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19天微小残留病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关系分析
1
作者 辛聪 密鑫 +3 位作者 潘俞夙 郭雷 王勇超 高吉照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探究第19天(D19)微小残留病(MRD)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及与相关生物学改变的联系。方法统计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初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88例B-ALL患儿诱导治疗D19 MRD、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 目的探究第19天(D19)微小残留病(MRD)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及与相关生物学改变的联系。方法统计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初诊且符合入组条件的88例B-ALL患儿诱导治疗D19 MRD、总生存(OS)率、无事件生存(EFS)率、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和突变基因,以MRD≥0.01%为阳性,将入选儿童分为MRD阳性组和MRD阴性组,比较两组3年OS率、EFS率、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特点。结果88例患儿3年OS率和EFS率分别为92.0%和86.4%,MRD阳性组OS率及EFS率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阳性组CD10检出率低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36.4%)患儿检出8种35个融合基因。MRD阳性组中BCR-ABL1、E2A-PBX1检出率均高于MRD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例(54.5%)患儿检出41种91个突变基因,余突变基因均<5例;18例(20.5%)患儿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17例无核分裂相,正常和异常核型MRD无区别。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R-ABL1、E2A-PBX1均是B-ALL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D19 MRD阳性是B-ALL患儿OS和EFS不良的影响因素,E2A-PBX1、BCR-ABL1均对B-ALL患儿预后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 免疫表型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2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早期流式微小残留病检测与预后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卢文婕 熊昊 +6 位作者 杨李 龙飞 陈智 陶芳 孙鸣 王卓 罗琳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3-1348,共6页
目的:探索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后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97例初诊AML患儿接受诱导化疗第Ⅰ周期和第Ⅱ周期后采用MFC... 目的:探索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监测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诱导化疗后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2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血液科97例初诊AML患儿接受诱导化疗第Ⅰ周期和第Ⅱ周期后采用MFC检测骨髓MRD的结果,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97例AML患儿诱导治疗Ⅰ后57名患儿MRD阳性(MRD1^(+),58.8%),诱导治疗Ⅱ后仍有19名患儿MRD阳性(MRD2^(+),19.6%)。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37例(64.9%)MRD1^(+)接受移植治疗患儿预计3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20例(35.1%)未接受移植治疗患儿(84.6%vs 40.0%,P=0.0001)。35例MRD1^(+)MRD2^(-)患儿中,接受移植的25例患儿3年OS率高于10例未移植患儿(87.2%vs 70.0%,P=0.3229)。19例MRD1^(+)MRD2^(+)患儿3年OS率低于35例MRD1^(+)MRD2^(-)患儿(57.4%vs 81.8%,P=0.059)。12例MRD2^(+)移植治疗患儿3年OS率高于MRD2+7例未移植患儿(80.8%vs 14.3%,P=0.0007)。12例MRD1^(+)MRD2^(+)移植患儿和25例MRD1^(+)MRD2-移植患儿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8%vs 87.2%,P=0.8868)。7例MRD1^(+)MRD2^(+)未移植患儿3年OS明显低于10例MRD1^(+)MRD2^(-)未移植患儿(14.3%vs 70.7%,P=0.0114)。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2^(+)和移植治疗是患儿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1,0.000),MRD1^(+)对预测97例患儿总体生存无统计学差异(P=0.902)。结论:诱导化疗Ⅱ后MRD阳性是AM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MRD2^(+)预示着更差的预后,可筛选出需接受移植的患儿。MRD2^(+)不是患儿移植治疗禁忌症尽早移植明显改善高危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 急性髓系白血 儿童 预后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肿瘤DNA液态活检检测微小残留病在实体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博文 陈毅来 +1 位作者 张晏玮 叶林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290-296,共7页
基于液态活检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在各肿瘤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一种新兴的MRD检测技术,可以对循环肿瘤DNA(circu... 基于液态活检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在各肿瘤疾病的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作为一种新兴的MRD检测技术,可以对循环肿瘤DNA(circulation tumor DNA,ctDNA)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目前在多种实体瘤中的应用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多项研究已证实基于ctDNA的MRD检测结果与患者复发预测、预后判断、疗效评估及个体化分层治疗均有临床相关性,且相较于传统临床手段优势明显。但目前ctDNA MRD的检测技术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仍需要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持,检测方法的统一标准仍未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微小残留病 实体肿瘤 液体活检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识别与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具有类似表型的再生细胞
