳态工况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态工况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稳态及瞬态工况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不同GTL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最大转矩对应转速(1,600,r/min)下,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均呈单峰结构,峰值粒径位于50~100,nm.与燃用石化柴油相比,对稳态工况、在中小负荷时燃用适当GTL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能够降低总微粒及核态微粒数量浓度,随GTL添加比例增大则总微粒及核态微粒数量增加;在大负荷工况下,燃用GTL/柴油混合燃料时总微粒及核态微粒数量浓度降低效果不明显,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则随GTL添加比例增大而增加.等空燃比瞬态工况下不同模态微粒数量浓度均高于对应稳态工况,但随GTL添加比例的增加,有助于降低瞬态工况总微粒及核态微粒排放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瞬态工况 天然气合成油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合成油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杜家坤 孙万臣 +3 位作者 王晓丹 李国良 赖春杰 谭满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2,共6页
针对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不同GTL添加比例的GTL/柴油混合燃料,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GTL添加比例对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石化柴油相比,燃用GTL/柴油混合燃料能够降低排气烟... 针对高压共轨增压中冷柴油机燃用不同GTL添加比例的GTL/柴油混合燃料,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GTL添加比例对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石化柴油相比,燃用GTL/柴油混合燃料能够降低排气烟度,但当GTL添加体积比超过20%后,排气烟度的改善趋势减缓,高负荷工况更明显。随着GTL添加比例增加,预混合燃烧放热率峰值及缸内压力升高率峰值降低,峰值相位提前,扩散燃烧放热率峰值变化不大。发动机燃用GTL燃料时的微粒数量浓度呈双峰对数分布,核态微粒数量浓度峰值在25%负荷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负荷增加峰值降低且逐渐向大粒径方向移动;积聚态微粒峰值随着负荷增加而升高。对于不同GTL添加比例的混合燃料,在中等转速工况,随着GTL添加比例增加,总微粒及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增加,核态微粒数量变化不大;高转速工况,燃用G20混合燃料总微粒及核态微粒数量最少,增大GTL添加比例则核态微粒及积聚态数量均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高压共轨柴油机 天然气合成油 燃烧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形体分布函数与影响因子函数的进一步研究
6
作者 王国余 王亚伟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基于任意形体微粒的半椭圆模型及其理论,对其中的微粒形体分布函数和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微粒粒度分布在大粒度分布区对微粒形体影响因子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其影响作用:2)对于微米量级的微粒,其衍射图... 基于任意形体微粒的半椭圆模型及其理论,对其中的微粒形体分布函数和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微粒粒度分布在大粒度分布区对微粒形体影响因子的影响甚微,可以忽略其影响作用:2)对于微米量级的微粒,其衍射图象反映了微粒的形体,从而可用于微粒形体分布函数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形体 分布函数 因子函数 光学测量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捕集器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超细微粒捕集特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万臣 刘高 +3 位作者 郭亮 杜家坤 肖森林 李国良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9,共7页
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燃料种类下带催化剂涂层的微粒捕集器(DPF)安装前后的微粒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PDF对于不同粒径超细微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石化柴油和生物柴油(BTL)时,DPF安装前后微粒数量... 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试验研究了不同转速及燃料种类下带催化剂涂层的微粒捕集器(DPF)安装前后的微粒粒度分布特征,分析了PDF对于不同粒径超细微粒捕集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石化柴油和生物柴油(BTL)时,DPF安装前后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均呈双峰结构;DPF对微粒的捕集效率与发动机的转速及粒度分布特征相关,其对核态及超细微粒的捕集效果较好;中、小负荷工况下,DPF对超细微粒的捕集效率均达75%以上,随转速、负荷增加,对不同模态微粒的捕集效率降低,同时高捕集效率所对应的微粒粒径减小;与石化柴油相比,发动机燃用BTL时排气微粒中核态微粒所占比例较大,DPF具有较高的微粒捕集效率,尤其在大负荷工况下捕集效率明显高于石化柴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高压共轨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微粒粒度分布 捕集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测量时单分散光信号幅值分布函数所受的扰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亚伟 贺安之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45,共4页
