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像学定位和颈总动脉旁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被引量:6
1
作者 瞿秋 高宝柱 +2 位作者 刘健 赵茗姝 刘天跃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9-239,共1页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途径是依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1].由于是盲探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我们根据颈部超声资料,改进了颈内静脉穿刺法,成功率... 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途径是依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方向进针[1].由于是盲探性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我们根据颈部超声资料,改进了颈内静脉穿刺法,成功率明显提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定位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超声检查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定位下SET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被引量:4
2
作者 付高勇 林珊珊 +4 位作者 杨林 王建秋 谢明辉 蒋慧宁 骆立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06-309,313,共5页
目的观察影像学定位下的SET悬吊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影像学定位下针对局部病... 目的观察影像学定位下的SET悬吊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超短波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影像学定位下针对局部病变椎体的SET悬吊技术及关节松动术训练。在治疗前后测量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多裂肌最大横径变化等指标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NDI、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左右两侧多裂肌平均最大横径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右两侧多裂肌平均最大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影像学定位下的SET悬吊训练联合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颈部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程度,增加肌肉横径,提高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定位 SET 关节松动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髓内钉置钉点的影像学定位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郑钜晗 季滢瑶 +1 位作者 郑立程 黄忠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21-523,I0004,共4页
胫骨干骨折为常见的下肢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应用,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报道高低不一,置钉不当引起的关节内结构损伤是原因之一,有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56%以上口引。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 胫骨干骨折为常见的下肢创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随着交锁髓内钉的广泛应用,术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报道高低不一,置钉不当引起的关节内结构损伤是原因之一,有国外文献报道发生率高达56%以上口引。我们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180例患者,术前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置钉点的相对位置,并根据相应的影像学结果选择性采用髌韧带内侧入路、髌韧带外侧入路或经髌韧带人路进行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定位 胫骨髓内钉 临床应用 钉点 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膝关节疼痛 带锁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导管头端的影像学定位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民益 李蓉梅 +1 位作者 袁玲 傅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10期1214-1215,共2页
很多癌肿患者或某些疾病患者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一次置管体内可留存1—1年半,可以避免由于多次穿刺引起的药物(尤其是化疗药)对血管的刺激,减少或避免药物性静脉炎、药物外溢、组织坏死等。P... 很多癌肿患者或某些疾病患者需要长期静脉给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由于一次置管体内可留存1—1年半,可以避免由于多次穿刺引起的药物(尤其是化疗药)对血管的刺激,减少或避免药物性静脉炎、药物外溢、组织坏死等。PICC管并发症34.2%由于不到位引起,头端应位于上腔静脉下端,接近右心房入口处,通过x线胸片确认。由于右心房入口胸片上不能直观察显示,所以操作者常用容易识别的第3前肋间定位。现就第3前间肋定位的可靠性作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导管 影像学定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头端 药物性静脉炎 X线胸片 PICC管 静脉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的影像学定位——附30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小庆 朱纪吾 +2 位作者 黄健 林美华 周治平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35-236,共2页
本文报告经皮肺穿刺活检30例,着重讨论影像学定位和穿刺方法,包括电视透视下定位27例和 CT 定位3例。指出提高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阳性率的5个要点:(1)准确定位,且在病变的不同部位抽吸数次;(2)如肿块周围有阻塞性肺炎,应以浓密的核心作... 本文报告经皮肺穿刺活检30例,着重讨论影像学定位和穿刺方法,包括电视透视下定位27例和 CT 定位3例。指出提高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阳性率的5个要点:(1)准确定位,且在病变的不同部位抽吸数次;(2)如肿块周围有阻塞性肺炎,应以浓密的核心作为穿刺目标,(3)如穿刺出坏死组织,则需要重新确定进针的深度,尽量在肿块边缘抽吸,(4)吸取物除涂片外,尽量选取组织块行切片检查,(5)涂片及组织块应立即固定,避免细胞变性,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穿刺 针吸活检 影像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及诊断
6
