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大鼠椎间盘细胞提取、鉴定及在单层和微团培养中的基质表达
1
作者 胡思远 陈建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28-2535,共8页
背景:目前获得椎间盘原代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且缺少同时提取纤维环、终板与髓核原代细胞的相关报道,因此找到同时提取3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同时提取并培养大鼠来源3种椎间盘细胞(纤维环、终板与髓核)的方法,对之进... 背景:目前获得椎间盘原代细胞的方法大多较繁琐,且缺少同时提取纤维环、终板与髓核原代细胞的相关报道,因此找到同时提取3种细胞的方法十分关键。目的:探索一种同时提取并培养大鼠来源3种椎间盘细胞(纤维环、终板与髓核)的方法,对之进行鉴定并探究单层与微团培养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取材自3周龄雄性SD大鼠椎间盘组织,从其中分离出软骨终板、髓核与纤维环组织。针对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先使用0.1%链酶蛋白酶E于37℃消化30 min,然后使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4 h来释放其中的细胞;针对终板组织,直接使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4 h来释放其中的细胞。将去除消化酶后的细胞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并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与蛋白印迹实验检测各细胞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单层或微团培养大鼠原代纤维环细胞与软骨终板细胞,并采用阿尔新蓝与番红染色检测细胞外基质的表达能力。结果与结论:①3种椎间盘细胞均在培养4 d后开始贴附在皿底,并逐渐展现出增殖的活力;培养至第8天时,3种细胞增殖显著,形态均呈梭形,其中髓核细胞中存在多囊泡的脊索样细胞;②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和/或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原代髓核细胞中K19与Car3表达较高,原代纤维环细胞中Sparc与Bgn表达较高,原代软骨终板细胞中Pth1r与Lars2表达较高;③原代纤维环、软骨终板细胞微团培养后,经阿尔新蓝与番红染色证明这种培养方式相较于单层培养能够提高细胞外基质的表达能力;④结果表明,通过此次实验方法提取并培养获得的原代椎间盘细胞形态较好并具有较高的胞外基质表达水平,这一成果有望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种新的科研工具,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椎间盘生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髓核细胞 原代纤维环细胞 原代终板细胞 细胞提取 细胞鉴定 微团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团酶学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缪炜 姚松年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38,共4页
微团酶学的研究与进展缪炜姚松年(武汉大学测试中心,武汉430072关键词微团酶学反微团微乳体系增溶传统的酶学研究是将生物体内提取得到的“纯酶”置于水或缓冲液体系中开展的,有关酶结构的研究也是将酶液培养为单晶通过X衍射... 微团酶学的研究与进展缪炜姚松年(武汉大学测试中心,武汉430072关键词微团酶学反微团微乳体系增溶传统的酶学研究是将生物体内提取得到的“纯酶”置于水或缓冲液体系中开展的,有关酶结构的研究也是将酶液培养为单晶通过X衍射的方法进行的,然而这些“体外”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酶学 微团 微乳体系 增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弧法中碳包Fe纳米晶及其相关碳微团的形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海燕 何艳阳 +2 位作者 薛新民 成晓玲 彭少麒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91-296,共6页
用直流碳弧法在阳极石墨棒中加入α-Fe2O3产生碳包Fe纳米晶,研究在复合石墨棒中加入不同的Fe2O3含量对碳包Fe纳米晶的形貌、结构特性及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探讨碳包Fe纳米晶的形成原因及碳弧法中氦气压力和Fe2O3含量对复合石墨棒所... 用直流碳弧法在阳极石墨棒中加入α-Fe2O3产生碳包Fe纳米晶,研究在复合石墨棒中加入不同的Fe2O3含量对碳包Fe纳米晶的形貌、结构特性及晶粒尺寸分布的影响,探讨碳包Fe纳米晶的形成原因及碳弧法中氦气压力和Fe2O3含量对复合石墨棒所产生的碳灰的C60/70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2O3复合石墨棒所产生的碳灰含有α-Fe相、Fe3C相和石墨相,没有氧化物相.复合阳极棒中的Fe2O3含量决定了碳包Fe纳米晶的数量和晶粒直径分布,碳弧法中的He气压力仍是影响掺Fe2O3阳极棒所产生的碳灰的C60/70产率的主要因素,但对碳包Fe纳米晶的产率影响不大.掺Fe2O3阳极棒所产碳灰的C60/70产率与氦气压力的关系和纯石墨阳极棒的这一关系比较,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包铁纳米晶 碳弧法 微团 铁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团化动态结晶法制备超细HMX炸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晶禹 张景林 徐文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为改善HMX(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奥克托今)炸药的细化效果,通过分析一般重结晶方法制备超细炸药粒子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结晶和机械冲击原理的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技术。