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P情景下内蒙古黄河流域径流预估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孟玉婧 李喜仓 +2 位作者 白美兰 杨晶 徐静 《气象科技》 2021年第1期124-130,共7页
根据内蒙古黄河流域内72个国家气象站观测的1961—2005年和区域气候模式CCLM模拟的1961—210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分析3种RCP情景下头道拐水文站2011—2100年流量变化,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可能... 根据内蒙古黄河流域内72个国家气象站观测的1961—2005年和区域气候模式CCLM模拟的1961—2100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估分析3种RCP情景下头道拐水文站2011—2100年流量变化,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①2011—210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气温升高,降水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流量呈减少趋势,RCP2.6、RCP4.5和RCP8.5情景分别减少3.6%、2.7%和23.4%。②未来春季流量以增加为主;夏季在不同情景的变化趋势不一致;秋季在21世纪50年代前以增加为主,之后以减少为主;冬季则以减少为主。③未来流域可利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尤其夏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以及径流季节分配发生变化,可能产生更大的春季径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LM模式 BP神经网络模型 内蒙古黄河流域 径流预估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模式筛选的碧流河水库流域未来期径流预估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梁满营 李昱 周惠成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77,共7页
为评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15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通过LARS-WG降尺度方法,选取了HADCM3等3种气候模式,分析其在A2、A1B和B1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期(2011~2040年)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进而... 为评估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15个全球气候模式对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效果,通过LARS-WG降尺度方法,选取了HADCM3等3种气候模式,分析其在A2、A1B和B1三种排放情景下未来期(2011~2040年)碧流河水库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进而结合ABCD月尺度水文模型,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碧流河水库流域的径流变化特征,为流域水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CNCM3、HADCM3和IPCM4三个模式对碧流河水库流域模拟效果较好;与基准期相比,未来期多年平均降水变幅为-6.4%~3.7%,多年平均温度升高0.8℃~1.2℃,实际蒸发增幅为2.4%~4.4%;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变化范围为4.8~6.2(108m3),三种排放情景下各模式平均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较基准期减幅为-4.7%^-27.1%,未来水资源利用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模式 LARS-WG 碧流河水库流域 ABCD模型 径流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伙房水库流域未来期径流预估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那娜 《水利技术监督》 2019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筛选了3种不同气候模式,然后预估了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气候模式对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虽然A2、B1排放情景的降水表现出增大的变化特征,然而因温度的提升导致蒸散发量的增大,径流量在整体... 以大伙房水库流域为例,筛选了3种不同气候模式,然后预估了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并评价了气候模式对流域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虽然A2、B1排放情景的降水表现出增大的变化特征,然而因温度的提升导致蒸散发量的增大,径流量在整体呈现出降低趋势,降水的补给作用低于蒸散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期 径流预估 大伙房水库流域 排放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天山南坡台兰河流域径流变化情景预估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美平 姚晓军 +1 位作者 李忠勤 李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2-349,共8页
基于台兰水文站2003—2005年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参数率定和验证获得了适用于台兰河流域的HBV水文模型优化参数。应用RegCM3气候模式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预估数据,经Delta降尺度方法生成流域未来气候数据,并结合流域冰川退缩情... 基于台兰水文站2003—2005年观测的水文气象数据,通过参数率定和验证获得了适用于台兰河流域的HBV水文模型优化参数。应用RegCM3气候模式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的预估数据,经Delta降尺度方法生成流域未来气候数据,并结合流域冰川退缩情景预估台兰河流域径流在21世纪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可能发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1世纪中期和末期,台兰河流域气温将显著上升,而降水变化不大;21世纪中期冰川3种可能退缩比例为15%、20%和25%,末期分别为20%、30%和40%;无论冰川处于哪一种退缩情景,21世纪径流较基准期(1981—2000年)都呈增加趋势,中期和末期最小增幅将分别为17.3%和18.6%;最大增幅可达45.9%和66.0%;耦合RegCM3气候模式预估增幅为28.9%和41.5%;台兰河流域未来径流年内分布与基准期大体相同,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在21世纪中期5月份径流增加很快,径流峰值出现在7月份,而到21世纪末期径流峰值出现在8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估 HBV模型 气候变暖 冰川退缩 台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P情景的黄河源区未来径流模拟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明卫 王召航 +3 位作者 臧红飞 王文川 卫孟茹 崔惠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40,共10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黄河源区的水文情势发生了较大改变,预估气候变化情景下未来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对区域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驱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研究了未来近期(2030—2059年)和未来远期(2060—2099年)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预估了相应径流过程的系统性变化趋势,并采用气候弹性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LSTM模型在黄河源区径流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修正后的模型在训练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分别达到0.84和0.87。