作者 王远征 李艳芹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价值与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已明确诊治胰岛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虽多数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 ,但约半数长期误诊。B超术前定位准确率 2 4 % ,CT定位准确率 6 0 % ,DSA定位准确率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影像学定位价值与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例已明确诊治胰岛素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虽多数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 ,但约半数长期误诊。B超术前定位准确率 2 4 % ,CT定位准确率 6 0 % ,DSA定位准确率 5 0 %。结论 胰岛素瘤无特异性症状。B超、CT应为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影像学定位 诊断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性局部发作癫痫灶的影像学定位 被引量:1
7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1998年第1期14-17,共4页
术前明确复杂性局部发作(CPS)病因及准确定位致癫痫灶对手术实施非常重要。近代四大无创性影像技术对CPS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XCT及MRI可良好地显示病灶形态结构改变,但对微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被疏漏,其探测灵敏度分... 术前明确复杂性局部发作(CPS)病因及准确定位致癫痫灶对手术实施非常重要。近代四大无创性影像技术对CPS显示出了各自的优势:XCT及MRI可良好地显示病灶形态结构改变,但对微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可被疏漏,其探测灵敏度分别为<30%及40~50%;PET及SPECT可良好显示病灶的生理、生化、代谢异常,CPS的发作间期癫痫灶血流减少,代谢降低,其探测灵敏度为60%~70%,而发作期癫痫区血流增加,代谢增加,其探测灵敏度可达92%~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癫痫 局部发作 XCT PET 影像学定位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术前漏口的影像学定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法云 温良 +2 位作者 李谷 龚江标 杨小锋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90-691,共2页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合并前颅底骨折的患者中,其发生率可达39%。脑脊液漏手术修补前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对漏口进行精确的定位,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探查修补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同时也为开展...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在合并前颅底骨折的患者中,其发生率可达39%。脑脊液漏手术修补前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对漏口进行精确的定位,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探查修补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同时也为开展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进行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手术创造了条件。笔者将MR脑池造影术(MRC,magnetic resonance cistemography)与高分辨率CT(HRCT,high—resolution cornputer tomorgraphy)检查结果结合,作为脑脊液鼻漏术前定位检查技术;同时根据检查结果,对具体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 术前定位 影像学定位 神经影像技术 手术修补 神经外科技术 检查结果 前颅底骨折
原文传递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定位和手术入路选择 被引量:2
9
作者 程金伟 魏锐利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3,共2页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最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占眼眶肿瘤的14.5%~21.3%。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超声、CT及MRI等检查成为诊断眼眶病的主要手段,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并能够对肿瘤...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成年时期最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良性肿瘤,发病率占眼眶肿瘤的14.5%~21.3%。随着现代影像学的不断发展,超声、CT及MRI等检查成为诊断眼眶病的主要手段,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准确率接近100%,并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定位,而且可正确的估计肿瘤有无明显粘连。我们对2001至2005年间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眼科诊治的79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定位及其对手术入路、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影像学定位 手术入路 入路选择 第二军医大附属长征医院 原发性良性肿瘤 手术方式选择 定性诊断
原文传递
影像学区域定位对臭氧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传圣 徐凤和 +3 位作者 衣玉胜 于俊敏 寇德伟 王世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区域定位对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 目的探讨影像学区域定位对臭氧靶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是否有预测作用。方法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1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为3组,A组:突出间盘位于Ⅰ-Ⅲ层面,1-2区,a-b域;B组:突出间盘位于I-Ⅲ层面,1-2区,c-d域;C组:突出间盘位于Ⅰ-Ⅲ层面,3-4区,a-b域。采用突出腰椎间盘臭氧靶点治疗,评价影像学区域定位与治疗效果相关性。结果 164例患者治疗后显效95例(57.93%)、有效64例(39.02%)、无效5例(3.05%)。将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的区域定位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矢状面分区统计分析,显效97例,其中A组50例(53.76%)、C组33例(35.48%),均明显高于B组10例(10.75%);水平位分区统计,显效93例,其中A组54例(55.67%)、C组31例(31.96%)均明显高于B组12例(12.37%)。治疗后1周、1个月,各组较治疗前相比VAS均明显下降(P均<0.05);组间对比,A、C两组优于B组(P均<0.05)。结论影像学区域定位可以初步预测臭氧注射治疗效果,其中以Ⅰ-Ⅲ层面、1-2区、a-b域突出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区域定位 臭氧 靶点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传圣 李淑虹 +2 位作者 华震 尹燕伟 王洪友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0-242,共3页
