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演员到电影剧作家——访表演系毕业生彭名燕
1
作者 孙锡荣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9-240,共12页
近几年来,我不断地看到彭名燕写出了许多成功的剧本和小说,如《白杨树下》、《黄山来的姑娘》、《咳哥儿们!》、《咳,姐儿们》等等,这些剧本的思想内容质扑、生活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关键词 彭名燕 电影剧作 毕业生 表演 家访 演员 思想内容 生活气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认识彭名燕吗?
2
作者 赵葆华 《电影文学》 1986年第4期67-69,78,共4页
一九八二年夏,我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那时,我们编剧班的同学每周都要到电影资料馆看参考片。看片时,常常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同志坐在我们中间。她打扮得相当时髦。我猜测这准是哪个电影厂的演员,后来有人告诉我,她叫彭名燕,北... 一九八二年夏,我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那时,我们编剧班的同学每周都要到电影资料馆看参考片。看片时,常常有一位陌生的年轻女同志坐在我们中间。她打扮得相当时髦。我猜测这准是哪个电影厂的演员,后来有人告诉我,她叫彭名燕,北影演员,是影片《白杨树下》的编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北京电影学院 电影资料馆 编剧 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名燕《大腕》
3
作者 雷达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长篇小说 <<大腕>> 彭名燕 人物形象
全文增补中
“鲁班”和她的妻子彭名燕
4
作者 陈中复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5-17,共3页
爱情创造平等,但不追求平等。——法国剧作家高乃依“误入”电影艺术殿堂机遇,像一座通向彼岸的桥,使她出乎意外地走上了电影艺术之路。彭名燕的第一次机遇纯属偶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夏天,北京电影学院来到天府之国的山城重庆招生,市... 爱情创造平等,但不追求平等。——法国剧作家高乃依“误入”电影艺术殿堂机遇,像一座通向彼岸的桥,使她出乎意外地走上了电影艺术之路。彭名燕的第一次机遇纯属偶然。那是二十多年前的夏天,北京电影学院来到天府之国的山城重庆招生,市一中应届高中毕业的男女学生闻讯雀跃欢腾,争相报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山城重庆 北京电影学院 欧阳兰 白杨树下 艺术殿堂 高乃依 当代女性 创作思想 动作性
原文传递
彭名燕的《倾斜至深处》——多元文化处境及其命运的文化隐喻
5
作者 于爱成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59,共2页
丈母娘与女婿间的关系,在中国民间有俗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说的是其间比较亲密和谐的关系。古今中外,说起家庭矛盾,焦点几乎都会集中到婆媳之间,相比较姑爷、女婿,则多是些“一个女婿半个儿”之类比较温馨的表述。即... 丈母娘与女婿间的关系,在中国民间有俗话“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说的是其间比较亲密和谐的关系。古今中外,说起家庭矛盾,焦点几乎都会集中到婆媳之间,相比较姑爷、女婿,则多是些“一个女婿半个儿”之类比较温馨的表述。即便也有另外的表述,比如在中国乃至国外的民间故事类型中的基本原型之一“傻女婿”故事(丁乃通先生所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汤普生《世界民间故事类型》里,傻女婿的故事收集甚多),基本结构就是媳妇聪明、女婿傻而闹出的诸多笑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隐喻 文化处境 民间故事类型 彭名燕 中国民间 家庭矛盾 女婿 聪明
原文传递
从他们看我们——读彭名燕的《真诚大拍卖》
6
