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印妮 沈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4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5例MSS型转移性...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对其T淋巴细胞亚群和肿瘤标志物的影响,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5例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呋喹替尼治疗)和观察组(33例,呋喹替尼+信迪利单抗治疗),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观察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CD4^(+)百分比均升高,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均更大;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水平均降低,肿瘤异常蛋白(TAP)凝聚物面积均缩小,且观察组均低于/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及高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在呋喹替尼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可以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减少肿瘤标志物的分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呋喹替尼 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疗法的探索
2
作者 张瑶 鲍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癌症治疗的新支柱。随着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癌症治疗的新支柱。随着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稳定型(MSS),其免疫微环境表现为“冷肿瘤”,对免疫单药治疗几乎没有反应。深入探索MSS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机制,有望实现“冷肿瘤”向“热肿瘤”的转化,目前多采用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来提高冷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该文旨在对冷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机制进行阐述,并对免疫联合治疗策略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冷肿瘤 免疫治疗机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及替吉奥后线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施慧婕 孙子娟 +1 位作者 司悦 汪海岩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296-2300,共5页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替吉奥的后线治疗在微卫星稳定(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病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 目的探讨安罗替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及替吉奥的后线治疗在微卫星稳定(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病人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既往经二线及以上标准治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病人43例,均给予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及替吉奥治疗,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43例病人中5例死亡,0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9例病情稳定,9例疾病进展。客观有效率为23.3%,疾病控制率为67.4%,所有病人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5.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无肝转移、原发灶部位位于左侧的病人PFS较伴有肝转移、原发灶部位位于右侧的病人PFS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伴有肝转移是影响mCRC病人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0,95%CI:(1.08,5.30),P=0.031]。其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乏力、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等,所有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都通过对症治疗和延迟给药得到控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替吉奥后线治疗MSS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良好疗效,且毒副反应可控,为转移性结直肠癌后线的治疗提供了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稳定型 肿瘤转移 安罗替尼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替吉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玉婷 张奇 +2 位作者 潘新平 李淑萍 刘小军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216-222,共7页
免疫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错配修复缺失/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治疗疗效,但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对其并不敏感。肿瘤突变负荷低下可能是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血管... 免疫治疗能够明显提高错配修复缺失/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的治疗疗效,但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对其并不敏感。肿瘤突变负荷低下可能是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促血管生成因子以及转化生长因子分泌的增加可能介导了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原发耐药。放疗可以促进肿瘤抗原的形成和释放,并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免疫反应,重塑肿瘤微环境,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为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许多放疗联合免疫新辅助治疗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当中。本文将对错配修复完整/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耐受的机制、放疗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临床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放疗 错配修复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姬颖华 杨晓煜 +6 位作者 孟祥丽 谢晋玲 王瑾 张敏 杨留中 路平 张景航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19-724,共6页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7)和观察组(n=19)。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安罗替尼胶囊口服治疗,每日1次,每次10 mg,连续给药2周后停用1周,第2次调整剂量为12 mg,连续给药2周后停用1周,共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每次200 mg,每3周给药1次,共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使用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1.1版评价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计算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应用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的ORR为5.88%,DCR为35.29%;观察组患者的ORR为15.79%,DCR为52.63%。2组患者的ORR及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5个功能子量表及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体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子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后,2组患者疲乏评分高于治疗前,疼痛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疲乏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呼吸困难评分、失眠评分及食欲丧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患者便秘、腹泻、经济影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失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食欲丧失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便秘评分、腹泻评分、经济影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17%(11/17),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42%(13/19);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05)。结论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标准治疗失败后MSS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盐酸安罗替尼 信迪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姬颖华 杨晓煜 +4 位作者 王瑾 孟祥丽 张敏 杨留中 路平 《癌症进展》 2021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对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经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单一组(n...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注射液治疗对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经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36例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单一组(n=16,接受盐酸安罗替尼治疗)和联合组(n=20,接受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VEGF水平、TGF-β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8^(+)、CD4^(+)、CD4^(+)/CD8^(+))及免疫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及CD4^(+)水平、CD4^(+)/CD8^(+)均高于单一组患者,血清VEGF、TGF-β水平均低于单一组患者(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肿瘤促进分子CD168、CD133、CD151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单一组,肿瘤抑制分子CD9、CD63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单一组患者(P﹤0.01)。结论盐酸安罗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对经临床标准治疗失败的MSS型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VEGF、TGF-β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盐酸安罗替尼 信迪利单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杉 柳艳飞 +3 位作者 刘倩 何为 刘燕妮 金红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观察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4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呋喹替尼单药组(n=22)和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n=22)。治疗方案:呋喹替尼单药组... 目的观察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44例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呋喹替尼单药组(n=22)和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n=22)。