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微团... 为改善HMX(Cyclotetramethylenetetranitramine,奥克托今)炸药的细化效果,通过分析一般重结晶方法制备超细炸药粒子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结晶和机械冲击原理的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技术。分析了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微团化动态结晶超细化机理。应用此方法制备出了亚微米级(D50=0.40μm)的超细HMX炸药,其细化产品粒径小且粒度分布范围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化动态结晶法 超细HMX炸药 爆炸力学 微观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团培养技术探讨双酚A的体外发育毒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勇 龙鼎新 裴新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8-179,183,共3页
采用微团培养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双酚A(0~ 5 0mg L)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旨在了解双酚A的体外发育毒性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 :双酚A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 采用微团培养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双酚A(0~ 5 0mg L)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肢芽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旨在了解双酚A的体外发育毒性特点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 :双酚A对体外培养的Wistar大鼠胚胎肢芽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 ,表现为染毒组肢芽细胞集落形成数量减少 ,细胞毒性试验吸光度值下降 ,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双酚A对肢芽细胞的 5 0 %增殖抑制浓度 (IP50 )和5 0 %分化抑制浓度 (ID50 )分别为 38 74mg L和 2 7 93mg L ,IP50 ID50 =1 39。按照Renault等人推荐的体外致畸分类标准 ,双酚A属于阳性致畸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培养 双酚A 体外发育毒性 肢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微团培养法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野 徐莹 付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密度微团(Micromass)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终末期成熟分化的作用影响。方法临床获取人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组织,分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别进行低密度单层培养和高密度微团培养,隔日细胞换液1次。每2日倒置显微镜... 目的探讨高密度微团(Micromass)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终末期成熟分化的作用影响。方法临床获取人骨关节炎关节软骨组织,分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别进行低密度单层培养和高密度微团培养,隔日细胞换液1次。每2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方法检测ALP的分泌;RT-PCT方法检测细胞内Col2、Aggrecan、ALP和MMP-13等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具有自发性向终末期成熟分化的特征,在相同时间点,Micromass培养的软骨细胞与低密度单层培养的细胞相比,更具有软骨细胞的形态特征;ALP染色显示,Micromass培养的细胞内ALP染色强度明显减弱;RT-PCT显示,Micromass培养的细胞内Col2和Aggrecan因子mRNA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ALP和MMP-13因子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密度微团培养法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过快的成熟分化,更好的维持了细胞的软骨细胞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微团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膜生长法中石墨的纳米微团运动模型初探 被引量:7
7
作者 唐敬友 董庆东 谷岩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00年第3期24-27,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石墨在Ni70Mn25Co5合金和金刚石包膜中的形貌特征,分析了各种石墨形貌形成的原因,初步探索了金刚石膜生长法中石墨的纳米微团运动模型,为进一步研究金刚石生成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