①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预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②方法 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 ①目的 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效果预测提供客观参考依据。②方法 将突出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位置从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矢状位分为Ⅰ、Ⅱ、Ⅲ三个层面 ,水平位分为 1、2、3、4四个区 ,额状位分为a、b、c、d四个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 ,选择病变间隙 ,用 7号腰穿针硬膜外隙注射消炎镇痛液 ,每周 1次 ,4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 ,并与其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进行相关性分析。③结果 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突出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的层面、区及域有明显相关性 (Hc=6 8.2 5~ 4 72 .94 ,q =2 1 .6 3~ 5 0 79.2 5 ,P <0 .0 1 )。Ⅰ层面 1、2区a域突出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最佳 ,Ⅱ层面 3区、Ⅲ层面 2区突出治疗效果差 ;突出椎间盘达c域以上时硬膜外阻滞无效 ;2个以上椎间盘同时突出时 ,治疗效果降低 ,差异均有显著性 (Hc=1 1 4 .0 2 ,q =1 0 2 .5 2~ 1 92 .2 5 ,P <0 .0 1 )。④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可为预测硬膜外阻滞疗效提供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注射 硬膜外 影像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大推拿治疗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建国 郑昱新 石印玉 《中医正骨》 2002年第8期3-4,共2页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大推拿治疗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 ,将 3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有效组和无效组 ) ,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效组 2 98例 ,矢状位定位于 层面突出的 2 2 0例 (... 为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麻醉下大推拿治疗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 ,将 3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有效组和无效组 ) ,根据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效组 2 98例 ,矢状位定位于 层面突出的 2 2 0例 (占5 6 .70 % ) ,额状位分域位于 a~b区域突出的 2 6 0例 (占 6 7.0 1% )。无效组 90例 ,突出区域分别为 层面的 30例 (占 33.33% ) ,a~ b域的 37例 (41.11% )。两组就上述两项进行统计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区域定位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麻醉下大推拿手法对位于 层面、2区、a~ b区域的椎间盘突出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 推拿术 影像区域定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明忱 付立明 +3 位作者 银河 张志杰 洪福训 姜永淼 《中华理疗杂志》 2001年第6期357-358,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合疗法 影像区域定位 药物疗法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腿抬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直腿抬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 ,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类 ,回顾性地分析 1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间盘突出所在的层、区及域 ,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1... 目的 :探讨直腿抬高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 ,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胡有谷的影像学区域定位法分类 ,回顾性地分析 12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间盘突出所在的层、区及域 ,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91.7%、92 .6 %、80 .8% ,无效率分别为 8.3%、7.4 %、19.2 %。合并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影像学征者共 76例、占 6 3.3% ,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86 %、84 .2 % ,无效率为 14 %、15.8%。结论 :突出在 c~ d域 ,超过了椎管前后径的 1/ 2 ,为巨大型椎间盘突出 ,应持谨慎态度 ,不宜首选直腿抬高手法治疗。对影像学提示有侧隐窝狭窄和椎管狭窄的病例 ,应考虑其实际病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应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以“症”的判断为重点。合并侧隐窝狭窄症和椎管狭窄症是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直腿抬高手法 CT 影像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叶泳均 粱智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0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采用CT、MRI...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采用CT、MRI对存在突出情况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位置按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其中矢状位主要分为3个层面,水平位则主要分为4个区,额状位分为4个域。评价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并将具体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治疗单个椎间盘突出总有效率显著高于2、3个椎间盘突出(P<0.05);2个椎间盘突出与3个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面对比,Ⅰ层面疗效最好,Ⅲ层面疗效最差(Hc=65.15,q=59.13~4 873.25,P<0.01);区间疗效对比,1~2区疗效显著,且越邻近3区,治疗效果降低程度越为明显(Hc=264.23,q=19.87~511.32,P<0.001);各域间疗效对比,a域疗效显著,b域疗效较差,c域基本呈现无效(Hc=467.26,q=146.74~207.29,P<0.01)。