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上唇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玮 宋晓陵 +1 位作者 陈盛 王三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51-1152,共2页
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左上唇唇红上缘肿物2年余入院,肿物略高于正常皮肤表面,颜色稍红,无疼痛、破溃。口内外双合诊,可扪及一2.5 cm×2.0 cm×1.0 cm肿物,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境界不清,不活动,无触痛。
关键词 皮肤肿瘤 微囊性附属器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 被引量:5
2
作者 隋立荣 吕英志 孙立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1期58-59,i017,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发生于上唇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表现多样 ,肿瘤上部角质囊肿较多 ,看似良性 ,并向毛发方向分化 ,中部有鳞状细胞岛等 ,... 目的 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 1例发生于上唇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表现多样 ,肿瘤上部角质囊肿较多 ,看似良性 ,并向毛发方向分化 ,中部有鳞状细胞岛等 ,深部有腺样结构 ,似汗管瘤 ,并见细胞簇及细胞条索 ,组织结构有明显异型性并累及横纹肌。结论 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形态需与良性及其他恶性的皮肤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临床病理 组织学形态 皮肤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3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成志明 沈肖俐 +2 位作者 赵丽华 田中华 张仁亚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7期479-481,共3页
对3例发生于面部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呈多向分化,典型的肿瘤表浅部角质囊肿较多并向毛发方向分化,真皮中部为线样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团,导管明显,而角质囊肿减少,深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腺样结构、... 对3例发生于面部的微囊性附属器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微囊性附属器癌镜下呈多向分化,典型的肿瘤表浅部角质囊肿较多并向毛发方向分化,真皮中部为线样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团,导管明显,而角质囊肿减少,深部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有腺样结构、细胞簇及细胞条索,组织结构有明显异型性并呈浸润性生长。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伴有导管分化并以局部浸润及破坏为主的低度恶性肿瘤,很少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面部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旭友 易祥华 +3 位作者 梁军 范德生 顾俊 邱维喆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MA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手术标本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microcystic adnexal carcinoma,MA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1例MA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分析手术标本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腋下肿物伴有疼痛;CT示团片状稍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见不均匀强化;病理示肿瘤细胞呈条索、细胞簇及腺样结构,异型性显著;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E1/AE3,CK19和EMA染色阳性。结论 MAC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手术不易彻底切除,复发率较高;对于活检的标本极易误诊,明确诊断依赖手术切除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唇部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红群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0期637-638,640,共3页
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附属器肿瘤,1982年由Goldstein等[1]首先报道,具有向汗腺导管方向分化的特点和丰富的硬化性间质,又称为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01工作中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材... 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皮肤附属器肿瘤,1982年由Goldstein等[1]首先报道,具有向汗腺导管方向分化的特点和丰富的硬化性间质,又称为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014-01工作中遇到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7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6
作者 姬果 奚豪 蔚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患者女性,37岁,额部肿物30余年,伴周围红肿。查体:眉上可及皮下肿块,大小12 cm,边缘不清,活动度差。病理检查 巨检:送检不规则带皮肤组织1块,大小约为4 cm×21 cm,表面见一直径2 cm的隆起区,切面灰白色,质稍韧。镜检:肿瘤位于真皮内... 患者女性,37岁,额部肿物30余年,伴周围红肿。查体:眉上可及皮下肿块,大小12 cm,边缘不清,活动度差。病理检查 巨检:送检不规则带皮肤组织1块,大小约为4 cm×21 cm,表面见一直径2 cm的隆起区,切面灰白色,质稍韧。镜检:肿瘤位于真皮内,其表面的鳞状上皮正常,肿瘤细胞主要呈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巢或导管样结构,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图1)。真皮中上部可见少量角质囊肿形成(图2)。