关键词 金刚石 石墨 膜生长法 纳米微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串列加速器的微团簇离子源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宝卫 李公平 +2 位作者 张小东 赵力 刘正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32,共5页
设计、安装调试了一台微团簇离子源 ,其原理是气体放电与磁控溅射相结合产生溅射粒子 ,溅射产生的粒子经过一低真空区时 ,经历液氮冷凝和复杂的碰撞 ,形成微团簇离子 ,后经高压电场引出 ,测得离子混合束的总强度 .微团簇离子束经一分析... 设计、安装调试了一台微团簇离子源 ,其原理是气体放电与磁控溅射相结合产生溅射粒子 ,溅射产生的粒子经过一低真空区时 ,经历液氮冷凝和复杂的碰撞 ,形成微团簇离子 ,后经高压电场引出 ,测得离子混合束的总强度 .微团簇离子束经一分析磁场 ,得到 C+ n 和 Al+ n 的质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列加速器 离子源 微团 气体放电 磁控溅射 液氮冷凝 产生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抑制大鼠胚胎中脑微团细胞的存活和分化与Notch-Hes通路有关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然 蒋建军 +3 位作者 尚兰琴 魏雪涛 吴双 郝卫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途径在双酚A(BPA)诱导的大鼠胚胎中脑微团细胞存活和分化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的胎龄13 d大鼠胚胎中脑微团细胞,以BPA 10-4,10-6,10-8,10-10和10-12mol·L-1染毒5 d,中性红摄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苏木...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途径在双酚A(BPA)诱导的大鼠胚胎中脑微团细胞存活和分化抑制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的胎龄13 d大鼠胚胎中脑微团细胞,以BPA 10-4,10-6,10-8,10-10和10-12mol·L-1染毒5 d,中性红摄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苏木精染色检测中脑细胞集落分化总面积。BPA0.1 mmol·L-1+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 0.1 nmol·L-1、BPA 0.1 mmol·L-1+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他莫西芬1 nmol·L-1共同培养5 d,检测中脑微团细胞存活和集落分化总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胎龄18 d大鼠胚胎脑组织、成年大鼠的睾丸和未染毒中脑微团细胞ER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胎龄13和18 d胎鼠脑组织、成年大鼠的睾丸及卵巢、未染毒中脑微团细胞中ER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PA 0.1 mmol·L-1染毒5 d的中脑微团细胞中Notch1和Hes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PA 0.1 mmol·L-1可以明显的抑制原代培养中脑微团细胞的存活和集落分化,但此效应不能被ICI182780和他莫西芬逆转。正常的胎鼠脑组织和未染BPA中脑细胞中ER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较低。BPA0.1 mmol·L-1可以明显增加Notch1和Hes1 mRNA表达水平。结论 BPA可抑制中脑微团细胞的的存活和分化,ER途径在此效应中不发挥主要作用,Notch-Hes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微团培养 雌激素受体 细胞存活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评价饮用水中有机物致畸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源 姬艳丽 +2 位作者 丁锐 杨媛媛 冀元棠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微团培养 脑细胞 有机物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移计数法在微团培养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源 姬艳丽 +2 位作者 丁锐 冀元棠 徐迎春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背景与目的探索一种经济、快速而又准确的计数方法,以应用于微团培养技术中集落的评价。材料与方法采用5d连续培养妊娠13d的大鼠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后,以倒置显微镜视场直径为间距将微团划分为若干等间距平行区间,沿一定方向移动视场并... 背景与目的探索一种经济、快速而又准确的计数方法,以应用于微团培养技术中集落的评价。材料与方法采用5d连续培养妊娠13d的大鼠胚胎中脑及肢芽细胞后,以倒置显微镜视场直径为间距将微团划分为若干等间距平行区间,沿一定方向移动视场并依次计数各区间内集落数,通过摄像分析和批内重复实验评价方法的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各组数据经Grubbs检验法检验均为正常数据,中脑细胞集落数和肢芽细胞集落数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776%、0.213%;批内标准差分别为0.9339、2.8839;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24%、2.05%,均小于WHO提出的OCV(3%)标准。