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树洞”的抑郁症患者数据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龚竞秋 林绍福 黄智生 《中国数字医学》 2020年第4期70-74,共5页
目的:基于新浪微博中树洞数据具有空间地理信息的特征,针对新浪微博中较大抑郁症患者集中树洞"走饭"2012年至2019年7月的评论数据进行探索,分析统计结果可能与经济发展所带来压力的关联。方法: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定量分析法... 目的:基于新浪微博中树洞数据具有空间地理信息的特征,针对新浪微博中较大抑郁症患者集中树洞"走饭"2012年至2019年7月的评论数据进行探索,分析统计结果可能与经济发展所带来压力的关联。方法:涉及到的研究方法有定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可视化方法,通过分析与统计所得样本数据并对空间分布可视化表达进行研究。结果: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地区人群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分析统计结果可能与经济发展所带来压力相关联。结论:根据数据分析所得结论可能与经济越发达、增长速度越快相关,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生活压力越大,导致抑郁的可能性越高。因此本研究为各地政府决策参考的建立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微博“树洞” 数据分析 空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融合微博“树洞”的着力点探析
2
作者 韩卓轩 孙光磊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第5期4-6,共3页
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难以排解释放,微博“树洞”这一隐秘的角落因其自我实现、情感映射、铭刻记忆等功能,逐渐成为网络用户获得情感支持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微博“树洞”极易沾染各... 在“万物皆可卷”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生活压力难以排解释放,微博“树洞”这一隐秘的角落因其自我实现、情感映射、铭刻记忆等功能,逐渐成为网络用户获得情感支持的重要场所。然而在新媒体时代,微博“树洞”极易沾染各种次生文化症候。文章从虚假传播、价值迷离和隐私敞视三个层面揭示了微博“树洞”中存在的诸多困局,提出要通过多元主体把关和强化结构制约等方式解困,并试图让媒体通过功能吸纳、情感涵化、职责履行等方式融合微博“树洞”,建立起微博“树洞”、媒体社会责任履行间的强关系,将微博“树洞”在传递主流价值观层面的正向作用发挥到最大,照亮隐匿在社会夹缝中的个体,进而形成社会合意,共同建构和谐、有序的媒介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树洞” 媒体责任 主流媒体 平台媒体 困局与破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网络“树洞”应用对高校和谐稳定的影响——以“树洞”微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耿绍宁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76-78,82,共4页
网络"树洞",作为匿名公共倾诉平台,通过嫁接网站、论坛、贴吧、微博、SNS社区、微信、APP等,形成一系列新的网络应用形式以及值得关注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对高校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影响。其中,"树洞"微博因... 网络"树洞",作为匿名公共倾诉平台,通过嫁接网站、论坛、贴吧、微博、SNS社区、微信、APP等,形成一系列新的网络应用形式以及值得关注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对高校和谐稳定构成潜在影响。其中,"树洞"微博因在部分高校积聚使用、发展迅速,尤其值得引起重视。对此,应依法规范高校名称在各类网络应用中的使用,建立完善"树洞"网络应用的内容管理办法,加快形成"树洞"微博等网络应用的社会治理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树洞 “树洞微博 高校和谐稳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