治疗方案:呋喹替尼单药组口服呋喹替尼5 mg,每日1次,服用3周停药1周,每28天为1周期;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静脉滴注信迪利单抗200 mg,每3周1次、呋喹替尼方案同单药组,并分析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呋喹替尼单药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9.09%,疾病控制率(DCR)为45.45%;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患者ORR为18.18%,DCR为63.64%;呋喹替尼单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4(2.1,8.2)个月,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组患者中位PFS为6.7(3.9,12.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2,P=0.037)。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喹替尼联合信迪利单抗较呋喹替尼单药治疗可给经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呋喹替尼 信迪利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在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宁臣功 孙岩波 孙锋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3年第2期277-282,共6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肿瘤中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2位,对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d MMR)结直肠癌的一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重要...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肿瘤中排第3位,死亡率排第2位,对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成为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d MMR)结直肠癌的一线及后线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然而,MSI-H/d MMR结直肠癌仅占所有转移性结直肠癌的4%~5%,且对于微卫星稳定型(MSS)结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的免疫异质性肿瘤微环境,ICIs单药往往无法克服这些因子而出现应答率不高或出现继发性耐药,因此仅使用单一ICIs基本无效。目前多采用联合治疗策略如抗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的联合治疗,ICIs联合放疗,ICIs联合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以及ICIs联合溶瘤病毒等提高MSS/错配修复功能完整(pMMR)结直肠癌患者对治疗的应答率。虽然上述联合治疗策略取得不错的近期疗效,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中很有前景,但多为单臂小样本探索性研究,数据指向并不完全稳定一致,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更多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验证,同时也需Ⅲ期临床研究的确认和证实。本文旨在对MSS结直肠癌ICIs联合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朱麒 刘迁 +4 位作者 肖敏 肖瑶 潘儒艳 金丽艳 王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22-1927,共6页
目的: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7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探索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微卫星稳定型(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就诊的7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呋喹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实验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T/CD8^(+)T)变化,采用ELISA实验测定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E)水平。出院后完成2~3年随访,绘制生存曲线,比较生存与无进展生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6.84%)优于对照组(60.53%);客观缓解率(36.84%)优于对照组(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不大;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D4^(+)T/CD8^(+)T、IgA及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年与2年的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治疗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优于对照组,截至随访结束时中位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治疗MSS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优于呋喹替尼单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迪利单抗 呋喹替尼 微卫星稳定型晚期结肠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及热点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鹏 邱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99-106,共8页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稳定型,免疫微环境表现为“冷肿瘤”,基本对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单一免疫治疗不敏感。目前临床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1)将免疫治疗与传统化疗、靶向或局部治疗联合应用,以期调节微卫星稳... 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稳定型,免疫微环境表现为“冷肿瘤”,基本对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单一免疫治疗不敏感。目前临床研究方向和热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1)将免疫治疗与传统化疗、靶向或局部治疗联合应用,以期调节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尝试将“冷肿瘤”转变为“热肿瘤”,从而提高对免疫治疗的有效性;(2)筛选潜在有意义的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和临床特征,富集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中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本文将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微卫星稳定型 错配修复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虞伟妃 汪笑秋 +2 位作者 赵丽萍 冯继红 周珏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评价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剂(阿帕替尼)和免疫治疗药物(卡瑞利珠单抗)用于不可手术转移性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CR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不可... 目的评价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剂(阿帕替尼)和免疫治疗药物(卡瑞利珠单抗)用于不可手术转移性微卫星稳定(MSS)型结直肠癌(CR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不可手术转移性MSS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XELOX+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XELOX+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记录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不良事件(AEs)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65.0%、85.0%,对照组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35.0%、7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6.0、8.0个月,中位OS分别为19.0、12.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至少发生1次AEs,且观察组患者的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甲亢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vs.0和20%vs.0,P<0.05),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vs.90%,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3级及以上AEs的有14例(70.0%),而对照组仅有5例(2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能耐受或致命的严重AEs,相关症状经停药或接受治疗后均得以缓解。结论XELOX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用于不可手术转移性MSS型CRC患者的效果与XELOX化疗联合阿帕替尼相当,但具有一定的ORR、PFS和OS优势,且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手术 微卫星稳定型 转移性结直肠癌 化疗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在晚期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12
作者 罗茜茜 陈佳梅 +1 位作者 石薇 陈永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21-528,共8页
目的评估瑞戈非尼(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Regorafenib... 目的评估瑞戈非尼(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三线及以上治疗晚期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接受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或Regorafenib单药三线及以上治疗的22例晚期MSS型CR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联合治疗组10例,Regorafenib单药组12例。比较两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个月vs 6.13个月,P=0.827);但联合治疗组的中位PFS优于单药组(4.00个月vs 1.63个月,P=0.025)。相比单药组,联合治疗组在DCR(70.0%vs 25.0%,P=0.084)表现出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和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vs 91.7%)以及≥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30.0%vs 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于Regorafenib单药治疗,Regorafenib联合PD-1抑制剂作为晚期MSS型CRC三线及以上治疗方案可能在PFS方面带来获益,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REGORAFENIB PD-1抑制剂 微卫星稳定型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微卫星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慧颖 张明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晚期CRC仍以化疗为主。随着对CRC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CRC,免疫治疗在一线、后线、辅助及新辅助治疗方面均取得...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晚期CRC仍以化疗为主。随着对CRC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对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CRC,免疫治疗在一线、后线、辅助及新辅助治疗方面均取得了突破。然而,绝大多数CRC属于微卫星稳定(MSS)型,免疫治疗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目前的研究方向多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化疗、局部治疗等相结合作为突破方向。