②2030—2099年黄河源区的气温呈持续升高态势,年均降水量呈轻微增长趋势,其中汛期降水量减少,非汛期降水量增加。③未来研究区年均径流量呈轻微减少趋势,其中非汛期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大多在30%左右;汛期径流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30%~40%。④黄河源区水资源对降水和气温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392和-0.085,水资源量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高于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预计降水量变化-15%~25%时,水资源量变化-5.87%~9.79%;气温升高1.0~3.0℃时,水资源量变化-7.29%~-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径流预估 黄河源区 LSTM模型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格尔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模拟与预估
6
作者 饶天兴 周刚 张世强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4期1113-1127,共15页
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和预估对青藏高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家气象观测站点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对高原地区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带来很大挑战,因此利用多源降水资料是提高模拟精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北部的... 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和预估对青藏高原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家气象观测站点非常有限且分布不均,对高原地区水文过程的准确模拟带来很大挑战,因此利用多源降水资料是提高模拟精度的有效手段。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北部的格尔木河流域为例,使用VIC-CAS模型,以ERA5、WorldClim及TPHiPr三种降水产品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为背景场,利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插值得到气象驱动场,对格尔木河流域径流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并利用降尺度后的CMIP6气候模式数据对流域未来径流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以ERA5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作为协变量,并使用TPS插值法得到的气象驱动所模拟的效果最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分别为0.71和0.70。格尔木河流域冰川融水与积雪融水对年径流量的贡献分别约为14.9%和32.5%。1971—2019年在年降水量缓慢增加及气温上升趋势显著的背景下,融雪径流和冰川径流的增加速率分别为0.28×10^(8) m^(3)·(10a)^(-1)和0.03×10^(8) m^(3)·(10a)^(-1),年径流以0.54×10^(8) m^(3)·(10a)^(-1)的速率增加,融雪径流增加贡献率超过50%。预估格尔木河流域2025—2100年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年均径流量分别为10.92×10^(8) m^(3)和11.51×10^(8) m^(3),增加速率分别为0.38×10^(8) m^(3)·(10a)^(-1)和0.51×10^(8) m^(3)·(10a)^(-1);预估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未来时期融雪径流与冰川径流均于21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相继达到拐点,到21世纪末期出现大幅减少。本研究对青藏高原其他观测资料缺乏地区的径流模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拟 VIC-CAS 格尔木河流域 径流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小金川河流域径流形势预估分析
7
作者 陈仕军 王亮 +1 位作者 陈刚 韩晓言 《四川电力技术》 2021年第2期16-18,23,共4页
为了分析小金川河流域中长期径流形势,尝试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进行年径流形势预估,结合历史径流的丰枯变化,计算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相互转变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年来水情况实现对木坡电站下一年径流形势的预估... 为了分析小金川河流域中长期径流形势,尝试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进行年径流形势预估,结合历史径流的丰枯变化,计算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相互转变的马尔科夫转移概率,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当年来水情况实现对木坡电站下一年径流形势的预估分析。以2018年木坡水电站的丰枯形势预估进行实例分析,经验证,该径流形势预估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径流形势预估分析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科夫链模型 小金川河流域 径流形势预估分析 转移概率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詹万志 王顺久 岑思弦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7年第4期34-39,共6页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未来不同排放情景(RCPs)下的多模式(CMIP5)气温和降水预估结果,构建基于气温和降水的未来径流量预估模型,并以宜昌站为例分析了不同模式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80年(2020~2099年)长江上... 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未来不同排放情景(RCPs)下的多模式(CMIP5)气温和降水预估结果,构建基于气温和降水的未来径流量预估模型,并以宜昌站为例分析了不同模式不同排放情景下未来80年(2020~2099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结果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在RCP2.6排放情景下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在RCP4.5排放情景下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而在RCP8.5排放情景下则呈显著减小趋势;在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预估均值相对于1961~2000年分别减少6.42%、10.99%和13.25%;同时,未来80年长江上游年径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年代际特征,在RCP2.6和RCP4.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初期偏多、中期偏少而后期变化并不明显,在RCP8.5排放情景下则是21世纪中期以前偏多而中期以后明显偏少。