结论平移记数法无需特殊设备,不仅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极高的灵敏度,而且适用于即时分析,从而缩短实验周期,可以作为微团培养技术中集落计数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培养 肢芽细胞 中脑细胞 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微团法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席小平 李建国 +1 位作者 郭琳 贾继峰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神经细胞微团法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席小平,李建国,郭琳,贾继峰山西省卫生防疫站(太原030012)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培养(简称微团法),这一体外测试系统筛选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国内外报道其测试结果可靠性达90%[... 神经细胞微团法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席小平,李建国,郭琳,贾继峰山西省卫生防疫站(太原030012)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培养(简称微团法),这一体外测试系统筛选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国内外报道其测试结果可靠性达90%[1]。我们对已知致畸物维生素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微团 检测 化学物 致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脑细胞微团培养技术探讨双酚A的发育毒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龙鼎新 李勇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目的 为揭示双酚A(BPA)是否具有神经系统发育毒性及其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团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BPA( 0~ 60mg/L)对体外培养的 13d龄Wistar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BPA对体外培养的... 目的 为揭示双酚A(BPA)是否具有神经系统发育毒性及其毒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微团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的BPA( 0~ 60mg/L)对体外培养的 13d龄Wistar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BP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中脑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均有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BPA对中脑细胞的 5 0 %细胞存活抑制浓度 (ICV50 )和 5 0 %分化抑制浓度 (ICD50 )分别为 5 7 2mg/L和 2 4 6mg/L。两者比值为 2 3 3。结论 BPA对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大于对细胞存活的抑制作用。按照Flint等人推荐的体外致畸分类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中脑细胞 微团培养 细胞毒性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原子微团簇Na_n(n=2-5)的振动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丰收 葛凌霄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22-426,共5页
采用距离相关的紧密结合模型,对Nan(n=2-5)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求解Hessian矩阵和对距离相关的紧密结合分子动力学轨道所作的速度自关联函数的福里叶变换分析,得到了这些钠原子微团簇的振动频率。对Na2和... 采用距离相关的紧密结合模型,对Nan(n=2-5)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求解Hessian矩阵和对距离相关的紧密结合分子动力学轨道所作的速度自关联函数的福里叶变换分析,得到了这些钠原子微团簇的振动频率。对Na2和Na3,这两种计算方法和实验,和从头计算法的计算结果一致,并对Na4和Na5的振动频率作了预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原子 微团 振动频率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团簇HD^+的形成机理及束缚能实测
15
作者 师勉恭 唐阿友 +2 位作者 朱洲森 杨百方 缪竞威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文内报告了150965MeVHD+离子微团簇经库仑爆炸在0°方向生成碎片H+和D+能谱的测量。获得HD+的最可几束缚能实测值为1148eV。
关键词 HD^+ 微团 束缚能 形成机理 离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eH^+离子微团簇的形成机理
16
作者 缪竞威 袁其清 +4 位作者 代云方 杨百方 师勉恭 唐阿友 朱州森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该文报告了高频离子源中4HeH+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4HeH^+ 离子微团 形成机理 离子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芽细胞微团培养评价饮水中有机物致畸性
17
作者 吴源 丁瑞 +2 位作者 姬艳丽 冀元棠 徐迎春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09-1211,共3页