结论:针对行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可对不同区域的治疗效果进行一定程度预测,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阻滞治疗 CT MRI 影像区域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影像定位与微电极辅助定位在帕金森病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松 任志伟 +2 位作者 胡永生 庄平 李建宇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单纯影像定位与微电极辅助定位(MER)进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STN-DBS治疗的112例PD的临床资料。70例通过单纯影像定位(影像组),42例通过MER辅助定位(... 目的比较单纯影像定位与微电极辅助定位(MER)进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STN-DBS治疗的112例PD的临床资料。70例通过单纯影像定位(影像组),42例通过MER辅助定位(MER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关”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部分(Ⅲ)评分评估疗效,症状改善率=(术前评分-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00%。结果影像组手术时间[(125±17)min]较MER组[(158±23)min]明显缩短(P<0.05)。两组电极尖端位置、术后3个月刺激参数(电压、频率、脉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药物“关”状态基线数据相比,术后3个月药物“关”状态DBS开启时,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影像组运动功能评分改善率(56.3%)、震颤症状改善改善率(79.5%)、僵直症状改善率(57.9%)、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44.8%)与MER组(分别为56.4%、75.4%、60.9%、47.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及感染。结论对于STN-DBS治疗PD,单纯影像学定位与MER辅助定位技术对脑深部电极埋置位置和运动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异,但是单纯影像定位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微电极记录 影像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
17
作者 孟庆越 王学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5期931-931,共1页
根据影像学区域定位的不同分组观察不同影像学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牵引治疗的疗效。结果影像学显示左或右外侧型较小突出者及后外侧较大破裂型者牵引治疗疗效较好,而较大破裂或游离型向头端,或游离型突出至椎间孔者疗效较差。
关键词 腰椎牵引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区域定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旁亢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B超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解乃昌 《广西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旁亢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B超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24例临床资料,对比术前B超、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与手术探查和病理诊断结果,随访术后血钙、血PTH水...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旁亢术前99mTc-MIBI核素显像、B超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7年6月手术治疗的24例临床资料,对比术前B超、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与手术探查和病理诊断结果,随访术后血钙、血PTH水平。结果:B超、99mTc-MIBI核素平面显像定位病变甲状旁腺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5%(17/26)和75%(18/24),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定位加核素断层显像的灵敏度达92%(24/26)。行单侧颈部探查术23例,双侧颈部探查术1例,治愈率95.83%(23/24)。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B超联合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病变甲状旁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大多数原发性甲旁亢病例可经单侧颈部探查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旁亢 术前影像学定位 单侧颈部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联合定位加核素断层显像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解乃昌 《中国医药》 2008年第10期613-614,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I)核素显像、高频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4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B型超声、^99mTc—MIBI核素显...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腈(^99mTc—MIBI)核素显像、高频超声检查的定位诊断价值及对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4例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B型超声、^99mTc—MIBI核素显像定位诊断与手术探查和病理诊断结果,随访术后血清钙、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B型超声、^99mTc—MIBI核素平面显像定位病变甲状旁腺的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9%(18/26)和75%(18/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定位加核素断层显像的灵敏度达92%(24/26)。行单侧颈部探查术23例,双侧颈部探查术1例,治愈率96%。无1例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B型超声联合^99mTc—MIBI核素显像加核素断层显像对PHPT定位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大多数PHPT病例能经单侧颈部探查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前影像学定位 单侧颈部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海泉 孟迎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牵引 腰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区域定位 相关性 体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