5
作者 范桥珍 康蕊 张婷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8期716-727,共12页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鉴别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具有类似表型的正常细胞。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利用MFC检测的AML患者MRD骨髓标本157例次,识别容易被误认为是MRD的正常细胞。结果...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鉴别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具有类似表型的正常细胞。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我院利用MFC检测的AML患者MRD骨髓标本157例次,识别容易被误认为是MRD的正常细胞。结果AML患者治疗后再生的骨髓样本中会出现如下易误判为MRD的正常细胞群:CD117 dim CD56^(+)CD7^(+)CD45^(str)自然杀伤(NK)细胞、CD19 dim CD56^(+)CD7^(+)CD45^(str) NK细胞、CD300e^(+)HLA-DR^(+)CD14^(part) CD64^(part)非经典单核细胞;这些细胞群占骨髓有核细胞比例的中位值分别是0.084%(范围:0~0.6200%)、0%(范围:0~0.2134%)、0.1549%(范围:0~2.0940%)。结论MFC检测AML患者MRD过程中,应避免将治疗后骨髓再生的正常细胞,误判为残留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 正常细胞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勇梅 陈赛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131-1136,共6页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复发仍不可避免。近10年来研究认为,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传统形态学检测由于敏感度较低限制了其在MRD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实时定量...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诊治水平已显著提高,但复发仍不可避免。近10年来研究认为,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传统形态学检测由于敏感度较低限制了其在MRD检测中的应用。随着分子检测手段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近年来实时定量RTPCR的出现为MRD检测提供了准确、敏感、快速的手段。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MRD的有无及其高低不但反映了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而且与预后非常相关,其在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示中有显著作用。MRD检测还能用于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为寻找最佳治疗手段提供了依据。本文对MRD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做一综述,相信随着标准化MRD检测体系的建立必将对白血病复发的预防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检测 白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詹昱 冯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7-840,共4页
关键词 白血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检测 临床研究 CYTOMETRY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细胞移植技术 预测复发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经验采撷
8
作者 魏恒 杜达 李秀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3期84-87,共4页
微小残留病是指急性白血病(AL)经过诱导化疗后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与此同时患者体内仍然残存<1×109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疾病复发的根源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是治疗AL的难点,治疗关键是防止微小残留病的发生。根据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是指急性白血病(AL)经过诱导化疗后达到血液学完全缓解,与此同时患者体内仍然残存<1×109的白血病细胞的状态,是疾病复发的根源之一。如何提高治愈率是治疗AL的难点,治疗关键是防止微小残留病的发生。根据微小残留病发生及演变规律其主要病机为正虚毒伏,因此确定“扶正透毒祛毒”的中医治则。李秀军教授以《温病条辨》“入阴透毒”经方“青蒿鳖甲汤”为基础方拟定“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微小残留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基于此,该文就李秀军教授应用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AL微小残留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青蒿鳖甲汤 微小残留病 急性白血 临床经验 李秀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文莉莉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3031-3033,共3页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有很大提高,但完全缓解(CR)后复发是目前白血病治疗面临的难题之一。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研究证明MRD的有无及其高低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而且在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示... 尽管目前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有很大提高,但完全缓解(CR)后复发是目前白血病治疗面临的难题之一。患者体内微小残留病(MRD)与白血病复发密切相关,研究证明MRD的有无及其高低不仅反映了个体对治疗的反应情况,而且在白血病早期复发的预示中有显著作用;检测MRD还可以帮助医生在明确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决定治疗方案,从而改善临床疗效。