肿瘤细胞呈基底细胞样,异型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病理诊断 浸润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舜辉 于伟 +1 位作者 张良德 何向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微囊性附属器癌(MAC)又称为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及汗管瘤样癌,是一种具有向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局部浸润性生长和硬化性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组织病理可见较多角质囊肿、管状和腺样结构,基底样细胞条索同时存在,肿瘤细胞常侵袭神经... 微囊性附属器癌(MAC)又称为硬化性汗腺导管癌及汗管瘤样癌,是一种具有向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局部浸润性生长和硬化性间质的低度恶性肿瘤。本病组织病理可见较多角质囊肿、管状和腺样结构,基底样细胞条索同时存在,肿瘤细胞常侵袭神经周围及骨骼肌。1982年由Goldstein等[1]首先报告,好发于成年人的头、颈部皮肤,多见于面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皮肤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性附属器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8
作者 王林茹 袁静 +2 位作者 李淑英 宋欣 曹晨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17-220,22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确诊的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额部,...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确诊的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检查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病变均位于额部,组织学检查见肿瘤位于真皮层,向深部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及鳞状细胞组成,形态温和,呈岛状、条索状或腺管样结构,真皮浅层见大量小的角质囊肿,深部见导管分化结构,局部见神经侵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CK、CK7、CK5、EMA,肿瘤细胞巢周围细胞p63阳性,而中央的细胞阴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结论微囊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独特的肿瘤实体,具有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以局部浸润为主,需与圆柱状毛母细胞瘤、汗管瘤、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及鳞状细胞癌等鉴别,治疗常为Mohs显微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鉴别诊断 P63 BerEP4 Mohs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囊性附属器癌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梁国栋 孟亚飞 +1 位作者 包海龙 朱林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病理学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皮损位于上唇及面部,病史为50余年... 目的探讨微囊性附属器癌的病理学形态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微囊性附属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特征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皮损位于上唇及面部,病史为50余年及10余年,临床行肿瘤切除术。光镜下肿瘤位于真皮,向皮下浸润性生长。瘤细胞由基底样细胞及鳞状细胞呈条索状、小巢状或腺管样排列;肿瘤浅层见大量角质囊肿形成。肿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浆略嗜酸,细胞核异型性小,核分裂罕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所有肿瘤细胞表达CK5/6,CK7、EMA及CEA在有腺体特征的区域阳性表达,腺管周围细胞P63阳性,而其中央的细胞阴性,CK20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微囊肿性附属器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向毛囊和汗腺双向分化的低度恶性附属器肿瘤,预后良好,该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主要与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基底细胞癌、汗管瘤、鳞状细胞癌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微囊性附属器癌2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娜 杨明霞 +4 位作者 许莉 郑亮 苏飞 陈柳青 张良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4-606,共3页
1临床资料例1女,23岁,右侧颧部皮疹7年余。7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颧部出现一淡黄色丘疹,皮疹一直缓慢增大,期间无破溃、渗血渗液,无痒痛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颧部可见一豌豆... 1临床资料例1女,23岁,右侧颧部皮疹7年余。7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侧颧部出现一淡黄色丘疹,皮疹一直缓慢增大,期间无破溃、渗血渗液,无痒痛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颧部可见一豌豆大皮色结节,边界较清楚,表面光滑,无破溃、糜烂、渗出,质地中等,无压痛(图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淋巴结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部 血尿粪常规 电解质检查 腹部B超 微囊性附属器癌 浅表淋巴结 心电图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部微囊性附属器癌1例
11
作者 冉德琳 刘永霞 +1 位作者 周桂芝 杨宝琦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4-337,共4页
患者男,26岁,额部褐色斑块4年。皮肤科情况:额部见一约3 cm×4 cm大小浸润性浅褐色斑块,触之硬,中央见破溃,皮损处皮温正常,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层肿瘤组织,浅层见微囊肿及角囊肿,可见管腔形成,腔内见嗜酸... 患者男,26岁,额部褐色斑块4年。皮肤科情况:额部见一约3 cm×4 cm大小浸润性浅褐色斑块,触之硬,中央见破溃,皮损处皮温正常,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无明显异常,真皮层肿瘤组织,浅层见微囊肿及角囊肿,可见管腔形成,腔内见嗜酸性物质。深部肿瘤细胞小叶状实性上皮巢和上皮条索状排列,上皮条索由嗜碱性基底样细胞及腺管状组成。免疫组织化学:CK(+)、BerEp4(+)、EMA部分肿瘤细胞及管腔侧缘(+)、CEA(-)、S-100(-)、Ki-67阳性细胞约10%。诊断:微囊性附属器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性附属器癌 微囊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