本研究方法可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估分析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成果可供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上游乃至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排放情景 长江上游 径流预估 IPCC第5次评估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嘉陵江流域水资源和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鑫 金君良 +3 位作者 舒章康 张建云 王国庆 陈宇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3,共14页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 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率增大,水文波动性增强。嘉陵江水资源丰富,科学预估其未来水资源变化及极端水文事件对支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至关重要。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嘉陵江历史径流演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流域水资源响应及极端水文事件预估较少。基于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计划的22个气候模式耦合可变下渗容量模型(VIC模型),预估了不同代表性典型浓度路径下嘉陵江流域未来径流变化趋势,分析了极端水文事件强度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VIC模型在嘉陵江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各站点日径流模拟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0.7,多年水量相对误差在8%之内,对极端水文指标年最大洪峰流量和年最大5日洪量模拟较好;(2)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将以暖湿化为主,2031—2090年降水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5.5%~13.8%,温升幅度超2℃;(3)未来径流量很可能会增加,在2061—2090年,径流量相较基准期(1985—2014年)将增加7.0%~14.0%;(4)流域未来洪水强度可能增大,在2061—2090年,SSP5-8.5排放情景下基准期年最大洪峰流量与年最大5日洪量50年一遇值的重现期将缩短为10~20年。气候变化将导致流域水循环加快,水文形势不容乐观,需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及洪涝风险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预估 气候模式 VIC模型 COPULA函数 极端水文事件 嘉陵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增温1.5℃和2.0℃对淮河中上游径流影响预估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胜 许红梅 +2 位作者 刘绿柳 王勇 宋阿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66-1978,共13页
论文应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在全球增温1.5℃和2.0℃下的预... 论文应用第5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和3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在全球增温1.5℃和2.0℃下的预估结果,分析了淮河中上游地区未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一步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定量预估了气候变化对该区域径流量的影响,并量化了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淮河中上游对月径流量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全球增温1.5℃和2.0℃下,淮河中上游年平均气温分别较基准期(1986—2005年)增加1.1℃和1.7℃;年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相应增加4%和7%;基于SWAT模型预估的年径流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5%和8%。未来气候变化不会改变月径流分布特征,年内径流仍集中在盛夏和初秋(6—9月)。预估的月丰水流量明显增加,尤其当全球增温达到2.0℃后,出现洪涝的风险明显增大。未来降水量和径流量预估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GCMs,在全球增温2.0℃下预估的不确定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增温1.5℃和2.0℃ SWAT 径流预估 淮河中上游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模拟及未来趋势预估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贾何佳 李谢辉 +1 位作者 文军 陈亚玲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2-1304,共13页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径流变化影响着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安全。本文利用1976—2014年黄河源区径流、气象、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6thC... 黄河源区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径流变化影响着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安全。本文利用1976—2014年黄河源区径流、气象、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土地利用、土壤以及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6th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8个模式的3个未来情景(SSP126、SSP245和SSP585)气象数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对黄河源区主要水文站的径流进行了模拟、未来预估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1)SWAT模型对黄河源区历史径流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径流模拟的不确定性较小,模拟值较接近于实测值。(2)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27个与水文有关的参数都对径流模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土壤蒸发补偿因子、湿润条件II下SCS(Soil Conservation Sevice)径流曲线数、浅层地下水径流系数的敏感性较强,径流受陆面蒸散发、下垫面和降水影响较大。(3)降水是影响未来径流的主要因素。在SSP126和SSP245两种未来情景下,吉迈、玛曲和唐乃亥3个水文站在2021—2100年的两个时期(2021—2060年和2061—2100年)年均流量均呈增加趋势;而在SSP585情景下,2021—2060年呈增加趋势,2061—2100年则呈减少趋势。相对于1976—2014年,未来近期(2021—2060年)唐乃亥和玛曲站年均流量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吉迈站在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未来远期(2061—2100年)3个水文站除了吉迈站是在SSP126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外,其余均是在SSP58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低,SSP245情景下增加幅度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洪蓄水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SWAT模型 径流模拟 径流预估 CMIP6模式 未来情景
原文传递
Assess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WEPP in Purple Soil Area with Simulated Rainfall Experiments 被引量:3
12
作者 FU Bin WANG Yukuan +1 位作者 XU Pei YAN Ku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570-579,共10页