本文就对MRD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微小残留病检测 白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张乐萍 陆爱东 +3 位作者 童春容 刘桂兰 田开功 陆道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5-186,共2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联合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小残留病 (MRD)的疗效。方法 用巢式PCR法扩增T细胞受体δ(TCRδ)及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检测MRD ,对 2 8例化疗 12个月以上MRD仍阳性者中 14例予CIK细胞 /IL 2输注治疗为治疗组 ,余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 14例中 8例复发 ,6例MRD转阴 ,并长期生存 ;治疗组MRD均转阴 ,中位随访期 18个月未见复发 (P <0 .0 1)。结论 CIK/IL 2治疗具有清除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诱导 杀伤细胞 白细胞介素2 治疗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微小残留病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楠楠 甘思林 +3 位作者 孙慧 张秋堂 刘延方 谢新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9-342,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8例AL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 本研究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动态监测急性白血病(AL)完全缓解(CR)后微小残留病(MRD)与预后的关系。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58例AL患者,其中45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13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定期用FCM检测患者骨髓MRD,同时检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变化,追踪至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平均随访9个月(3-21个月)得出完全缓解患者MRD平均水平,并对CR后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评估AL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总结。定义MRD≥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果表明:45例AM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9.57%,最小值0.01%,平均值0.67%;13例ALL患者,测得CR后MRD最大值7.9%,最小值0.0016%,平均值0.99%;共测得44份AL诱导缓解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53.3%(8/15),MRD(-)组复发率10.3%(3/29),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7.58,P=0.006);共测得58份AL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的骨髓MRD水平,MRD(+)组复发率62.5%(5/8),MRD(-)组复发率16.0%(8/50),MRD(+)组复发率高于MRD(-)组(χ2=6.11,P=0.013)。结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CR后MRD差异较大,10-6-10-2,不能作为评价完全缓解的单一指标。诱导缓解后及巩固治疗1个疗程后MRD≥1%时复发率高,MRD可以作为预后评价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急性白血 完全缓解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23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亚哲 常艳 +8 位作者 主鸿鹄 秦亚溱 李金兰 付家瑜 李玲娣 陈珊珊 黄晓军 陆道培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27-432,共6页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 为了探讨CD123联合应用其它免疫标志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微小残留病(MRD)的作用及意义,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186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20例正常骨髓中与APL细胞表型相同的细胞所占比例,并应用以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4色抗体组合对172份标本进行MRD检测并与实时定量PCR结果相比较。172份标本包括19例连续随访APL患者的116份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和47例距初诊3个月至2年不等的非连续随访患者的56份骨髓标本,其中形态学完全缓解(CR)后117份,CR前55份标本。对18份标本同时加做抗体组合CD9/CD117/CD34/CD33检测。结果表明:初诊APL患者除高表达CD9、CD33、CD117和低表达CD34、HLA-DR外,CD123的阳性表达率为100%(30/30);正常骨髓中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和CD117+CD34-CD9+CD33+细胞在有核细胞中的比例分别为(0.066±0.012)%和(0.089±0·066)%,与APL患者相比相差4个对数级;随访期内,19例患者全部获得形态学CR,中位时间为4周(3-6周),13例FCM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7.5周(5-11周),11例PCR结果转阴的中位时间为8周(5-12周);形态学CR后随访的117份标本中41份FCM检测MRD呈阳性,8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9.02%(5.26%-18.14%),33份标本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5%,中位值为0·48%(0.02%-4.70%);CD117+CD34-细胞中CD123+HLA-DR-细胞的中位相对比例分别为86.77%(63.29%-92.62%)和63.59%(15.11%-98.36%);FCM与PCR同时检测MRD结果显示,FCM(+)标本中95.9%(93/97)PCR为阳性,FCM的假阳性率为4.1%(4/97),PCR的假阴性率为8.75%(7/93)。FCMMRD(-)标本中,92%(69/75)PCR阴性,8%(6/75)为PCR阳性。连续随访的116份标本和形态学CR后的117份标本显示,CD117+CD34-CD123+HLA-DR-细胞比例与实时定量PCR检测的mRNA水平基本一致,两者均有一定的相关性(r=0.824,P<0.001和r=0.754,P<0.001)。