目的应用大鼠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技术快速评价饮用水中有机物的致畸性,并比较氯化消毒过程对致畸作用的影响。方法XAD-4树脂富集、浓缩饮用水中有机物,连续5 d微团培养d13大鼠肢芽细胞,根据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P50... 目的应用大鼠肢芽细胞微团培养技术快速评价饮用水中有机物的致畸性,并比较氯化消毒过程对致畸作用的影响。方法XAD-4树脂富集、浓缩饮用水中有机物,连续5 d微团培养d13大鼠肢芽细胞,根据半数分化抑制浓度(ID50)和半数增殖抑制浓度(IP50)及IP50/ID50比值判定有机浓集物的致畸性。结果在较低剂量范围内,管网末梢水中有机物对大鼠肢芽细胞的分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D50分别为363.1 ml/ml(-S9)和5.67 ml/ml(+S9);IP50分别为1355.2 ml/ml(-S9)和1264.5 ml/ml(+S9),IP50/ID50=3.7(-S9);IP50/ID50=223(+S9),显示该组分特异性抑制肢芽细胞的分化,经代谢转化后其ID50降低达63倍;原水中有机浓集物的ID50分别为1.17 ml/ml(-S9)和0.387 ml/ml(+S9);IP50分别为15.8 ml/ml(-S9)和41.1 ml/ml(+S9);IP50/ID50=13.5(-S9);IP50/ID50=106.2(+S9),代谢活化增加该组分的抑制分化作用。结论管网末梢水及原水中有机浓集物属特异性细胞分化抑制物,具有潜在的直接和间接致畸性,为潜在的强致畸原,显示多种致畸机制。氯化消毒过程可能增加饮用水中有机物的间接致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培养 饮用水 肢芽细胞 氯化消毒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
18
作者 席小平 李建国 +1 位作者 郭琳 贾继峰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2-232,共1页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席小平,李建国,郭琳,贾继峰(山西省卫生防疫站毒理科太原030012)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简称微团法),国内开展单位尚不多。我们在本实验室建立了该法,并用已知...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检测化学物的致畸作用席小平,李建国,郭琳,贾继峰(山西省卫生防疫站毒理科太原030012)大鼠胚胎中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简称微团法),国内开展单位尚不多。我们在本实验室建立了该法,并用已知的致畸物维生素A、乙酰水杨酸进行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胚胎 脑神经细胞微团试验 化学物 致畸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微团运动的数学和物理解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洪 《中国冶金教育》 2019年第4期50-53,共4页
准确理解流体微团的变形运动是深入掌握流体宏观运动、传热和传质行为的基础,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往的教材和教学中,仅简单给出流体微团运动数学表达式,而不深究流体微团运动的物理背景及物理背景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 准确理解流体微团的变形运动是深入掌握流体宏观运动、传热和传质行为的基础,在冶金传输原理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以往的教材和教学中,仅简单给出流体微团运动数学表达式,而不深究流体微团运动的物理背景及物理背景和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针对此不足,分析刚体和流体微团运动的差异,基于速度分解定理给出流体微团运动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流体微团的实际运动过程,将流体微团运动进行分解,逐步从物理背景上解释流体微团的4种运动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对流体微团运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微团 平动 角速度 线变形 剪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微团的低温保存实验
20
作者 周新丽 李嘉慧 杜羽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9-166,共8页
细胞微团、细胞聚集体所构建的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研究领域中逐渐成为更合适的体外研究模型,但目前对于细胞微团的低温保存方法尚不完善。本文研究了A549肺癌细胞的接种密度以及培养天数对肺癌细胞微团尺寸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细胞微团、细胞聚集体所构建的三维细胞模型在肿瘤研究领域中逐渐成为更合适的体外研究模型,但目前对于细胞微团的低温保存方法尚不完善。本文研究了A549肺癌细胞的接种密度以及培养天数对肺癌细胞微团尺寸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密度为2×104个/mL,培养三天的肺癌细胞微团状态良好,可形成致密的结构,微团直径为344.24μm±0.74μm,最适用于低温保存。采用程序降温盒、程控降温仪两种慢速冷冻法低温保存肺癌细胞微团,复苏后细胞微团活力和增殖率远低于新鲜组;使用塑料麦管和玻璃毛细管快速或玻璃化保存肺癌细胞微团,当采用玻璃毛细管为冷冻载体,以含有20%EG+20%Me 2SO+0.5 mol/L海藻糖的DMEM作为低温保护剂时,复苏后细胞微团相对新鲜组活力为94.59%±9.23%,三天增殖率与新鲜组最为接近。最后,对冷冻载体的降温速率以及保护剂的临界降温速率进行测定,分析了细胞微团低温保存的热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细胞微团 慢速冷冻法 玻璃化 低温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