本文研究单分散微粒散射截面 σS对单位粒子群光信号幅值分布函数的物理作用和影响 ;指出在实际测量中用信号幅值分布函数表述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可提高测量准确度 ,但在大范围内两函数在物理意义上将背离 ;同时指出... 本文研究单分散微粒散射截面 σS对单位粒子群光信号幅值分布函数的物理作用和影响 ;指出在实际测量中用信号幅值分布函数表述粒度分布函数的方法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可提高测量准确度 ,但在大范围内两函数在物理意义上将背离 ;同时指出这种幅值分布函数可作为光学传感器品质的一个评定参数 ,可指导光学传感器的调试 ,有益于传感器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微粒 光散射 测量 微粒粒度分布检测设备 信号幅度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瞬变工况下燃烧及微粒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孙万臣 杜家坤 +3 位作者 郭亮 肖森林 程鹏 范鲁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及EGR对发动机稳态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变工况超细微粒数量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及EGR对发动机稳态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变工况超细微粒数量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采用高汽油掺入比例的汽油/柴油混合燃料能够在不引起NOx显著增加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排气烟度,有助于拓展预混合燃烧过程负荷工况范围;但较高汽油掺入比例易导致油气过度混合,对HC及CO排放有不利影响,尤其会导致小负荷工况下CO排放显著增加.综合考虑不同负荷工况下运行情况,认为汽油掺入比例在40%,~50%,左右较为适宜.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时排气颗粒物更趋于细化,其微粒几何平均粒径较柴油明显降低.瞬变工况增负荷过程中,各模态微粒数量浓度均有所升高,随汽油掺入比例增大积聚态微粒数量增加程度变缓,当汽油掺入比例达到50%,时,在高瞬变率工况时积聚态微粒数量无明显增加.高比例EGR条件下,瞬变过程中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在增负荷初期便急剧增加,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有利于缓解瞬态工况积聚态微粒数量急剧增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烧及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万臣 杜家坤 +4 位作者 郭亮 肖森林 范鲁艳 李国良 谭满志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17-1122,共6页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汽油掺入比例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改善了燃料的挥发性,有助于加快油气混...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汽油掺入比例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改善了燃料的挥发性,有助于加快油气混合,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显著降低排气烟度,但会导致NO_x排放增加,在较大负荷工况下更为明显。引入适当的废气再循环,可同时降低NO、和微粒排放。随汽油掺入比例的增加,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改善燃烧定容性,配合EGR、喷油参数等燃烧边界条件的控制,合理匹配燃烧相位,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但过大的汽油掺入比例易导致燃料着火性变差,滞燃期延长,燃烧相位过于推迟,热效率有所降低。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时,微粒数量浓度分布曲线中核态微粒与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峰值均向小粒径方向移动。随着负荷的增加,预混合燃烧量减少,汽油掺入比例对微粒排放浓度的影响加大。在中等负荷工况下,汽油掺入比例在40%以上的混合燃料能够有效降低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着火性及挥发性对柴油机超细微粒排放的影响
11
作者 王晓丹 孙石 +3 位作者 张志正 杨松 唐昕彤 杨静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19年第3期38-42,59,共6页
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组分调和柴油时的颗粒物排放特性,通过将直馏柴油、加氢柴油及煤油等调和组分按不同比例进行配比调节燃料的着火性及挥发性,制取了不同理化特性的试验燃料,试验研究柴油燃料理化特性对超细颗粒物数量、成分... 针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不同组分调和柴油时的颗粒物排放特性,通过将直馏柴油、加氢柴油及煤油等调和组分按不同比例进行配比调节燃料的着火性及挥发性,制取了不同理化特性的试验燃料,试验研究柴油燃料理化特性对超细颗粒物数量、成分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揭示燃料着火性及挥发性对颗粒物生成及演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燃料着火性或改善挥发性能够降低粒径较大的积聚态微粒数量,但会使小粒径的核态微粒数量增加,且颗粒中DS比例降低,SOF比例升高。同时,随燃料十六烷值降低,排气中大尺寸团簇状颗粒物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共轨柴油机 燃料着火性 燃料挥发性 微粒粒度分布 微观形貌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喷米勒循环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分析
12
作者 谭欣 刘宗发 +2 位作者 夏铭 黎亮 谭虎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围绕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的热效率潜力及甲醇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压缩比下米勒循环与传统奥托循环的热效率,探究了甲醇燃料对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影响的机... 围绕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发动机的热效率潜力及甲醇及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对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试验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压缩比下米勒循环与传统奥托循环的热效率,探究了甲醇燃料对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米勒循环在高速高负荷工况下相比奥托循环展现出更高的热效率潜力,同时能够提高对高压缩比的耐受性。试验所选2000 r/min、总平均指示压力(global indicated mean effective pressure,GIMEP)为0.66 MPa工况下,采用米勒循环后在压缩比分别为11.5和14.5时,指示热效率可相对于奥托循环提升约0.6和0.8个百分点。燃用甲醇/汽油燃料能够在保持负荷不变的情况下使燃烧相位提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水平。