结论:应用CD34/CD117/CD123/HLA-DR为主的2组4色抗体组合检测APL患者中的MRD简单可行,可与PCR检测相互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2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56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微小残留病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干灵红 陈葆国 +2 位作者 颜荣文 李伯利 罗文达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 目的探讨CD56在非M3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在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45例非AML-M3 AML患者免疫表型,以CD56、CD19、CD117、CD34、CD33为标志,CD45设门MRD分析。结果 145例AML患者中CD56阳性37例,占25.52%,CD19阳性17例,占11.72%,分布在M1、M2、M4、M5。CD56或/和CD19阳性的AML患者共49例,其中CD56和CD19同时阳性5例,均为M2亚型。P170蛋白阳性36例,占24.83%,其表达率与CD56呈显著正相关(P<0.01)。48例AML患者在诱导治疗结束和维持治疗第14、32、56周作MRD检测。单纯CD56+组MRD阳性率93.55%,复发率77.41%,与单纯CD19+组(MRD阳性率25.00%,复发率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D56+CD19+组MRD阳性率100.00%,复发率80.00%,与单纯CD5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CD19+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56、CD19在非M3 AML有较高的表达率。用CD45设门以CD56、CD19、CD34、CD117、CD33为组合的MRD方案能有效检测M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56 急性白血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薛玉娟 陆爱东 +3 位作者 王毓 贾月萍 左英熹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探讨在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治疗下,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17例初诊B-ALL患儿在治疗第15、33、90及180天MRD水平,并探究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17例患儿中,男240例、女17... 目的探讨在微小残留病(MRD)指导治疗下,不同时间点MRD水平在儿童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17例初诊B-ALL患儿在治疗第15、33、90及180天MRD水平,并探究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17例患儿中,男240例、女177例,中位年龄5.0(3.0~10.0)岁,中位生存时间44.0(33.7~56.2)月,3年总生存(OS)及无事件生存(EFS)率为(90.9±1.4)%和(85.2±1.7)%。417例患儿中,第15、33、90和180天4个时间点分别有336、415、414、414例接受了骨髓MRD检测。治疗第15天,MRD≥10%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治疗第33天,MRD≥1%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第90天或180天,MRD≥0.1%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其他MRD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WBC)≥50×109/L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WBC<50×109/L组,3个时间点MRD均阴性组的3年OS及EFS率均高于3个时间点MRD至少1次阳性组,高危组的3年OS及EFS率均低于标危和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显示,第33天MRD≥0.1%和第180天MRD≥0.01%均是影响OS和EFS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B-ALL患儿治疗第33和180天的MRD水平是提示预后的敏感指标。连续监测MRD在儿童B-ALL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基因标志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亚哲 秦亚溱 +8 位作者 江滨 主鸿鹄 常艳 郝乐 李金兰 李玲娣 陈珊珊 黄晓军 刘艳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71-2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基因标志之间的关系。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221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其中87例加做CD123抗体,196例同时运用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pml-rarα... 本研究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与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及基因标志之间的关系。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了221例初诊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其中87例加做CD123抗体,196例同时运用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pml-rarα。结果发现:初诊APL患者中CD123、CD33和CD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9.1%和96.0%,阳性患者中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均在90%左右;虽然CD117、CD13、CD38及CD64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96%,但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比例分布不一致,平均阳性细胞比例在70%左右;部分患者表达CD15、CD56和CD11b,多数患者不表达CD34和HLA-DR,阳性患者中阳性细胞的平均比例均较低。196例初诊APL患者中,pml-rarα基因的不同转录本bcr1、bcr2和bcr3所占比例分别为63.3%、4.6%和32.1%。bcr3型基因与CD34的阳性表达相关,以20%为界时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15.4%(10/65)和3.3%(4/121)(p<0.05);以10%为阳性界限,bcr3和bcr1型中CD34+患者的比例分别为47.7%(31/65)和5.8%(7/121)(p<0.001);其余抗原的表达无明显区别。APL细胞中CD34为阳性且表现为非高侧向角(NL-SSC)时高度提示基因为bcr3型。