作者 任芙康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世上可以有人承认自己不太勇敢、不太聪明、不太富有、不太漂亮……但世上却不容易有人宣称自己不太——真诚。可见人们的谦虚是有选择与节制的,可见真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所以,当翻开本年《小说》第一期,在要目里读到打头的《真... 世上可以有人承认自己不太勇敢、不太聪明、不太富有、不太漂亮……但世上却不容易有人宣称自己不太——真诚。可见人们的谦虚是有选择与节制的,可见真诚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字眼。所以,当翻开本年《小说》第一期,在要目里读到打头的《真诚大拍卖》几个黑体大字时,初初的感觉真有点儿心惊肉跳!实在揣想不出,读者熟悉的彭名燕,这一回在如此耸人听闻的标题下,又将营造出一段怎样的故事,引诱人去喜、去悲、去爱、去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士龙 文人学士 知识女性 令人心酸 小孙子 大波 失意者 程功 胜人一筹
原文传递
彭名燕的魅力
7
作者 何镇邦 《时代文学》 2002年第2期70-71,共2页
我之认识彭名燕,先是读她的作品,然后才见到其人,并逐渐有了交往.这同认识别的作家的过程大致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从读她的作品到见到她本人其间大概有十年左右,可以说相当长.彭名燕原来就住在北京,与我同住在一座城市,但是并不认识... 我之认识彭名燕,先是读她的作品,然后才见到其人,并逐渐有了交往.这同认识别的作家的过程大致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从读她的作品到见到她本人其间大概有十年左右,可以说相当长.彭名燕原来就住在北京,与我同住在一座城市,但是并不认识.她从影视表演转向文学创作之后,也只是读她的小说.记得她常在中国青年出版社主办的<小说>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我是读到过的.八十年代后期,她的一些中短篇小说结集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名为<公关小姐外传>,也曾托人带给我一册,我也读过,但一直见不到她本人.直到九十年代初她南下深圳当了深圳市文联的专业作家,写出了轰动一时的长篇小说<世纪贵族>,并进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初选作品的行列,我也只是读了作品,未见其人.我曾想,这位从演艺界转入文学创作界的"资深美人",大概总是有点清高和傲气,是不大容易接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作品研讨会 长篇小说 时代文学 出版社
原文传递
我哥彭名燕
8
作者 李亚威 《时代文学》 2002年第2期67-69,共3页
我一直叫彭名燕为"哥".乍听的人直乐.明明彭名燕风韵儒雅,女性味十足,怎能与哥字连在一起? 其实叫哥起初不是从我开始的,当年血气方刚的男性韩志君(<篱笆·女人·狗>、<辘轳·女人·井>等农村三... 我一直叫彭名燕为"哥".乍听的人直乐.明明彭名燕风韵儒雅,女性味十足,怎能与哥字连在一起? 其实叫哥起初不是从我开始的,当年血气方刚的男性韩志君(<篱笆·女人·狗>、<辘轳·女人·井>等农村三部曲的编剧),聚着炯炯有神的小眼睛说与彭名燕相处,常忘了性别,就胆大包天地叫起哥,随之,既亲昵、又有力度的称呼,我一叫就叫了二十多年,从北方长春叫到了南方深圳.严格地说,是从80年代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时代文学 白杨树下 日耳曼 小白楼
原文传递
彭名燕这个人
9
作者 张黎明 《时代文学》 2002年第2期64-67,共4页
彭名燕这个人很有贼剧效果,一出现就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深圳文艺创作室是1986年成立的,除了主任,全是女的,大家各写各的,除了我和黎珍宇家在深圳,还常见面.其余的就每年开那么几次会,聚一聚.尽管聚少离多,可聚在一起就好像姐妹般的闹.... 彭名燕这个人很有贼剧效果,一出现就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深圳文艺创作室是1986年成立的,除了主任,全是女的,大家各写各的,除了我和黎珍宇家在深圳,还常见面.其余的就每年开那么几次会,聚一聚.尽管聚少离多,可聚在一起就好像姐妹般的闹.直到今天,我还没有忘记那年在乡下,创作室拉队来看我,从他们进村开始,一村子几乎都是我们的笑声…… 1992年吧?彭名燕刚从北京调来,听说她要来也听很久了,就是不见其人,也不知道能否和我们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净化器 汽车尾气 乔雪竹 时代文学 李兰妮 研讨会
原文传递
“资深美人”彭名燕
10
作者 常振家 《时代文学》 2002年第2期62-63,共2页