当燃用纯甲醇时,高负荷工况下可显著改善燃烧过程,相比于汽油燃料,缸内最大压力增加约30%,指示热效率增加7.2个百分点,NOx排放明显升高,增幅达80%。此外,燃用甲醇燃料时核模态颗粒物数量显著升高,同时积聚模态微粒数量减少,不同模态微粒峰值均向小粒径方向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压缩比 米勒循环 甲醇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柴油及其混合燃料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万臣 张曙光 +3 位作者 郭亮 王乔 范鲁艳 程鹏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3-400,共8页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煤基F-T合成柴油(CTL)及其与碳酸二甲酯(DMC)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揭示了燃料特性和排气再循环对燃烧过程、NOx及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CTL时的有效热效率升高...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煤基F-T合成柴油(CTL)及其与碳酸二甲酯(DMC)的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和排放特性试验,揭示了燃料特性和排气再循环对燃烧过程、NOx及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燃用CTL时的有效热效率升高,燃烧过程中滞燃期较短,预混合燃烧量减少,压力升高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改善柴油机工作的平顺性.与国V石化柴油相比,燃用CTL燃料时消光烟度、核态微粒、超细微粒及总微粒数量浓度明显降低,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略有增加,有利于同时降低微粒质量和数量排放.引入排气再循环(EGR)可以进一步降低CTL燃料的NOx排放,在EGR率达到30%,时,NOx排放降低近75%,.在CTL中添加含氧燃料DMC,有利于抑制EGR导致的烟度增加,与国V柴油相比,在EGR率为30%,条件下,D15燃料消光烟度和微粒总数量的降幅分别为69.1%,和53.9%,.燃用CTL/DMC混合燃料同时引入EGR可以同时降低NOx、消光烟度、微粒质量和数量排放,有利于缓解柴油机NOx和PM之间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合成柴油 含氧燃料 燃烧 微粒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esel/n-butanol blends with split-injection an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tratifica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SUN Yi SUN Wan-chen +3 位作者 GUO Liang YAN Yu-ying ZHANG Hao LI Xiu-l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2189-2200,共12页
Oxygen fuel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realizing efficient and clean combustion,and hence this study applies diesel/n-butanol blend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plit-injection strategy ... Oxygen fuels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great potential for realizing efficient and clean combustion,and hence this study applies diesel/n-butanol blend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plit-injection strategy on combustion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Simultaneously,changing the way of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gas introduction forms uneven in-cylinder components distribution,and utilizing EGR stratification optimizes the combustion process and allows better emission resul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lit-injection strategy can reduce the NO_(x)emissions and keep smoke opacity low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injection,but the rise in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s is noticeable.NO_(x)emissions show an upward trend as the injection interval expands,while soot emissions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The increase in pre-injection proportion causes the apparent low-temperature heat release,and the two-stage heat release can be observ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in combustion heat release.More pre-injection mass makes NO_(x)gradually increase,but smoke opacity reaches the lowest point at 15%pre-injection proportion.EGR stratification can optimize the emission results under the split injection strategy,especially the considerable suppression of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ulate emissions.Above all,fuel stratification coupled with EGR stratification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realizing the in-cylinder purification of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gen fuel split-injectio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stratification pollutant emission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