结论:APL患者的免疫表型具有独特特征,CD123、CD33和CD9更适用于APL的MRD检测,CD34的阳性表达、NL-SSC与bcr3基因亚型相关,CD34的阳性界限设为10%更能提示基因类型与抗原表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免疫表型 微小残留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对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小华 孙爱宁 +7 位作者 吴德沛 傅铮铮 唐晓文 仇惠英 韩悦 马骁 薛胜利 朱明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追踪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CM以白血病细胞(LC)特异分化抗原为标志监测43例初治AL患者MRD,并与传统骨髓形态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预测各组患者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完全缓解(CR)1~5个月组为100%(13/13)和76.6%(23/30),CR6~11个月组为100%(4/4)和87%(20/23),CR12个月~组为100%(2/2)和100%(13/13),对所有第1次受检MRD为阳性随后确认为复发的患者,比骨髓像诊断复发平均提前4个月。43例初治AL患者CR时MRD定量检测结果显示:(1)MRD阴性25例,其中16例在追踪期内亦持续阴性;9例转阳性,经强化疗后再转阴,但6例复发,其中3例发生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2)MRD阳性18例,其中10例CR时MRD平均值为2·20%,在缓解期MRD值逐渐减少,直至转阴;8例CR时MRD值较高或持续高值,此8例均复发;(3)骨髓复发组(19例)CR时MRD定量值平均为0·48%,未复发组(24例)为0·06%(P<0·05)。结论采用FCM检测AL的MRD,具有简单、快速有效、敏感和创伤小的优点,可比传统骨髓形态学更早提示复发。尤其是采取连续性定期监测、动态观察的方式,会进一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提示复发、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白血 流式细胞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定量PCR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被引量:7
17
作者 林法迎 侯健 +3 位作者 谭龙益 丁思奇 王皓 王东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16-520,共5页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 ualdisease ,MRD)中的作用 ,利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1例Waldenstr m巨球蛋... 为了探讨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在监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 (minimalresid ualdisease ,MRD)中的作用 ,利用SYBRGreenⅠ荧光染料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 ,以IgH为标志 ,对 8例多发性骨髓瘤和 1例Waldenstr m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 plantation ,APBSCT)前后的IgH(immunoglobulinheavychain ,IgH)基因重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IgH基因重排拷贝数在APBSCT前后分别为 3 10 8± 10 43 ,594± 66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与患者骨髓浆细胞比值和外周血M蛋白量成正相关 (r =0 .86,P <0 .0 5) ,并对 1例复发患者进行连续检测 ,结果与临床相符。结论 :实时定量PCR方法对IgH基因重排定量分析 ,可以作为判断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疗效的一种检测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免疫球蛋白重链 微小残留病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翀 何妙侠 郑建明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治疗的强度应与白血病复发的风险相适应是当代医学对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ALL)治疗的基本观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 微小残留病 聚合酶链反应 抗原受体基因 融合基因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静 潘慈 +6 位作者 叶辉 董璐 蒋黎敏 汤静燕 薛惠良 顾龙君 王耀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了解检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在临床上的意义,探讨其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一种胞浆与胞膜、特异与敏感的标志相结合,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对67例儿童B系ALL在诱导治疗结... 目的了解检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病(MRD)在临床上的意义,探讨其相关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一种胞浆与胞膜、特异与敏感的标志相结合,CD45/SSC双参数图设门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对67例儿童B系ALL在诱导治疗结束时(诱导第28~37d)进行MRD监测。结果67例随访病人低危组为18例,中危组为35例,高危组为14例,MRD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高危组的MRD(+)率明显较低、中危组高(P<0.005)。MRD与起病时的性别、年龄、白细胞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MRD在早期治疗反应上也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MRD与复发及中位无事生存期密切相关,MRD(+)组复发率明显较MRD()组高(P<0.05),MRD(+)组中位无事生存期也短于MRD()组(P<0.005)。结论检测MRD有助于了解疗效以及初步判断其预后以便调整治疗策略,是目前随访儿童ALL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 微小残留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翀 关明 +2 位作者 何妙侠 蒋黎敏 郑建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8-180,189,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 目的建立检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微小残留病(MRD)的流式细胞术,评估监测MRD对于判断B-ALL预后的价值。方法用四色荧光抗体组合流式细胞术对33例确诊并接受SCMC-ALL-2005方案治疗的B-ALL患儿进行MRD检测,并随访5年,分析监测结果、复发率、5年无事件生存率。结果建立了正常骨髓细胞分布的分析模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18例MRD阳性患儿的白血病复发率为55.6%(10/18)、15例MRD阴性患儿复发率为13.3%(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P<0.05)。结论监测MRD对于B-ALL患儿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 流式细胞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