The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WEPP) model is a popular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tool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water erosion. Although WEPP has been wid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 it... The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 (WEPP) model is a popular 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tool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water erosion. Although WEPP has been wid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insufficient. In this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WEPP used to estimate the runoff and soil loss on purple soil (Calcaric Regosols in FAO taxonomy) sloping cropland was assessed with the data from runoff plots under simulated rainfall conditions. Based on measured soil properties, runoff and erosion parameters, namely effectiv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inter-rill erodibility, rill erodibility, and critical shear stress were determined to be 2.68 mm h-1, 5.54 x l0^6 kg s-1 m-4, 0.027 s m-1 and 3-5 Pa,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e recommended equations in the WEPP user manual. The simulated results were not good due to the low Nash efficiency of 0.41 for runoff and negative Nash efficiency for soil loss. After the four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WEPP performed better for soil loss prediction with a Nash efficiency of 0.76. The differ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quations recommended by WEPP to calculate parameters such as erodiblity and critical shear stres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purple soil areas,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lthough the predicted results can be accepted by optimizing the runoff and erosion parameters, more research relat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erodibility and critical sheer stress must be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WEPP in the purple soi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PP Soil erosion Simulated rainfall Purple soil ERODI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Operational Hydro-Meteorological Chain to Evaluate the Uncertainty in Runoff Forecasting over the Verbano Basin
13
作者 Alessandro Ceppi Giovanni Ravazzani +1 位作者 Davide Rabuffetti Marco Mancin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2年第3期379-396,共18页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al-time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with a hydro-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alert procedure during the MAP-D-PHASE Project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is chain includes both p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al-time flood forecasting system with a hydro-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alert procedure during the MAP-D-PHASE Project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is chain includes both probabilistic and deterministic forecasts. The hydrological model used to generate the runoff simulations is the rainfall-runoff distributed FEST-WB model, developed at Politecnico di Milano. The observed data to run the control simulations were supplied by ARPA-Piemonte. The analysis is focused on Maggiore Lake basin, an Alpine basin between North-West of Italy and Southern Switzerland. Two hindcasts during the D-PHASE period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evaluate certain effects regarding discharge forecasts due to hydro-meteorological sources of uncertainties. In particular, in the June convective event it is analysed how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model spatial resolution can influence the discharge forecasts over mountain basins, while in the November stratiform event how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soil moisture can modify meteorological warnings. The study shows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alert codes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decision makers to give them a spread of forecasted QDFs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event occurrence, but also how alert warnings issued on the basis of forecasted precipitation only are not always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meteorological chain MAP-D-PHASE quantitative discharge forecasts ensemble hydrological forecas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