本文将对免疫联合靶向药物治疗MSS型CRC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PD-1抑制剂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立莉 葛新国 +2 位作者 胥荣 刘清菁 蔡茂怀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经标准治疗后失败的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治疗用药...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经标准治疗后失败的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的治疗用药差异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给予贝伐珠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使用PD-1抑制剂。对比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TGF-β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情况(CD4+、CD8+、CD4+/CD8+)。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用药后6个月的时间点,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EGF、TGF-β、CD8+均降低,CD4+、CD4+/CD8+均增高(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TGF-β、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水平、CD4+/CD8+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1抑制剂投入到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利于在近期提升患者的疗效,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血管生成因子水平,PD-1抑制剂的使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 恶性肿瘤 免疫靶向治疗 贝伐珠单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清华 汪浩浩 +2 位作者 陈庆杰 罗瑞英 罗长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0-584,共5页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ismatch repair-deficient/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dMMR/MSI-H)胃癌是胃癌的一个特殊分子亚型,其因独特的免疫微环境和高突变负荷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高度敏感。ICIs治疗dMMR/MSI-H胃癌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的挑战。如何在这一特殊分子亚型的胃癌中选择合适的ICIs和克服耐药性是临床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ICIs的作用机制,及其治疗dMMR/MSI-H胃癌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耐药性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胃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型胃癌患者程序性死亡-配体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朝浩 《医药前沿》 2024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型(MSI)胃癌患者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SI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标本作为研... 目的:分析微卫星不稳定型(MSI)胃癌患者癌组织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SI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理标本作为研究样本,对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根据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情况,分为MSI组(26例)与非MSI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胃癌组织PD-L1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的相关因素;比较MSI胃癌患者PD-L1阳性与阴性表达的3年总生存率。结果:MSI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为61.54%(16/26),非MSI组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为37.38%(37/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3,P<0.05);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Ⅰ~Ⅱ期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率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以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作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分期情况、分化程度等观察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是MSI胃癌患者的PD-L1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6,P<0.05);MSI患者PD-L1阳性表达3年总生存率为37.50%(6/16),低于MSI患者PD-L1阴性表达3年总生存率为70.0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5)。结论:MSI型胃癌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较高,且临床分期为Ⅲ~Ⅳ期患者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D-L1阳性表达的MSI胃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卫星稳定型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与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17
作者 孙宏旭 李健 陆多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联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MSI-H转移性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转移性结直肠癌(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12月,辽宁省金秋医院联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MSI-H转移性CR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n=40)和研究组(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n=40),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免疫功能(CD4^(+)、CD8^(+)、CD4^(+)/CD8^(+))、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75.00%和52.50%,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00%和72.50%,研究组ORR、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CD4^(+)、CD4^(+)/CD8^(+)均低于同组治疗前,CD8^(+)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理、心理QLQ-C30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在MSI-H转移性CRC患者的治疗中表现出较高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 转移性结直肠癌 贝伐珠单抗 特瑞普利单抗 联合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稳定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盛哲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1-420,共10页
2015年首次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敏感,开启了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时代。然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结直... 2015年首次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high,MSI-H)/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敏感,开启了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时代。然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型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并不敏感。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是目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的标准治疗方式,其临床完全缓解率为20%~30%、病理完全缓解率为5%~44%。为了提高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缓解率,提出通过联合免疫治疗以提高缓解率。2020年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首次展示了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用于治疗MSS型直肠癌的成果。本文旨在回顾近年来MSS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对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新辅助放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卡瑞利珠单抗在不可手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9
作者 谷华伟 刘孟兴 +1 位作者 林明珠 侯西栋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在不可手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可手术的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XELOX方案化...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在不可手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不可手术的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XELOX方案化疗及阿帕替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截至2023年7月,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可手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化疗时联合应用卡瑞利珠单抗,有助于提高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而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瑞利珠单抗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不可手术 化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信迪利单抗转化治疗微卫星不稳定型III期结肠癌1例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闫敏 于丽 +1 位作者 何信佳 赵园园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2期2142-2147,共6页
既往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型(dMMR/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对传统化疗的反应较差。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信号通路阻断剂已成为... 既往研究表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型(dMMR/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对传统化疗的反应较差。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信号通路阻断剂已成为这类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报道一例III期dMMR/MSI-H结肠癌患者,接受了化疗联合信迪利单抗的转化治疗后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了MPR (病理性主要缓解,残余存活肿瘤 ≤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治疗 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 信迪利单抗 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