彭名燕.久闻其名,未见其人. 前些年曾有朋友向我提起过她,说她漂亮能干,既写电影又写小说,能歌善舞,喜欢交际.且天生丽质多年不改,故在深圳又有"资深美人"之称.后来,又从报刊上见到过她的名字或介绍她的文字,但始终没有什么... 彭名燕.久闻其名,未见其人. 前些年曾有朋友向我提起过她,说她漂亮能干,既写电影又写小说,能歌善舞,喜欢交际.且天生丽质多年不改,故在深圳又有"资深美人"之称.后来,又从报刊上见到过她的名字或介绍她的文字,但始终没有什么直接的交往.然而,不知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朋友说的那些赞美之辞,也许是因为曾在电视里看过她获奖的电影<黄山来的姑娘>,也许是因为有人说她是电影<青年鲁班>男主角毕加昌的夫人……总之,彭名燕这个名字一直留在我的脑子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名燕 长篇小说 表演系
原文传递
《嗨!姐们儿》与样式“杂交”
11
作者 薛翔 《电影文学》 1988年第4期78-78,共1页
彭名燕继((嘿!哥们儿》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嗨!姐们儿》(《电影文学》87年11期)。剧本溶悲喜于一炉,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剧作。剧中主人公肖东佳是一个多侧面、多色彩的立体化人物,在与耿海,赵翰之组成的两组人物关系中,她的... 彭名燕继((嘿!哥们儿》之后又推出其姊妹篇《嗨!姐们儿》(《电影文学》87年11期)。剧本溶悲喜于一炉,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剧作。剧中主人公肖东佳是一个多侧面、多色彩的立体化人物,在与耿海,赵翰之组成的两组人物关系中,她的个性特点得到充分表现;与前夫耿海的化装照争执,赌气般的离婚等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情节,表现了她任性、轻率的一面,与大明星赵翰之的信誓旦旦及知情后的报复,又是一场撼人心灵的悲剧,表露了她严肃认真、血性刚烈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样式 人物关系 电影文学 个性特点 喜剧情节 彭名燕 娱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愿喜剧观众永远笑口常开——访《高朋满座》编导王凤奎
12
作者 申志远 赵秀英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9,共1页
王凤奎导演身材魁梧,人高马大,胖胖的脸上戴一墨镜,连说带比划特能“侃”,这形象倒更象一商贾或大亨,细瞧咋这么眼熟呢?原来在他执导的生活喜剧《高朋满座》
关键词 王凤奎 故事框架 彭名燕 吕丽萍 郑振瑶 献礼片 冯巩 东方女性 我想有个家 竟争对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虔诚的顾往 忠实的再现——《巨人的握手》创作杂忆
13
作者 李硕儒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0-51,共2页
1989年末,作家、北影编剧彭名燕跟我说,北影想组织些重大历史题材的脚本,问我有无这方面的考虑?我先讲了一个个农民盲目开采金矿的故事,然后说:“这方面的题材固然写不胜写。远的不说,就从孙中山倡导的辛亥革命之后,无论是共产党的领袖... 1989年末,作家、北影编剧彭名燕跟我说,北影想组织些重大历史题材的脚本,问我有无这方面的考虑?我先讲了一个个农民盲目开采金矿的故事,然后说:“这方面的题材固然写不胜写。远的不说,就从孙中山倡导的辛亥革命之后,无论是共产党的领袖先贤,还是国民党的精英才人,哪个不够一部绝妙的电影?可我们万万做不得盲目采金的农民啊!”她笑得语不成句:“……是啊,要是做成这样的农民,是要遭众人斥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忆 彭名燕 重大历史题材 才人 出点 艺术形象 生活细节 文学造诣 王朝柱 父子情
原文传递
耐看的倾斜与平衡
14
作者 任芙康 《文学自由谈》 2012年第6期112-114,共3页
女作家中,与一些面相写满内容的人比,彭名燕是很单纯的一位。她的洒脱,她的快乐,甚至她的稚气,皆自然本色,而无常见的加工。
关键词 平衡 女作家 彭名燕 洒脱 无常
原文传递
歌赞理想与面对世俗的两难
15
作者 贺绍俊 《书摘》 2002年第3期109-110,共2页
《杨门家风》是一部很明快的小说,可以轻松地一口气读下去,这显然与作者彭名燕的风格有关,这位演员出身的作家,对感性的反应也许比一般的作家来得更直接,这使得她的写作更像是感性的河流一直流泻下来。但彭名燕又是一位不以自己的感性... 《杨门家风》是一部很明快的小说,可以轻松地一口气读下去,这显然与作者彭名燕的风格有关,这位演员出身的作家,对感性的反应也许比一般的作家来得更直接,这使得她的写作更像是感性的河流一直流泻下来。但彭名燕又是一位不以自己的感性丰富为满足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形象 彭名燕 门第观念 世俗观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